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看完《大秦赋》后:秦始皇当真叫嬴政?那赵政是谁?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密码忘记了 发表评论于 2020-12-16 12:15:22
我来说说赵政的由来。
嬴政一支及战国时的赵国国君祖上出于同一家族,其祖上都是商朝大将飞廉。再上溯源可至黄帝的长子少昊,即嬴姓的得姓始祖,故秦赵都是嬴姓。商亡后飞廉的儿子一支西迁现在的甘肃天水为周王养马。另一兄弟一支为周王赶车。赶车的一支至造父时为周穆王的首席特等司机。穆王西游会西王母时,得急报东夷徐国造反,造父驾车日行万里送穆王回王城平叛,立功得赵氏(封了一块地,但为周附庸),比养马的一支先发达了,养马的一支也就套近乎称赵氏。赵氏后来不满周王,而去辅佐晋侯,再后来有缘三分晋国,立赵国,那是后话了。
养马的一支后来传到非子在天水养马也立功了,也得了块地,得秦氏,但为周附庸。至周平王东迁洛邑,秦护送平王立功,得独立为诸侯。这是秦国的由来。
这就是嬴政,赵政,秦政的由来。史记中称赵政。
青衣侠 发表评论于 2020-12-16 07:32:53
对于电视剧,一般都不能太较真,否则就没法看了。我看《大秦赋》还算是比较认真的,比如秦王(还不是秦始皇时)的王冠——冕,其道具就比较认真。冕前面有旒,也就是那一串串的珠子。首先,旒的条数是有讲究的,天子十二旒,诸侯只可以有10条旒。第二,旒的长度也是有讲究的,旒一定要低于眼睛,遮挡住视线,这叫做“视而不见”。冕的两端垂下两根绳子,绳子上系有两块玉,而玉的位置必须是正好在耳朵处,这叫“充耳不闻”。表示君王会广泛听取大臣们的意见,而不会被近臣所蒙蔽。可是很多电视连续剧中,这顶“冕”都是胡乱制作,弄几条珠子垂着就算是“冕”了,真是贻笑大方。但也没法较真,因为剧组资金有限,不是每个剧组都有钱聘请“老法师”的,编剧、导演素质较高,或可纠正此类错误,而要求服装、道具组员都要有这么高的素养,也不太现实。
Interread 发表评论于 2020-12-16 07:02:42
没时间看秦始皇什么的。
humimm 发表评论于 2020-12-16 00:16:10
什么破电视剧, 炒了多少遍的故事, 拉出来又讲一遍, 烦不烦啊。 那些演员演古人也是演得要吐了吧,真实的生活不敢拍, 只好把古人翻来覆去地拍, 放眼世界, 除了天朝, 哪个国家如此热衷于古装剧
sfbayparent 发表评论于 2020-12-15 22:08:47
简而言之,春秋战国时期的姓氏和现在的姓氏含义不同,称呼人的方法也不同,所以不能以现在人的姓名去理解那时候的称呼。
bella168 发表评论于 2020-12-15 21:44:02
浪费时间
bella168 发表评论于 2020-12-15 21:43:55
说了半天,什么都没说
长剑倚天 发表评论于 2020-12-15 19:46:43
这部剧包括前面的大秦帝国的裂变,纵横,崛起三部曲,都值得细细品味。
与现在的大争之势遥相呼应,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一个国家,若要强大,变法是必然之路,抱残守缺不思进取无力改变的结局必然是衰落!
至于姓氏之变迁,虽是社会变革的一个缩影,却也反映了生产力发展带动的文明进步!
页次:1/1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8, 共8  分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