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90岁生日快乐!仍在指导杂交水稻科研的袁隆平院士(图)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fisherpa 发表评论于 2019-08-09 15:14:31
网上诸君哪位吃过“袁隆平大米”?全中国谁在吃“袁大米”?我在北京只买东北大米和小站稻什么的,我从来没见过哪间超市上有任何与“袁隆平”大米有丝毫关系的商品。过生日归过生日,撒谎就不好了,90岁了还是要一点尊严的,亩产归亩产,说救了十三亿中国人免于饥饿?这谎也编的太扯了。欢迎哪位吃过“袁隆平大米”的,反驳一下。
XYZ94538 发表评论于 2019-08-09 13:41:48

屡破纪录之时,外界则指出试验产量与平均产量差距悬殊。如曾于2012年实现试验产量平均亩产963.65公斤的超级稻品种“甬优12”,江苏省两年平均亩产为565.4公斤。


Cathy_Bay 发表评论于 2019-08-09 12:22:54
祝生日快乐。全中国的人都该感谢他
UFO_999 发表评论于 2019-08-09 11:14:05
生日快乐!
HiThere123 发表评论于 2019-08-09 09:16:00
袁院士生日快乐!!
问题哥 发表评论于 2019-08-09 07:46:12

看官有道钱学森
老袁悲催难出新
二老不必赛火箭
四千怎比一万斤

KINGTIE 发表评论于 2019-08-09 07:34:55
对这样一位老人人身攻击的必遭天谴啊。
zxcheng 发表评论于 2019-08-09 07:25:09
这是真脊梁。
丁丁猫和熊猫猫 发表评论于 2019-08-09 06:57:03
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
丁丁猫和熊猫猫 发表评论于 2019-08-09 06:56:40
太棒了
Dalidali 发表评论于 2019-08-09 06:51:07
中国最伟大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论文, 全文如下:
---------------------
"1958年6月16日《中国青年报》,《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
钱学森
“前年卖粮用萝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
"这是江西井冈山农民的一首民歌。我们的土地正在农民双手豪迈的劳动中,付给人们更多的粮食,6月12日中国青年报第一版上发表了一个动人的消息: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继小麦亩产2105斤以后,又有2亩9分地平均每亩打下了3530斤小麦。
土地所能给人们的粮食生产量碰顶了吗?
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今后,通过农民的创造和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将会大大突破今天的丰产成绩。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丰产量高出很多。现在我们来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这些太阳光能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自己的养料,供给自己发育、生长结实,再把其中的1/5算是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2000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
这并不是空谈。举一个例:今年河南有些特别丰产试验田要在一亩地里收160万斤蔬菜。虽说蔬菜不是粮食,但到底是亩产160万斤!
所以,只要我们有必需的水利、肥料等等条件,加上人们的不断创造,产、量的不断提高是没有问题的。今天条件不具备,明天就会创造出来,今天还没有,明天一定会有!"
XYZ94538 发表评论于 2019-08-09 05:56:28
毛泽东的公开信全文(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9页。)

省级、地级、县级、社级、队级、小队级的同志们:
 
我想和同志商量几个问题,都是关于农业的。

第一个问题,包产问题。南方正在插秧,北方也在春耕。包产一定要落实。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例如,去年亩产只有三百斤,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吹上八百斤、一千二百斤,甚至更多,吹牛而己,实际办不到,有何益处呢?又例如,去年亩产五百斤的,今年增加二百斤、三百斤,也就算成绩很大了,再增上去,就一般说,是不可能的。 

第二个问题,密植问题。不可太稀,不可太密,许多年青干部和某些上级机关缺少经验,一个劲儿要密植,有些人竟说愈密愈好。不对,老年人怀疑,中年人也有怀疑的。这三种人开一个会,得出一个适当的密度,那就好了。既然要包产,密植问题就得由生产队、生产小队商量决定。上面死硬的密植命令,不但无用,而且害人不浅。因此,根本不要下这种死硬的命令,省委可以规定一个密植幅度,不当作命令下达,只供下面参考。此外,上面要精心研究,到底密植程度以何为好,积累经验,根据因气气候不同,因地点不同,因土、肥、水、种等条件不同,因各种作物的情况不同,因田间管理水平高低不同,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密植程度的规定,几年之内达到一个实际可行的标准那就好了。
  
第三个问题,节约粮食问题。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闲时半干半稀,杂以蕃薯、青菜、瓜豆、芋头之类。此事一定要十分抓紧。每年一定把收割、保管、吃用三件事(收、管、吃)抓得很紧很紧,而且要抓得及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定要有储备粮,年年储一点,逐年增多,经过十年八年奋斗,粮食问题可能解决。在十年内,一切大话、高调切不可讲,讲就是十分危险的。须知我国是一个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吃饭是一件大事。  

第四个问题,播种面积要多少的问题。少种高产多收的计划,是一个远景计划,是可能的。但在十年内不能全部实行,也不能大部实行。十年内,只能看情况逐步实行。三年以内,大部不可行。三年以内,要力争多种,目前几年的方针是:广种薄收与少种多收的高额丰产田同时进行。  

第五个问题,机械化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要有十年时间,四年以内小解决,七年以内中解决,十年以内大解决。今年;明年、后年,这三年内,主要依靠改良农具,半机械化农具,每省每地每县都要设一个农具研究所,集中一批科学技术人员和农村有经验的铁匠、木匠,收集全省、全地、全县各种比较进步的农具,加以比较,加以实验,加以改进,试制新式农具。试制成功,在田里实验,确实有效,然后才能成批制造,加以推广。提高机械化,用机械制造化学肥料这件事,必须包括在内,逐年增加化学肥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第六个问题,讲真话问题。包产能包多少,就讲能包多少。不讲经过努力实在做不到而又勉强讲做得的假话。各项增产措施,实行八字宪法,每项都不可讲假话。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的。应当说,有许多假话是上面压出来的。上面,一吹,二压,三许愿,使下面很难办。因此,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  

以上六件事,请同志们研究,可以提出不同意见,以求得真理为目的。我们办农业、工业的经验还很不足。一年一年积累经验,再过十年,客观必然性可能逐步被我们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就有自由了。什么叫自由?自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  

同目前流行的一些高调比较起来,我在这里唱的是低调,目的在真正调动积极性,达到增产目的。如果事实不是我讲的那样低,而达到了较高的目的,我变为保守主义者,那就谢天谢地,不胜光荣之至。


XYZ94538 发表评论于 2019-08-09 05:42:07
2014年10月,隆平高科(000998.SZ)冠以“超级稻”名义的“两优0293”品种在安徽蚌埠地区万亩减产绝收,引发舆论的持续关注。

 试验产量与平均产量为何差距悬殊

  1996年,农业部实施“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第一目标即增产。2000年,“两优培九”品种实现超级稻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此后连破亩产800公斤、900公斤大关;2014年,超级稻新组合“Y两优900”平均亩产达1026.7公斤,再创世界纪录。

  屡破纪录之时,外界则指出试验产量与平均产量差距悬殊。如曾于2012年实现试验产量平均亩产963.65公斤的超级稻品种“甬优12”,江苏省两年平均亩产为565.4公斤。

XYZ94538 发表评论于 2019-08-09 05:34:43
刘少奇到江苏视察,在常熟县和平人民公社,他参观中稻丰产实验田,他问党委书记:亩产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打1万斤。少奇同志说:“1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1958年9月30日《人民日报》)

邓小平等同志视察了哈尔滨近郊的金星人民公社、双城县的幸福人民公社、盖平县的太阳升人民公社,并听取了三个省的农业情况的汇报。小平同志指出: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按常规来说,同过去来比,是有进步的。但是,目前是一个出奇迹的时代,全国粮食产量今年可能增产100%以上,而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增长不过百分之几十甚至只有二、三十。这样一比较,东北的农业就还没有翻身。 《人民日报》1958年10月1日

毛泽东:“去年亩产只有三百斤,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吹上八百斤、一千二百斤,甚至更多,吹牛而己,实际办不到,有何益处呢?又例如,去年亩产五百斤的,今年增加二百斤、三百斤,也就算成绩很大了,再增上去,就一般说,是不可能的。 ”致全国六级干部的公开信(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9页。



louie14 发表评论于 2019-08-09 05:18:14
[90岁生日快乐!仍在指导杂交水稻科研的袁隆平院士]
赞!祝福 袁院士 健康长寿,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Dalidali 发表评论于 2019-08-09 05:04:43
亩产"10多万斤", 不仅仅是毛主席时期中国农民的伟大成果, 也得到了中国最伟大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理论证明!

钱学森先生的论文发表在1958年6月16日《中国青年报》上: 题目是《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
网上随手就可以查到, 这些贬低毛主席时期伟大成果的人至今不会使用网络搜索?
我把中国最伟大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论文贴到这里,以表达中国人民对钱学森先生的崇敬:

1958年6月16日《中国青年报》,《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
钱学森
“前年卖粮用萝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
这是江西井冈山农民的一首民歌。我们的土地正在农民双手豪迈的劳动中,付给人们更多的粮食,6月12日中国青年报第一版上发表了一个动人的消息: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继小麦亩产2105斤以后,又有2亩9分地平均每亩打下了3530斤小麦。
土地所能给人们的粮食生产量碰顶了吗?
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今后,通过农民的创造和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将会大大突破今天的丰产成绩。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丰产量高出很多。现在我们来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这些太阳光能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自己的养料,供给自己发育、生长结实,再把其中的1/5算是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2000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
这并不是空谈。举一个例:今年河南有些特别丰产试验田要在一亩地里收160万斤蔬菜。虽说蔬菜不是粮食,但到底是亩产160万斤!
所以,只要我们有必需的水利、肥料等等条件,加上人们的不断创造,产、量的不断提高是没有问题的。今天条件不具备,明天就会创造出来,今天还没有,明天一定会有!
pants 发表评论于 2019-08-09 04:53:46
丫和李鹏一样
应了那句老话
好人不长寿
猪年行运 发表评论于 2019-08-09 04:39:00
他和他的家人有没有吃他研究出来的断绝后代的特种米啊?
老大粗 发表评论于 2019-08-09 04:26:28
1200公斤算什么?毛主席时期亩产就有万斤了。
FollowNature 发表评论于 2019-08-09 03:40:00
\u6D77\u6C34\u7A3B\u662F\u4ED6\u4EBA\u7684\u7814\u7A76\u6210\u679C\u3002
页次:1/1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20, 共20  分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