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材也讲中国味,连主角名字都谐音腾飞复兴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马上就是春节了,此刻你回乡预备过年了吗?

许多人过年回家乡,都免不了为小一辈辅导功课。翻开人民教育出版社的2024年新版初中英语课本,令人讶异。它的内容面貌和思想内涵,已经迥异于过去22年的初中英语教材。

这本新版教材初一上册的封面是长城。

初中英语教材也讲中国味,连主角名字都谐音腾飞复兴

教材内页显示,其编辑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写人员都是中国人。这一别于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外国出版社合编、中外专家合写初中英语教材的传统。



「不聋不哑」

1980年代,国家开放的浪潮中,人们的思想持续解放。198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提议中外合作编写英语教材。由于中国当时没有外汇储备支付合作资金,经过谈判,该项目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资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执行机构。

1988年,人教社通过国际招标选定了外国合作伙伴,即英国朗文出版集团,同年启动中国初中英语教材《Junior English For China》的合编。该教材的编辑来自中英两国,中方主编是刘道义,英方主编是Nevil Grant,英方顾问是《新概念英语》作者Louis Alexander。

这本英语教材是第一次采用中外合编模式,结束了长期以来中国中小学英语教材由中国人自编的历史,为改变中国的聋哑英语教育局面做出过重大贡献。



这本教材在1990年,开始在全国各地投入使用。其封面是中外两个女孩手拿新编的英语教材紧紧依偎在一起。两个女孩的身后是同一个地球,地球上面是不同国家的主要文化标志。



这本教材还借用插图和故事文本,设计了三个外国家庭,分别是英国Green一家、美国King一家、加拿大Read一家,其主角则是李雷和韩梅梅两个中国孩子,还有只鹦鹉Polly,在课本里飞来飞去,连接各个人物角色的关系。这些经典人物形象,是几代中国人共同的集体记忆。



在这些人物中,中国孩子性格更传统,外国孩子则开放些,穿牛仔裤,平时有点小调皮。这些形象的画师是知名插画家、美术编辑王惟震,他的画风遵从中国美术画风格,人物线条细腻,形象饱满。

在王惟震的笔下,韩梅梅有一双大眼睛,梳齐耳学生头,穿及膝连衣裙,扣子一直扣到领口最后一颗,是乖乖女。李雷留着小平头,脑袋圆圆,爱穿浅色T恤。外国人则要开放一些,他参考当时的国外海报,把Jim画成了留着棕色卷发,穿牛仔裤和深色T恤的活泼少年。

2009年,歌手徐誉滕化用这本教材里的人物,制作并演唱了一首流行歌曲《李雷和韩梅梅》。

这首歌唱道,「一切从那本英语书开始的,那书中的男孩李雷,李雷身边的女孩名叫韩梅梅,还有Jim Lily和Lucy Kate,林涛和Uncle Wang,一只会说话的鹦鹉叫Polly它到处飞……有点遗憾李雷和韩梅梅谁也未能牵着谁的手,一样的是我们都有了个当初不曾遥想的以后。还好Polly它还活着,就像我们当年的小美好,它永远都不会老,在心底不会飞走。」



新世纪「新目标」

中英合编的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Junior English For China》贯穿了1990年代。到了2000年代,人教社一统各科教材江湖的局面被打破了。

2001年,中国启动从幼儿园到普通高中的基础教育改革,教材编写引入竞争机制,开始实行「一纲多本」政策,正式打破过去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垄断中小学教科书编制与初版的状况。

「一纲多本」政策下,教育部制定和颁发统一课程标准,任何符合国家条件的机构都可以参加教材编写,只要能通过国家的立项审查,内容审查并批准之后就可以进入实验区实验。

到2009年,全国有82家独立出版社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和教育部批准编写出版教科书。陆续通过教育部审定的英语教材,达到了30多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学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钟启泉曾公开撰文写道,「一纲多本」追求和而不同,体现了教育民 主,标示着大陆基础教育课程发展进入新纪元。

在「一纲多本」背景下,中国各地90后一代从小学到高中有了不同出版社的教材,例如作者的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来自语文出版社,初中数学教材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而英语教材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与美国汤姆森学习初版集团合作编写、主打美式文化风的《Go For It》。



《Go For It》教材的编辑团队,同样包含中外专家。



根据该教材的编者说明,《Go For It》中国版改编标准来自2001年中国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这份标准写道,「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按照这份标准的要求,人教社采用并改编以「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循序渐进生活化学习程序」为主打的原版教材《Go For It》自然合理。于是,许多青年从这本生活化的教材里,第一次了解怎么做香蕉思慕雪,怎么打电话订比萨,读到老年女性也可以追求热爱,而非在家带娃做家务。

2001年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充分体现了彼时的时代特色。那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人们拥抱全球化、渴望成为地球村的一员,英语学习也迎来热潮。

这份标准写道,「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英语教学的情感目标是,学生「对中国文化能有更深刻了解,能在交流中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能了解并尊重异国文化,体现国际合作精神。」

根据这份标准改编的《Go For It》,用的是使用更广泛的美式英语,插图也是美式漫画,封面是露着大白牙微笑的中外青年。这本教材不再有《Junior English For China》中的固定中外人物角色,绝大多数漫画人物都是随机的外国人。



2003版人教社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初一上册1-6单元封面图

《Go for it》这本美式英语教材从2003年沿用至2024年。这22年社会和科技翻天覆地改变,教材涉及的不少话题和表达已经过时,是换教材的时候了。

用英语讲中国事

2020年代的英语教材换新,与2024年9月开始的全国义务教育各科教材大换新有关,也与这些年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变迁有关。

2012年,教材「一纲多本」政策有所调整,新一届政府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健全国家教材制度。国家教材委员会随即成立,中小学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高中为思想政治)这三科「意识形态属性比较强」的教材,实行统一编写、统一审查、统一使用,由教育部责成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2017年9月,这三科统编教材开始投入全国使用,到2025年将实现在全国所有省份,从小学到高中所有年级全覆盖。

2017年,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在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上解释了统编本三科目教材的编写原则,他说,要把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材中,「在这方面要特别做好两个加强,一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广大青少年从小就打好中国底色,通过我们的教材和培养教育,要使我们的孩子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另外一个加强就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要让孩子们从小植入红色基因,让孩子们勿忘革命先辈,要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

虽然包括英语等学科的教材依然延续「一纲多本」政策,但其编写指导思想势必要向三科目统编版教材看齐。

果不其然,2022年,教育部发布了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该方案的目标是:「将socialist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2024年,根据这份方案和各科标准,语文、数学等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三都有的学科,从小一、初一开始换新版教材;历史、物理、化学等科目从起始年级开始换新版教材,例如英语是从初始的小学三年级开始换新版教材。

此次更换的2024年人教社初中英语教材,自然是根据2022年这份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2022年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编写。

2022年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认为,英语「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因此要求英语教材编写需要「融入核心价值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以适当方式介绍socialist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以及民 主和法治教育。」

2024年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不仅在编写模式上回到放弃中外合编、走回1986年以前中国人自编英语教材的轨道,在人物角色名称、文本内容、插图上也大量突出了中国元素,主打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初一下册的一则听力材料中,外国人讨论过端午



初一下册的一则阅读材料,讨论成都的天气情况

在这本教材中,人物角色回归了《Junior English For China》里中外结合的路径,三位中国学生的名字分别是:滕飞、付兴、亚明。寓意自然是中国腾飞、中国复兴、亚洲光明。



人教社2024年新版英语教材里的插画风格和学生名字

在这本教材已经出版的初一上下册15个单元的封面图中,只有3张图主打外国元素。其余12张图反映的都是中国风貌,包括8张中国校园主题图片、还有熊猫、中餐、上海、中国家庭三代。



2024版人教社英语教材初一下册每单元头图。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

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各学科在内容结构上「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而2022年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该要求更为具体化:英语教学要综合运用其他相关课程知识,自主开展项目学习,如与道德与法治课联合的「探析中华传统节日」,与历史课和生物课等联合的「走进博物馆」,与地理课联合的「家乡一日游」等。

这是人教社新版英语教科书诸多单元封面图展示中国物理课、地理课、体育课、劳动课等上课场景的缘由。



2024版人教社英语教材初一上册每单元头图。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

一个时代的文化产品自然会反映那个时代的风貌,英语教材也不能例外。无论是1990年代使用的中英合编、主打中外文化交融的教材「李雷和韩梅梅」,2000和2010年代使用的中美合编、美国风味明显的《Go For It》,还是2020年代中国自编、着重讲述中国故事的「复兴和腾飞」,都深刻反映了对应时代的政治政策导向和社会思潮。

2024年人教社初中英语教材的编者在书中前言写道,这套教科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而这或许就是新时代中国义务教育里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





人教社2024年新版初中英语教材插图

查看评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