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中国大陆“闯馆事件”不简单 幕后有政府支持


2004-10-29 08:48:17 by 苹果日报

9年来首次 中国突然加息:凸显「温家宝权位稳固」 苹果日报

[adinfo] 中国人民银行10月28日突然在其官方网站上宣布加息,存款利率及一年期贷款利率,29日起同时增加零点27个百分点。受其影响,油价、原材料价格急跌,美元转强,欧日货币及港元受拖累波动。这是中国9年来首次加息,受到全球注目,显示总理温家宝在党内地位巩固,已能强力推行宏观调控。

苹果日报报导说,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加息,落实温家宝总理巩固调控经济成效的要求,其中透露的政治意涵一样受到关注。专家称,从人民币加息,可以窥见早前备受家人腐败传闻困扰的温家宝,其目前的权力及地位是稳固的。也有专家认为,加息是中央的共识,主要是为了纾缓来自外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对于人民币加息背后的政治意义,《开放》杂志总编辑金钟称:「我只能说,这显示温家宝的权力和地位更稳固了。在四中全会以前,中国传出温家宝的儿子温云松收受了平安保险公司一大笔钱,这事对温家宝的打击很大,令他情绪比较低落,他在7月份还病了一场。现在推出温家宝主张的加息措施,就说明他儿子的事对他本人没构成多大的威胁。」

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则表示,据他所知,在人民币率及利息问题上,中国领导人主要是从全局考虑,所谓「上海帮」、「团派」等并没有显着的分歧,外界过分渲染了中国各派系在宏观调控问题上的分歧。

他续指出,现时美国等国家,将自己国内经济不景归咎于人民币率「偏低」,要求人民币升值,令中国出口减慢,纾缓贸易差距,从而转移国内民众视线,中国没理由顺应外国的这些要求。由于中国承受外界巨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现时按照经济规律加息,可以化解这些压力。

另据报导,中国上次加息是在1995年7月,迄今已经9年多。事实上,自温家宝总理在去年10月手推行宏观调控、抑制经济过热后,加息问题一再见诸报端,但由于中共高层的政治角力,官员的口径时紧时松。

9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吉尔吉斯访问时,被问及加息问题首次公开作出回应。他表示,加息与否主要视宏观经济及通货膨胀走势而定。由于中共四中全会刚在9月19日结束,温家宝的首次表态显示他胸有成竹。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第三季经济数据显示,虽然宏调令经济过热的情况有所缓和,但内地消费物价指数(CPI)已第4次跨过百分五的警戒线,为温家宝拍板加息提供了依据。

事实上,在中共四中全会上,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辞职,由中共总书记胡锦涛接任,已确立了胡、温体制在中共党内的地位不可动摇。在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胡锦涛力撑下,温家宝巩固宏观调控的措施再没阻力,一再押后的加息措施终可出台。

对于中国加息,一波首席经济分析员陶冬认为,这是中国实施第二轮宏观调控开始,以后还可能在土地管理、率上推新措施。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陈添枝认为,为解决景气过热,紧缩银根是最有效做法,中国加息幅度不大,未来中国应还会再调升利率,至于对台湾的影响则相当有限。

由于中国宣布加息,近期内人民币升值机会转微,流入亚洲区炒人民币升值的热钱大量回流,美元价昨晚急升,港元由7.7750回落至7.7840。

明报则报导,中国分析家对于中国同时调高存贷利率0.27厘,看法分歧,有分析说虽然今次加息幅度很小,但显示中央逐步改变以往惯用的行政手段,转而用合乎市场经济的措施来调控经济,也有分析员担心今次加息的效果有限。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表示,加息幅度虽小,但政府使用市场经济手段来调控经济,算是迈出关键的一步,小幅加息亦带有「试探」性质。

不少专家指出,中国加息的政策传导性并不高,即加息并不能打击企业的借贷意欲,冷却投资,所以加息不一定能压抑信贷增长;人行容许贷款利率不设上限,银行贷款利率可以高达10厘,不少民企难以取得信贷,唯有以民间资本筹资,黑市利率即使高达15至20厘,仍有借贷市场。

中国一名金融分析员表示,今次措施对银行有利,原因是存贷差距实际被拉阔,他说,若然寄望调高存款利率来吸引资金回流银行,相信效果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