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记者跨城市去采访报道叫作出差,像我以前做记者的时候,一年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日子在外地采访。
出发之前,不会有人给记者践行,回来之后,也不会有人给记者接风。除非,记者是去一些龙潭虎穴般的地方采访,比如缅北园区,比如俄乌前线,比如河北燕郊……
是的,记者到河北燕郊实地采访,还是做监督报道,能全身而退平安归来,是一件值得单独开一场庆功会的事情。作为前媒体同行,今天看到人民网记者深入河北三河市燕郊开发区采访报道“医院红十字变绿十字”的新闻,居然毫发无伤平安归来,实在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要发一封贺信。
燕郊这个地方有多厉害呢?我说几个事实大家感受一下。
2024年3月,河北燕郊发生天然气管道爆炸事故,多家媒体前往现场采访。其中,央视新闻记者在现场架起机器连线直播,居然被当地派人在镜头前给架走了……
2025年4月,河北燕郊城管部门强令当地商户更换招牌颜色,禁止使用红色、蓝色与黑色,连医院的红十字都给改成了绿十字。
但这还不算厉害,真正厉害的是,事件被曝光引发舆情关注后,当地不是把红十字换回来,而是直接给拆除了……
更厉害的是,事件在网络上发酵了接近一周时间,三河或燕郊的政府部门自始至终没有回应媒体或发布通报,在今天之前也没有一家官方媒体发回现场报道。
河北燕郊,距离记者云集的北京不到30公里,好几天时间里,竟没有一名记者敢于踏足。
正因此,人民网记者发回现场采访报道才显得尤为可贵。甚至说得夸张一点,显得尤为悲壮……
河北燕郊,到底是怎样一个神奇的地方?
一点建设性意见:
非央媒记者,请谨慎前往燕郊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