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第一任期,我在中西部的一个州,中国店贵州产的陶华碧辣豆腐乳一瓶起初才1.68刀,贸易战开打之后涨到大约1.99刀,而那时台湾大溪产的黄日香大概三刀左右,那就买贵州的吃;拜登时期我搬到宾州,同样一瓶陶华碧现在3.99刀,已经比台湾的黄日香贵了,那就改吃台湾的呗。而且由于国内来的豆腐乳涨的太多,中国店里居然能看到越南出的腐乳了。这类中国人才会吃食品应该是受关税冲击最大品类,但是依旧有可替换的产品来源。这些左媒的论调只有在某类商品没有可替代性,有且只有中国生产,且需求不会变化与消费量不会减少的情形下才成立。现在别说大多服装鞋帽不是中国生产,就连Costco里卖的一些机电产品,以前不用看都是Made in China, 而现在很多来自东南亚,前不久买了副博世的耳机就是越南出的。你可以说这些都是中国零件组装的或者贴牌的,但是这些环节转出去,就是资金、技术、税收和就业的转移,而且早晚会实现在地化生产,不再依赖中国。
当年货架上找不到手纸和水的时候你在美国吗?没有人出门旅游,汽油供过于求当然会通缩。
总统上任当天的经济好坏,与他无关。任何总统的前两年政绩都是前任留下,后两年政策才到位,加上走后两年,才能真正评价政绩。
川普头两年是奥巴马留下的好经济,经过他一阵子挥霍加上新冠,最后一年加上走后两年才是他真正的政绩。你看看他把经济搞成什么样子?还有脸甩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