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马来西亚华人,是个怎么样的存在?尴尬?悲壮?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石敢当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9:38:38
20年前认识一位马来西亚来北美读大学的华人,他的汉语功底很好,不光语言好,人也很友善很有修养,而且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很深。他告诉我,马来西亚华语学校高中语文中课本中一半是文言文,当时中国大陆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文占三分之一。后来也通过他认识了其他一些马来西亚华人学生,感觉都很不错。
ipodslave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9:34:53
教会里牧师一家是马来华人,一次吃饭坐在一起聊起来,说大马的华人都是很爱国的,新加坡的华人看不起马来华人,当时听着没什么感觉,看了这片文章,
老品闲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9:31:52
说心里话,以前在国外看到马来西亚华人心里总是不屑一顾,觉得他们虽然也是华人,但傻里叭唧土头土脑的样子,比马来人强不了多少,与我们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看到这篇文章,不禁令人对马华人肃然起敬。
直播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9:28:21
虽然在美国结交了两位马来西亚朋友。她们的亲善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是并没有往深处想,只是认为偶尔碰到了能讲流利汉语的好人。看了这篇文章,只是粗略浏览了一下,已经使我获得了很多信息。这篇文章和我认识的两位朋友一样感人,但是它确定、充实和升华了我对马来西亚华人的概念。
wangx726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9:27:45
很好的文章。的确,以前中国人对马来华人的情况不了解。这次的马航事件是一次契机让很多普通中国人了解了马来华人的奋斗历史。我相信这次中国人对马来华人文化的了解绝对上了一个台阶。
野性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9:21:32
一次交道的经验:马来华人很厚道。
不能不说了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9:18:14
海外华人华侨特别是南洋华人华侨在推翻满清政权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抗日战争中为了保护南线供给线的畅通,多少人死于其中,不计其数的华人华侨更是倾家荡产支援国民政府抗日,他们是名符其实的中华儿女,遗憾的是由于政治的原因,大陆政府的过去的历史文献几乎见不到记载。
LK-LKK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8:54:09
禮失求諸野。大馬及台灣的華人對保存固有中華文化方面絕對比中國大陸多,在美國(矽谷)待久了就發現整個講美國人就比歐洲人(西歐)保守得多。由於從事硬體工作,下游廠商的IC銷售子程師就有一個是馬來亞檳城的華人太太,華語、文說寫非常流利,會說五種話。
謝謝你的文章,我終於瞭解為什麼她的華文那麼好了。
LK-LKK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8:53:12
禮失求諸野。大馬及台灣的華人對保存固有中華文化方面絕對比中國大陸多,在美國(矽谷)待久了就發現整個講美國人就比歐洲人(西歐)保守得多。由於從事硬體工作,下游廠商的IC銷售子程師就有一個是馬來亞檳城的華人太太,華語、文說寫非常流利,會說五種話。
謝謝你的文章,我終於瞭解為什麼她的華文那麼好了。
青葱玲珑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8:49:32
华人在中国生存最不易。


netrobber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8:33:50
这个只是文章的后半部,上半部看链接:写的比较真实反映现状:


***blog.sina******/s/blog_66f592200102ewwq.html

8458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8:18:07
前年寒假期间,儿子有几个在多伦多大学读书的留学生同学来家里玩了几天,其中一位就来自马来西亚。23岁的他不仅普通话说得很好,而且看中文报纸、小说都没问题。听说读写样样棒!当时我就问了他中文这么好在哪学的?他说在当地的中文学校!小伙子不仅高大帅气,一表人才,而且彬彬有礼,家教很好。
john438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8:08:06
能在文学成这样的烂网站上看到一片有意义的文章,还是感到高兴。平常老想骂小编,今天就破例给小编表扬一下。

东南亚华人的历史和现今生存状况的确绝大部分大陆人都不知道,学校课本上从来不讲,大家去东南亚旅游也都是走马观花,有几个人真正了解东南亚华人历史和现状的?

华人在马来西亚生存不易,印尼华人可就更惨了,多少大陆人知道?我在东南亚呆过几年,所以有所了解,尽管不深。

只能说,珍惜自己的海外同胞吧。你到了海外,在外国人眼里咱们都一样。

------------
同感。文学城尽管很多垃圾文章,但哪怕这么一篇的出现,都会让我觉得这个网站还是览有所值。

kiwisword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8:03:22
馬來亞春色綠野景緻艷雅 椰樹影襯住那海角如畫
花蔭徑風送葉聲夕陽斜掛 你看看那鮮艷女雙雙花蔭下
danieldick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7:58:08
马来西亚有三大种族:巫族,华人,印度人。马来人指的是巫族。
gameon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7:55:56
有困惑不奇怪,就是生活在国内的同胞因为居住在不同省份和自治区都会有类似你有的纠结,但这完全不影响已经深入我们心底的对我大中华的爱。
亦虹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7:50:34
马来西亚华人虽然无政治地位,但是掌控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就像美国的犹太人。

表面上不平,但能干实业,做大老板。实际上比你们美国华人的状况好多了。

看看唐人街吧,什么样子?
老品闲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7:49:50
所以有良心的华人都应该向大马华人致敬,力所能及帮助他们。
az4591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7:35:49
最近大陆歌坛上,有好几位马来西亚华人,从写歌到唱歌,现代汉语功底相当深厚,行腔咬字十分精准,让我很想去马来西亚访问,特别是看看那里华人的生活,这会是我的下一个旅行计划。
LRushBall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7:23:47
呵呵,在中国的华人也尴尬,悲壮。
almost_1d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7:21:19
如果中国的终及目标是全中国都只说汉语只用汉语写字,各位是不是也非常支持?
林间散步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7:17:33
有个好方法建议给马来西亚华人同胞,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再碰到这样的情况您要说,我是炎黄子孙生活在马来西亚。不但会被认同还会被尊敬
zhoudd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7:16:55
刚刚去过马六甲,那里的唐人街古香古色,商店里种满了华人元素。。。。。。喜欢马来!
WWTP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7:12:22
比加拿大的华人强,前一批广东的老移民大部分二代根本就连说都不会了,反而我们这些大陆和台湾的近十几二十年的新移民还在坚持着让自己的孩子学中文。
mariahcarey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7:03:23
我老板就是马来华人。他从来就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对我很好。
大玩家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7:00:22
我们拥有同一个血脉, 不管住在哪里。
1huzuo9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6:57:12
这个得顶啊!大马华人好样的!
试一把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6:55:59
很惭愧,真的是对马来西亚华人的情况一无所知。

有生以来唯一接触过的马来西亚华人只有一位。普通话非常好,交流没有一点障碍。相比之下,也认识一位印尼华人,中文就非常非常有限,仅会少量的词汇,但是知道自己的祖籍和中文姓氏(中文姓氏被隐含在他们官方姓名之中)。
乐知者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6:39:26
写得太好了! 很遗憾在新加坡住了很久却不知道马来西亚华人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如此执着。很感人啊!
dhse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6:26:27
所有海外华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背后没有一个愿意给侨民撑腰的祖国。打大明朝开始就没有。万历还稍微有点保护侨民的心,之后的中国政府都把侨民当弃民,甚至是敌人。
Jgliu626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6:24:46
我见到的大部分马来华人都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勤奋谦虚踏实。

很认同你的观点。
minren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6:21:35
是的, 马来西亚及星加坡很有语言环境, 中国八大古汉语及其各方言, 都可学习到...本地华裔为生活都要学习好几种语言方能生存.
Jgliu626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6:16:30
非常感动。为;马来西亚华人骄傲。
吴可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6:14:42
是的,我作为教科文的代表去过不受马来的优质官办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没看见一个华人。唯一的一个华人翻译还是一个小儿麻痹患者。但是我就感觉到那帮马来官员对华人的歧视。但横多官员又都吹嘘自己有1/4 1/8 的华人血统。
从宋代就有华人到马来,教当地还处于石器阶段的马来人纺织,耕种,养殖,炼铁。华人是不是傻逼?看看马来人崇拜的美国白人是如何对待土著的?华人不感到缺心眼?
minren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6:03:39

@redapple02

本应该称泛马来亚 (Pan-Malayan, not Pan-Malaysia),1963年, 英国将 东婆罗州 (包括 Sabah & Sarawak, Brunei, 及 Singapore) 一个西马(Peninsular Malaysia), 隔海 叫 东马 East Malaysia. 合并后总称 英文是 Greater Malaysia, 中文鐯译为 "大马来西亚"
小心一点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6:02:44
大马华人很多人可以同时讲华语(他们不说中文)、英语、马来语、广东和闽南语等。
我是小留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6:00:07
我见到的大部分马来华人都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勤奋谦虚踏实。
宇宙尘埃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5:59:57
马来西亚华人了不起!在别的国家基本上华人二代只能讲日常用语了,就是说成语或典故一般听不懂,更不用说读和写了。我认识的马来西亚华人,二代基本上没有,都是第三代,四代,五代的华裔,中文却依然听说读写完全没问题,着实让我大吃一惊。身在异国他乡,却努力传承者中华文化,而且这么长久,马来西亚的华人和先辈们值得敬佩,让人感动!
aac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5:59:10
民族向来和国家相关,但是从从未等同。
秋水长天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5:57:40
双重国籍:谁是民心中的“中国”

纽约 乔伊白
******youtube***/watch?v=G9VaF-7YMY8&list=RDSuCMUFsOKco

***bbs.creaders***/history/bbsviewer.php?trd_id=664984


2012年的台湾大选,一改陈水扁时代的口号民主,使台湾成为世人心目中真正的民主政体,一夜间台湾的国际知名度跃然于世,特别是在全球华人的心目中。

台湾宪法曰:“中华民国”是包括大陆中国在内的疆域中国。大陆宪法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涵盖台湾省的广阔中国。美国和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政府也都认同一个中国的政策,那么谁是这个“中国”的真正代表呢?

2011年美国亚洲文化学院尼洛?范爱达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完成了一份极具重要的政策研究报告《国籍认同:替代售台武器的民心力量》,该报告引起了美国和台湾政策界人士的关注。长期以来美国对台军售始终是困扰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的棘手问题,这个政治包袱不放下海峡两岸的风波永远不会平静的。有没有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力量来帮助美国平衡、甚至替代这种对台保护形式?报告认为,两岸现政府都只是关注各自区域内的民众,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第三种国际力量-----海外5000万华人华侨,而这股力量正是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力量的全球范围的民心“中国”力量。

尼洛?范爱达教授的分析认为,自满清、民国以来中国历届政府即使在列强欺压、国土分离、战乱纷争,国家根本无法保护海外中国侨民的状况下,仍未放弃过对其人民的国籍认同。这种认同使得中国在抗日战争国难危机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利益回报。而在1955年的中共政府为了拓展建政初期的外交困境,以维护统治的国际认同作为狭隘的交易,将延续了几百年的在国家民族艰难困苦中依然顽强保留下来的海外民心“中国”抛弃了。进而实施了几十年的关闭锁国政策。这一政策对于今天开放的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敏感的极易被利用和质疑的问题了。报告认为,如果台湾以中华民国现有宪法为法律依据,开放接受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剥夺了“中国”国籍的海外中国人为中华民国的海外公民;如果中华民国允许获得了海外“中国”的公民持中华民国的旅行证件或台胞证回大陆探亲访友,甚至如果中华民国仅仅是颁发一张“中国”国籍证明书给需要心灵慰藉的海外中国人。那么这张永恒的中国出生证就已经将谁是民心中的“中国”表达出来了。

目前有二股力量在推动给北京中国政府的政治压力,一股是以从加拿大回国的、现担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的王辉耀博士为代表的海归中坚力量在体制内,以政策建言的形式向中国政府提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际上是隐含了对中国政府要求被剥夺了国籍的“中国人”回国报效祖国的现实讽刺。另一股力量是以发表《不承认双重国籍的三大恶果》一文的作者矫海涛为代表的全球网络群体力量,引发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全球各国三十多家中文传媒网站转载反响热烈。矫海涛进而执笔草拟了海外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修正案),并提交公众民主讨论征求意见,同时在全球网络征集签名支持,这在普世观念中是可行的。美国宪法规定,任何出生于美国国土的人,不管父母亲是美国人还是外国人,不管父母亲是合法还是非法入境的,孩子都将拥有美国公民的权利。即使今后孩子在海外,他/她的出生证将保证他/她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申请成为美国公民。而北京中国政府以一言否定出生国籍的权力政策是难以想象的。

第三种力量就取决于台湾中华民国当局的智慧、远见、胸怀和抱负,如果因势开启海外中国公民的申请,将迅速获得5000万海外中国人和他们在海内外的亲属、家族和宗族的民心。厦门大学一位台湾问题的资深学者认为,北京政府对此完全没有预案,如果台湾使用这一策略,那么在法律、法理、文化、传统、道德、民主上都是无懈可击的。相反,目前北京采用的经济惠台政策将成为苍白无力和自欺欺人的下策。而这股强大的全球华人民心将成为捍卫中华民国的现实力量,由此可以极大的减少巨额外资购买军火护台的需求。其朴素的原因就是只有中华民国的存在,他们才能继续成为心中永远无法放弃的“中国人”情结,这也是世界其他民族无法理解的中国心。

******youtube***/watch?v=SuCMUFsOKco&feature=youtu.be







雙重國籍:誰是民心中的“中國”

紐約 喬伊白
***bbs.creaders***/history/bbsviewer.php?trd_id=664984


2012年的台灣大選,一改陳水扁時代的口號民主,使台灣成為世人心目中真正的民主政體,一夜間台灣的國際知名度躍然於世,特別是在全球華人的心目中。

台灣憲法曰:“中華民國”是包括大陸中國在內的疆域中國。大陸憲法謂:“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涵蓋台灣省的廣闊中國。美國和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的政府也都認同一個中國的政策,那麼誰是這個“中國”的真正代表呢?

2011年美國亞洲文化學院尼洛?範愛達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完成了一份極具重要的政策研究報告《國籍認同:替代售台武器的民心力量》,該報告引起了美國和台灣政策界人士的關注。長期以來美國對台軍售始終是困擾兩岸關係和中美關係的棘手問題,這個政治包袱不放下海峽兩岸的風波永遠不會平靜的。有沒有一種更為合理有效的力量來幫助美國平衡、甚至替代這種對台保護形式?報告認為,兩岸現政府都只是關注各自區域內的民眾,而忽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第三種國際力量-----海外5000萬華人華僑,而這股力量正是具有政治、經濟、文化和思想力量的全球範圍的民心“中國”力量。

尼洛?範愛達教授的分析認為,自滿清、民國以來中國歷屆政府即使在列強欺壓、國土分離、戰亂紛爭,國家根本無法保護海外中國僑民的狀況下,仍未放棄過對其人民的國籍認同。這種認同使得中國在抗日戰爭國難危機時期得到了極大的利益回報。而在1...  查看完整评论
雲成章曰雯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5:55:40
还想说一句,这些历史是我(很多在这里的长辈可能知道)这样的年龄人从没有在历史课本中学到过的,所以文学城也提供了一个窗口,希望能有更多类似的文章发表,我们会学到很多,也会更多的理解别人。
wzis1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5:54:22
赞同jeff2012的评论, 非常赞赏马来西亚华人在保留和发扬中华文化传统上所做的持续贡献.
晴天好啊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5:53:03
传承自己的文化,是每个人的使命,就如同人类繁殖的天性一样。
所以作者不需彷徨,他只需要继续坚守中华的文化。
作者比文学城的大多数移民强多了,没有哭着喊着要在文化上西化,只讲英文不讲中文,让中文在黄皮肤的他身上断了根。
飞天猛龙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5:51:39
在美国见到有不少马来西亚的移民,他们都是以华人自居,中文听说读写很流利,比中国来美的更中国化,更趋向中华传统。
tongchenseattle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5:50:21
顶!好文。深有同感。由于当年在新加坡工作,离马来西亚特近,所以去了两次,去了吉隆坡、云顶、马六甲。第一次是1998年8月底,是和同在华侨银行工作来自天津的一位小伙子搭伴而行;第二次是1999年10月,带太太和来新探亲的父母去的。我曾写过游记在这里。
***blog.sina******/s/blog_533791c10100a5we.html
雲成章曰雯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5:49:09
不知道笔者是谁,可是他/她写的这些跟我在欧洲住时认识的一个马来西亚女孩说得差不多一样。这个女孩是客家人,但普通话说得非常好,她说她是在马来西亚的中文学校学的。她嫁给了一个欧洲人,但给他们的孩子起的名字只是中文名,对孩子也只讲中文(这个和我一样),而且每次听到有人谈论中国并发表不友好的言论时候,她会跟我一起为中国讲话。如果她不跟别人说她是马来西亚人,别人都认为她和我一样是中国人。我们是非常好的朋友。当然,看到笔者在这里把历史写得那么详细,也就更理解了我的那个女朋友了。
诗词欣赏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5:48:45
谢谢!其实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孙中山那批人都是华侨资助的,不知道的是现在的小年轻,确实需要多介绍马来西亚华侨的历史。
tcmeng8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5:40:53
马来西亚华侨已经在马扎根好几代,最初的中国移民已经不在人世了,除了中国文化,亲戚朋友都是大家重要的生活的精神寄托,遇到马来西亚政府不平等对待他们也不能说走就走。
minren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5:38:05
写得很好, 笔者应将 马来西亚 和 马来亚 及 海峡华人做详细的解释, 毕竟是两个不同年代....
redapple02 发表评论于 2014-04-07 15:36:48
不知道马来西亚一个小国为何总称大马。
页次:2/3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51100, 共104  分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