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SUDreamers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俺即将出第四本书:要与时俱进,出书模式早已今非昔比

(2024-04-30 19:46:32) 下一个

我的第四本书(也可以说是第五本)即将问世了,和前三(四)本书模式完全不一样。

我的第一本书出自北京的中国外文局下属的新世界出版社。出版后发行了6000多册,挣得版税收入8000多元。

那时,一本新书能卖6000册已经相当不错了。所以书商决定跟我第二次合作,又出版了我的《改命》一书。此书他们作为重点书目隆重推出,在各大新华书店都放在显著位置。当时王府井书店的书架上每放八九本,当天就一抢而光。

哪知还没上市一个月,新闻出版署下了个通知:当年有关宗教、风水、易经、玄学之类的图书全部下架!连净空法师的什么书也禁了!我们这类书既不反党也不反社会主义,我们弘扬的是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居然也被禁。这也太荒唐了,和满清文字狱本质有什么区别?

从那以后,我就没心思再在中国出版界努力了,这不让写,那不让碰,禁锢思维、限制自由,还有什么意义?

于是我的第三本书(乃英文学术专著),投稿到了罗德里奇(Routledge)出版社,总部位于纽约、伦敦、牛津。该出版社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学术出版社。从投稿到出版问世两年时间,前后六轮审核,编辑的那个业务素质绝对在国内同行之上,人家甚至连每个引述的出处都一一核对。我印象中,中国出版社的编辑好像没有那么细致,而且喜欢给你乱改。

因为这家出版社是大牌,我还做梦呢,心想以后每年都可以有一笔版税收入,至少能资助我周游世界。

谁知出书七年了,一英镑没给过我。当初,这出版社有模有样地跟我签了一个版税合同,还让我填了银行信息。不过有一选项,索引是否自己做?如果请人做,那就得从我版税收入中出这笔钱。我心想,索引够繁琐的,干脆请人做吧。可能就因为这个,这家出版社至今没给我一英镑的报酬。

第四本书严格来说只是有一章是我写的,出版社是另一家世界顶尖的学术出版社——位于荷兰的Brill Publishers。当然,也是一分钱不给。不过别的作者都不介意,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能在这家出版社出书就已经受宠若惊了,哪怕一分钱稿费不给。

时过境迁、今非昔比。如今,数字出版、网路平台个人出版开始逐渐开始取代了传统的出版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在亚马逊上出书,一样的书号,一样的销售平台,和传统出版没什么两样。而在中国,意识形态管控之严与北韩、伊朗并列,出版雷区太多,自行出版决不会放开,因此人们还没有享受到新兴出版模式的好处。

传统出版弊端很多。首先,投稿的多,选中的少;你要是投稿给出版社,绝大多数情况是杳无音信,或一纸退稿通知。第二,如果你投的是文学类作品,出版社不接受作者直接投稿,你必须通过经纪,而经纪公司未必能看中你,因为西方的经纪公司只愿意跟名人和已有成就的作者合作,甚至找人代笔,比如马斯克他妈、奥巴马老婆出书,人家毫不犹豫就赶紧签下来。第三,旷日持久,从投稿到出版,没有个一两年、两三年是不可能的。第四,版税收入低,能给你签个8%或10%已经很慷慨了,而且即便这样你甭指望会拿到多少钱,里面都是不透明的。第五,印刷发行有风险,如果印得太少,成本就高;如果印多了,卖不出去,就成了废纸,所以你更别指望能分到多少钱了。

新兴的出版模式则优势大大。首先,任何人都可以出书了,出版公司充当的只是制作和推广的工作;如果你文笔差强人意,找枪手共同署名也可以。第二,以数字出版为主,纸质版可以根据订货量来印刷,订一本印一本,不用存货。第三,速度更快,仅仅几个月就可以问世。第四,发行渠道一样广泛,不仅在各大网络平台发行,还可以进入搜索引擎,超市、机场、书店、学校、图书馆等传统售书借书场所,都依旧可以发行。第五,如有收入,完全归属作者自己,而且100%透明。

所以,只要你的作品有质量,有读者群,有需求量,那当然要撇开传统出版社,自力更生。目前,国内因为出版业被政府严格管控,无数人想写东西——如回忆录、个人自述、纪实文学等等,却不能出版(比如一个老朋友写了80万字的自传,涉及到文革中全家被迫害的经历,那绝对是个雷区),有的想找港台书商投石问路,也无从下手。与其这般,不如试试美国的新型出版模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