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我所了解的家乡丰县妇女拐卖:“100种”方法摧残被拐女
2022-02-07 11:39:54 by ddti
徐州丰县可不是穷困阴暗角落: 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县、省文明城市、省园林县城、省水生态文明城市……一系列亮丽标签,近百项荣誉,彰显着高质量发展的丰县“答卷”。
2021-12-07 13:37:00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者按:今年以来,丰县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工业立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打造省际边界地区产业高地、创新创业高地、商贸物流高地、文化旅游高地、教育医疗高地,加快建成徐州向西北集聚辐射的中心城市,大力推动富民强县、共同富裕,奋力开创丰县全面赶超、全方位振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2月7日起,本报陆续刊发“解码丰县”系列报道,全面展示丰县跨越发展成就。
◎ 徐欣 李伟豪
丰县,古称丰邑,又名凤城,一座因诞生了西汉开国皇帝而常被人提起的小城。虽有历史荣耀的积淀,但受环境、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丰县“底子薄、相对欠发达、基础设施和档次有待提高”,亦是不争的事实。
县域经济的相对欠发达,有着诸多原因,但并不能因为此就没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追求。实际上,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赶考”路上,丰县一直矢志不移,并将其上升到战略高度。这座小城,创建的底气何来?又将凭借什么脱颖而出?
业广惟勤
离不开“实干”二字
优良的环保生态,儒雅的文化气息,护城河如玉带,轻轻绕过游园里休闲的居民和鳞次栉比的商业区,走进丰县,但见蓝天下水韵十足,大街小巷干净整洁,交通井然有序,文明清风扑面而来。
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县、省文明城市、省园林县城、省水生态文明城市……一系列亮丽标签,近百项荣誉,彰显着高质量发展的丰县“答卷”。
一方面经济相对欠发达,另一方面又硕果累累,看似矛盾的两面,就这样汇聚于丰县一身。究竟有哪些取胜之道,让这座城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赶考”路上从容坦然。
有人说,文明要依托较强的经济基础,“仓禀实而知礼节”,因此,欠发达地区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和沿海一些发达县市相比,我们是存在着‘底子薄、基础设施和档次有待提高’等一些客观现状,但这些因素从没影响丰县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梦想和决心。”丰县县委书记娄海表示。
如何突围,怎样才能梦想成真?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成绩背后,离不开实干二字;离不开“加冕一顶新桂冠”的梦想,一鼓作气“创文”的奋进力量。
“举全县之力打赢这场硬仗,力争2023年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丰县把“创文”上升到战略高度,发出了令人荡气回肠的宣言;各条战线被激发出来的奋进力量,正转化为对标一流、投身创建的具体行动。
丰县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置于高位推动之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指挥部兼任总指挥,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城乡同创、共建共享。
夯基垒台
“创”出一片新天地
高起点规划是一座城市走向跨越发展、实现自身蜕变的第一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资金、产业等资源要素的集聚,丰县原有的基础设施、城区规模已无法适应需求。
丰县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底座”,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丰县崛起”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徐州向西北集聚辐射的中心城市”。
东延西伸,填充完善新城区,大力推进医院、学校、银行、商业服务及体育馆、图书馆等项目建设;改善提升老城区,对落后的老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和小区进行改造。
南北拓展,大力发展南部新城,加快形成南部新城发展框架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实现西北部产城融合,以电动车产业园及配套园为中心,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与此同时,丰县还在加快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全面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力,围绕“宜居城市”建设,“十四五”期间计划滚动实施109项城建重点工程。
一方面加快建设,一方面加强治理。针对城乡不同程度存在的“脏乱差”现象,丰县采取“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办法,持续展开背街小巷整治、农贸市场提档、交通秩序提升等专项治理。
“全域环境提升三年行动”“城镇功能提升三年行动”“文明养成和诚信丰县长效行动”……“十大行动”合力攻坚,在“创文”道路上,丰县一路高歌猛进。
任务艰巨,投入骤增。近年来,丰县先后投入400多亿元实施城建重点工程,近3亿元实施四大类23项老城区修复工程,对172个老旧小区、37个城中村和29条背街小巷、1200余家餐饮单位改造提升。
力度空前的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使得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也让丰县人逐渐找到了方向,增强了向心力、凝聚力、自豪感和自信心。
提升品位
重点打造自身特色
面对多年来保持的良好生态环境,丰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郑春伟认为,硬件建设重要,提升城市品位更重要。
在创建过程中,丰县既不断夯实创建基础,又实现重点转移:由更多地关注硬件建设转向更多地着力于品位和内涵的提升,由更多地向发达地区比照转到重点挖掘自身潜力、打造自身特色上来。
“街头游园”,就是颇具特色的创意。为方便群众休闲游玩,丰县充分挖掘新老城区小微绿地的空间作用,建设了众多“街头游园”,以此提升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覆盖率。
截至目前,先后建成街头游园28处,初步形成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功能设施齐全、风格独特鲜明的城市园林景观。
“彩虹路”也别具一格。在县域内,一条条公路四通八达,干净整洁,这些公路的行道线以彩色喷涂,这让平凡的道路远远望去如同“彩虹”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彩虹路”两旁,也是一路一景,景随路移。近年来,丰县栽植行道树12万棵,打造水杉、红枫、红榉等彩叶化、林荫化特色大道18条;建成美丽公路220公里,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正气昂扬
催开“精神之花”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除了硬性的治理和建设,更需要柔性的倡导教育。近年来,丰县积极培育“好人文化”,传承“好人精神”,放大“好人效应”,使“好人群体”竞相涌现。
中国好人15人、江苏好人25人、徐州好人54人,6个镇获评省级文明镇,2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集聚道德正能量,擦亮“有情有义丰县人”的金字招牌。
在全省率先建设第一家县级好人主题公园——情义园,将中国好人的事迹刻上文化墙,将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江苏省道德模范、全国重大典型获得者的塑像入园,展现好人品德,引领社会风尚。
在各镇打造好人广场、好人公园13个,各社区、各村通过好人榜、好人长廊等方式展示好人文化,使前往参观的群众感染于心,教化于行。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建成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72个实践站,组建5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4300余场次,服务群众22万余人次。
移风易俗,精神风貌大变样。近年来,在社区喜事堂办喜事成了丰县新风尚,简单大方又新风扑面。
丰县推行丧事聚餐“一碗菜”模式,既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又减少了攀比之风,得到了群众广泛称赞。所谓“一碗菜”,就是在办丧事时,招待亲朋好友不摆成桌酒席,而是每人一碗大锅菜,“一碗热菜”循环添加,干净又卫生,简约又不失礼。
行走在丰县,最美的风景是丰县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内在的脉络是城与人的温暖互动,人与城乡美好共赢。彰显的是民生情怀,提升的是幸福指数.
“以人为本,为民创建,创建为民。”丰县县委书记娄海表示,“要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努力做好富民、惠民、安民、乐民之事。”
“近者悦、远者来。”一个有个性、有历史文脉、有开放包容心态、有和谐幸福感的小城形象,正迎面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