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0日晚Sky villa公寓援救现场
在许多缅甸本地人讲述中,曼德勒Sky villa公寓里装着的,是一种“比较富裕的生活”。
震前一个月,16岁的张根荣第一次来到Sky villa顶楼的露天酒吧,灯光亮起时,他觉得整个曼德勒城都“很有氛围”;震前十天,一对表姐妹搬进了Sky villa D栋的505房间,她们想在24小时供电的空调房里,熬过这个40度的夏天,完成在缅甸的直播工作;而地震前一天,从缅北战事逃到曼德勒的刘温敏,刚刚交了960万缅币,为他接下来半年的栖身之所买了单。
但所有计划,都随着这座公寓的坍塌被打破,在叠片式、下沉式的坍塌中,有人躲过一劫,有人失去了联系,有人被截肢后抬了出来。

在抬人过程中,一位缅甸消防员因为缺氧出现昏厥

曾经“一房难求”
4月4日,距离缅甸7.9级地震已过去7天,根据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前一天公布的数字,地震已造成3085人死亡,4715人受伤,另有341失踪。作为此次强震的重灾区,曼德勒Sky villa公寓单个地点的伤亡人数,目前仍未可知,公寓外的挖掘工作还在继续。
至今,缅甸iMyanmar House网站页面上,还挂着Sky villa公寓的租房信息。据当地人介绍,Sky villa在曼德勒属于中高端公寓,入住者多为家境富裕的缅甸本地人、来做玉石生意的中国人和其他外国人。一套5楼的两室两卫一厨一厅带装修的公寓,一月租金为150万缅币,约合人民币5200元。
这个价位的房子有时也“一房难求”。
刘温敏是一位缅甸籍华人,15岁前在缅甸长大,后来去中国读书,2018年大学毕业后回到缅甸。一年前,由于缅北战事,他从家乡腊秀逃到了这个华人居多的城市开始生活。由于逃难者很多,他感觉在曼德勒找一个稳定的住所并不容易。
在综合比较后,他觉得Sky villa公寓相对来说性价比还算高,加上电、水、物业,160万缅币一个月,且24小时供电。最终他租下了这个公寓D幢高层的一个房间。
Sky villa共有A、B、C、D四幢楼,其中A、B幢房间面积较大,住在那里的大多是富人。C幢面积较小,作为公寓出租。D幢是酒店式公寓。四栋公寓最小户型1150平方英尺,约为107平米;最大面积1550平方英尺,约为144平米。
刘温敏所住的D幢里居住者70%为华人,20%为缅甸人,其余是来自各个国家的国际学校的老师。
小玲和小美是表姐妹,她们从中国到这里做玉石直播带货生意。地震发生的十天前,姐妹俩刚刚搬进了Sky villa公寓D幢,原因很简单,这个季节缅甸的白天将近40度,而这间公寓供电充足,可以24小时开空调。
Sky villa公寓所处地理位置较好,生活也很方便。公寓附近有曼德勒市第一中学、仰光中央铁路、城市超市、皇宫、曼德勒山、固都陶佛塔。公寓早期广告单上的宣传语是:我们正在放弃拥有一个家的梦想(We are giving up the dream of owning an actual home)。
根据官网的宣传,Sky villa公寓拥有奢华屋顶泳池、全设备健身房、双层停车场、两台24小时电梯、卫星电视、24小时自来水供应、24小时电源与发电机、中央垃圾处理系统等。
此外,公寓顶楼还有一个在当地颇有名气的露天酒吧Saybar。就在一个月前,16岁的缅甸华裔张根荣跟随朋友来到酒吧“打卡”,他搭乘电梯直接上了顶层,“上面没有屋檐,可以看得很远”。
在张根荣看来,酒吧的消费在当地已经算是很高,在售酒品价格在人民币200元到600元之间。张根荣对Sky villa的印象是装修不错,夜幕降临霓灯亮起时,站在顶层眺望曼德勒城,“很有氛围”。

中国公羊救援队在现场进行消杀

第二夜的救援
然而这一切,都在强震中瞬间支离破碎。
3月28日14点20分地震发生时,刘温敏正在去往郊外工厂上班的路上。汽车在高速路上强烈的震动,他赶紧靠边停下。没过多久,有朋友发消息问他“Sky villa公寓怎么样了?”,同时发来的还有两张照片,一张是倾斜的楼体,一张是坍塌的废墟,曾经11层的高楼,现在房顶就趴在地面上。
刘温敏第二天才好不容易赶回公寓,出现在他眼前的,除了A幢,另外三幢已全部倒塌。
他和隔壁邻居震后就失去了联系。他们并不太熟,只是偶尔会在楼道里遇见,但刘温敏知道,邻居也是逃难来的腊秀人。
在现场打听邻居的下落时,他遇到了楼下停车场的工作人员,刘温敏之前有给他小费的习惯。对方看到他没事,热泪盈眶,和他拥抱在一起,那位工作人员哭着说“住户们都出不来了”。
刘温敏曾尝试绕到D幢的后面,寻找他所在房间的位置,看到的也是一片废墟,“叠片式坍塌了”,找不到任何自己的东西。他在废墟前徘徊,身边是被困者家属们的哀嚎,“比起他们,我已经是一个幸运儿了”。
张根荣骑摩托车赶到Sky villa公寓时,也被眼前的狼藉震惊,一点也找不到天空酒吧的痕迹。
16岁的张根荣还是一名学生,生活在曼德勒下辖的一座山城——彬乌伦,从他家骑车需要一个半小时。3月29日,他跟父母撒谎说出去一下,便自作主张冲下山,前往震后的曼德勒,“我在网上看到大量求助信息,感觉曼德勒城陷入了一种无援的状态”。
和所有最早聚集在Sky villa公寓前的人一样,张根荣起初也很无措,不知道从何下手去帮忙。他在现场遇到了一个阿姐,两人一起与抵达现场的缅甸消防队沟通,帮他们解决救援装备问题,“30人的队伍,只有两三个安全帽”。
到了晚上,救援现场还只有两三盏探照灯,救援很难展开。
3月29日晚8点,张根荣在朋友圈发出消息:“有手电筒的送来Sky villa,大灯也要”,很快,求援得到了响应,从发出消息,到东西送来,用了一个半小时,“但如果你在现场,就会知道,等待的每一分钟都很煎熬”。
最终,他们将收到的300多个安全帽、200多个手电筒,以及50个探照灯交到了缅甸本地消防队手中。
整个晚上,张根荣都能听到废墟里传来的闷闷的求救声,“但很难分辨声音来源”,他们在外面大喊,让里面的人采用敲击的方法传递信号。由于存在二次坍塌的可能,起初只能在最外围救援,同时用吸管往楼层夹缝中递送葡萄糖、水和氧气。他记得,陆续有两三个人从D栋里被救出,有人还可以清楚地表达,说里面仍有人被困。
小玲和小美也在震后失联。两姐妹在缅甸做玉石直播带货工作。地震发生时,正是缅甸每个月两天的拜佛节。节日的两天里,翡翠市场不开张,所以两人都在公寓里休息。小玲的妹妹说,就在地震发生前的半个小时,她们还通过电话,当时还有多位同胞在姐姐的公寓里一起聊天。

被截肢抬出的孕妇
因为能与消防人员交涉,张根荣一度被失联者家属视作救命的“稻草”。不断有人添加他的微信,或是跑到他面前求他帮忙和救援人员沟通。
他记得,有两个失联的女孩,一个叫阿明,一个叫阿青,她们的男友找到他说“一定要救出她们,要什么都可以”。还有一个求助者说,自己被埋的家人能用TikTok给他发消息,让救援人员先去营救。张根荣很诧异,因为当时网络很差,发信息都难,“他可能太希望家人被救了吧”。
面对越来越多的求助者,张根荣只能善意回应“一定尽力”,但现实情况是,由于设备和经验有限,救援进展无法像家属期待的那么快,“但从来没停过”。
随着中国救援队的抵达,Sky villa的救援力量多了起来。
据公开消息,中国公羊救援队USAR特勤队16人在北京时间29日23点45分进入曼德勒救援,他们抵达的第一个作业点,就是Sky villa公寓。
杨旭是呼吁救援队前往Sky villa现场的志愿者之一。他是江苏人,在缅甸生活十多年,此前一直生活在克钦邦,直到去年下半年才和妻子迁到仰光生活。
地震当晚,杨旭就拿上东西前往了曼德勒。“先去,然后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哪怕是徒手搬砖头都可以。”出发之前,他购买了水、方便面、面包,塞满了自己的丰田小轿车。
29日晚到达曼德勒后,杨旭看到曼德勒的消防队已经在排查倒塌楼房,进行救援,但他们的救援能力有限,“一是他们缺少专业设备,重型设备也缺,二是救援经验不足,也不够专业。”当晚杨旭走访了受灾严重的49mercury酒店,也了解到Sky villa倒塌预估掩埋了数百人。来到现场,杨旭看到有人在外面呼喊,里面也传出呼应。
正是因为听到现场呼救声,杨旭在救援群里开始呼吁已经到达的公羊救援团队,将Sky villa公寓作为第一个救援现场。
一位现场目击者向记者讲述,第三天时救援队探测到Sky villa公寓的B栋有生命迹象,经核实有两人被困,都是缅甸人,其中一位是怀胎三月的孕妇,右侧小腿被钢筋扎穿。另一名男子情况也非常危急,二人被埋时间超过48小时。
缅方医疗队提出救援孕妇,且需要给孕妇截肢。期间,中方救援队曾提出截断钢筋后将孕妇从废墟中救出送往医院治疗,但因为无法保证救援一定成功,救援人员试图与在场的孕妇丈夫说明情况并签下知情同意书,但孕妇丈夫比较犹豫,并未签署同意书。
身在现场的张根荣也目睹了这次救援,他记得这位孕妇的丈夫穿着一件肤色T恤,一直在公寓旁边,他最终接受了缅甸救援队提出的截肢方案。
这位目击者说,缅方医疗人员因担心余震坍塌危险,没与救援人员共同进入危险区为孕妇截肢,只将麻药等医疗用品交给救援队,并教以包扎手法,由缅方救援队进入危险塌方区域救援。
救援过程并不顺利,孕妇虽然做了截肢,但缅甸救援队员在搬运身体时发现,孕妇身上还压着她的另一位家人的遗体,让孕妇难以从废墟中被救出。因此救援队员不得不再花费时间挪开遗体。
30日晚上8点多,张根荣看到孕妇从B栋断层的一个缝隙中被抬了出来,20多个救援队员在废墟上排成一排,接力将人托送出来。不幸的是,据他所知,在送往医院的路上,这名孕妇还是停止了呼吸。
张根荣提到,当时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孕妇身上,很少有人关注到,一位下去抬人的当地消防员,因为缺氧一度出现昏厥。

刘温敏所住D幢的房间承重墙发霉,他曾向物业报修|受访者供图

楼下传出的砸墙声
随着黄金72小时最佳救援时间的逝去,张根荣在现场已经几乎听不到呼救声,取而代之的,是高温下开始散发出的尸腐气。
地震发生后,小玲的妹妹和大姐找了一位熟悉路况的司机,一家人从云南边境包车前往曼德勒。由于高速公路损坏,路上花去了一天多的时间,到达Sky villa公寓已是31号中午。
此时,在D栋的一支救援队还在另一侧工作,挖机迟迟没有挖到姐姐所在房间的这一边。公寓周围拉起了警戒线,她们无法进入救援现场,“只能看着。”
小玲的妈妈在废墟中找到了女儿的鞋子和衣物,在差不多的地方,她们又找到了小玲和小美的床单。她们告诉救援队小玲和小美被困的方位,得到的答复是“一定把人救出来”。
小玲的妹妹一直把床单和鞋子带在身边,在警戒线外等着救援,但一直到4月1号,还是没有进展。
晚上,小玲妹妹和家人在公寓附近的空地上搭起帐篷,这样随时可以看到救援情况。据她观察,附近的寺庙和楼房也有损坏或倾斜,但Sky villa公寓是唯一倒塌的建筑。
Sky villa公寓由缅甸N.T.L建筑公司负责施工建设,2019年初开始正式对外经营。据Open Corporates公开信息,N.T.L是一家于12年前在缅甸注册成立的土木建筑公司。2020年曼德勒发生政变,该公司在当年11月26日宣布解散。
据公开消息,N.T.L建设的另一幢公寓也在这次地震中倒塌,那幢公寓的名字叫lngyincondo。
地震发生后,刘温敏也想过关于公寓建筑质量的问题。
两个月前,刘温敏曾找物业处理过墙壁漏水的问题,房间的承重墙角已经因为漏水发霉。房间里钢筋混凝土的柱子上会渗出黑褐色液体,像是铁锈泡水后的颜色。他找了物业的人来看,但也没有下文,因忙于工作他也就把这事放到了一边。
在坐电梯时,刘温敏还遇到过建筑工人,他曾看到四楼有几个工人拿着大锤敲打墙面,另一些工人在旁边搬运砖块。每一层的布局是相同的,四楼明显少了多面墙体。他住在楼上也会日常听到砸墙的声音。据他了解,这样的情况在C幢也有,住户购买公寓后,老板会根据住客的要求改造房间结构。
地震发生后,他每天早上8点去现场,晚上等天黑了才离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运送物资,蚊帐、水、功能饮料。
他暂时还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曼德勒已经没办法待下去了,“没有家了”。地震的前一天,他刚交了半年的房租,回执上写着续租的日期是2025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