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悲惨世界》是很早之前看的,内容的细节已经不大记得,但关于“芳汀”之死,还算清晰。她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贫苦女人,为了女儿活下去被迫卖牙、卖头发,最后沦落风尘,病死街头。
经典的是什么呢?
芳汀死的时候,神父在她床前给她读圣经,说“你将得到永生的幸福”。
这种话,若属于是悲伤和无奈的最后慰藉,倒也没什么。但倘若对每个人都这样去说,甚至还笑着去说,就会让人感到恶心了。就像有人把他人掉进粪坑的经历写成《如何勇敢潜水》,还配一句:你闻不到,是因为你心灵高贵。
这是疯了吗?
而再度美化一下,只看得见芳汀对女儿的爱,而无视她的贫穷、悲惨以及死亡,用神奇的语言和刁钻的角度另辟蹊径,改编成励志、动人的故事。很难想象,那将是何等的无耻。
“一位身世凄苦的女人,在苦难中仍坚持爱女初心,带着感动全场的微笑离世,展现出人性最温柔的光辉。”
这种猥琐的操作,并不仅仅局限于名著的故事里。
二
这是今天刷到的一条报道,82岁老人无儿无女孤苦伶仃,每天靠着给别人下跪、向别人要饭吃来度日。由于老人健康的时候帮邻居家种地种田,善良的邻居女孩主动送饭照顾……现在,这位老人去世了。
这样的事情里,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一个字,惨。
再之后,是某些人和部门的缺位。最终才是邻居的帮助,善良之类。
可惜的是,官媒一通宣传,邻居的善良成了所有目光的聚集地,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在意那靠着给人下跪要饭吃的老人,过着怎样令人难以置信的生活。
他跪着活了一辈子,他们却站着在鼓掌。
诚然,这些评论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问题是,只有这些评论,并且这就是全部的声音。
能想象,有的东西媒体不愿意去说,也可能是不敢去说。可这样的话,至少不要反过来去宣传吧。简单点讲,你不愿意雪中送炭,至少别做落井下石的事情。为数不多的人性,适当的保存下来一点不好么。
三
除了对善良的宣传特别给力之外,“励志”也是经常被他们送上热搜的东西。尤其是那种努力赚钱的励志话题,尤其是这些人的最爱。一条热搜,既正能量满满的把普通人励志的精神撒出来了,又正面反面侧面的表达了“我们国家很有钱,赚不到的人想想自己的问题,有没有努力工作。”
近几天最热的一条新闻报道,90后男子,20岁就进工地,靠拼命搬砖日赚1000多块钱,9年攒下200万。
先不说数字是否失真,就算真的靠搬砖,一天搬出1000块钱的工资,又真的值得去宣传吗?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还拼了老命的去干,这是拿生命在换钱,哪里有半点值得骄傲和宣传之处?
在尸体堆里采摘玫瑰,在哭喊声中捕捉余音,然后对着镜头说:你看,人间其实很美。
美吗?你看网友那趣味性十足的态度就知道了。
一条上了热搜的报道,评论删到只能精选出来几条的程度,至于点赞的数量,更是寥寥无几。
一千条评论,最高的一条,点赞数都没有超过两位数。宣传是很励志的,可显然,人们会信吗?这样的内容,人们不仅不会信,不仅会去揶揄嘲讽、无奈叹息,还会越发的看扁媒体,看不起他们的姿态。
四
罗马的大火烧了整整六天七夜,很多普通的罗马人家破人亡,血肉横飞。结果皇帝尼禄在干什么——登上高处吟诗、作曲,说这是为祭奠燃烧中的城市之美。
是的,那种时刻,他在搞艺术。
我觉得有些媒体也是如此,看不见赤裸真实的东西,或者不愿看见,反而搞起了艺术。若是罗马人的绝望之火让他们来书写,标题可能会更加夸张。
“在火海中,他奏响了不屈的乐章:这就是文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