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c="/data/radio/album/12/18/1218_120_120.jpg?rand=7513">
德国作家穆紫荆用沪语浸润一段茶歇
总节目 10 总播放 4733 总点赞 0 总评论 0

沪语故事《中餐霸主》

2024-07-03 23:20:42 播放 276 评论 0
0:00

中餐霸主

在国内的时候,是并不如何特意地感觉到中餐这两个字的。想来只缘身在中餐内,感觉起来便没有了中餐这两个字,而却只有那中餐里各式各样的味道了。而到了国外以后,各式各样的味道没有了,取而代之的要么是东,要么是西,由此,才强烈地感觉到了中餐这两个字。然而,身在国外,当人人都说中餐好吃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很难真正去证明的。因为,如果我们说我们对中餐更有偏爱,那在西方人的眼里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我们是中国人,中餐是我们从小便吃惯了的口味。说中餐好吃,那是想也不用想的答案。所以,这几个字只有从西方人的嘴巴里,尤其是从西方小孩子的嘴巴里说出来,那才是百分之百的可信了。

  有一年夏天,我和一群德国孩子们去露营,系上围裙到厨房帮厨便成了我不请自邀的一个定点节目。还记得第一天跨进厨房的大帐篷时,只看见吃的、用的、洗的到处堆得杂乱无章。受过商业培训的我便立刻感觉浑身像过了敏似地不对劲了。于是,二话不说,便先把厨房按照德国正规的食品卫生要求做了一番大清理。

我把各类清洁剂、垃圾袋以及清洁工具全部移到食品操作间的外面。把牛奶罐头饮料全部按照日期的先后次序归类排列。把调料归于调料一箱,早餐类归于早餐类一箱,把新鲜的大蒜和香草挂起来通风,把水壶、咖啡壶也都一律把手朝右地列队整齐。地上要保持干燥,于是接水也只准在帐篷的外面,并严格限制闲杂人员随便出入厨房的所在地。任营地里的孩子们如何地狂野,离厨房三米之外便必须给我绕道而行。如此一来,营地的大人们都对我赞不绝口,而营地里的小人们却都对我怨声叹气。可谓是有人爱来有人恨。而我整理完毕后便拿了把中国菜刀在厨房里等着德国厨娘宣布当天的菜单。

  因为,每当菜单里有生肉出现的时候,我便往往抢着说:“让我来处理肉”。我说让我来处理肉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让我来拌肉。因为我执着地要往肉里面倒酒,让肉在酒里面先好好地先被腌上一腌。

  如果那是在上海,握在我手中往肉里倒的将是绍兴花雕。可惜我并不是在上海,而是在远离了不止四万八千里的野地。花雕是不可能有的,于是便只能用中性的西洋雪梨酒来替代。当我叮嘱去采购的厨娘,要帮我带一瓶雪梨酒回来时,那厨娘还以为我和她一样也有贪杯之好,便嘻嘻地答应了还对我眨了眨眼睛。大声地说:“好主意!”我心下奇怪,想她怎么像我的同胞似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哪知道等雪梨酒买回来,她自己先倒了半杯欣欣然地干了一大口,我才知道她并不是我的同胞类,而是个偷油党。

  因此,当厨娘看见我拿了那上好精制的雪梨酒,瓶头朝下地往那大堆的肉里面倒时,便轮到她瞪大了眼睛冲着我发呆了。我朝她嘿嘿地笑。中国人都知道酒能去腥味,可是这个腥字很难向德国人解释。德国人做事一板一眼很精细,可对于感觉、视觉和嗅觉却比较粗糙。如果你的肌肉发酸,或者腰酸,德语里面就没有这个酸字。你若要说青出于蓝胜于蓝,这个青字也没有。而这个属鼻子范畴的腥字也同样。若要说鱼味太腥,通常就只能说鱼味太重或太臭。
所以面对了德国厨娘的问题:“为什么要往肉里放酒?”便让我瞬间犯愁。若光说去腥,没这个词,若说去肉味,这难免被人家当笑话了。没有了肉味难道还叫吃肉吗?无奈之下,想了想便只好答:“去血味。”不曾想,这个血字,也太多了点恐怖的色彩,生生地让那个厨娘听后立即吊起了两根细细的眉毛,神态变得更加的诡异。看得出来,她是觉得十分的匪夷所思。

  匪夷所思也好,吊眉毛也好,对我来说都不要紧。一旦等到肉在锅里面开始被爆的时候,营地里顿时便像开了锅似地炸了开来,只听到处在叫:“好香啊!什么时候开饭?我的肚子饿了!”最后叫得牧师的圣经课也上不下去。当大家流够了口水直等到肉入口时,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人说不好吃的。连那德国厨娘也连连惊叹说,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味道。而当她终于明白这就是雪梨酒的作用以后,从此便恭恭敬敬地把酒瓶高高地供了起来。而事实上,我知道自己的厨艺是根本上不了台面的。但凡一回到上海的家里,我是绝对轮不到上厨的。因为对他们来说,吃我的手艺简直如同吃忆苦饭一般。而到了德国,我竟然也能够凭借了一瓶酒的魔力,堂而皇之地做起了中餐的霸主。

  酒,可以给肉添香。这点由老祖宗传下来的诀窍不仅让我想到,我们对待人生是否也应该有一杯如这肉中的酒,让人生的阴暗颓废挥发,让生活变得更加地有滋有味呢?而这一杯人生里的美酒,以我自己的体验就是一个人人生里的信仰。一个有信仰的人,在人生的炼狱里,是不但不会沉沦,反而会散发出其独特的香气的。而这香气就是信仰的香气,一个人生里面的正确的信仰,能载人于物欲肉欲和权欲之上。实乃是人生里的一杯不可多得的酒。

选自穆紫荆散文集《又回伊甸》2012 华友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节目内容为媒体或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文学城电台(海外电台)的观点、立场以及投资建议。
评论
评论不支持HTML代码
注意: 请不要在评论中留下不友好信息或者类似侮辱性的言辞。
快来发第一条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