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新华社痛批外媒利用薄熙来案意图抹黑中共高层


2012-04-30 17:07:56 by 庐山

从封锁新闻看中国的片面对外开放
2004年3月

“两会”(人大、政协会议)历来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敏感时期,封锁新闻也一直是中国的宣传主导策略。但这次两会期间的封锁新闻却较以前“两会”时期更为严厉,中国政府频频出手,动作之大,已经毫不顾及所谓“国际影响”。

西方记者多年来就承认一点:他们对中国政府与西方民主国家政府用的是两套标准,评价中国政府的标准远比评价民主国家的标准要宽松,但这一次面对中国政府的胡作非为,终究还是忍不住发声抗议。

封锁新闻的“二•二三会议”

近期内中国政府封锁新闻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加紧控制网关;驱逐香港《苹果日报》记者出境;迫使“两会”代表三缄其口,不得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审理《南方都市报》记者案等,其目的只有一个:加大威慑力度,恐吓记者。

2月23日上午,中宣部、国家新闻总署、国务院新闻办等文化管理单位召集各门户网站的新闻管理人员开会,全面部署两会期间的新闻监管措施。这次会议被业界称为“2.23”会议。该会议以口头传达的形式,下达了限制网络新闻操作的系列“禁令”,其中包括:

在新闻转载方面,严禁网络转载一些被中共认定为“小报小刊”的报刊的新闻,在重大突发事件上必须转摘新华网、人民日报的消息,对一些较为“敏感”的新闻(如台湾、美中关系等)或灾难性突发事件,禁止做专题,并不能放在显著位置;

在新闻制作方面,严禁进行任何形式的访谈,严禁网友言论出现在任何新闻页面中,严禁进行网络小调查活动,并严格限制各大部委和社会机关与商业网站进行合作;

在互联网新闻来源方面,中宣部向各大媒体发布指令,严令其两会期间不得与商业网站进行内容合作。同时,要求门户网站新闻不得采用一些地方报纸的重大新闻,如《华商报》、《新京报》、《成都商报》、《京华时报》等等。

与此同时,“2.23”会议还部署了系列对论坛的监管措施,严格控制网上舆论。中国最大的三家门户网站新浪(SINA)、搜狐(SOHU)、网易(NETEASE),分别接到国务院新闻办的指示,要求关闭网易时评、搜狐评论、新浪观察等论坛。新闻办规定在网友讨论区实行“预审查制”,禁止各种“反动”和不健康的言论出现在新闻跟贴和BBS中,同时还要求各大门户网站的BBS管理和监控部门对时政、军事、历史、思想等各类论坛严格执行“先审后贴”制度。与此同时,还将网站上100多万条被中共政府视为“负面”的历史数据删除。

杀鸡吓猴,加大恐吓力度

2月26日,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了这次大规模的封杀举措,CNN、BBC等著名新闻媒体纷纷转载,引起了中国新闻监管部门的恐慌。据内部消息,为防止封杀的消息进一步扩散,新闻办开始以强力手段制止网站内部工作人员泄密,要求各大网站对泄漏“封杀”新闻这一“国家机密”的行为进行严惩。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马不停蹄地采取各种手段,威吓记者。

在广州,1月份在中国闹得沸沸扬扬的《南方都市报》群案于3月4日开审,中共宣传部门严禁任何媒体报道该案。《南方都市报》是近年来在南方城市广州崛起的一家报纸,因其报道的一些社会新闻常常触犯当局禁忌,发行量上升较快。如2003年率先报道SARS事件,以及大学生孙志刚被无端收容并被警察唆使收容所犯人活活殴死一案,深为当局不喜。今年年初,该报一些负责人被以所谓“贪污罪”逮捕。由于中共当局奉行江泽民前几年“政治问题非政治化处理”(即实际上是因政治罪逮捕,当局却要派上一个其他罪名,比如贪污、嫖娼等)的策略,加之当局指证的“贪污”事实缺乏证据,明显是将该报社内部正常的奖金分配曲解为贪污,一直被质疑为大陆当局有意报复。中国政府选择在“两会”这一特殊时期开审,吓阻新闻媒体的用意十分明显。

限制境外记者采访。这次两会期间,与会代表共2,200人,参与采访的中外记者将近2,000余人。但按照会议规定,记者想要采访任何“两会”(即“人大”与“政协”)代表,必须要填表格,向会议中心申请,获批准后方可采访。而人大、政协代表们当惯了政治花瓶,更兼有“纪律”约束,谁也不想惹上麻烦,根本不愿意接受任何记者采访。所以近2,000名中外记者,每天只能坐在前厅等待代表出来。偶尔有代表出来用卫生间或吸烟,但都不愿意对记者说话。

尽管境外记者已经很难采访到所谓“新闻”,中国当局意犹未足,仍然采用杀鸡吓猴的办法威胁境外记者。3月9日凌晨,中国当局派出十多人,到三位《苹果日报》记者下榻的酒店,强行将他们带走并扣留问话达六小时之久,然后把三位记者直接带到机场,勒令他们即时离境。这三名记者包括两位女文字记者和一名男摄影记者,他们是在报馆的安排下,于本月初到北京,采访人大、政协会议。据披露,香港《苹果日报》自1995年6月创刊至今,一直不获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大陆采访当地官员和官方活动,至多只能在酒店或公众场所采访。在境外记者中,中国当局“捏柿子拣软的”,历来“欺负”香港与台湾记者,这次拿香港记者开刀,用意在于吓阻境外记者。

如此防堵,用意何在?

国内民众早已被中共当局管束成了唯党之话是听的顺民,习惯明哲保身,对任何事情采取“不干已事不开口”,那么这次当局花如此大的力气追剿围堵,用意究竟何在?

笔者曾上中国国内十余个大网站观看主要新闻,并将其与中国境外的新闻相比较,尤其是比较关于同一事件的报道,得出结论:中国当局本次封锁新闻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封锁中国民众之间沟通本土信息,因为目前各种现代通讯工具相当发达,无论怎样防止,小道消息还是满天飞,很难做到铁桶般滴水不漏。从中国政府采取行动的重点,以及近期在国际事务上的宣传口径来看,这次中国政府的封锁新闻,主要目的是防止不同于中国政府宣传口径的国际新闻流布中国境内。

不让中国民众知晓美国对台湾的真实态度

撇开长期防堵的新闻不计,近期内要严堵的主要是以下几类新闻:

一是严禁任何有关美国重新评估一个中国政策的消息进入中国境内。从2月份开始,美国(尤其是在共和党内部)开始重新反思“一个中国的政策”,提出了至关重要的一点: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只是历史存在,并不影响台湾人民今天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由于台湾今天已经实现了民主政治,美国有责任帮助台湾。进入多事之秋的中国政府,无论如何不愿意中国人看到任何这类消息。就在3月9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接见中国副外长戴秉国时,关于此次会面的谈话,中国方面只报道了鲍威尔谈话要点的前半部分:“在台湾问题方面,鲍威尔在会谈中重申了美国以三份美中联合公报和台湾关系法为基础的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美国看不出台湾的‘三二零公投’有举行的必要”,但却隐去了至关重要的后半部分,即鲍威尔表示“台湾是民主社会,有举办公投的权利”。而后面这句话实际至关重要,等于美国政府公开表示“台湾如果要举行公投,我们美国无法干预也不想干预。”

中国政府隐瞒这类消息的动机很简单:台湾大选的选情并不真如中国政府及海外亲中媒体所报道的那样,蓝营选情较中国政府宣传的要疲软得多。中国政府现在感到棘手的是:万一陈水扁在此次大选中获胜,中国政府(包括借学者之口)表明的“公投就意味着战争”态度,将令中国政府陷入无比尴尬之境。谁都明白,武力统一台湾实乃不智之举,中国政府此时未必真想打这于国于民无利之仗;而不战,听任“台独分子掌权”,中国政府的威信又将置于何地?

事实上,即使在三•一三那天蓝营大呛声之后,中国政府对蓝营胜利也无把握。据太阳报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针对三•二O台湾总统大选结果,已经拟定两套版本的声明,准备当日发表。据悉,针对“扁莲配”当选而发表的版本将有比较强硬表述,强调“一个中国”的主权完整不容挑战;针对“连宋配”胜选的版本则较柔性,突出大陆“理解和尊重”两岸分离已久造成的差异。而这一决定是在2月下旬各省台办负责人会议上宣布的。

太阳报引述北京消息人士透露,中共中央台办在二月中旬紧急召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台办的第一把手,于2月25日到北京举行会议。会议为期两天半,重点听取各省市台办主任对台湾总统大选的评估报告,并将这些意见综合后汇报中央领导高层。会议共有十位省台办主任发言,但对于蓝营(连宋)、绿营(扁莲)谁能胜选意见分歧。普遍共识是蓝绿两阵选情旗鼓相当,大陆不能重蹈四年前错误评估台湾选情的教训。陈云林在2月27日上午宣布,不再判断蓝绿谁可获胜,而是要大家做好任何一方胜选的心理准备。香港《大公报》则报导,国台办新闻发言人张铭清表示,针对台湾大选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已草拟两份不同的声明文件,北京将对选举结迅速作出反应。兼任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的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日前亦表示,今后在处理对台工作时应该更细致。

中国政府此举无异于宣布,无论蓝绿两营哪一方当选,中国当局不会再用武力威慑台湾,这对于善于打“大陆牌”的蓝营实在并非利好消息,因为台湾安全不再是问题的时候,一些中间选民可能会偏向绿营。

中国背景:美国大选的负面因素

二是有关中国人权的种种新闻。(此事另作专文论述)

三是有关美国大选选情的消息。中国政府历来对美国民主党青眼有加,并且常在中国的媒体上表现了这一“政治偏好”,日前《人民日报》就曾大报特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如何深孚美国人民心的消息。这种做法虽然与英国等富有外交经验的国家很不相同,但号称“在国际交往方面经验日益丰富”的中国政府仍旧乐此不疲。不过,这种报道是极富选择性的,至少在刚刚开始的美国大选序幕中,不管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其总统候选人一有中国背景,反而成为选战的不利因素。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复杂:近年来美国制造业衰落,失业者日多,美国国内要求美国退出WTO,减少海外投资,保护国内制造业的声音日渐抬头,今年已经成为竞选的一大话题。因此之故,“中国背景”成了美国大选中的忌讳,民主、共和两党都必须避免在这一方面被对方抓住痛脚。美国民主党热门总统候选人Kerry曾于1996年被疑接受中国政府政治献金,此一旧帐上个月又被美国新闻周刊等传媒翻出来爆炒。与此同时,布什总统新任命的商务部长助理人选名叫莱蒙多(AnthonyF.Raimondo),因有中国背景而遭到质疑。据悉,现任美国全国制造商联合会的副会长的莱蒙多所掌管的这家名叫伯林制造公司(BehlenManufacturingCo.ofColumbus),2002年宣布向中国投资300万美元,在北京西北部创办一个分厂,4个月后该公司就在本土裁掉了75名美国工人。因为这一点,被中国政府视为“朋友”的美国民主党日前要求政府公布莱蒙多执掌的公司所有资料,准备抓住他的“中国背景”攻击共和党。

--中国背景成了美国选举中的负面因素,这一点与中国政府历来的宣传大相迳庭,因此无论如何不能让中国人民看到这类消息,否则以前的宣传真成了自打耳光之举,很丢面子。

通过宣传扭曲“国际社会”

但这样一来,中国人民了解到的“国际社会”,也就只是中国政府通过宣传机器制造出来的“国际社会”。每天通过国际新闻了解世界的中国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种歪曲信息长期积累的后果是什么,这种后果只有少部分学会独立思考的中国留学生才能品尝到,不少留学生还会将国际社会的真话看作对中国的“敌意”。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是一个利用权力来剥夺记忆和重构历史的国度,改革开放后的开放曾经使中国人获得短暂的思想解放,那么从9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重新建立支配型意识形态的后果,就是使八九以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扭曲发展。而要建立这种支配型意识形态,控制新闻是很重要的一环。

但这样一来,中国人民了解到的“国际社会”,也就只能是中国政府通过宣传机器制造出来的“国际社会”。每天通过国际新闻了解世界的中国人无论如何也意识不到,接受这种歪曲信息所积累的后果有多严重。

毛泽东时代曾利用权力剥夺人民的记忆并虚构历史,改革开放后的“开放”曾经使中国人获得短暂的思想解放。但从9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重新建立支配型意识形态,使“八九”以后成长的青年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扭曲发展,而控制新闻正是建立支配型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