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男子扶起老太后遭连环索赔 被逼自杀的真相(组图)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haiyan88 发表评论于 2012-08-17 22:14:08
什么世道!
pugongying 发表评论于 2012-08-17 08:02:28
很可怜!容不下好人、老实人的世道,绝对没有什么前途。
泡菜坛子 发表评论于 2012-08-17 03:50:54
什么世道啊?!想起了喜儿她爹。。。
huanglunbu 发表评论于 2012-08-17 01:38:59
明显是制度问题。菜市场应该给所有商贩上第三方责任险。
sundry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23:27:38
我善良的爸爸就是这样被一个40多岁的不要脸的男人坑了几千元,早晨我老父亲出去买早点,2人都骑自行车,一个出胡同,一个进胡同,撞一起后,我父亲65岁,此人40多岁,和我父亲说撞坏了, 头疼,我父亲急匆匆回家一直嚷嚷 撞人了, 要带去看病。我当时正好在国内, 真后悔啊,早该就不要我父亲去了, 结果我们都太善良,我和我父亲赶到现场, 我原来以为是个70,80十岁的, 我拉着个70多岁的说, 叔叔,您撞哪里了?结果我父亲说 不是他, 是那个。 我一看银行楼梯上坐着个2人,头发乌黑赖皮。 然后说这里疼,那里疼,脑子疼。 后来去医院, 医生更不要脸,做了CT和B超,说有可能看不出来后遗症哦, 建议留院观察。。大家说天理何在

我说医生,我们都是读过书做事情的人, 你这样做真是昧着良心和道德。你自己好好心里想想。然后我报警敲诈。 然后警察进来调节,又赔了300营养费,签字画押才完事

一句话, 好人难做, 特别是在国内, 没办法,管好自己就算了, 好事还是留着国家做吧
tong00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23:08:18
培养一个孩子有善良,诚实,认真做事的性格应该是世界各地作父母的共同的希望,这样的性格的孩子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得到认同和赞许,唯独在中国这样的孩子成了傻瓜的代名词。中国现代的价值观已经扭曲到令人恐怖的地步。
HAOLEokla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22:29:56
老而不尊的老家伙, 才会养出这种丑恶的儿子. 给他们一直爆光, 只到今后的的坏人想这么干都要思量一下!
机车男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21:57:18
恶人谋世界!
闻立军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20:41:37
老太该死,其家人和派出所的也有责任,希望老天惩罚他们。
cactus125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8:19:38
反正要死, 还不如把那些老太太家都杀光光. 看以后随还敢讹钱.
laborlaw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8:12:15
第一个也是他间接撞到的。 他先撞了三轮车, 三轮车再撞到老人, 应该说他不是全职也是主要责任。 第二次是直接撞到的。

但记者唯恐天下不乱,把文章写成"男子扶起老太后遭连环索赔".

这篇文章也写得稍清楚一点,所以有点头脑的人看出了第一撞的来龙去脉。 前两天的报道, 则写得好像他做好事被连环索赔一样。

小大姐姐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7:53:40
不明白第一个与他无关他为什么要赔?第二个是他撞的没得说。该负的责任就负是男人,但不该负的责任你负什么呀,把命都搭进去了,又可怜他又气他
命令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7:50:53
派出所当初就无权立字据说什么6500元,之后无关。赔偿多少不是你警察说的算的。
命令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7:48:05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命令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7:47:34
这纯属个人性格问题,跟社会无关。要是有也是中国人逃避冲突,逃避摩擦,逃避竞争的畸形软性。我这儿天天看见小黄移民们软柿子,挨奚落讥笑装傻没听见。真所谓江山易改,黄性难移。逃避现实,无视斗争,冷漠社会,拒绝与社会互动的人谈不上是好人。世上本无好坏人之分。
NY七嘴八舌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7:47:30
在美国小型企业(包括这种摊档)都可以买general liability and business property insurance ,就是应对这种情况,花费不多,就可以应付多答百万的诉讼
weston2011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7:45:05
这么好的一个人,这个肮脏的世界不配有他这样的人
laborlaw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7:44:07
除非有人提刀上门威胁是真的, 否则没看出多少不合理的地方。 你撞倒了人,就要赔偿。 索赔是合理的。

明明是撞到, 怎么变成扶起了。 记者其心可诛。

只能说没有买商业保险是不应该的。
ihappie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7:38:17
RIP。
真伤心。
看来,人自杀前的遗书还是要写得详细点,把所有冤情都写上。白纸黑字的人家才认。
Interread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7:24:30
欺负老实人。派出所也不衡量一下就帮着那些难缠的人闹。
小二儿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6:48:49
怎么一谈起中国的事就像到了僵尸国家,令我毛骨悚然。
nanxun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6:32:54
因为法律不保护这些善良守法的人,所以那些非法之徒就横行,所以,才有药家鑫啊,最后都是好人吃亏!
tree9990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6:25:54

我估计菜市场和持刀威胁的人有关系,或者串通一气。。。

yfw936,这人有什么可恨之处呢?你是不是精神病啊。。。人家不小心撞到了人,有什么可恨呢
嘤咛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5:59:01
这就是中国:人的善良正义厚道和老实被嘲笑蔑视和践踏,人的无耻卑鄙贪婪和自私被鼓吹认同赞扬。
yfw936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5:28:05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大坦克车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5:02:42
难道非要把人吃掉才满意吗?!中国土地上的人却的不是物质,因为只要人在中国他就永远不能从物质上找到满足,中国里的人却的是精神,49年那时人比现在苦,但人人团结,领导一号召,大家齐心协力。现在可倒好,都各顾各的,团结精神没了
bobv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4:42:25
yuan + wang = yuanwang
bsmile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4:40:57
无语,好人都死绝了,达尔文的进化论非常正确
飞越天险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4:40:55
温家宝吾儿,你要好好反省啊!
thrawn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4:31:27
做好人可以但不能软弱。无理的要求断然不能答应。
freeview321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4:30:04
派出所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杨嘉走的太早。
一条黑影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4:26:48
这个社会为什么会有药家鑫?本文就是答案
一棵草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4:19:28
社会就是黑社会。。。政府不能保护弱者,就应该被替代。
奇谈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4:13:03
这样的社会就教你不能做好人。
庐山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4:06:52
中国人为何缺乏诚信
网易

日前,一项面对上海市民的调研结果显示:有90.2%的人认为诚实守信在不同程度上会吃亏,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诚信的缺乏。作为对诚实守信在道德上的约束,中国社会实际上是缺乏契约精神,这恰恰是中国人不诚信的主因。

人与人之间缺乏契约:社会结构与小农经济所致

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是产生缺乏社会诚信现象的经济根源。

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人口流动不像今天一样频繁。

小农经济缺乏交换,有交换才会有契约

契约精神应产生于商品交易发达的社会,比如古希腊那样海上贸易成熟的国家。在与不认识的人打交道,与其交换才需要契约,有契约才会守约。而中国一直是农业社会,农业社会自给自足,商品交易贫乏。

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是产生缺乏社会诚信现象的经济根源。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所体现的人与自然博弈不同于社会化大分工所体现的人与人的博弈,前者更有助于催生博弈主体的机会主义意识。当然,小农经济有家庭内部的经济分工,所以,小农经济所导致的诚信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家庭诚信,而非社会诚信。

少与不相互“知根知底”的“异族”打交道,不需要用契约避免被骗

中国传统社会为农业社会,安土重迁导致人们构成了以家、族、宗为基本特征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就是人口的不流动。即使发生人口流动,中国人也不倾向以个体为单位独闯天下,而是以群体为单位的,举家迁往一地。

在这样一种生活环境中,用于避免欺诈的契约显得有些多余,简单而言,一家人的生活不会你骗我,我骗你,危机只发生在家外,自然也就不用立约。众所周知,人要想行骗,就一定要远走高飞,否则,要么无法面对,要么束手就擒。可是为做一件不诚信的事就跑,在农业社会里实在会给自己带来太多的不利因素或付出太高的成本。中国有一句谚语:“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把诚信与长久而固定的关系说得很清楚。可见,契约精神的取决于社会如何构成。不互相“知根知底”的时候很少,所以自然不需要契约。

极端世俗化的人生态度导致契约只是工具非精神

美籍华裔历史学家孙隆基认为,中国人没有世俗生活之外的“超越意识”,缺乏“终极关怀”,一切以“身”的安顿为依归,造成“有一口饭吃就行”的极端世俗化的人生态度。孔子就说:“未知生,焉知死。”这种彻底的“现实主义”导致在长期处于食不果腹甚至朝不保夕的处境中,契约和守信自然让位于生存。从另一个方面讲,契约的存在只是服务于“安身立命”,是工具而非精神,为其他目的是可以抛弃的。这在“即便饿死船员也不动所运货物”的西方简直无法想象。

人与国家之间缺乏契约:重“礼”而不重“约”

“礼”实际上就是“臣服与驯服”,“礼仪之邦”翻译过来就是“服从之邦”。

契约本质在于平等,但封建社会中人与国家不平等

人人生而平等,因而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因而,人与人的交往应当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契约精神的要件。这种平等还表现在个人与政府的关系上。按照西方契约理论,造物主赋予每个人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开始建立政府。因而,政府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契约关系是典型的平等关系。

然而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权与民众之间缺乏立约的思想和实际行动。民众与皇权的关系被一种“君君臣臣”的礼教所规范,而非契约。契约关系的本质是权益平等,而君臣父子的传统纲常伦理本身就是反平等的,所以契约社会的平等基础不具备。

国家用“礼”来规范民众,而非平等立约

古代社会用于规范人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方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纵向的、稳定的“礼”制文化。“礼”实际上就是“臣服与驯服”,“礼仪之邦”翻译过来就是“服从之邦”,是驯服的政治,是由上及下的一个治理过程。古代社会也是一个驯服被动的社会,充满等级观而没有平等意识。远在周代“礼外无法”,“礼”代替了法律的功能,带有强制性和约束性。

儒家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也就是说,人的视、听、言、动,都要受“礼”的约束,只有合于“礼”的才能做,不合于“礼”的就不能做。“礼”具有约束人的行为的功能。很明显,这样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与西方社会中的平等观念有天壤之别。契约文明的根基在于平等,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是不可能产生契约文明的。

人治导致随机性,随机性导致机会主义泛滥

孔子说:“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但几千年的政治实践恰恰说明“信”在天朝上邦,事实上可能是最罕见的美德。而社会认同心理是生物界的共同特征,在动物界被称为“头羊效应”,中国古代的封建国家在自身运作过程中,以及处理民与官之间的关系时带头不遵守规则,有组织的破坏契约。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官僚集权体制是滋生社会诚信缺乏的政治土壤。人治导致随机性,随机性导致机会主义泛滥,而机会主义泛滥必将导致社会诚信缺乏。

古代国家运作缺乏契约:上行下效

田忌的胜利是以葬送诚信、守则、公平等基本信条为代价的。

诸葛亮的“谋”中大多有不守信用的成分。

田忌赛马是破坏契约和规则的典型

田忌赛马传颂千古,甚至说这个故事表现了“孙膑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运筹能力”,揭示了“如何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但其实,田忌(孙膑)就是胜在作假、破坏规则和契约上——用下等马假充上等马、上等马假充中等马、中等马假充下等马于齐威王比赛,违背了二人所约定的上等马对上等马的规则,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田忌(...  查看完整评论
swang20000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4:05:42
的确是天理何在!如果人世间就是如此不平,上帝又何必创造人类!
hall 发表评论于 2012-08-16 14:00:37
很显然,派出所有猫腻.
页次:1/1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37, 共37  分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