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英国医科生赴广州实习:被中国医生劳动强度惊呆了(图)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Yoshie 发表评论于 2014-08-12 01:22:45
給人感覚:
中国医師、重視数量。
英国医師、重視質量。

朋友上次回国時感冒、去医院看、給打拉一星期点滴、到現在身上還痒那、都半年拉。
飘过的云 发表评论于 2014-08-11 22:41:51
最烦国内医院一点小病开了一大堆药……尼瑪,真怕等下病不死我结果到头给药毒死了。
珐琅彩最美 发表评论于 2014-08-11 14:48:35
美国医生都是按程序来的,不需要医生创新,什么都要病人同意,医生如果另辟蹊径治疗,即使成功治疗好病人,病人家属也有极大可能告医生,告医生的理由是万一失败,不允许在病人身上做实验.所以国内医生治好就治好了,治死了也没人追究.北美不一样,只要医生按正常程序走,病人死了与医生无关.否则,官司打不完的.医生保险费多高是有目共睹的.
hehe01 发表评论于 2014-08-11 13:47:18
谈点个人感受:
这次回国又扁桃体发炎,很痛,去了医院看看万一是Strep(上次回国是),挂号啥还算方便,也要等,虽然不是急症。。。明明有叫号器不叫号,一堆人挤在一个房间里把我前面所有病人的症状病例都听了个遍。。。医生看了看喉咙说开抗生素,我说不化验是不是细菌感染的?他愣愣的看着我(好吧,这不是第一次了),我弱弱的说病毒感染抗生素没用啊。。。他想了想说那挂水吧,我晕死。。。看来化验是没戏了,说您开药吧,至少有50%的正确性。。。多开点(我打算为世界末日作准备)。。。结果抗生素只开了两盒,板蓝根口服液开了一堆。。。

说实话,原来我奉信的是小病中国看好,现在我连小病都宁愿看我10多年的美国家庭医生了。。。
paladindancer 发表评论于 2014-08-11 13:15:39
中国医生收红包也天经地义 政府又不给钱 这就好比是美国的小费 都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liujiangw 发表评论于 2014-08-11 06:56:23
中国医生平均水平不一定比欧美医生低,平均态度也不一定比欧美医生好多少;但是,其劳动强度,还有医疗经验与平均收入有目共睹,而且维持13亿中国人的健康水平,不能说没有中国医生们的贡献;现在的问题是,在同样劳动强度和贡献下,欧美医生的收入还要高那么多呢?而且,医学院还那么难进呢?
蜓听雨荷 发表评论于 2014-08-11 06:28:49
医患关系最基本的是对医生的信任,没有基本的信任,你为啥到医院?自己扛得了。
zlw717 发表评论于 2014-08-11 06:07:27
有什么压力?这里把病人医死啦,医生好发无损。
蜓听雨荷 发表评论于 2014-08-11 05:46:44
不论哪个国家,医生都不轻松。在英国,小女刚做了两星期的F1,基本上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忙得连午饭都没时间吃,值夜班要一个人管200个开过刀的病人。时时刻刻都有15件事要做,要不断重新安排优先次序。做GP(家庭医生)就轻松许多,拿中国医院和英国家庭医生比算啥?要比就和正经医院比。英国的医疗系统中,家庭医生是第一道,送到医院的基本上都是重症,要时刻小心。只有5%左右的病症是重症,中国医院看起来忙,其实压力没英国大。
lilizhao430 发表评论于 2014-08-11 00:42:49
儿子后背长了一个粉瘤,开始家庭医生说是疮后来大的很快再看才说是良性瘤,前年长到有大拇指大了我要求给做手术,可家庭医生说要长到网球大小医院才会给做,把我给吓坏了,那要留一条多长的疤,因此决定利用圣诞节假期回国做。回国后,因为不了解国内情况等我们去到广州中山医二院时已经过了上午的挂号时间(真如本文所写的,门诊大厅人山人海,几乎可以用水泄不通来形容)护士告知下午再去,下午挂好号,当天坐诊的主任医生下午已经有三台手术,而且做手术还必须提前一周预约,当我把我们回国只有两周时间的情况告诉护士后,护士就帮我们和医生商量,医生答应加多一台手术,手术花了大约40分钟时间就完成了,护士出来告知是良性可以回家了(我连医生的面都没见着,更不要说给什么红包了)。国内医生的技术真的好的没法说,儿子做完手术后一点痕迹都看不到。去年暑假我回去做了一次肠镜,也是一些年轻的医生,觉得他们有朝气,技术过硬,态度好,让你感觉不会紧张,温馨!
丹尼外婆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21:46:17
是六十岁的老人,去年说是只有一母指大,今年就有两到三母指大了,他特犟,就是不愿手术,你给讲讲,我要将你的意见转发给他!谢谢!
linna118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21:22:19
如果选择保守治疗可以B超追踪观察,有经验的B超医生可以准确地测量疝孔的大小。定期测量就能知道保守治疗是否有效。
linna118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20:51:43
如果是小孩,保守治疗是选择之一,因为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局部的肌肉和肌腱韧带都会越来越强健,如果一定时间的保守治疗无效才考虑手术。
linna118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20:47:30
大概是靠近腹股沟的地方吧?医学上叫腹股沟疝。因为此处比较簿弱。如果是老年人,会越来越大,越来越簿弱。如果遇上感冒咳嗽腹压增大有可能造成肠道从疝孔挤出继而梗阻。

疝气手术越小效果越好,也越持久。等疝口增大到一定程度在修,失败的机率增大。

小疝气是小手术,等到肠梗阻再做就可能是有生命危险的手术,因为可能肠瘘。
丹尼外婆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20:36:34
是疝气,右下腹,不太痛,站立时就能在皮外摸到,用手一托就回去了,大概就这样。
linna118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20:30:42
你说的是疝气吧?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要知道是哪里的疝,疝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症状。
丹尼外婆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20:18:40
请问楼下懂医的,小肠气穿孔,有两个母指大,不手术会有什么后果?目前是用腰带捆着,说是保守治疗!谢谢!
chinomango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9:46:17
各有所长。我遇见的中国医生,除了301骨科的两位有点色外,都是很好的很敬业的,包括这些年给我母亲看病的。病人有时会送点礼,但不到不送礼就不好好看的程度。家人也在北京上海看过,没遇见过不好医生。
美国新加坡我也看过病。新加坡的病床的质量比美国好,可是急诊等过6个小时!急诊!美国Kaiser要预约,老美有位主任学位一大把包括MBA,军队转业的,水平不高。华人医生的态度恶劣,后转有处方权的老美“医护”,态度非常友善。Fremont的华人医生,给我开的抗生素导致过敏急救车送往医院,出院时心跳才54下。mountain view某特有名的医院,专科的香港医生态度差水平低。saratoga附近急诊也看过华人医生,看不了小孩脱臼,说X光肯定骨头没问题。他奶奶的,后来是打电话会中国问的医生,自己给复位的。我的家庭医生,有过2-3位台湾的,都还不错。
公道者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9:41:49
北美人应该取消家庭医生,生病以后直接上医院。-------------------家庭医生是很需要的,小毛也去大医院,是资源浪费,感冒都吊圤水,是100%的世界独一无二的个做法。
公道者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9:37:23
这个很容易的。他问那些英国实习生一些问题,从回答上就能看出是否理论上懂了,或似是而非。----------------------可能英国实习生很难听懂中国式的英语吧。
打工的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9:35:10
实际上中国一线的工人农民医生护士等, 劳动强度普遍比发达国家高的多, 而工资只有他们的10分之一。 所以少数人才能暴富。
文学城新手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9:25:30
应该是被中国医生的没人性吓呆了吧
linna118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9:00:41
beijingchina: 我想Boilingwater的意思是必须作一个大样本的研究才可得此结论。

其实医学院的带教老师如果自己有学问,很容易就测出所带学生的理论基础水平。
为什么到处要注册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8:27:26
"tiger-22 "
上海现在就有甲级医院,甲级附属医院,社区医院。老人拿药,常规检查不少就可以去社区医院,方便也有效。资源使用得有效。你让专家成天看平时常规的小毛小病本就是瞎浪费资源。
BoilingWater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7:51:21
文中的中山一院胃肠外科张信华医师说中国医学生的理论功底更加扎实,此结论从何而来?
hello_wd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6:21:15
大病多, 还是小病多?
家庭医生就是看小病,预防,保健, 分珍的。
timlz70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6:08:29
美国家庭医生的职责就是保健,预防,随诊,看些小毛病。你想要他们水平多高?但是他们有效地减轻大医院及专诊的负担。美国大多数人是接受的。可好多国人,特别是有点儿钱有点儿权的,有点儿毛病就找最好的医生医院,好像到一般的医院配不上他们身份。而他们也以此玄燿。我有朋友医生80%时间用于关系病人。国内医疗医患改善,路长着呢!
tiger-22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5:58:08
北美人应该取消家庭医生,生病以后直接上医院。
大多数家庭医生水平低下,冷漠,却有权力横在病人求医路上挡道,误病害人。
愚蠢的家庭医生制度是加拿大以及美国医疗效率低下的根源。
急诊室人满为患, 说明病家对门诊的迫切需求。急诊室和walk-in诊所已成为门诊部的替身。
设立强大门诊制度,取消家庭医生,才能拯救加拿大美国医疗制度。

中国医疗虽也有很多毛病,但关键每个医院都有个叫"门诊"的地方, 没搞什么家庭医生,就快捷高效得多。
据说近来大陆上海等地还有领导想学洋人推行什么社区家庭医生, 东施效颦, 让人笑话, 也让人心惊。

spicydoc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5:37:31
'连开药都不用记住,现在的电子病历(EMR)把各种结果输入后会自动显示出建议的治疗方案,医生随便勾选几个就行了。实际上给病人开药的不是医生,而是电脑软件。而这些建议的药方,都是由制药公司塞进软件的知识库的。'
给你个EMR,给你个病人试试?
这麽多评论,一点都不靠谱。
jelous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3:59:28
sigmazao:外地病人为何都跑大城市,不就是资源分配不合理吗?好东西都在大城市,这对大城市小地方的人都不公平,大城市人也被拥挤遭殃。我只不过举了点简单的例子想说明问题。管理不是一个微观的管理,也牵涉到宏观。脱费,欠费等涉及到国家的决策,因为国家没有搞全民医疗保险,个人要付费才能看病。你自己有脑子吗?白在国外呆了,也许你是在国内翻墙的土鳖?
笔名注册不上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3:30:14
美国家庭医生90%都是庸医

医学是一个技术工作 既然是技术 1要理论 这群人有几个敬业的?就把学校学的一套procedure学到 外人看来就是验血之类的 然后诊断 由于知识有限 又不好好边干边学 结果误诊 耽误病情 比比皆是 2要实践 每天看几个病人 去哪实践? 所以老的看的多点的还好一点

国内实践机会多 但是理论学习还是因人而异 但直接看专科似乎还好点 设备还在更新 不如美国
hello_wd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3:05:00
中国医生真的很累。很辛苦。
可中国的病人也痛苦。
sigmazao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3:03:02
linna118

美国在疑难杂症手术治疗技术上,有很多领先的地方。科技确实强大。中国能快速引进吸收,是需要时间的。

者也就是近年中国很多人海外治疗兴起原因。不是钱的问题。

中国这种就医体制,基本上诊断效率很高。每个病患。都可以得到最顶级的专家确诊。

但是治疗一些疑难杂症,技术手段,跟医疗技术发达国家差距也不小。医院资源有限,大规模投资受到限制
sigmazao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2:50:33
关于,医院排队多,被称为“管理问题”。就更是扯淡。

实际上,管理出效率,问题是,效率跟效益并不相同。

病人都绿色通道,诊治效率高了。但是,医院可能失去效益!!

逃费和失踪,一直是中国医院很大问题。医院都是自负盈亏,逃费,欠费不控制,医院即可倒闭。

因此,不交押金,不缴费,不能接受治疗和医药,基本上经过多年磨合出来的体制。谁脑子也不傻。中国那么多医院都采用这个比较成熟的制度。

那个张嘴就管理差的,有脑子吗?
jelous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2:38:23
linna118:农业国,素质低,更需要有效的管理了。哪个国家的人也不是一开始就素质高的,合理的管理起了很大作用。比如叫号和不叫号区别很大,预约和不预约区别也很大;资源过于集中在大医院,和资源平等分配区别也很大。中国人老以人口多为借口,从来没有想过有效的办法。人口多好像是万金油的挡箭牌,可以在此借口下心安理得地过猪狗不如的日子了。
linna118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2:31:03
我没有说中国的管理很好,没问题的意思。有很多方面是肯定应该象其他国家学习,或自己摸索改进。
聊聊看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2:30:15
国外约个检查要几个月,效率真高。
linna118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2:27:50
jelous: 你忽略了可比性中最重要的一点。中国人能象日本人,新家坡人那样遵纪守法安静有序地耐心等待吗?不要忘记中国还是一个十亿农民的国家。软件的改善需要时间。
jelous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2:21:20
中国医生累,很多是累再无效工作上。很多小病感冒之类在普通家庭门诊就解决了,中国人都往大医院挤。中国没有预约制度,挂号,检查,拿药排三次队,重复劳动,这不是管理是什么?比较国内外医院就知道谁的智商更高了。不是人口问题,智商高的地方,人口再多也能管好。日本香港的人口密度都比中国高吧。现代化的管理始于西方,中国在管理上还是小米加步枪。
sigmazao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2:01:46
临床,就是个经验积累。这点上全世界没有能超过中国医生的。器官移植就是个范例。
每周接触大量病患,也给中国医生带来极其丰富的病例和诊治经验。这也是任何国家医生无法超越的。

至于新知识技术学习,医学院毕业生,要想在医院混下去,在职硕士,在职博士时必须的。
在任何科室,想上主治到主任医师职称,没个博士头衔,根本不能不可能。必须不间断的上学,搞科研,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研讨。国际前沿东西,在中国都传播很快。新药,新技术,上的也快。市场需求太大了

所以在中国干医生,不是一般的累。40多岁能提拔到主任医师,那是中彩一样。概率极低。
一木十航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1:48:10
我母亲是妇产科医生,我跟我美国的妇产科医生提起我母亲一天(shift)最高的接生记录是16个婴儿(70S初),我的医生惊讶的嘴都合不拢,连声说“unbelievable!”
jelous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1:14:58
国内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各行各业都是这样,有将军无能,累死三军的感觉。现代化的智慧管理能使大家都舒服。医生的疲劳迎战得不出什么好结果。有的人宁可多花钱到医疗环境好,医生态度好的地方去看病。很多病一半是心病,医生态度好了,对医生有信任感,病就好了一半。国内那个环境越看越遭。病人无隐私,几个医生和病人挤在一间屋子里,猪狗不如的感觉。
XC11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0:48:34
美国医生工资高的不合理。临床经验不如好的中国医生。
条条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0:46:51
我在加拿大看过很多次医生,觉得医生的诊断正确率好像比中国医生低得多。各位有同感没有?
但是加拿大的医院各项其他服务都很好,让人很舒服,如果能提高医生的水平就更好了。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10:01:54
linna118大夫,很高兴我们有共同语言。

学什么都要有悟性。有悟性的人,后来发展的潜力很大,能成为行业专家和权威;而无悟性的以后就只能成为一般人。

看了另个在美国治疗阑尾炎的帖子,我感觉有2个可能,1是那个医生按程序走,是想多捞钱,2是自己水平一般,
不按程序走下来,她无法确诊是不是阑尾炎。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09:52:31
解放前,国内医生地位高,问题是当时只有有钱有权的人才能看医生。

当时北京的协和确实NB,是洛克菲勒基金按照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为模板建的。
全部英文教学,先读医学预科再读医学,人数少而精,每年还有20-30%的淘汰。能读完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timlz70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09:43:24
正是因为对中美两国环境都了解,才会知道问题在哪里。医疗及医学教育体制不改,我们只能在此抱怨。没必要人身攻击。看看现在卫生部长是什么来历,就会明白问题在哪儿了!
尚文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09:42:59
美国大部分医生是给没有病的clients(not patients)做做annual physical,雇几个上过几周培训课的给你小孩打预防针,问两句屁话就要800刀。在你需要医生的时候,只能去急诊,其他的致命的,成活率跟医不医没有太大关系。m还要红包?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09:40:03

在这里很高兴又看到linna118 大夫发言。

美国的医生之所以值钱,主要是医学院难学下来。

我妹的同伴同学90年上的北医,当时还没并入北大。后凭着生物奖学金留美,博士毕业后进个药厂工作,年薪大约6万,她不甘心,后入美国医学院学医。现当了好几年的医生了。
她的感受如果能背会背,记忆力强过目不忘的特别适合学医。

有关描写医学院学生学习生活的电影很少,Gross Anatomy (1989)是其中一部。
医学词汇本来就难,一还要读过就要背下来,能大体复述出来,还要有速度。要1小时读40-50页,我读电子工程博和计算机科学硕时,也能达到1小时40-50页,问题是我不要求完全背下来,能理解就可以。
电影Gross Anatomy (1989)里面上解刨课时,教授当场口试,要学生某个器官所在位置,并给出某个属于的定义。学生经常一起小组学习,互相提问。能读下来确实不易。我就掂量自己不适合学习,智商没问题,但没兴趣,也真背不下来。我确信钱钟书先生特适合学医学,他老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以前我小学同学也有个奇人,查过字典能记者页数,你问他某个字,他直接就能告诉你页数。


美国是在大学读完考医学院要求的课程比如英语、物理、生物、化学等后,就可以考医学院的录取考试。
有一本是大3或是大学本科毕业后,再考医学生的考试。考试通过了,通过了面试,才能进医学院读书。
美国的医生很强调沟通

******imdb***/title/tt0097458/
koelle 发表评论于 2014-08-10 09:38:32
医疗资源过于集中造成的,十几亿人都要去北上广的那几家大医院看病,最次也去省人民医院和医科大附院,别说社区医院,就连市级医院都没什么病人
页次:1/2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50, 共96  分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