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其实探讨的正是个人与社会,在20世纪的中国受到哪些因素的左右。“仁者,人也。”儒家思想影响了多少人的心理结构,中国人缺乏自我自主意识,也是其中一斑。全书视野开阔,令人心服。大约在十七八年前,有一本书悄悄地在大学里流传,与其说书,不如说是一份复印本,篇名叫《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作者名为孙隆基,据说他是香港人,而且到美国留的学。那个时候,正是“文化热”如火如荼的时候。文化人见了面,就要谈文化。书也是这样,只要染上“文化”二字,就立即洛阳纸贵,印个四五万册,是家常便饭之事。在这本书里,孙氏不仅谈文化,而且还是文化的深层结构,这就不能不撩拨起大家的好奇心了。
《国史大纲》是中国近代历史学家钱穆所撰写的一本通史性论著,著于抗日战争时期。钱穆当时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战火纷飞中随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辗转大半个中国。在云南昆明岩泉寺,钱穆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国通史的考证与写作之上。当时生活的窘困、物资的紧缺以及内忧外患的状况都使钱穆将对中国命运的思考贯穿于了全书始末。
人是否生于罪、长于邪恶, 我不知道,然而,我绝不怀疑,政府生于侵犯,也长于侵犯。而今我们的文明面临的最致命的威胁时:国家的干预,任何自发的社会力量都被国家所吞噬;我指的是,那些长久以来支撑、滋养和推动人类命运的自发的历史行为。它(国家)承担了大量新的义务和责任;它权力的触角全面而隐秘地伸及公民所有的行动;它俨然成为一个新的宗教,赋予自身行为已宗教方能具有的尊严与情操;它的行使者跃升成为一个独立而优越的阶层,大权在握,巧取豪夺。然而,有一点从起初伊始未曾改变;它始终是所有敏锐的、勤勉的、体面的公民共同的敌人。
是什么在引导着我们的步伐,又是什么在顽强地支持和维系着中华这古老的文明?文明有意志,决定了未来全球的天下大势与何去何从,以及谁将是“带头大哥”。中国人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看清世界格局,找到中华的位置。《易中天中华史: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易中天最具影响力和价值的作品,让你更透彻理解《易中天中华史》,是打开我们的命运和选择之门最好的钥匙。
《乔厂长上任记》小说集,公选在了十八篇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有的歌颂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献身的干部,例如《乔厂长上任记》《土地》等;有的刻画了坚持原则与林彪、“四人帮”帮派爪牙搏斗的英雄,例如《大墙下的红玉兰》《内奸》等;有的揭示了林彪、“四人帮”在中国造成灾难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例如《黑旗》《剪辑错了的故事》等;有的描绘了在落实党的政策中的斗争,例如《信任》《在小河那边》等。这些小说,无论在主题的深度上,在题材的丰富多样上,和在风格技巧的探索上,都有了新的突破,是一九七九年以来,较为优秀的小说,在全国都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