一夜难安睡的银川人,该逃还是该躲?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4级地震,通常来说并不可怕。

但是,一天之内发生多次4级以上地震,并且地震局研判未来几日还有可能发生“震感较强”地震,你会作何感想?这是宁夏银川市民从昨天到今天正在经历的真实考验与艰难抉择。

1月2日10:01 银川4.8级地震

1月2日银川永宁县4.8级地震

1月2日16:43 银川金凤区4.6级地震

1月2日4.6级地震

1月3日03:45 银川2.6级地震

……

于是,一部分银川市民选择连夜离开。

还有一些市民则是在焦虑之中彻夜难眠。

如果换了是你来面对这种情况,你会选择“逃”还是“躲”呢?

选择“逃”还是“躲”,应该说都没有错。自己是生命的第一负责人,只要有秩序地行动,不引发恐慌骚乱,选择暂时离开银川或者在银川就近找空旷安全处躲避,都是可以理解的选择。

然而实际上,对当下的银川市民来说,就近躲避的选项其实是不存在的。或者严格来说,是尚未被启动的。

躲避“可能发生的较大地震”,应该选择空旷的、离建筑物有一定距离的安全场地露营,住帐篷、轻质板房,甚至打地铺都可以考虑。

可能大多数人平时没有留意,但这样的地方在每一座城市都有的,被称为“应急避难场所”。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通常设在公园、体育场、市民广场等大片空旷地区,平时发挥着各自的常规功能,待应急响应时原地转化为避难场所。

就这么看起来,还是很踏实很有安全感的对不对?

银川还是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省会,它都能做到这个程度,其他城市应该做得更好吧?在我们没留意到的地方,国家已经默默地为紧急特殊情况做好了相应准备,只待有需要的时候就启用……

理论上的确是这样,但现实中呢,也不是说完全做不到,但就……不会那么丝滑。

第一,应急避难场所的容纳总量还存在一定差距

截至2023年底,银川市常住人口为290万人,其中主城区常住人口约240万。上面我贴出来的表格是银川市于2024年5月公示的最新版应急避难场所22处(仅包含主城3区),加起来可以容纳85万人避险。

一个简单的数学计算,银川市主城区已建成的应急避难场所只能容纳约三分之一的常住人口。

当我们把目光转向银川下辖的永宁县,问题就更直观一些了。永宁县本身并未公示辖区内应急避难场所的信息,根据高德地区查询数据显示,永宁县辖区仅有1处应急避难场所。

第二,应急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有人可能会想,应急避难场所,不就是一些空地么,到处都有啊,花几百块钱立个牌子不就成了应急避难场所?

还真不是这样……

人群聚集起来,哪怕是躲避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紧急情况,人也是需要吃喝拉撒睡的,而这些供人吃喝拉撒睡的配套设施才是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最难最贵的地方。

想要安置几万人在一片广场上避难,移动厕所你得有吧?帐篷地垫得有吧?银川现在夜间最低温可是零下9度,总不能让大家依偎取暖吧。

以银川市公示已经“建成”的,测算“可以容纳”85万人的应急避难场所,真要按上面的最低标准实际运行起来,别说80万人了,能安置8万人住3天就谢天谢地了。

真要按照足够安置整座城市全部人口避难的标准来储备各项应急物资,那当然是最理想的情况,只是这个成本我们当下社会还很难承受得起,或者说还不想去承受。

所以我们看到,尽管已经出现多次4级以上地震,尽管市民多有担忧,但银川市并没有主动启用这些应急避难场所让市民前往躲避。这里当然有避免社会恐慌的考量,但更多还是成本和可行性层面的考量。

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第三,对地震的研判预报现在还不够可靠

启用应急避难场所还要面临的一个难题是缺乏决策依据。假如是已经发生了特大地震,房屋垮塌没法住了,那没办法只能在避难,假如是即将登陆的台风,有较为可靠的路径预测,那也简单,提前安排群众转移避难就好,范围放宽一些都可以接受。

银川现在的难点在于,没有人能确定会不会继续发生较大的地震,更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可能发生。所谓专家综合研判“近期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不高”,或者“近期还有可能发生4到5级地震”,都只是非常粗略的判断,完全不足以作为重大公共政策的决策依据。

不是中国地震专家无能,是全世界的地震专家都好不到哪去。人类对底层深处10公里的了解还比不上对近太空100公里的了解多,确切说是远远比不上。真的,太难了……

所以,回到银川市的现实来说,有能力且有意愿的人们选择了暂时“逃”到外地避一避,有意愿但没能力的人们,就只能待在家里等一个未知的明天。大家都到应急避难场所“躲一躲”是不现实的。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查看评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