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习近平对话梁晓声:我跟你笔下那些知青不一样(图)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三木匠 发表评论于 2015-04-01 10:45:01
”梁晓声所写的书。。。里面有些。。。个人的独立思考“---恐怕不是独立思考, 而是按現在當權者的好惡的思考吧?
nova.nova 发表评论于 2015-04-01 10:19:30
废话,

有几个知青有你那样的爹?
OldZhong 发表评论于 2015-04-01 10:07:17
习当知青当然和普通人当知青不一样。他爸当时虽然靠边站,但特意把儿子放到自己的老根据地去,当地政府还能不捧着他。刚下去就当大队书记,有万分之一的知青能做到吗?
lylyly 发表评论于 2015-04-01 08:44:53
称“您”是客套。对长辈,上级,客人是应该的。 如果是同辈,称“您”则表明二者有距离, 没交情。如果是熟人,不仅不是讨好,反而是变相骂对方。
rayca 发表评论于 2015-04-01 08:28:02
他当然和别的知青不一样。一个蠢货怎么能工农兵学员一毕业就进入中共中央军委给军委秘书长当秘书?以这个蠢货的资质,如果不靠拼爹,他现在就是个下岗老工人。那才是大多数知青的命运
dqdeer 发表评论于 2015-04-01 08:04:17
写有关“北大荒”的小说,有长篇“雪城”比较出名,拍成电视连续剧,倪萍就是靠这剧大红起来。。
SweetaMillion 发表评论于 2015-04-01 05:53:34
怎么称呼别人为"您"都被人批评?礼貌用语都错了?什么时候海外华人变的这么Rude。我只用"你"称呼非常熟的平辈和小孩。
Lynn123 发表评论于 2015-04-01 05:10:06
梁晓声好样的!真正有良知的文人!
grde 发表评论于 2015-04-01 04:46:51
一个上山下乡就能废掉的人,肯定就是个废人。废不掉的,都是现在的能人。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毛泽东是深思熟虑过的,和平后,生了很多孩子,城里成群的青少年四处游荡,无所事事,工业发展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农村广阔天地,需要人去改造,改造是两方面的。农村苦,可它也是现实的中国,不让农村和城市扩大差距,城里的孩子去乡下,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只是中国的父母都是自私的,最好别人的孩子去改造,我的不用去。那时候需要表现的,需要能吃苦,可不是能装出来的。贫下中农不吃假装的。
梁晓声,这篇访谈,有马屁之嫌。
清河水源 发表评论于 2015-04-01 02:12:54
我不是老北京,确切地说只在北京读过大学,而且是20年前了,之后就加入出国留学大军。我也从未读过梁晓声作品,但我知道一点-如果称呼一位年长者或尊重的人,老北京通常称"您"或"您老",这不是卑供屈膝,是有礼貌有教养有家教的表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最根本的其实还是礼仪之邦,现在的中国需要找回的也是这近20年来失去的文化礼仪文明以及做人的准则。
草原- 发表评论于 2015-04-01 00:23:18
只能说习近平与大多数知青不一样,能当上大队党支部书记,属于很出类拔萃的那种。大多数知青没有混得这么好。李庆霖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讲述他自己当知青的儿子,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知青。所以毛泽东在回信中说:“寄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

尊敬的毛主席:

首先,我向您老人家问好!

我是个农村小学教员,家住福建省莆田县城厢镇。家庭成分是贫民, 我的教员生涯已有二十多个寒署了。

我有个孩子,叫李良模,是一个一九六八年的初中毕业生,一九六九 年,他听从您老人家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很有必要”的教导,毅然报名上山下乡。经政府分配在莆田县山区——荻 芦公社水办大队插队户务农。

在孩子上山下乡后的头十一个月里,他的口粮是由国家供应的(每个月定量三十七斤),生活费是由国家发给的(每个月八块钱),除了医药费和日常生活中下饭需要的莱金是由知青家长掏腰包外,这个生活待遇在 当时,对维持个人在山区最低限度的生活费用,是可以过得去的。

当国家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口粮供应和生活费发给断绝,孩子在山区劳动,和贫下中农一起分粮后,一连串的困难问题便产生了。

李庆霖的晚年
李庆霖的晚年
首先是分得的口粮年年不够吃,每一个年头里都要有半年或更多一些 日子要跑回家吃黑市粮过日子。在最好的年景里,一年早晚两季总共能分到湿杂稻谷两百来斤,外加两三百斤鲜地瓜和十斤左右的小麦,除此之外, 就别无他粮了,那两百来斤的湿杂稻谷,经晒干扬净后,只能有一百多斤。 这么少的口粮要孩子在重体力劳动中细水长流地过日子,无论如何是无法 办到的。况且孩子在年轻力壮时期,更是能吃饭的。
在山区,孩子终年参加农业劳动,不但口粮不够吃,而且从未不见分 红,没有一分钱的劳动收入。下饭的莱吃光了,没有钱去再买;衣裤在劳 动中磨破了,也没有钱去添制新的。病倒了,连个钱请医生看病都没有。 其它如日常生活需用的开销,更是没钱支付。从一九六九年起直迄于今, 孩子在山区务农以来,他的生活一切花费都得依靠家里支持。说来见笑, 他风里来,雨里去辛劳种地,头发长了,连个理发的钱都挣不到。此外, 他从上山下乡的第一天起,直到现在,一度没有房子住宿,一直是借住当 地贫下中农的房子。目前,房东正准备给自己的孩子办喜事,早已露出口音,要借房住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另找住所,看来孩子在山区,不仅生活 上因难成问题,而且连个歇息的地方也成问题。

毛主席:您老人家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我完全拥护,叫我把孩子 送到山区去务农,我没意见。可是,当孩子上山下乡后的口粮问题,生活 中的吃油用菜问题,穿衣问题,疾病问题,住房问题,学习问题以及一切 日常生活问题,党和国家应当给予一定的照顾,好让孩子在山区得以安心务农。

今年冬,我的又一个孩子又将初中半业了,如果过不了明春的升学关, 是否再打发他去上山下乡呢?前车可鉴,我真不敢去想它! 在我们这里已经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中,一部分人并不好好劳动,并不认真磨练自己,并不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却倚仗他们的亲友在 社会上的政治势力;拉关系,走后门,都先后优先被招工、招生、招干去 了,完成了货真价实的下乡镀金的历史过程。有不少在我们地方上执掌大 权的革命干部的子女和亲友,纵使是地富家庭出身,他们赶时髦上山下乡才没几天,就被“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调用出去,说是革 命干部子女优先安排工作,国家早有明文规定。这么一来,单剩下我这号 农村小学教员的子女,在政治舞台上没有靠山,又完全举目无亲,就自然 得不到“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加以调用了,唯一的资格 是一辈子在农村滚一身泥巴,干一辈子革命而已。

面对我们这里当今社会走后门成风,任人唯亲的现实,我并不怨天,也不尤人,只怪我自己不争气。我认为,我的孩子走上山下乡务农的道路 是走对了,我们小城镇的孩子,平常少和农村社会接触,长大了让其到农 村去经风雨和见世面,以增长做人的才干,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当孩子 在务农实践中碰到的许多个人能力解决不了的实际困难问题,我要求国家 能尽快地给予应有的合理解决、让孩子能有一条自食其力的路子可走,我想,该不至于无理取闹和苛刻要求吧。

毛主席:我深知您老人家的工作是够忙的,是没有时间来处理我所说 的事,可是,我在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艰难窘境中,只好大胆地冒昧地 写信来北京“告御状”了,真是不该之至!

谨此致倾

大安

福建省莆田县城郊公社下林小学

李庆霖 敬上

1972年12月20日
占波 发表评论于 2015-03-31 23:46:54
知青一代读书成风,而很多是抱着极大的野心在读书,这样的疯狂铸就了那一代人的胸襟和大视野。梁晓声所写的书只能代表他自己或和他近似的一些知青,里面有些思想和个人的独立思考,但远远不够做为知情的代表。习近平对话梁晓声:我跟你笔下那些知青不一样。这样的话不但习近平有这种感觉,很多知青也会有同样的感觉。本人这段话只说给知青的哥们儿姐们儿听,与外人无关。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2015-03-31 23:10:25
在儿童电影制片厂见过一次梁, 个子特别矮,大概1.6米,谈吐很朴实。
闻立军 发表评论于 2015-03-31 22:47:00
当然不一样。他们有几个是红二代?又有谁有机会当皇帝?
户名已被使 发表评论于 2015-03-31 22:46:03
又见粉丝团员为上山下乡歌功颂德,当代知识分子是什么东东?王洪人文,张铁生么?想起了一副文哥老照片,大学校长老师等主流知识分子被打倒后,几个农民站在台上傻呵呵笑着成为该校领导。上面横幅还写着”劳动人民领导学校就是好,就是好!“
弟兄 发表评论于 2015-03-31 22:43:45
太子是蒙尘在外
鲍涂 发表评论于 2015-03-31 22:33:37
蒸笼天(天吃包)子
行者一路歌 发表评论于 2015-03-31 22:18:44
你是不一样,不一样的是你的信心!你的信心从何而来?从你老爸那里来!!!老百姓的子弟有吗???
带刺玫瑰 发表评论于 2015-03-31 22:14:22
王安忆的作品挺好。
美式国际独裁民主制 发表评论于 2015-03-31 22:14:18
与梁晓声这样的知识分子笔下的知青下乡不同,习没有把下乡当“迫害”,而是让青年人深入社会,了解农民疾苦,与泥腿子建立真感情的机会。这是习近平想说的,从习近平对下乡的回忆里,看不到多少对上山下乡的怨气,反而他强调的是当年的激情和锻炼。反共群体从来把习近平下乡说成是“迫害”的,但事实是习近平当时就被“迫害”成了大队书记,农民的带头人。中国的当代知识分子基本脱胎于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而传统知识分子基本出自非富即贵的家庭,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漫长历史时期,绝大多数人是对不起书的,中国逐步结束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文盲率也才是近六十年来的事,读书人是有别于上不起学的大多数泥腿子百姓的一种称谓。显然,不客气地说知识分子从来是坐轿子的,所以,忽然要与抬轿子的苦力泥腿子平等,平起平坐,不适应的心理障碍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主流知识分子恨死毛泽东的根本原因,所谓本性难移吧。
fische 发表评论于 2015-03-31 21:50:45
"您“是基本的礼貌称呼,与卑躬屈膝何干?
三木匠 发表评论于 2015-03-31 21:48:25
那是不一样啊。。。一样的话,不都当大头了?
愚若智大 发表评论于 2015-03-31 21:43:43
王安忆没参加百人手抄毛的文艺座谈会讲话
倒参加了习的文艺座谈会
花老虎 发表评论于 2015-03-31 21:32:37
我对梁晓声的印象与楼下不太一样。另外,教小孩写作文很重要,而您字,也只是个尊称而已。
上大学时听过一次他的讲座,本来以为他没什么学历,只会写些知青的东西,凑去赶时髦而已。三个小时下来,才发现自己有多么幼稚浅薄。相信他一定是位好老师。
带刺玫瑰 发表评论于 2015-03-31 20:55:57
一个好的作家不仅是要善良,更要有良心和良知。文学作品不去揭露社会本质,只是歌功颂德,一定不会有生命力。梁先生也就初期有一部作品轰动,现在他绝不会写出好作品,也只能教小孩写作文了,。梁先生和习都是下乡知情,年龄相仿,在习面前以您称呼,太奴颜卑膝了。莫非也是你大大。
带刺玫瑰 发表评论于 2015-03-31 20:54:38
一个好的作家不仅是要善良,更要有良心和良知。文学作品不去揭露社会本质,只是歌功颂德,一定不会有生命力。梁先生也就初期有一部作品轰动,现在他绝不会写出好作品。梁先生和习都是下乡知情,年龄相仿,在习面前以您称呼,太奴颜卑膝了。莫非也是你大大。
每天都来看看 发表评论于 2015-03-31 20:46:20
谁熟悉梁晓声?竟然透露了政协人大开会吃饭的腐败问题,冒天下之大不韪啊。
页次:1/1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29, 共29  分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