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我所认识的约翰纳什:电影《美丽心灵》之外的他(组图)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谟毅 发表评论于 2015-05-26 00:22:27
作者没有感受到天才的与众不同, 一大遗憾, 虽然她认识纳什时, 天才已经不再疯狂, 但是其眼神我觉得, 与常人会不一样的. 作者把天才拉到比人才还底的落破感受, 显示其自身无非是被训练出来的.

Bluebluesky123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21:05:08
很为他觉得惋惜。心痛。毕竟曾经见过面,照过相,看到消息感觉很不舒服。一路走好。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20:33:24
作者写得稍有点小资情调,但瑕不掩瑜。看事情首先要看到阳光一面吧,不然生活多累。

看下面的网友介绍作者来自上海,难免带有上海的烙印。
我表妹是上海人,上交毕业的,90年代刚到美国留学时,见到街边吃饭都要感叹:老有米到,各有情调。酸的 我不行.

gta123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20:22:30
好文!从一个侧面看纳什有着不一样的色彩。
弟兄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9:08:46
连个专车也没有,就这么死在一个垃圾司机手里,上帝的安排让人匪夷所思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7:52:36
顺便我们可以多去了解下我们自己的世界级数学大师冯康先生
冯康: 一位杰出数学家的故事
blog。sciencenet。cn/blog-81613-840399.html
这篇文章对冯先生的生平写的较全面。

我现在读下来百感交集,不由热泪盈眶。
空城之主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7:35:09
宾州房客:取人一角,谓之了了,是最容易的事。作者那么多的信息通过耗时的组织打下来与世人分享,其中也有你,你混在人群中装不知道。你想批判的是臆想和主观,是否想到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宾州房客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6:51:00
竟然这么多人说这篇文章好。整篇文章就是作者自以为是的主观偏见和臆想,亏她是学数学的,文章的观点太牵强了。第一段,看到两个老人在一起走路,因为没有交谈,就得出了老人的晚景卑琐的结论,这个脑洞开的也忒大了。什么是卑琐?字典的解释是

1.微贱,卑贱。
2.微末琐屑。
3.猥琐,庸俗不大方。

看完文章作者所列的事实,我怎么也找不出说NASH卑琐的理由。另外这个文风特别像那个抱怨寄宿家庭的女小留,是不是国内写作训练的就是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6:40:44
我跟中国数学家接触过最多的是中国计算数学之父冯康先生,他是家母在计算所的同事。
冯先生抗战时在中央大学学的电机专业(电子工程),后转学数学。他的数学、物理底子都深厚。
在52年留苏时师从的盲人数学大师庞德里亚进(他的极大值原理现仍被广泛用在工程上),
冯先生回国后被华老派去搞中国的计算数学。他在70年代创造了有限元方法、自然归化和自然边界元方法。他和他弟冯端是1980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中科院院士。他的父亲是抗战前的无锡县长,相当于现在的无锡市市长。

我在上高中和大学时曾跟冯康先生交谈多次受益匪浅。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6:25:09
家母自1961年从苏联回国就在科学院计算所工作。数学所相对于计算所是个小所(200-300人,而计算所有1000多科研人员和500技术工人),所以数学所在计算所的北楼占2层。
那时常见华罗庚、杨乐、陈景润。
小时候见陈景润时,他总是傻呵呵的笑,他成名后才知道这位就是陈景润。那时有关他的段子很多的,说他文革时有条布腰带里面藏金条。
他在50年代初期做过北京四中的老师,由于不适合教书被开除了。后华老把他招入数学所。
有人说他话都说不清楚,只适合自己鼓捣数学。
刀客行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6:09:02
写的非常好,对人性的剖析非常到位

这是腾校学生应该有的水平,要投身政治和经济

很多孩子上个腾校,就是为了进个医学院,那是浪费资源。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6:07:26
写得真好!
电影《美丽心灵》让我知道了纳什。自己不是学数学的。

Bluebluesky123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5:37:46
我跟John Nash合照过。而且有他亲笔签名的书。
baixianwan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5:31:23
此文作者沈小姐才华非凡,膜拜一下!
视角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5:23:46
写得真好,这么长的文章,竟然吸引着我,一口气读完了。

推荐沈诞琦的第一本新书《自由的老虎》

沈诞琦,上海人,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公共管理(国际发展方向)在读硕士。自普林斯顿大学本科毕业后,曾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波士顿分行担任宏观经济的政策研究工作。这本小书是工作之余的一百多个周末,旅行、采访、阅读、写作的结果。
liuyanghe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5:20:25
其实纳什的精神病与普通人的不一样. 他是放纵灵感追求学术突破,如果他很早就成功了,就皆大欢喜,也不会疯了.不兴的是,不是所有的灵感都有好结果的. 很多灵感会误导向错误的方向,当事人必须及时刹车,改变方向,放弃旧灵感,问题是总有人不愿放弃,在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最终崩溃.
空城之主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4:12:34
我所见到的文笔绝妙而且充实的都是理科生。
holywest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4:08:26
我真怀疑作者是学数学的,文笔真好。
评论员123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4:00:32
奥数男女分开比的?
海上飘萍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3:58:02
必须称赞,作者有伟大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杨子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3:37:34
作者是复旦附中毕业,曾获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女子第一名,
shawnlee88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3:28:53
绝好的文笔!数学名人疯子很多,陈景润也应该算一个。
huahualan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3:24:20
难得一见的好文!毕竟是普林斯顿出来的人,水平就是不一样哈。
yaohua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3:20:53
作者是中国人吗?
likedreaming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3:10:33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发人深思。了不起的天才 精彩的电影 当年看这部电影的时候 被授笔那一幕感动哭了都。
丁香泡泡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3:10:14
数学系的学生有这样好的文笔,太罕见了。比很多作家的文笔都要好,字里行间,优美感人。
Yhuang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3:07:30
Nash, an outstanding professor. A touching and wonderful article. I love the movie. Drugs used to treat psychotic diseases are harmful. Theses drugs are the killer of psychotic patients.. Nash will be remembered for hi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s.
Interread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3:00:34
电影是艺术品,没有必要去一一对应纳什,又不是纪录片。本人觉得电影很好的。
空城之主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2:54:03
终于有人正确评论电影了,那个做作的电影。
xiaoxing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2:50:29
写的这个乱, nash 读一遍也会被饶疯
Lynn123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2:39:09
好文章!说纳什是疯子的没准才是疯子。
随意001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2:21:25
老头有先见之明。其实,疯狂支持党的和疯狂反党的本来就是一路货色,疯狂爱国的和疯狂反对国家的也是一路货色,WXC里的喷子和骂别人是喷子的都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
fabulousmimi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2:08:22
写得真好!
goldy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2:01:25
非常感人,谢谢分享
lalagua 发表评论于 2015-05-25 11:59:56
NASH equilibrium — 学过经济的人无人不知。RIP,Professor NASH!
页次:1/1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35, 共35  分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