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越有文化越犯错!汉语读音“作”死了 小编已不敢认字(图)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沧桑正道 发表评论于 2019-02-21 09:30:56
哈哈,大众给古汉语专家上课”纠错“。
fkkn 发表评论于 2019-02-21 08:33:32
这就是群众的力量!把错了几十年的字典给改正了!
SPASS 发表评论于 2019-02-20 09:28:54
无语。。。。

这是农村领导城市的结果吗?
wd01702 发表评论于 2019-02-20 07:05:45
这些词的发明者,绝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都不会用普通话读,普通话那时可能还没有,或者说当时的普通话,不是现在的普通话,也不是基于现在叫北京的地方话。汉语本来就不是靠读音统一的。现代普通话本来就不正统,也就无所谓读音的正统。
小矛 发表评论于 2019-02-20 02:36:00
汉字认识几千个字就可以读书写文章了,英语如果几千字的词汇量基本上就一个半文盲,所以我怎么觉得中文简单多了。
ISO100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21:15:00
这也少数服从多数?这也下级服从上级?
Snoopy~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21:02:35
费这么大劲干嘛?干脆学动物的发音得了,上学可以不用学语文课了。
LaBrisa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9:55:25
杠杆向没文化的倾斜了。无语。
岁月你别走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9:33:31
现在一改,怎么读都觉得自己没文化了。
tiiannayuama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9:12:34
现在的北京话是清朝以后才有的。很多音,尤其是卷舌音,是从中亚文化流入带进来的。所以,古诗古词韵脚音调在普通话里走样一点都不奇怪。中国人,要是多读读自己的历史有一点文化就不会这么奇怪了。
俺是农民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9:11:03
为什么不能保留两个做多音字呢?就说过去的也是对的,现在也是对的,都可以就成了,何必一定要说过去的是错的呢?怪不得上次打骑这个字的时候,在ji里面确实没找到,还以为自己记错了。
老浙大79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6:59:23
其实汉字中许多是古粤音,比如“尴尬',肯定就是,用MANDARIN怎么读也是不对的。
小王爷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6:47:00
这是防止习帝读错字吧……建议农改成衣。
oztang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6:28:10
现在的国语和普通话的读音,已经不是唐宋时代的韵律了,早就胡化了,现在继续强求,也没啥必要,语言,毕竟是用来沟通的
lcxml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6:08:50
幸好死了的古诗人不会从坟里爬出来
veil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5:58:39
建议把鸿鹄之志的读音也改了
华府采菊人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5:51:21
“白云生处有人家。”?
到底生了个处女还是家住山沟沟”深“处?

没事折腾个什么!!
云白天蓝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4:45:22
都是为了领导念错了稿好找台阶下用的!糟践文化!
DumbGoose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4:43:36
正如文中有些网友所说,有些文献、读音被整个民族保留了千百年,有些脍炙人口了千百年,可以说,一直被保留、尊重了千年、数千年。这一届国人也就为难了几十年,居然就认为 “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不宜”, 俨然以自己这一届为约、俗的标准了。这一届国人真是狂得可以。
虽然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4:41:00
这是受近代西方语言学的影响。乔姆斯基的理论,语法规则应该是descriptive而非prescriptive。也就是说,一个语言怎么算正确,要看大部分人是怎么讲它的,而不是看书上怎么规定的
DumbGoose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4:31:06
个人觉得,有些口语用词改一改或许有道理,比如改念 “呆(ai2)板” 为 “呆(dai1)板”,“说(shui4)服” 改念“说(shuo1)服”,确实没有看到什么严重的不好的结果。

但是,对文义、音韵格律等有影响的读音,怎么可以说改就改?“乡音无改鬓毛衰(cui)” 和(shuai)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远上寒山石径斜(xia)” 念成 (xie),就不押韵了。

“一骑(ji4)红尘妃子笑” 念成(qi2),不仅名词变成了动词,还把仄声变成了平声,让人以为诗人不懂平仄。
gczyjmr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4:15:17
汉字太难学了,还是该成英文算了!
猪年行运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4:03:00
古诗词已流行许多年 ,拼音才几十年。
读书行路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4:03:00
有文化的人得跟着读白字的人改,那还要这些文化权威机构干嘛?没他们读对的人还多一些
ctrls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4:01:00
等着央视播音员念证据确凿,河北味儿的。
读书行路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3:59:00
以后的人读古文更不容易了,通假音都乱套了!
读书行路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3:58:00
橙子的橙什么时候读成Chen的?我怎么不知道
马路添矢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3:55:07
还有一些成语要改,比如“金科玉律”,要改成“紧磕驴谕”,“颐指气使”改成“遗屎弃纸”。
纷纷繁繁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3:51:59
主要是为了照顾领导。领导年龄大了,又没受过过9年义务制教育,好多字读不对,少数网络暴民借此攻击领导。现在好了,大家一起念白字儿,领导下次读稿子压力小很多。
firecloud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3:43:05
没啥
古代名人写错字了后人就跟着用,还美其名曰通假字
obama_01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3:37:38
一定要抓出中国文化教育界的第五纵队。这是明显的高级黑,故意破坏。
你既然是认为读音不重要,那为啥要把过去认为正确的定义为错误的?
如果读音不重要, 那么说shuo服,和说shui服都应该算对。
现在是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颠倒黑白,而且并没有宽容不同的读音。只是要扼杀正确读音。这不是在搞破坏是什么?
淡定哥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3:26:49
年年吃饱了没事干修订,就会在出现这种情况
XYZ101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3:17:14
汉语简体字已经犯了一个错误,比如乾隆变成了干隆, 幹部变成了乾部,太后变成了太後,一切变得丑陋无比。 现在,一批不学无术的专家,接着折腾,非把中国的这点古老文化,折腾得面目全非, 不算完。
挺没劲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3:15:00
瞎搞,不能因为皇上文盲,就要把所有人都训练成读白字的文盲。什么时候给皇上读错的正音,说错了,应该是什么时候推广皇上的正确读音。
zfyg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3:09:23
考1下:
岿然不动的“岿”,应该怎么念?
答案是















照拼音念

Blank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3:04:00
如果文盲是定义为读不出百分之二十的汉字的话,也许百分之九十五的中国人都是文盲。汉字比古埃及文、古马雅文也许好那么一点点。五百年后也许只有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必须不得不用汉字。
马路添矢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3:01:37
好像在《1984》里见到过这种现象,叫“Newspeak",新语。
无齿小编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3:00:18
平翘舌,前后鼻音这种南北差异造成的读音偏差随着人口融合慢慢模糊掉界限还称得上与时俱进。这是语言演化的自然规律。

但是堂堂国家语委办牵头,把古诗读音都改了,就是带头念白字,滑天下之大稽了。说严重点,就是自抛文化之根。

很多人没文化念错了,不要紧,可以普及知识,可以学啊。谁还没读过几个“宽衣解带”的别字啊?汉语言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本就博大精深。正音本来也就是普及传统文化的一个过程。

这样改下去,汉语真的要不作不死了。这种大家一起错的方案,到底是砖家还是泥腿子官员主导的啊?
崔澍泉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3:00:18
江南一带大多数人都把白术 的术zhu 读成shu;川芎 的芎读成gong 不一而足,不勝枚舉
鄙人认为即便是改,也要让人知道古人是怎么读的。当然,方言在其中起到过不少的历史作用,今天把它统一起来,也似乎是在“统一汉字”讀音了。孰是孰非,应该让大众投票表决才好。
shambles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2:57:00
胡来!
腚盂一尊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2:55:08
“农”,现在读“yi”。
是我大爷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2:50:51
好不容易终于念对了音,又改回去了经常念“错”的音。折腾。
杉杉coming 发表评论于 2019-02-19 12:47:00
真的假的?诗词都能乱改?
页次:1/1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43, 共43  分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