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川普政府2日祭出“对等关税”后,中国也以对等关税反制,加剧市场悲观情绪。美联社
美国川普政府2日祭出“对等关税”后,中国也以对等关税反制,加剧市场悲观情绪。综合分析认为,中国后续的出口压力加大,中美科技、金融也会继续脱钩,儘管美国的衰退风险也在增加,但川普政策调整可能会比市场预期晚。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今天在陆媒“财经”杂志撰文,认为川普不会那么快就对政策“纠偏”的原因包括:美国实体经济尚未受到关税政策冲击;儘管美股下跌,但这次川普更关心实体经济;美元预期会持续走弱,有利于制造业回流;如果美国一定要选择衰退,宁愿在2025年进行各项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不是期中选举的2026年。
美方2日宣布的对等关税中,对中国税率为34%,今年累计为54%。对很多产业来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已经面临60%以上、甚至超过70%的税率,将大大冲击中国对美一年约5000亿美元的出口额。
根据微信公众号“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表示,美国“对等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对美出口增速后续压力上升,对整体出口形成一定拖累,对名目GDP理论影响大致为1个百分点左右。此外,出口减少会伴随产能利用率下降,对产品价格将带来压力。
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2024年淨出口对中国GDP成长率的贡献占30%,“今年预计贡献为负”。因此,今后应逐步减少对外需的依赖,扩大内需将是必由之路,不能再心存侥倖了。
第一财经引述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分析,川普的中国政策中,贸易—科技—金融视角层层递进。若中美贸易在4月加速脱钩,在中美谈判不畅的情况下,5月至6月中美间可能科技脱钩、金融脱钩,与关税政策共振,放大对资本市场的压力。
经济学家华生在微信公众号“经济学家智库”发文指出,从全球和长期角度看,无论美国每年近兆美元的全球贸易逆差还是中国每年近兆美元的全球贸易顺差的局面,都不可能长远持续。因此从美国的利益出发,川普政府重构世界贸易秩序的举动无论表面上如何蛮横鲁莽,在逻辑上还未必是那么离谱和疯狂。
他认为,这次关税大战是如川普所愿的一次性冲击和阵痛,还是会演变为美国乃至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取决于关税战博弈的进展。对中国来说,不论外部发生什么情况,“最根本的还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就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金融支持资本市场、以财政化债、房市止跌回稳及全面振兴内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