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们和她差不多,大多数时候都聚精会神地操作着面前的电脑。有人要从指令的回答选项中挑出最像“人机”的答案,有人得从复杂的建模图里找到细小的血管和病变的图片,做相应的标注和修复。“这属于技术活,需要一定的知识水平,一个人一天能做5张图就属于很厉害的了。”另一位
AI 训练师赵杨娟已入职 4 年多,如今已经开始负责小组的工作调配。
赵杨娟记得刚入职的时候,她收到一个上百 G
的文件包,全是各类动物的照片,是她这辈子见过最多的猫猫狗狗。她要负责找出所有动物的鼻子。
李香梅模糊地知道,自己的工作关系到 AI 的智慧成长,如同土壤养分和大树生长的关系。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水分和土壤,就如 AI
算法成长离不开数据的支持。算法强大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的质量和数量。“这真跟养孩子一样,你给他天天吃萝卜白菜,那他肯定长得瘦瘦小小,那你要是蔬菜水果肉类高蛋白都喂着,可不就是白白胖胖。”
最近李香梅追电视剧《我是刑警》,一些剧情触动了她对自己喂养的这个智慧生命未来的想象。
有一集讲述了一桩横跨多年的谜案。上世纪 90 年代,民警们靠人工摸排走访,几年找不到眉目。直到 2000
年年初,因为更新二代身份证,在指纹信息录入环节,犯罪分子露出了端倪。还有一个情节,因为 DNA
数据库的建立,让犯罪嫌疑人重现天日。
做了快 3 年的 AI
训练师,李香梅对剧情中的数据库、技术手段十分敏感。“警察会不会拿着我做的这些,分析犯罪分子的微表情、微动作?”说出内心的疑问时,她抱着些期待地眨了眨眼。
这家县城里的 AI
公司之中,很多像李香梅一样的职场女性,生活横跨多个维度。她们是白领,属于乡村的一面,也没有从她们的生命中剥离,一转身,她们中很多人还是要下地干活的农家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