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六四“坦克人”摄影师:20年后我在那遇到了我妻子(图)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hishanghai0 发表评论于 2015-06-05 22:53:18
“他的女朋友也许在暴乱中被打死,或者受伤了。”

你怎么知道?不就是一个路人甲吗?
CH1034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22:59:00
美国有国民警卫队,配置专杀平民的装甲车,机关枪,装备之先进,远超JFJ.
不得不唠叨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20:22:01
想起那几辆坦克6月3日晚上从大北窑冲过用长公共汽车做的路障,呼啸而过,响声巨大,转动灵活,势不可挡,吓得路人四处躲藏。这哥们儿胆子真够大的。佩服!
肌肉熊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20:19:18
非常同意楼下基层草民的分析。但是不分青红皂白拿着“坦克进城”就扣帽子是站不住脚的

“US Army tank patrolling the streets of Detroit during the 1967 riot.”

chinanohope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1:47:15 关键是坦克进城干什么?
funplace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20:07:26
关键是你们中国颠倒黑白,扬开慧,李大钊,明明是暴徒,被政府枪毙,合法合理,你们为何要把二个暴徒当成英雄呢。

所以你们自己逻辑错乱。

===================================================================
茉莉花匠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9:45:37

这张照片要是和美国警察枪杀12岁玩玩具枪的照片放在一起,民主和独裁到底谁更血腥、谁更杀人不眨眼,那就是再清楚不过了。
shameonccp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9:55:56
其实,哪位解放军坦克手也应该一起被赞.要是两位能在将来某一天相逢握手就很有意义了.
shameonccp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9:55:47
其实,哪位解放军坦克手也应该一起被赞.要是两位能在将来某一天相逢握手就很有意义了.
茉莉花匠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9:45:37
这张照片要是和美国警察枪杀12岁玩玩具枪的照片放在一起,民主和独裁到底谁更血腥、谁更杀人不眨眼,那就是再清楚不过了。
旁观客之一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7:54:38
基层草民说的非常好.

至于说学生当时的要求是欲速则不达,也是事实.可是那归根到底是因为轻信了共产党的教育.他们以为在共产党面前请愿,怎么也不会受到比当年共产党学生在国民党面前请愿更坏的待遇.他们相信,共产党的一切错误都是暂时的,都不是故意与人民为敌.这样的学生其实对中国的前途充满希望,对中国真正的黑暗面一无所知,五年前还在国庆阅兵式上打出"小平您好"横幅.

六四给所有人上了血的一课,双方才都意识到和对方的心理期待原来有那么大的鸿沟.六四的一个意想不到但非常自然的后果是对共产党阵营的打击远超过波兰匈牙利捷克事件.半年之内整个东欧阵营分崩离析,而军队几乎无例外地要么保持中立,要么反戈一击.
LEOTHECAT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7:50:59
这组坦克正在向东走,刚离开广场快到达北京饭店。不明白这个人为什么要挡离开广场的坦克。
弟兄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7:48:51
方政回忆,89年学生在有秩序的撤出天安门广场时,还不认为军队会开枪,以为自己的和平方式不会招致暴力对待。他在距离广场800米的六部口被后面驶来的坦克追上,压断双腿。//
天地谈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7:10:39
那个人100%死掉了,匪共怎么可能让他活下来呢!况且如果他还活着,早已经站出来说话了
mandike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7:08:24
看过这张照片,每次看到都是一样的震撼,想哭。
shuguangt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6:39:11
更关心那个青年后来会如何?现在在哪?正如文中所说:肯定有人知道,但是不愿意告诉我们。期待解冻那一天
柯林顿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6:27:19
这老兄刚买完包饺子的料,顺便堵坦克。好样的!
基层草民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5:53:52
对于学运领袖,首先对他们倡导民主反对腐败促进政府职能的初衷表示钦佩。但是不赞赏他们不深刻了解中国社会当时国情,无视循序渐进的事物发展规律,一味追求达到全部预定目标。结果欲速不达反酿悲剧。
侯德健刘晓波等的态度和作用令人尊重
Bluebluesky123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5:53:34
无论王维林在哪儿,向他致敬。
基层草民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5:37:16
还有,何人向那辆装甲车仍燃烧瓶.
尽管这一切疑问都无关紧要,戒严决定和计划都早已决定。还是那句话,悲剧,本可以避免的......
不禁泪染襟衫
基层草民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5:30:09
缺乏民主习惯的社会及制度里由一个不民主的过程做出扼杀民主(即使它本身也并不成熟并不完全民主)的错误愚蠢悲剧。苦难承受者是人民,良心道德折磨的是共产党。
看《六四天安门事件《3小时纪录片》》随想:
我对侯德健非常钦佩。联想到他现在仍然执着地跟中国社会打交道,我更由衷地钦佩他。
对刘晓波,不知道为什么认定他那么邪恶危险。
不明白那辆单独开到学生中的那辆装甲车的任务是什么?
基层草民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4:43:45
下面有贴也看过录像,但好像在强调镇压的正当性。但是chinanohope问的好:关键是坦克进城干什么?

承认自己错误吧?非此,这个包袱是不堪之重,人民不能原谅。
基层草民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4:34:30
突然感想到,其实戒严士兵和请愿示威学生及市民都是挺善良的。这张照片的场景还有官方自己的录像版,描述这位书生执着地阻拦同样执着地试图开往指定地的三辆重型坦克,最后还爬上了领头那辆。官方是以此来说明军人的忍耐和有人性。对此我赞同:士兵也来自百姓,都有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他们当然从心底是善良的。但此录像并不能说明官方决定开动军事机器却不计其势必造成规模性流血的后果时,其内心是善良和负责的。

对于邓小平,人们即便在现在仍然对其怀有深深的敬重,因为其引导国家自清朝覆灭后第一次整体步入经济建设改善民生的正确轨道。但在六四整个过程中,他要么开始充耳不闻,介入后就贸然动用十多万重装军队弹压。自己没有与学生知识分子及普通市民恳谈,了解他们真实想法,甚至在中央高层内也没有真正意义的认真、切合实际的讨论,做出那样残忍的决定。无怪有人说即使北洋军阀也强过共产党。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实在是太武断太愚蠢。
lantian-yun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4:01:05
"六四"時,正在美國夏威易訪問的北大校長丁石孫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是這樣說的:

"這是一場偉大的民主愛國運動,是對我國幾千年封建專製製度的挑戰,其意義是深遠的,其影響是循序漸進的"。

laolei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3:53:13
lantian-yun太不敬业,好坏来点新东西,小心老板知道了。
Maude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3:26:34
我看的是一个视频,坦克车换了几次方向绕开他。
雨立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3:20:44
映象很深:坦克想躲开,那人也跟着动,央视记录片里有。佩服这哥们!但也替他庆幸:要在美国,多半成了一堆肉酱。
弟兄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3:10:04
方政回忆,89年学生在有秩序的撤出天安门广场时,还不认为军队会开枪,以为自己的和平方式不会招致暴力对待。他在距离广场800米的六部口被后面驶来的坦克追上,压断双腿。
弟兄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3:07:57
此后东欧苏联共产党解体过程中都出现了肉身挡坦克的英雄
国境之南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3:04:16
在原址,总有一天会矗立一个塑像重现那个场面,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 
不上税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3:01:23
俺感谢摄影师(Jeff Widener)的贡献,这段录像很珍贵。 要是有一天画面里的主人公能现身就好了。
若平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2:22:45
这本来是视频的,坦克被挡之后,有过三次改变方向,坦克停下后,这个挡车人还爬坦克向里面喊了话....忘记了最后的结局是如何了。
GG2006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2:17:11
faking...
lantian-yun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2:07:51
我们缅怀六四死难的人们!

我们向所有参加支持同情那场伟大民主爱国运动的人们致敬!

我们所期望的那一天--中国的宪政民主--一定会实现!
lantian-yun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2:07:41
如何让中国这样一个有几千年专制王权的国家走向宪政民主?

1公民教育。把学校的所有政治课党史课取消而增设公民课。讲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结社自由,及为国家纳税等义务;讲授宪政民主制度的理论规则及运作机制。
2 在此同时逐渐放开言论自由。比如,允许持不同政见的人在电视上辩论,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3 逐渐放开新闻自由。允许民间办报及其他各种新闻媒体. 逐渐取消党和政府对新闻媒体的垄断.
4 逐渐放开结社自由.
5 逐渐实行民主选举。

在这里"逐渐"二字很重要,就是不能冒进。 应从点到面,由下而上进行. 比如,先允许持不同政见的人对一些非敏感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媒体进行辩论,待人民慢慢适应后,再逐渐放开, 最后放开允许在全国范围内允许持不同政见的人对敏感的问题进行辩论, 从而为民主选举侯选人的辩论作准备. 再比如结社自由, 先允许人们就各自关心的问题组织在一起讨论, 最后放开允许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在一起讨论直至开放党禁,形成多党竞争的局面.

孙中山说过"一个小孩要上学,你校长老师不能因他不认字而拒绝他上学”. 孙中山的意思是我们不能总把"人民素质低"作为拒绝实行宪政民主的理由。 关键是我们要真心出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而不是这个党或个人的既得利益。我们应该主动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人民的公民意识和宪政民主意识, 包括有意识的培育高水平的合格的反对党的形成. 因而从各个方面为我国实现逐步向一个民主科学监督制衡的制度过渡创造条件。

说实在的,我们这么多年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一个合格反对党的形成,"把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的压力全放在一个政党的肩上"。
lantian-yun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2:07:29
六四悲剧皆因人民手里缺两样东西: "选票"和"拥枪"。

如果人民手里有真正的"选票",那么人民对政府的不满则会通过民主的渠道得到及时有效的表达,问题得到解决,也就没必要去天安门绝食受罪了,就不会有六四悲剧。

即使手里没有"选票",但如果人民手里有"枪,那么,邓小平在动武之前会三思而行,在民主法治轨道上解决问题的主张将会成为当时解决问题的共识,从而避免流血,也就不会有六四悲剧了。

六四悲剧令人思考美国政治生活中的"票和枪"的相辅助相成的辩证关系,及其对美国的政治稳定长治久安所起的重要作用。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在她的回忆录里是这样描述公民拥枪权的:

"当这个政府没有能力保护我的安全时,我用枪来自卫;当这个政府不但没有能力保护我的安全,反而侵犯我的权利威胁我的安全时,我用枪来反抗这个政府(RESIST IT)".

这正是美国宪法赋予公民持枪权的真正意义:"威慑和防止"暴政,是除民主选举三权制衡新闻监督外保卫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一个网友是这样解读赖斯的话的:”作为公民,当政府不能保护你的时候,你拿什么自卫,当政府侵害你的利益的时候,你拿什么抗议!这句话说的好,每个公民都应该拥有自卫的权利,美国公民有枪,那就是狼,而我们就是羊,因为我们没有可以自卫的武器,一个政府对待狼和对待羊的态度是不会一个样的".

我并不是说一夜之间就让我们的人民每人一枪,我只是说应该在一个更大的CONTEXT下来全面地看"公民持枪权"问题。我欣赏的是在其背后的那样一种理念: 限制政府滥用权力, 保护公民权利.

对枪应加强管理以减少枪杀案件,但不能剥夺公民的持枪权。正如不能因其副作用而完全禁止青霉素的使用一样。

说实在的,在一个有信心让她的公民持枪的国家,你或许真的没有必要去用枪来反抗她的政府了。 因为你有那么多和平的合法的渠道去讨说法。
lantian-yun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2:07:11
"六四"時,正在美國夏威易訪問的北大校長丁石孫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是這樣說的:

"這是一場偉大的民主愛國運動,是對我國幾千年封建專製製度的挑戰,其意義是深遠的,其影響是循序漸進的"。


關於"六四": (1)

1989年"六四"時,本人就在北京,親眼目睹了一切。學生們的反腐示威一直是和平理性,秩序井然。

當時,要是能按照趙紫陽的"在民主法治軌道上解決問題"的主張來解決問題, 則會避免流血,則會使我國的憲政民主向前邁進一大步。

但我黨把趙紫陽軟禁了起來,然後用坦克把一場學生愛國運動鎮壓了下去,血流成河... ... ...

實際上,在坦克鎮壓的這一刹那,我們這個黨這個政府已變成了一個龐大的"暴力犯罪集團",已與人民為敵,這個政府已不再具有合法性。

此時,人民也就不得不奮力保衛自己的權利了。


關於"六四": (2)

1989年,"六四"時, 學生們的反腐示威一直是和平理性,秩序井然。

學生們自願組織起來維持秩序, 遊行隊伍都很自覺的遵守秩序,北京市民們踴躍上街支持學生,送飲料,踴躍募捐。那場麵非常感人. 不僅遊行隊伍秩序井然。 那些天,正個北京市的秩序也比正常更好,人們的文明程度,也突然提高。 在公共汽車站,不再看到以前的擁擠不堪,而是人人自覺的排隊;在汽車上,不再看到為搶座位爭吵,而是互相讓座,尊老愛幼; 兩人自行車相撞後,不再是爭吵不休,而是說"對不起,沒關係"... ... ...

為什麽? 因為人民憎恨腐敗,憎恨官倒,向往一個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社會。 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共同的向往... ... ...


關於"六四": (3)

趙紫陽主張"在民主法治軌道上解決問題", 與學生對話,並提出代表黨中央就“4.26”社論道歉,進而撤銷“4.26”社論。 趙紫陽還主動提出反腐敗反官倒拿他的子女開刀。 但我黨把趙紫陽軟禁了起來.

當時,正在加拿大訪問的人大委員長萬裏呼應部分人大常委的提議,回國準備召開人大常委會,討論在民主法治的軌道上和平解決辦法,但被扣在了上海。


關於"六四": (4)

戒嚴部隊進京時... ... ...

許多學生及白發蒼蒼的教授甚至許多同情學生的中共黨員書記,沿途給進京戒嚴的戰士講述北京發生的事情的真相,希望人民子弟兵不要對人民開槍。 許多老教授講著講著就忍不住哭了起來... ... ...

那場麵非常動人,現在仍記憶猶新... ... ...


關於"六四": (5)

"六四"時,正在美國夏威易訪問的北大校長丁石孫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是這樣說的:

"這是一場偉大的民主愛國運動,是對我國幾千年封建專製製度的挑戰,其意義是深遠的,其影響是循序漸進的"。


關於"六四": (6)

---- 任何對89學運的蓄意詆毀都不會改變這樣一個事實:

"這是一場偉大的民主愛國運動,是對我國幾千年封建專製製度的挑戰,其意義是深遠的,是循序漸進的"。

----相反,任何對89學運的蓄意詆毀隻會進一步證明其意義的偉大,其影響的深遠... ... ...。


關於"六四": (7) "六四"的法學問題

這裏一個重要前提是中共首先違反了"遊戲規則": 中共這麽多年一直在違反著憲法,侵犯著中國公民的權利: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結社自由,選舉權,被選舉權。。。。。。

中國的憲法時時刻刻都在遭受著這個黨這個政府的踐踏,使其權威和尊嚴盡失。 她連一個國家主席都保護不了! 中國憲法稱"公民有言論自由",卻把寫了幾篇文章的劉曉波打入監獄。

所以,在這裏這個黨沒有合法性來對學生遊行示威活動進行指責和非議。

所以說,我們首先應該把中共的"違憲"問題解決後,再來討論公民的是否違法問題。

當然,學生和人民應從此總結經驗和教訓,以提高民主抗爭的策略。


目前我國的"改革開放"就是清末的"洋務運動",即"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都是想通過學西方的技術而鞏固那個獨裁製度,但清朝終未能避免其覆滅的命運。

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

清末,要是能按照光緒康梁的改良計劃實行憲政,就不會有孫中山的革命了。但慈禧把光緒軟禁了起來,對改良派成員追捕斬殺。

曆史是驚人的相似: 當時,要是能按照趙紫陽的"在民主法治軌道上解決問題"的主張來解決問題, 則會避免流血,則會使我國的憲政民主向前邁進一大步。 但我黨把趙紫陽軟禁了起來,然後用坦克把一場學生愛國運動鎮壓了下去,血流成河... ... ...

實際上,在坦克鎮壓的這一刹那,我們這個黨這個政府已變成了一個龐大的"暴力犯罪集團",已與人民為敵,這個政府已不再具有合法性。
chinanohope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1:47:15
关键是坦克进城干什么?
CH1034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1:10:33
这张照片只能说明坦克没有碾人。

居然可以看出他出去买东西,然后女朋友被打死了,然后他仍然拿着shopping bag.可见喷子为了钱可以丧心病狂到什么程度。
夫子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0:55:26
向抗暴英雄致敬!
无故删除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0:38:28
这姓是谁翻译的,Widener怎么就翻成了怀登呢?
Garco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0:35:04
只能证明“坦克辗死人”是一个谣言。
karlstiger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0:13:04
估计坦克驾驶员以后被整得够呛。
linda2468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0:04:15
拉倒吧,全是猜测,就这么一个不可相信的人的话还能登在这儿,是有多闹残呢?
万森河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10:04:00
中共真是愚蠢!这张照片不正表现了解放军和政府的柔怀博爱了吗?禁什么禁?管宣传的是一群蠢猪。换美国,这人早死定了,还加上恐怖分子帽子。
AquaExecution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09:58:02
大刀队:请问美国60年代阿拉巴马州对民权运动示威者保持克制不用子弹只用水枪的警察“英雄”们叫什么名字?有没有为他们举办花车巡游?
学习旅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09:55:48
我猜想他可能要被杀死。但是他没有
-----------

人民军队爱人民,铁证如山!!!

平息六四反革命暴乱的英雄们永垂不朽!!!

全面封杀对英雄的悼念,是反华卖国敌对势力的极大犯罪!!!
anchoret98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09:53:50
“杰夫·怀登:我觉得,他可能是……。他的女朋友也许……。我觉得……”

那人后来被4个人拉走了?
大刀队 发表评论于 2015-06-04 09:45:06
这要放在美国,坦克驾驶员肯定成了英雄。
页次:1/1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47, 共47  分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