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华莱士采访江泽民内幕:3小时57分钟 88个回合(图)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erdoslily 发表评论于 2012-04-13 21:23:11
中国的领导人的个人魅力一代不如一代,越来越没有个性,唯唯诺诺的,也难怪,江山不是自己打下来的,权力不是人民认可的,当然心虚。
rougeriver 发表评论于 2012-04-13 21:09:50
回忆江的这次经历是不是江已经不行了?
maniac62 发表评论于 2012-04-13 20:52:48
江泽民的口才其实是相当不错的。98年抗洪的时候在江边的演讲非常有水准,大家可以在youtube上找找看。
周老虎 发表评论于 2012-04-13 20:27:08
江泽民对阵华莱士的表现, 客观地说还是不错的,没有几个领导人做得到。
ccch 发表评论于 2012-04-13 19:31:54
不容易,江泽民顶住了华莱士四个小时的采访。中国人(特别是那些省级的土共领导人们)都倾向于把记者提到的“尖锐问题”。视作对自己权威的“挑战”,因而会常常很不合时宜、很失礼地对记者大发雷霆,以示自己的权威不可挑战--典型的土共做法,如江泽民自己对香港记者的“You are too simple. too naive.”把那位香港年前女记者给吓哭了。很粗鄙。很粗暴。但对华莱士采访的那些“尖锐”问题,江都是非常“绅士”地作答。什么叫作“宣传”?这就是。分场合,分地点,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哪怕违背事实。--这就叫“宣传”。这也是为什么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语境中,“宣传”是个负面词。“宣传”这个词与“新闻”格格不入。“宣传”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意识形态色彩的灌输;而“新闻,则只是对所发生事件的客观报道,不带任何主观,或感情色彩(当然,在选择什么报道新闻的时候,可能会带有某种主观看法)。

在作为被采访对象的时候,其实主动权在被采访者这边--因为够专业的采访者常常只是“抛出”问题,并不会与被采访者争论。这样,只要被采访者足够“强悍”,顶得住采访者“挑战性”很强的问题,就完全可以趁机宣告自己的观点。

胡锦涛在去年的访美时,坚决不开记者招待会(最终在美方的坚持下,敷衍了事地说了一些无关痛痒的话),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向世界昭示自己观点的大好机会。从这一点来看,胡锦涛对自己没有任何信心。这样的人,怎样会当上了中国的最高领导人的呢?!

这样的体制,只会出“庸人”。
llfdd 发表评论于 2012-04-13 19:11:43
老邓和老江都知道怎样利用华莱士向西方发声。如果不是华莱士,绝不会有那麽多老美在黄金时间耐着性子听老邓和老江向他们布道。华莱士也知道老邓和老江什麽都敢讲。如果换了别人,他就问不出那么多东西。什么“审问式”提问,老邓和老江这样的正巴不得借题发挥呢。
erdoslily 发表评论于 2012-04-13 17:52:08
原来还不喜欢江泽民,比起现任的,他算是好的,那个时候,中国的利益集团没有现在的纷繁,也没有现在的那么贪婪,之间的争斗也不像现在这么你死我活难以平衡,国家主席相对好当些
erdoslily 发表评论于 2012-04-13 17:44:46
中国的领导人的个人魅力一代不如一代,越来越没有个性,唯唯诺诺的,也难怪,江山不是自己打下来的,权力不是人民认可的,当然心虚。
wanghawaii 发表评论于 2012-04-13 17:15:08
江总真不容易,致敬!
页次:1/1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9, 共9  分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