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淞沪抗战时鲁迅在干什么?表现的让人不可思议


2011-04-15 13:44:09 by 军友

谁说鲁迅不抗日?! 军友

[adinfo]谁说鲁迅不抗日? 918事变后,国民党反对抗日、禁止抗日宣传、屠杀抗日游行的示威学生和民众,凡有抗日宣传内容的报刊即被封禁,因此,我们查30年代初期918后的文史,很少有著名文人对918发表评论、或撰写相关文章的。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冒着生命的危险,鲁迅仍然写了一些反对日本侵略、反对国民党亲日反苏政策的文章的。胡适与鲁迅的矛盾之一就是在抗日问题上,有记者发表对胡适的采访录,引用胡适的一句话:日本“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征服中国,即悬崖勒马,彻底停止侵略中国,反过来征服中国民族的心”,鲁迅看了这句话非常生气,1933年3月26日《申报·自由谈》以"何家干"的笔名发表的《出卖灵魂的秘诀》(此文乃瞿秋白所作,用鲁迅的笔名发表,后来鲁迅将其收入《伪自由书》)一文中说:"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但是,从中国小百姓方面说来,这却是出卖灵魂的唯一秘诀。"此外,在《花边文学》的《算帐》一文,《且介亭杂文》的《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一文,《且介亭杂文二集》的《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一文,都提到了"征服中国民族的心"的问题,鲁迅给予了不留情面的抨击。 1930年,国民党策划了“民族文化运动”,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提倡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文学。九一八事变后,又为蒋介石的投降卖国政策效劳。针对这一运动的“亲日反苏”思想,鲁迅在1931年十月发表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他在文中写到“拔都死了;在亚细亚的黄人中,现在可以拟为那时的蒙古的只有一个日本。日本的勇士们虽然也痛恨苏俄,但也不爱抚中华的勇士,大唱‘日支亲善’虽然也和主张‘友谊’一致,但事实又和口头不符,从中国“民族主义文学者”的立场上,在己觉得悲哀,对他加以讽喻,原是势所必至,不足诧异的。 ”、“日本人 ‘张大吃人的血口’,吞了东三省了。莫非他们因为未受傅彦长先生的熏陶,不知‘团结的力量’之重要,竟将中国的“勇士们”也看成菲洲的阿剌伯人了吗?! ” 中学课本中选入的《“友邦惊诧”论》(1931年12月)不仅对日本的暴行进行了谴责、也对国民党迫害残杀抗日学生的罪恶、“友帮”假民主、假正义的嘴脸给以了揭露。 318上海松沪战鲁迅被迫逼入法租界的日本友人内山的书屋内,上海文坛已基本不存在。战乱停止以后,鲁迅继续用他的笔与日本侵略、与不抗日的国民党政府战斗。这一时期鲁迅的很多杂文都与抗日有关,收入他的文集《伪自由书》中。 有的人用血统论、亲情、株连法来论证,因周作人当了汉奸,鲁迅也会作汉奸的。我们不用讨论这种论证法的无知和可笑,只看一看事实真相。鲁氏三兄弟早期情深意达,特别是新方化运动初期,周作人的思想是先进和革命的,那时,鲁迅与周作人的关系即是兄弟亦是战友。随着两人世界观向着不同方向的变化,这种战友之情逐渐化为乌有,而兄弟亲情也因周作人将鲁迅和周建人赶出北京的兄弟共有的房产而从此断绝。以后,周作人多次发表攻击鲁迅的文章。鲁迅死后不久的37年,周作人仍然发表文章《老人的胡闹》嘲骂鲁迅:“只可惜老人不大能遵守,往往名位既尊,患得患失,与有新兴占势力的意见,不问新旧左右,辄靡然从之,此正病在私欲深,世味浓,贪恋前途之故也。” 到了六七十年代,周作人仍不能忘恨于自己的兄长:“现在人人捧鲁迅,在上海墓上新立造像,—是在高高的台上,一人坐椅上,虽是尊崇他,其实也是在挖苦他的一个讽刺画,即是他生前所谓思想的权威的纸糊高冠是也,恐九泉有知不免要苦笑的吧。要恭维人不过火,即不至于献丑。” 这就是一个亲兄弟,这就是他的孝悌,谁有了一个这样的兄弟不寒心? 鲁迅与周作人的矛盾不仅是亲情上的,思想上和阶级上的冲突也决定了他们最终的反目。这样的鲁迅会随这样的周作人到伪南京政府任职吗? 鲁迅的抗日思想远远超越了民族主义,而有着国际主义的高度。他在1933年的《闻小林同志之死》一文中写到:“日本和中国的大众,本来就是兄弟。资产阶级欺骗大众,用他们的血划了界线,还继续在划着。但是无产阶级和他们的先驱们,正用血把它洗去。小林同志之死,就是一个实证。我们是知道的,我们不会忘记。我们坚定地沿着小林同志的血路携手前进。” (小林多喜二(1903—1933),日本作家。一九三一年加入日本共产党,任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同盟中央委员兼书记长。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日被日本法西斯政府逮捕,毒打致死。) 鲁迅在他的生命最后时刻,仍然心系国家安危,民族存亡,在病中写了《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书信式文章,表达了他希望文化界团结一致的心愿和抗战决心。“然而中国目前的革命的政党·向·全·国·人·民·所·提·出·的·抗·日·统·一·战·线· 的·政·策,·我·是·看·见·的,·我·是·拥·护·的,·我·无·条·件·地 ·加·入·这·战·线,·那·理·由·就·因·为·我·不·但·是·一·个·作· 家,·而·且·是·一·个·中·国·人,所以这政策在我是·认·为·非·常·正· 确·的,我加入这统一战线,自然,我所使用的仍是一枝笔,所做的事仍是写文章,译书,等到这枝笔没有用了,我可自己相信,用起别的武器来,决不会在徐懋庸等辈之下!其次,我对于文艺界统一战线的态度。·我·赞·成·一·切·文·学·家,·任·何 ·派·别·的·文·学·家·在·抗·日·的·口·号·之·下·统·一·起·来·的 ·主·张。”《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九三六年八月《作家》月刊第一卷第五期。 ) 我知道很多人不相信大陆对鲁迅的评价,也不会相信身为日本人的大江健三郎对鲁迅的评价,那么我们来看看第三国家的人是如何评价鲁迅的爱国情操的吧。我很不愿意说的是,当我看到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我的心中有多么酸楚,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为什么一个有着这样伟大胸怀与人格的人,会被自己民族的后代子孙诬蔑和谩骂为“汉奸”,是什么民族基因在这些人身上起着作用?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其他民族那样崇敬自己民族的伟人? 我们还是来看这个外国人最后看到的鲁迅吧。美国女作家史特莱沫在他的回忆录《鲁迅具有“天才”的稀有品格》中写道:“在他的一生的最后的几个月里,他的夫人和朋友曾劝他出国,但他总是不肯离开中国。他说,他不能在中国这种危急的历史关头离开。他知道他自己病已很深,可是他不能离开他所爱的这片国土。他说中国需要每一个人。我们回答他说,除非他出去休息一年,否则他是不能帮助中国了。但是他希望能够好起来,而他这人是很执拗的。作为一个作家,作为一个执笔的战斗者,他是天才,但这天才太执拗了。也许他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所以他情愿死在自己的国土上。”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21/61/38/0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