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移民没注销户口 回国探亲会被公安禁出境(图)


2014-07-25 20:27:22 by 秋水长天

郑和下西洋和中国外汇政策

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 潇湘
(美国亚洲文化学院)
2005-10-18

1
凤凰台和中国国家地理都在谈郑和下西洋的问题,但都没有说明白,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而【国家地理】的文章则干脆把郑和下西洋,当作明朝皇帝显耀国威的无谓之举。如此解释,实为误导。其实这里隐藏着中国和世界的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中国自古以来,经济产值极高,但缺少货币。古代货币就是金银,但是中国并不出产金银。古代只有江西有少量金矿。而银矿则更少。现在中国的金矿如青藏高原和吉、黑地区,当时都不在政府的管辖之下。所以中国自古以来主要的对外贸易,就是以产品换金银。就像现在中国是以产品换美元欧元。

从中世纪开始,世界的金子主要产自西非。当时全世界每年大约80%的金子产量,来自西非,也就是现在的加纳(后被西方殖民者成为黄金海岸)和几内亚,以及马里和尼日尔。这些黄金被阿拉伯商人用骆驼经过撒哈拉沙漠,往北运到地中海沿岸,然后装上船,经过海上丝绸之路,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

在宋朝和中国作生意的人,多数为阿拉伯商人。他们带着金银,经印度洋和马六甲来到中国,使明朝的人认为阿拉伯世界有很多黄金,于是派郑和去寻找黄金产地。他们到达东非海岸,但是并不能获得黄金。一是当时东非的黄金已经不多。当时的黄金来自西非。在古代东非确实也产黄金,埃及的黄金首要来自现在的苏丹。苏丹在埃及时代的名称叫做奴比亚,在埃及话中,奴比的意思就是黄金。在埃及法老的古墓中,画着奴比亚黑人酋长向埃及法老供奉黄金的图像。但是到了公元后,东非的黄金产量已经枯竭。另外,黄金产地在西非内陆,当时只有阿拉伯人才能通过黑人酋长获得黄金,并用骆驼运出。中国人没有这种关系和能力。

之所以派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因为郑和自己是穆斯林,另外同行的有他的叔叔,曾经从海上丝绸之路去过麦加。这条路并不是一条新路,而是从宋朝就已经开通几百年的老路——马可波罗就是从这条路回到欧洲的,他还陪伴着蒙古的公主。所以郑和下西洋并没有探险的意义。

但是郑和的使命失败,在东非没有找到黄金产地。同时郑和完成了另外一个任务。就是把海外中国商人的基地,用武力扫荡干净,也就是彻底地破坏了中国的民间海外贸易经济基地。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还是因为上述原因:中国极端缺少货币——金银。所以必须让阿拉伯商人带着黄金到中国的口岸,和中国的官方出口公司做生意,这样,这些黄金才能进入官方的金库。

但是自从宋朝以后,中国的民间海外贸易发达,大量中国商人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基地。比如现在的新加坡,曾经是海外华人的停泊港,华人在新加坡建立了大型城堡。另外还在印尼和菲律宾也建立了城堡。这些城堡有武装保护,比较安全。商人们从中国把丝绸瓷器运到这里,然后和阿拉伯商人作生意,从阿拉伯商人手里换到黄金之后,把一部分存放在这些海外基地,把另外一部分带回中国,从民间购买出口货物。这样,这些阿拉伯人的黄金,不能进入中国的官方金库,而是进入中国的民间。而这是明朝皇帝不能忍受的。因为明朝从一开始就面临北方战争,必须重建在元朝被废弃的长城,和维持一直庞大的常备边防军。这都需要大量的货币。郑和的任务之一,就是剿灭这些华商海外基地,使阿拉伯商人只能把黄金运到中国的口岸,和官方商行作生意。

这种外汇(黄金)管制政策,和现在几乎一样。只是现在中国的公司喜欢把外汇留在香港。当时,中国的商人主要把黄金留在新加坡。在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的书记官莱佛士刚到新加坡的时候,他发现那里有大型的城堡的残迹,但是,当地的土人都不知道这些城堡是谁,在什么时候建立的。实际上,这些城堡就是华商经宋元几代建立,而被郑和破坏的。郑和还和当地穆斯林商人合作,消灭了华商。当地穆斯林不明白郑和的行为,为什么中国人要杀中国人,郑和说,这些中国人都是坏人和逃犯,他们把父母扔在家乡不管,到这里发财。

2
古代航海不发达的时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只能从西部的丝绸之路进行。贸易的内容还是用西方的金银,换取中国的丝绸和其他物品。据说凯撒被刺的时候,身上穿着中国的丝绸作的长袍。罗马帝国分裂之后,拜占廷(东罗马)的贵族和富人都要穿丝绸衣物,在葬礼中死者也必须穿丝绸长袍,所以对丝绸的需求极大。大量的拜占廷金币和波斯银币流入中国。唐僧在取经路上路过高昌,国王麴文泰和玄奘结拜为兄弟,给了玄奘够用二十年的金银,据日本学者推测,这些金银应为拜占廷金币和萨珊银币。

当时中国的商人,把高昌作为东西方贸易的市场。在这里把丝绸卖给西方的商人,西方的商人把拜占廷运来的金银,交给中国商人之后,这些商人把其中的一部分,放在高昌,用另外一部分,到唐朝民间购买丝绸,然后再偷运到高昌,和西方的商人作买卖。为什么要“偷运”?因为唐朝和明朝一样,都希望西方的商人把黄金运到长安,和长安的官方商行作生意。所以唐朝封锁了当时的边境,不许中国商人出去,只许西方商人进来。而且必须一直进入长安,才能进行贸易。当时唐僧西行,也是在晚上偷渡过玉门关。

后来唐太宗派侯君集和李靖两位大将,灭了高昌。这位李靖,就是传说的托塔李天王。灭高昌的主要原因,是走私贸易不能禁绝,还是有大量丝绸偷运出玉门关,而大量黄金仍然留在了高昌。灭了高昌就是消灭了这些华商基地。

郑和下西洋,和侯君集灭高昌,都是为了消灭境外华商基地,而使西方的金银直接进入中国官方金库。


3
自从海上丝绸之路发达之后,世界贸易以中东,也就是阿拉伯半岛为中心。因为从中国印度经海路到地中海世界,必须经过红海和波斯湾。这两条海路正好在阿拉伯半岛的东西两边,而且被阿拉伯半岛所控制。另外,东方(中国和印度)的产品,在中东的销路也很好,所以很多货物在红海和波斯湾的港口上岸,然后用骆驼运往大马士革,这些商队必然要经过阿拉伯沙漠。当时的麦加和麦地那都是商队的必经之地。于是,自从6世纪之后,阿拉伯半岛的商业发达,财富在这里来回流动。这极大地刺激了当地的游牧民,很多人经商——比如穆罕莫德,也有不少人抢劫。这也是伊斯兰教突然兴起的原因:在短短几十年中即征服了整个北非和中近东。因为这里的人突然发现,只要自己团结勇敢,奋勇作战,则在这片土地上来来回回滚滚流动的金钱,都将落入自己的羊皮口袋。有了这么丰厚而容易获得的目标物,人们是很容易打起精神,团结奋战的。有了强大的伊斯兰教统治集团,当地的治安改善,商业更为发达。

穆斯林占领地中海东岸之后,对东西方贸易有很大的贡献。贡献之一,是只有他们,才能从西非运出黄金。这是因为阿拉伯人本身是沙漠民族,他们祖辈生活在阿拉伯沙漠上,练就了在沙漠上运输的本领,所以也能经过撒哈拉沙漠,把西非的黄金运出来。而中国人、印度人和欧洲人,都没有这种本领。

有了西非黄金,世界就有了大量的公认的货币,世界贸易因此大大发达。阿拉伯人的第二个贡献,是发展出一种三角贸易。那就是用中国的丝绸瓷器,换欧洲的工业品,用这些工业品换非洲的黄金象牙,然后用黄金象牙换中国的丝绸瓷器。这对欧洲、非洲、中东和中国的经济都有非常大的帮助。我们知道,中国的经济在宋朝进入一个高峰期。欧洲的经济在10世纪中期开始上升,一直到十四世纪,为文艺复兴打下了基础。而阿拉伯的经济在当时也处于上升阶段。撒拉沙漠中也建立了很多阿拉伯的商业城市。


4
阿拉伯的三角贸易,诱发郑和下西洋(1405—1433)。郑和希望把阿拉伯的商业短路,也就是自己从非洲获得黄金。他以为这是一种双边贸易——用中国产品换非洲的黄金。他失败了。首先是因为非洲人不喜欢丝绸瓷器。他们更喜欢光着膀子和用木制器皿。所以双边贸易作不成。第二原因是撒哈拉沙漠中的黄金,不是中国人能拿到的。这种三角贸易只有阿拉伯人能做。

在这之前,欧洲人和中国人一样,也想把这种国际贸易短路,那就是自己直接和中国印度作生意。欧洲人的第一步,是占领地中海东岸的各港口。这样阿拉伯商人的货物,从红海和波斯湾的船上卸货之后,必须经过欧洲基督徒控制的港口,才能运到欧洲。这就是长达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1095-1291)。这些东征失败了。因为欧洲人只能在地中海沿岸立足,并不能深入撒哈拉获得黄金。另外,他们占领了港口,也不能控制地中海的贸易。因为他们没有黄金,没有钱,没有能力建造舰队。地中海贸易仍被阿拉伯商人、威尼斯和拜占廷所控制。当时威尼斯和阿拉伯商人之间,有一种默契,就是保护阿拉伯商人的利益。阿拉伯商人在威尼斯的财产很安全。他们对威尼斯的喜爱超过了自己的国家。因为可以在威尼斯喝酒。而其他城市都迫害阿拉伯商人,因为他们是穆斯林。于是,威尼斯通过地中海的贸易,成为当时最富的国家。威尼斯为了打击贸易对手拜占廷,把十字军运到了拜占廷,攻占并抢劫了拜占廷。

实际上不光威尼斯和阿拉伯商人作生意,意大利的其他城市,比如热那亚,比萨,撒丁岛,西西里,都和阿拉伯作生意。罗马教皇因此和他们的关系十分紧张。现在经济落后的西西里,在当时是最富庶的地方。因为那里可以和阿拉伯商人作生意,农业也十分发达。

那时的热那亚,也是最富庶的城市。热那亚是一个没有任何资源的石头山坡,居民靠捕鱼、当海盗和海运为生,但是因为能和阿拉伯人作生意,而大为发达。那地方和中国的潮州汕头类似。贫瘠的土地迫使人们出海。练就了海上贸易的本领。从而有很多大富人。

十字军连地中海的航运都控制不了,更不能控制印度洋的航运。所以他们不能直接和中国印度做生意。

5
同样是地中海国家,但是和穆斯林打了很多年仗的西班牙,非常眼红威尼斯和意大利城邦。但是他们的地理位置不好,在地中海的西端,从东方来的货物,不可能通过他们进入欧洲。这些货物只能通过意大利进入欧洲。这使意大利十分富有,文艺复兴因此开始。

于是西班牙向往着自己的东方贸易。和中国一样,西班牙人想把阿拉伯人短路。他们相信了不知其来历的哥伦布(他说自己是热那亚人,却从来没说过意大利语),让他另外找一条通向中国和印度的航路。哥伦布认为可以向西航行,找到印度和中国,西班牙女王依撒贝尔觉得不妨一试。于是就有了发现美洲的事情。

自从西班牙发现了美洲之后,国际贸易发生彻底的变化。因为美洲盛产金银。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从美洲运回了大量金子。不久之后,在墨西哥发现了两个大银矿,然后在玻利维亚发现了更大的坡托西银矿,当时世界的白银的80%来自美洲。有了这些白银,西班牙几乎一夜暴富。他们用这些白银制造了庞大的舰队。舰队的木材来自北欧,武器和其他用品来自西班牙、英国、荷兰和法国,整个欧洲的经济因为美洲的金银,而突然猛烈地发达起来。就像某个村子突然获得大笔钱财,也会突然迅猛发展。因为西班牙的金银太多,他们的工人工资比英国和荷兰的工人工资高很多,西班牙的制造业因此衰落,被英国荷兰的工业替代。

这时阿拉伯商人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因为世界贸易不再需要西非的黄金。欧洲人有美洲的白银,用它们可以买中国的产品。这时世界贸易成为大三角贸易,就是西方把工业品运到美洲,从美洲把白银运到中国(或运到欧洲,再从欧洲运到中国),从中国买了丝绸茶叶,运到欧洲。在这个大三角贸易之下,有很多小三角和多角贸易。比如,西非因为金矿枯竭,技术落后,因此把出口黄金,改为出口奴隶。西班牙人在美洲过于残酷地奴役印第安人,使用抽丁式的方法,迫使印第安人在银矿做工,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美洲的缺少工人和农民,西班牙人就用美洲的黄金,买非洲的奴隶,然后运到美洲干活。黄金海岸的旁边就是现在的奴隶海岸。那里从出口黄金变为出口奴隶。在制糖技术被发现之后,奴隶贸易更为发达。

中东因此被排除在世界大三角贸易(欧亚美)之外,穆斯林地区的经济衰退。而欧洲的经济起飞,并在大西洋航运中建立了强大的舰队。在哥伦布发现美洲(1492)后八十年,西班牙的海军在1572年的勒班多海战中彻底击败了奥斯曼帝国的海军。从此地中海贸易也被欧洲基督教国家控制。

6
也就是说,郑和可能是走错了方向。如果他不向西走,而是向东走,开发美洲的可能是中国人。另外,学者们说,哥伦布发现美洲,并非只是一时疯狂。而是因为在古希腊时代,就有学者认定大地是一球体,而且有人计算过地球周长。到了文艺复兴时代,大多有识之士,都抛弃教会的学说,转信希腊罗马的学说。在十五世纪欧洲地圆说已经深入人心并广泛流传。

所以哥伦布的成就,和文艺复兴的所有成就一样,是对古代希腊罗马学术的继承发扬。他采用的是托落密在公元2世纪制作的地图。这地图认为中国和日本在不远的西面。因为古代地理学说认为地球上只有六分之一是海洋。中国人不知道地圆说,也没有向东冒险的动力。因为阿拉伯人从非洲运来金银,金银之产地非常确定,郑和不需要往别的地方走,只需直接去非洲找黄金。而哥伦布却因为穆斯林海军控制着印度洋航线,不可能向东航行去找中国。

郑和没找到黄金,但是中国工农业产能巨大,在清朝前期,占世界总产值的一半左右。而且有大量出口货物。比如丝绸茶叶瓷器。西方人用金银购买,结果,世界的白银很大一部分流入中国,中国只买很少西方的制品,欧洲国家的金银大量流失。英国人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向中国出售鸦片。鸦片使中国的白银大量流回欧洲。中国政府制止鸦片贸易,由此发生了鸦片战争。

从此可知,中国自古以来的问题,是产能高而货币少。对金银需求量非常大,而这需求如果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国际性的经济危机。在古代是世界上的金银被中国吸收的太多。在现代是中国成为美国和欧洲的大债主。债主当然人人都不喜欢。如果谁的债主突然死了,那人一定暗中庆祝。债附带着利息,美国的国债利息高于他的经济成长率。利息可以接着买债券,也就是利滚利。如此一来,对美国不是好事。对中国也不是好事。因为美国可能学英国的那一招,用炮舰和鸦片来把收支平衡找回来。但是现在的情况,实在应归咎于美国的帝国政策。他的军费占世界总军费的一半,这使他背上“双赤字(财政和对外贸易)。是他自己想欠债,不是别人想当债主。

7
我们知道俄罗斯改革的问题,始于所谓“休克疗法”。人每天要吃喝住行,所以经济不能休克。俄罗斯的矿工要求增加工资,以购买突然涨价的食品。议会迫使政府发放大量货币,不然工人就饿死了。结果卢布突然大幅贬值。货币完了,经济也就完了。这说明一个问题:人们太不注意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同时也太不注意政府的效率和威权对于货币的重要作用。政府放手经济不管,那货币首先就崩溃。所谓“无形的手”那种理论,产生于金银货币时代,而且产生于金银充裕的帝国化的欧洲。现在这理论就不好用了。因为货币这东西完全是政府的产品。政府不能不管。如今重要货币都和金银脱钩,全靠政府及其掌握的武力维持。政府的政策、威权和效率直接影响币值。我们知道中国的物价闯关,也曾导致物价飞涨,并因此导致社会动乱,和货币量突然增加——人民把以前的存款都拿出来消费。这本来也可能冲垮人民币,谁也不知道手里的钱能不能够生活,不能活就一定闹事,一闹事政府权威被消弱,效率降低,货币就更不好用。这就是恶性循环。中国在90年代末期,就面临这一问题,这一问题依靠政府威权,和早已准备好的外汇而化解了。当时动用外汇,进口大量物品,从银行涌出的货币,有一大部分回笼。另外,政府依靠早已准备好的物资储备,大量投放市场,涨价在短期内也停止了。虽然政府的措施有很大的改善的余地,但是主要的情况就是如此。

好像说的太远了,但是只有在这种大背景之中,才好理解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和其他更重要的现象。





( 本文为潇湘女士的个人学术观点及知识权益,不代表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或美国亚洲文化学院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