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荷兰贵族女孩:一场雨,60年,我的北京爱情故事(组图)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出门在外7788 发表评论于 2019-07-01 10:58:22
这个男的看着不错,地位也挺高。
出门在外7788 发表评论于 2019-07-01 10:57:47
为什么说她是贵族,哪里看出来的?她回荷兰,还打两份工,好像也没受过什么教育,否则也不会做这种蓝领工作。
小小的宇宙 发表评论于 2019-07-01 09:10:00
真是命运的安排
窈窕lady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23:25:52
夫妻两人越注重感情就不会太在乎钱财。老太太在自己能挣钱之后,却和生活了几十年的爱人搞起了AA制,钱对她那么重要?那么对自己没钱时光对方的花钱觉得心安理得?
同意楼下鲜肉米粉,老太太很可能并非她自己描述的那么纯真高贵美好,老太太不光有点虚伪,她的本土化还表现在中国式的矫情,最后一段最后一句话,和“放弃国外优越的物质条件回到祖国”异曲同工。
窈窕lady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23:08:53
这样的故事特别有感觉,那个年代真是最值得怀念的,那时候生活节奏舒缓,人们没有那么追求物质而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年少的时候没钱,经常和伙伴去四川饭店吃四川凉面和庆丰包子,价廉物美,那种味道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22:10:56
我母亲是1953年高中毕业进北京俄专(北外前身)留苏预备部学习,当时学校在西城的一个清朝醇亲王府里,宿舍在石驸马大街上的过去大户人家里。
我父亲是1954年高中毕业进北京俄专(北外前身)留苏预备部学习。1955年更名北京俄语学院,迁入西郊魏公村苏州街新校园(现在的北外校址)。我父亲在那没呆多久就去苏联了。
据我父亲回忆,有时晚上从城里坐车到白石桥后,走回魏公村的学校,还能看到路2边坟地里冒鬼火(尸骨里磷燃烧?)。
算起来,我父母也是北外的校友。今年在北京时跟父母到紫竹桥附近的东来顺火锅店吃火锅,
父亲就说:当时的校长真是土老冒,没眼光。别的大学如民族学院(民族大学)和北京工业学院(北理工)都守在32路路边,他偏偏龟缩到后面去,当时有大片的地,他只要要就能批到。
真你马杜巴鲁上不得台面。现在亏大了。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21:39:24
50年代乘客还比较少,公共汽车还比较小,到60年代初期我国进口了捷克斯柯达的柴油客车,国内仿造了,国产车用于32路,进口车用于贵宾车队(外宾或人大代表)。进口车一直用到改革开放初期。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21:26:33
看清楚了。31路是从颐和园-西四。 而32路(现在的332路)是从颐和园-白石桥。
31路和32路部分重叠。照片中是现在颐和园到白石桥之间的路段,50年代时,2边的树还矮小,到60年代2边的白杨树已经参天了。这段路到80年代初才拓宽成现在的宽度。
50-70年代路2边是排水明沟。

老李子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20:58:26
过门就当后妈,看来是真爱!
EucalyptusSpring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20:37:36
这是我小学同学的父母,和胡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随和,爱搭讪。虽说是条件不错的东四一带, 但当年的胡同生活很是不便,不是真爱对外国人很难习惯。
海陬观者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20:27:47
(之七)

前面 (之六)输入时打错了一个字,抱歉。

原文作 : ... 总之,那位 350年前的 Hepburn,虽然成了 王夫,...

应当是 : ... 总之,那位 450年前的 Hepburn,虽然成了 王夫,...
海陬观者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20:19:20
(之六)

但 Bothwell 出兵围困了女王,后者只得应允下嫁。 他们婚后只过了一年,因为当时正值 基督教的新旧教会之争,苏格兰的民众反抗,他们逃到南边的英格兰,结果在被囚禁18年后,没有逃过被处决的命运。 当时的英国正是女王 伊丽莎白一世在位,也不大想杀她,怕创下一个杀女王的先例。 但是 Mary 的儿子(与第二任丈夫所生) 继任了苏格兰国王,是主张旧教的,要兴兵南下攻打 英格兰。 伊丽莎白权衡自己的利害,终于决定将 Mary 处决了。

总之,那位350年前的 Hepburn,虽然成了 王夫,但没有为苏格兰的王室生下任何 后代。 苏格兰王室如果从 Mary 女王身上得到任何血胤,也是从她的第二任丈夫身上得到的,与 老 Hepburn 连不上关系了。 上世纪 1969年,英国有一位牛津训练的女作家 Antonia Fraser 写过 《 Mary, Queen of Scots 》,很受欢迎,在 1971年改变成电影。 由当时英国的红女星 Vanessa Redgrave 担纲主演 Mary, Glenda Jackson 演 伊丽莎白。 近两年又有一部同名的新作,但锋头、声势可能不若 当年的旧片了。
海陬观者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20:18:33
(之五)

“beijingchina 发表于 2019-06-30 17:52:11
...
Audrey Hepburn的爸是英国人,据说是苏格兰王的后代。”

的确有过类似的说法,并且听说是 Hepburn 的父亲所传出来的。这个说法提到的是他与苏格兰女王 Mary 的第三任丈夫是同一个家族。 但 Hepburn 自己从不对外这么说。 许多人认为,那是她父亲的误会。 无论如何,Hepburn 的父亲说的是,他是 Mary 的王夫家的后裔,但这并不等于他是苏格兰王的后代。 因为,Mary 女王是被迫与这位 Lord Bothwell 结婚,而且当时的形势明显是 后者想要与女王结婚,而女王因为 前夫新丧(被怀疑是被 Bothwell 谋杀的),本是不想再婚的。
我是bruce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9:56:54
30岁找到19岁现在不可能了,除非去越南非洲
我是bruce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9:55:34
我的老婆没准是00后
dami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9:12:59
值得祝福的姻缘,能保持真爱的婚姻太稀少了。老太太应该写一本回忆录来见证历史,否则太可惜。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7:52:11
还是印证了那句话: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Audrey Hepburn的爸是英国人,据说是苏格兰王的后代。
海陬观者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7:10:49
(之四)

4) 因为文化与历史的关系,荷兰的贵族没有英国贵族那样的高不可攀。 从许多例子可以知道。 五六十年代名扬世界的美国影星 Audrey Hepburn, 她的母亲名 Ella van Heemstra 就是世袭的荷兰男爵。(或者应该说是 女男爵?) 我的一个美国朋友,他的祖母也是荷兰的 女男爵。
海陬观者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7:10:22
(之三)

3) 还有一个例子,是 20世纪前半段的知名数学家 John von Neumann。 他也是匈牙利的犹太人。 他家里得到这个贵族封号的年代非常迟,已经到了 1913年,是奥匈帝国裂解之前的四年。 奥国的老皇帝喜欢赐恩,把 他的父亲提升成了低阶的贵族,于是 他的名字也因而改变为 Margittai Neumann János Lajos。 那第一个字是代表贵族的封地。 但名字里并没有 von。 后来他到其他德语国家去学习,把自己的名字 日耳曼化 成了 Johann von Neumann。 其实他的姓氏原本是没有这个 von字的。 他为了显示贵族的来历,在把姓名 日耳曼化的同时,加上了它。
海陬观者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7:09:50
(之二)

2) 中国的导弹专家 钱学森 在Caltech 的老师名叫 Theodore von Kármán。 他是犹太人,在19世纪的欧洲算是社会上比较憋屈的一类,更不必说他的家里还居住在奥匈帝国的 匈牙利。 但因缘巧合, 因为对匈牙利有某种贡献,可以得到奥匈帝国政府的奖赏。 这是他在姓氏中可以加上一个 von 字的原因。 这字是德文,来自奥匈帝国。 至于匈牙利呢,大概也是慷他人之慨,觉得反正不是匈牙利文。 这 冯卡门 的名字容易引起误会。 不知道详情的还以为他是 德语国家里面的 华胄世族,但事实上他是被当成半个外地人的 犹太人。
海陬观者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7:09:23
(之一)

姓氏里面加上一个 von 或者 van 并不一定是德国或者荷兰的贵族。 这有时间的因素,也有地理的因素,还有个别家庭的因素。

1) 19世纪美国的一个荷兰移民的后裔,靠经营铁路发了家的富豪 Cornelius Vanderbilt 就是私自改换的一例。 他祖先是一个农民,世代在荷兰的一个小村落 De Bilt 居住。 因为贫困而缺乏资金, 于是靠了作为 契约佣工而移民到美国。 后来觉得自己的本姓不够响亮,于是改名为 van der Bilt。几代下来,就演化成了 Vanderbilt。 连带着连那所 他捐赠给田纳西的大学,都用了这个名字。 当然,因为社会上的传统等等,荷兰本国的人这样改名的可能比较少,但近代以来,也很难说。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6:09:15
关键还是跟中国有缘。
那个年代跟中国人结婚有些,但留下来的就部多了。
闵乃大是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40年代留德,娶的德国夫人,一同回国,在50年代回东德,估计他的夫人部喜欢中国的生活。
一些留苏生娶了苏联女人,但大多数在60年代初期回苏联了,留在中国的寥寥无几。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5:47:01
他丈夫的工资很高了,200多相当于教授或副部级的工资了。
我母亲是1961年回国,进中科院。那时国内毕业的大学生工资是56,留苏本科毕业生工资是62.
我父亲是1962年回国,拿的研究生文凭,进国防部第12研究院(4机部前身),授上尉军衔。到65年集体专业进入新组建的4机部(电子部前身),一次拿到800元专业费,在那个年代是笔大款。
1962年我父亲回国后跟我母亲在北大南强对街的“长征食堂”吃第1次饭,困难时期,要了很小的小鱼,还很贵。
几个月后我父亲实在忍不住了,跟我母亲,拉个我父亲的同学一起去新疆餐厅吃羊肉包子,花了50多,那个年代肉奇贵。只要有钱,还是能吃的上的。
CTPCW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5:35:28
这位荷兰贵族女孩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5:24:06
那张彩照是后期上色的,在50-60年代很常见。
我父母的结婚照也是如此。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5:21:00
我82-90年在大学里一直是处男,是恋爱小白,连女友都没交过。
90年进北京外企美国跨国公司工作后,发生脱变。有个同事30多岁是个性爱大师,在这个老司机的言传身教下,我迅速成长。
他就跟我说:你长得英俊,毕业于名校,高着高薪,父母都是告知,你有什么可怕的。挺起胸,抬起头,去征服她们吧!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5:10:33
她丈夫长得帅,有经济实力,才有底气敢主动泡洋妞。切洋妞尤其喜欢自信的男人。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5:07:27
31路好熟悉,就是忘了起点和终点了。
她那时在友谊商店买东西要外汇的。
我父亲1959年从苏联回国探亲(我奶奶病危),回苏联前几个留苏生凑了将近2000卢布(一个留苏本科生一个月的生活费500卢布),在崇文门内的新桥饭店吃西餐。新桥饭店是50年代北京市政府和澳门的葡萄牙华侨合资开的饭店(荣毅仁的女儿在80年代嫁给这个老板的儿子,老板的儿子于70年代就读北京大学)。该饭店的西餐厅是改良的法餐,在50-60年代比老莫更高档,很多领导请客都在那。据我父亲回忆,几个留苏生请了各自在京读大学的中学同学,一共10人,服务的女服务员一共10人。个个都貌美如花。在在当时的北京是最高端的服务场所了。
59年大跃进的后果开始显现,当时回京的留苏生都要到高教部(教育部和高教部分开的)报导,住高教部招待所,洗脑。吃的是米和土豆合蒸的饭,已经部是全米饭了。但我父亲是第1次吃这样的饭,说还挺好吃。
那时供应还是紧张了,但新桥饭店部受影响,就是贵。我父亲在苏联买的泽尼特135机械相机也才200多卢布。而那顿饭就将近2000卢布。
还有自回苏联前要交代家人有无右派,如果有就要留在国内。我大伯是右派,但我父亲这次学精了,一概没有,然后赶快回苏联。
AmigoMio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4:47:26
荷蘭、德國和比利時佛蘭芒語系姓氏姓von de的很普通,其意思就是源自什麼地方或家族,當然也有von de 某某貴族。一個美好的浪漫故事,衷心祝福他們!
size0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3:40:45
洋人就是胆子大,居然把毛主席周总理拉出来忽悠红卫兵!洋人就是贼能忽悠!
zhichi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3:17:26
对,荷兰人有 von(范)是贵族可能是落魄了。看来妈妈和继父离婚回了荷兰,她父亲可能是印尼华侨。印尼是荷兰殖民地。老头最后长成了老外的样子,有没有?很温暖的故事。
静夜听雨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3:15:55
这才是爱情! 另外,老太太老先生年轻时都像欧亚混血,都是浓眉大眼,但各自族裔的特征都不是很明显很典型,倒是很有夫妻相。
木杉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3:13:00
我咋记得荷兰人有冯,范的人大概能有小半个国。但德国人里带冯的不多,而且是贵族出身。
rancho2008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2:42:21
故事很感人,是真爱。不过觉得有点怪,贵族女孩还这么拮据啊,没落贵族?
湖畔仙株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1:53:38
看起来是真爱,只不过她没有交代回国后为什么要打工不读书,而且回国后她的生活里就再没提父亲,估计她爸妈离婚了,妈妈带她回荷兰
Helloo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1:39:15
太可爱了!
老姐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1:36:47
真的是荷兰人。西方人不是都AA制的。AA制就是go Dutch.
HiThere123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1:33:00
\u795D\u798F\u771F\u6B63\u7684\u7231\u60C5\uFF01
不可以次充好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0:53:54
是真爱,很浪漫。
aimawwl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0:52:00
这两口子夫妻相
意大利通心粉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0:41:12
荷兰人姓氏有个von的都是贵族
*summer*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0:28:51
男的既帅又阳光,中国男人都这样就没有外嫁了
toma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0:25:00
主要还是帅,要是一猥琐男钻女孩伞下她不报警才怪
owlabc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0:14:00
可爱的老太太
cold-eyes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0:09:20
正能量的故事。。。比原先读到的什么表姐来美嫁给什么老外,然后因为买菜,烧菜习惯不同“打闹天空”的叙述。。。当然不能类比。。。
京华人 发表评论于 2019-06-30 10:08:42
祝福!
页次:1/1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46, 共46  分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