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消息,知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日前做客Meta首席技术官安德鲁·博斯沃思主持的播客节目,探讨了生成式AI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前景。
卡梅隆认为,生成式AI有助于提升影片制作效率,加快每一帧画面的完成速度,优化整体工作流程,从而将大片的制作成本削减至原来的一半。而相比于OpenAI和Meta等大型科技公司,卡梅隆更看好“精品型AI开发团队”来推动AI和电影产业融合。
此外,卡梅隆对AI在视觉特效方面的潜力持审慎乐观态度,但对于业界究竟应将监管重点放在AI模型的“输入”(训练数据)还是“输出”(生成内容)上,仍持保留意见。
模仿式生成内容令人担忧
在以吉卜力风格生成的AI图像近期席卷网络之际,卡梅隆对“模仿某风格”生成内容的趋势表示担忧,认为这可能引发版权争议及创作伦理问题。
卡梅隆直言,看到有人输入“以詹姆斯·卡梅隆风格”或“以扎克·施奈德风格”进行AI创作,会让他感到“不太舒服”。
不过他也坦言,模仿大师风格本身并不罕见,他在创作时脑海中也常浮现出“以雷德利·斯科特或斯坦利·库布里克的风格”为灵感提示。“每一位创作者都知道自己受谁影响过,”他补充道。
AI能帮助大片削减一半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卡梅隆于2024年加入AI公司Stability AI的董事会,该公司正是知名图像生成模型Stable
Diffusion的开发者。
对于加入Stability的初衷,卡梅隆表示:“如果是在过去,我可能会自己创办一家AI公司来探索这个领域。但现在,加入一家有竞争力、成熟的企业会是更明智的做法。”
他还澄清,加入Stability的目的并非逐利,而是希望“近距离了解开发者的思维方式和研发流程”,并探索如何将AI技术高效整合进视觉特效制作流程中。
卡梅隆解释说:“如果我们还想继续看到像《沙丘》《沙丘2》这种大制作的特效大片,就必须找到将成本减半的方法。但这不是说要裁掉一半的特效团队,而是要提升工作效率——让每个镜头的制作周期更短、节奏更快,这样艺术家就可以更快投入到下一个酷炫项目中,持续输出创意。”
AI学什么不重要,输出什么才重要
对于AI训练数据的版权争议,卡梅隆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相比过度纠结AI“学了什么”,法律与行业应更多聚焦于AI“产出了什么”,内容是否侵权。
他说:“现在好莱坞及整个娱乐行业对AI的主要担忧,集中在训练数据的来源、版权归属等问题上。我认为大家的关注点搞错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一个模型——你有自己的‘肉体计算机’,也就是大脑。”
他进一步阐释道:“我们每个人都在根据过去的‘训练数据’(人生经历)作出反应。作为编剧和导演,如果我完全照搬《星球大战》,当然会被告。但其实根本走不到那一步,投资人看到这太像《星球大战》了,就不会给钱。创作者内心其实有一套道德判断机制,知道自己在借鉴什么,也知道必须与原作保持足够的距离,让作品具备独立性。因此,我认为法律应更多关注输出内容是否构成抄袭,而不是限制创作者受过什么样的‘训练’。”
OpenAI不是影视业最佳合作伙伴
卡梅隆还指出,OpenAI和Meta等大型科技公司并不真正关注影视产业。
他打趣道:“你看看OpenAI,他们的目标不是制作AI电影,我们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他们的目标是为全球80亿人打造消费级产品,Meta也是如此。电影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极小的应用场景。”
因此,卡梅隆认为,未来真正能推动AI与电影深度融合的,是那些规模较小、聚焦特定领域的“精品型AI开发团队”。
目前,卡梅隆正忙于拍摄《阿凡达3:火与烬》,预计其将于今年12月上映。据悉,该片还将特别标注:“本片未使用任何生成式AI参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