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语故事《欧式万圣节》
欧式万圣节
哈喽喂从美国吹到欧洲并且变得流行起来,还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欧洲人是不喜欢改变他们已经习惯了的模式的。如果你仔细地去问有谁真正地了解哈喽喂的意思,很多人恐怕也答不齐全。有的人知道这和恶作剧有关,却丝毫没有去做的动力。教会的人士们对哈喽喂则深恶痛绝。他们呼吁人们不要接受哈喽喂。因为哈喽喂后面所包含的原始意义是违背神的。可是哈喽喂还是走到了欧洲人的身边。
先是市场上面多了一个大热卖的季节。一切和哈喽喂有关的商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欧洲人的眼前。到处都是南瓜,鬼脸,蜘蛛,巫婆,甚至小孩子的袜子、女人们喜欢点的蜡烛、餐巾纸、纸杯、纸盘上都印上去了。然而我观看欧洲人,绝大多数是不动摇的。他们拿起来看看,又放回去了。比较热衷的是家里正好在那时有过生日的孩子家庭。大多就把生日派对的主题做成了哈喽喂。我曾在一个新建的居民区住过两年。那里有一百五十多户刚搬到一起的年轻家庭。每年总有一些孩子在大人的陪同下挨家挨户地敲门。我开始很不喜欢,因为往往孩子刚睡着不久,铃就杂乱地响起。可是后来发现,从二月份狂欢节上捡回来的一大罐无人问津的硬糖,在此时可得以全部出送时,心下还是免不了会窃窃自喜。因为,想到恶作剧原来也可以是反过来玩的哦。
在我所住的小镇。哈喽喂是全城出动的。每年十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小城举行夜半销售。小城的商店不多却可以营业到半夜零点。而且所有的商品都打折。我第一次去看时,简直认不出这是平时走惯了的小城。所有的门面都挂上了橙黑两色的气球。门口也大都站着或坐着一两个骷髅或巫婆。商店里面人头济济,商品反而看不到了。不过和真正的哈喽喂所不同的是看不到有什么人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大家都穿着平常的衣服,去逛一个远看陌生近看熟悉的小城。
我身在海外近二十年,但是梦回故乡的情景却从来没有了断过。那种种的梦境各有不同,但感觉却都是类似的。就像你走在这哈喽喂之夜的小城,你看你自己也还是自己,你看那故城也还是故城,然而你的归属呢?却因那份熟悉中的陌生而变得无影无踪。
(选自穆紫荆散文集《又回伊甸》德国华友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