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和尚逛车展与车模撞衫 开百万豪车搂美女(图)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中华华人 发表评论于 2015-06-10 16:06:30
我想这些和尚一定是具有丰富的佛教知识,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宗教变成知识后,结果会如何?
vaio2014 发表评论于 2015-06-10 15:42:42
什么事到中国就变味。大陆的佛教都是骗吃骗喝的下三烂。
IT舞台匪兵甲 发表评论于 2015-06-10 13:57:44
像日本一样,听说中国现在的和尚是一种职业,可以结婚的,住持都得是党员。否则寺院就像底特律一样就渐渐荒了。
wen668 发表评论于 2015-06-10 13:42:24
干嘛说牧师啊,牧师可没有要求四大皆空哦。呵呵。
天上之蛙 发表评论于 2015-06-10 13:12:22
难道天主教的那些鸟还坐牛车吗?
雨中的春树 发表评论于 2015-06-10 12:35:45
小车和火车飞机一样,只是交通工具,难道必须和从前一样,坐马车才行?、

中国的僧人只要戒色,戒酒,戒荤,都没有问题。西藏的僧人就可以不戒荤,否则,就没有吃的了。
WWTP 发表评论于 2015-06-10 11:11:18
很多年前第一次见和尚坐飞机让我大吃一惊,现在看来都是小case.
百姓甲 发表评论于 2015-06-10 11:04:29
真心向佛的人,四大皆空,不会追求奢华。应该立法把佛教界分为出家人和工作人员两类,第一类要严格要求,因为他们不追求生活奢华,也不应该用信徒的诚心捐赠让自己生活奢华;第二类跟普通雇员一样挣工资,只要是自己的钱,想怎么奢华就怎么奢华,但是不能穿袈裟。
平心之论 发表评论于 2015-06-10 10:15:12
工作需要嘛!和尚也是蛮拼的。 ;-)
蒙得 发表评论于 2015-06-10 09:06:54
国内的佛教场合都是满满的铜臭味。
hisun 发表评论于 2015-06-10 08:40:41
和尚为什么就不能开好车?
为什么不可以吃肉? 如果寺庙认为不可以,那也是寺庙的规矩,开除好了。 于我们常人无关。

只要不骗人,不违法,不影响别人,干什么都行。

同性恋都可以接受,和尚吃个肉,开个好车就招谁惹谁了?
好望角骆驼 发表评论于 2015-06-10 08:05:00
牧师跟和尚一样吗?
潜水员大爷 发表评论于 2015-06-10 07:59:02
天下都一样,牧师们开好车的也不少,一些mega church的牧师收入是七位数的,住嚎宅开好车,子女去私校有的是,别看不惯,呵呵,

mtlks 发表评论于 2015-06-10 07:40:26
物欲横流
无故删除 发表评论于 2015-06-10 07:23:59
这这tm还是和尚吗?都能看出他们眼中的贪婪
·八戒· 发表评论于 2015-06-10 07:21:18
还没受戒,算不上和尚吧。
wml2013 发表评论于 2015-06-10 06:44:18
与时俱进,没什么不好
梦太d 发表评论于 2015-06-10 06:38:32
带上环一样干。那个Audi车有四个环
北美庆丰 发表评论于 2015-06-10 06:25:24
只要爱党爱国,这都不是事儿。
大炮一响 发表评论于 2015-06-10 06:14:03
中国就是一个乱,尼不尼,僧不僧!
巧克力之王 发表评论于 2015-06-10 04:43:34
任何宗教中,虽然信徒众多,能真正修炼出来的,只是极少数。能出染缸不染的太少太难。
wx3000 发表评论于 2015-06-10 02:09:18
碰上这种六根不净的没有一个佛或菩萨敢吭一声。
karlstiger 发表评论于 2015-06-10 01:29:54
所以不要相信任何教!
hotplay 发表评论于 2015-06-10 00:08:44
什么“遁入空门”“色是空”“空空空”“出世”等等,都是诗人,小说家说的,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是凭空创造出来的所谓“美的”东西。史上正统记载和尚尼姑的,没几个好的,大都是五毒玩完后,佛祖心中留的货。现在人们所谓“信佛”的,大抵两种人:1 被诗书中的佛教描述所感动,加上生活不如意 2 纯为了追求个与众不同。包括那个“何处惹尘埃”的偈,也是当事人出于好胜心和别人斗胜得来的,何来“空”一说?人们总是说和尚心不古,你们为什么就不想,他们从来就是这样?至于前阵看到尼姑苦修的新闻,那才是异类中的异类,而非常态,而且永远不会是。
wallingford1964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3:42:50
大惊小怪。看看美国的神父和牧师们开的车和住的House,你便会无语了
黄玫瑰888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3:33:29
菩萨要气死了。这哪里是普度众生,这是抢掠众生。哈哈。
占边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2:57:46
最后一张照片最幽默,这些遁入空门的,还是离不开凡尘俗市。
湖南路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2:52:14
這些死后報應會很重的,業障重以后几生都不會好。
小矛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2:26:36
和尚存在的原因不是要让大家减少欲望吗?如果和尚本身都充满欲望,那我们为什么要养这么大帮和尚?
挺没劲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2:14:31
现在有多少真和尚
老李子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2:13:50
俗家弟子
羽林林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2:12:59
佛界败类!这种人不是真僧人,佛界没有这王八!
飘过的云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2:06:23
这幇子秃驴……和红十字会一个货色。
低智商猪头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1:57:53
佛陀在世时,对世界的解释已形成九十六家学说,可谓众说纷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六十二家,称为“六十二见”,这“六十二见”可以归纳为三种:宿命论、神佑论、偶然论。佛教哲学认为,无论是宿命论、神佑论还是偶然论,都只是从一个角度出发来观察世界,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因而它们对于世界的认识都是不究竟的。现在的量子力学解释本质上就是偶然论。

事实上,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内在的联系,也就是它所产生的原因和由此带来的结果,两者包含了世上一切事物(有情世界和器世界)的信息。这就是佛教哲学的因果律,佛教哲学认为,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但是,我们人类,如果只依据前六识,则不可能完全认识宇宙的因果律。由于不了解因果的规律,不了解偶然背后的必然,因而对世界和人生充满困惑。如要完全认识宇宙的因果律,必须要努力修行,开发出人人本具的如来智慧。
低智商猪头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1:57:24
业,有个人单独造作,也有与他人共同造作的;有的虽然单独造作,但也可以和他人相同,有的虽然与他人共同造作,但也各有轻重不同。因此,业的种类,从大体上说,分为“共业”及“不共业”的两大类。由于共业,所以感得同样的业报;地球,便是由于地球世界的众生──过去、现在、未来的无数众生的共业所感,而有各类不同的共业,所以也感得各种不同的世界,太空之中,宇宙之间,有着无数无量的世界,它们的成因,都是由于各类不同的无数众生,所造各类不同的共业而成。
低智商猪头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1:56:16
佛教哲学认为,宇宙形态的变化,生命过程的流转,都是由于众生所造的“业力”的结果。业力是指有情众生(动物)使每一桩或善或恶的行为,像各种颜色一样,陆续不断地薰染到生命的主体──识田中去,再从识田之中,等待外缘的诱导而萌芽生长,正像播种子在泥土中,等待日光、空气、水的诱导而萌芽生长,这在佛学中称为业力的现行。业的造作是业力现行的因,业力的现行,是业所造的结果,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就是这个意思的说明。
tankbig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1:56:15
这些都是职业和尚,与真心出家礼佛的不是一种
低智商猪头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1:55:40
佛学认为,人的各种活动皆会有记录,这些记录变成业识种子存在第八识中,肉体死亡时,这些记录随着心识(包括所有八个识)轮回转世而不灭亡,心识会随着其自身条件的不同而投生到其相应的去处,这种自然的动力亦类似一种力量,称为业力。佛学是以八个识来说明所有有情众生之一切现象,前六识配合肉体之六根以从事见闻觉知的功能,作为和外界沟通的工具。而第七识是“动”的主宰,是“生”的意志表现,没有动念就没有生命。它控制人的体温、心跳、呼吸等(经由意根),而第八识职司储存,因此才有因果、业障,才会有森罗万象的显现,唯识论所谓“万法唯识”,此识即指第八识而言。
低智商猪头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1:55:00
佛学认为,人除了由这六识的能力外,经过修行还可以开发出第七识(末那识)和第八识(阿赖耶识)以及转识成智。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佛陀就是具足四智的人。

例如:眼识传来一个红色的圆型东西,而耳识同时传来尖锐的断续声音,意识就判断这是警示灯。但意识怎么会有警示灯这个名词,原来在第六识的记录上(佛学称此为名色)早就有了,而这些名色是复杂的小念头所组成的,这些小念头(佛学称为业识种子)是存在仓库中,这个仓库佛学称为第八识或阿赖耶识,而把仓库中的小业识种子取出变成大的名色念头是第七识的作用。
低智商猪头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1:54:29
事实上,共业,也是不共业的分类,比如地球众生的共业与他方世界众生的共业相比,便成了不共业;同样的,不共业,也是共业的分类,比如非洲的黑种人与亚洲的黄种人,是由不共业所感,但因彼此都是地球世界的人类,所以仍由共业所感。以此类推,同在一个国家的人民,也有千差万别,乃至同在一个家庭,兄弟姊妹,也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成就,各有各的生活感受。这就是佛学对于宇宙生命的起源及其存在的看法。

佛教哲学认为,人的感觉器官有六根(即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及大脑六种肉体器官),各根有自己的“识”,称为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在空间上,根与识是一起的,传导神经属意识范畴,这些识主司见、闻、嗅、尝、触与知的功能,其中以第六识(即意识)最重要,它综合判别前五识传过来的信息。
低智商猪头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1:53:55
每一个世界是依因缘而生,不是常一不变,而是受“成、住、坏、空”四大基本规律支配运行。成即宇宙的生成阶段,住即宇宙保持旺盛的阶段,坏是宇宙进入衰减的阶段,空是宇宙毁灭的阶段。宇宙之间万事万物都要经历从生成到衰减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时间观,佛教用“劫波”来表示。
至于生命在地球上最早的出现,佛学相信是由变化而来,下至单细胞的生物,上至人类,都是一样。实际上,那也是出于他们的业报所致,既然先由共同的业力,感成了一个地球,岂能不来接受地球生活的果报?一旦在地球世界的业报受完,又将往生应往的他方世界中去。又由于不共业的理由,虽然同样生在地球世界,品类的高下,也就不同,下至昆虫,上至人类,人类之中,贫富贵贱,上智下愚,也有千差万别。
低智商猪头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1:53:25
生命的流转也是如此,身体的物质转化为其它物质和能量,心识也处于不断地迁流变化之中,如果它再与另一身体结合,就又可以轮回转世。因为物质能够转变为非物质的能量,所以它决不能有固定不变的本体,同时也不能说它没有本体。因此,佛说物质的本体是空,那空并不等于无,乃是说本体不可以言语文字来描述,它可以自由灵活地应付一切的转变,不受任何限制、损坏和污染,但不能被第六意识(即人们的思想意识)所认识,只能用智慧来观察。因此,这个本体并不是像哲学家康德所说的“不可知”,而是可知的。但要达到转识成智的人才能可知。
佛教哲学认为时间和空间的幻象组成宇宙,有情生命和无情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者圆融一体,相互依存,协调统一。精神境界的不同又可以分有情界为三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低智商猪头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1:52:54
在《增一阿含经》卷十二三宝品中,“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因缘识来受胎,云何为三,于是,母有欲意,父母共集一处与共止宿,然若复外识应来报,便不成胎……”这段话说明受胎要有“识”前来参与才可。佛教称这种前来参与受胎的识叫“中阴身”,这种神识是非物质的众生,它有生灭、有我相、有形体,其特性会随时间或作为而改变,因此,中阴身还不是自性。
佛教讲的自性是无处不在,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无分别、无形相、不生不灭、不可被知但可被“悟”。因此,自性与神识的涵义不同,佛教认为凡所有相皆虚妄,虚妄则会变。即所有可以感知的物质世界都是虚妄,是一种相对的存在,而不是所谓“绝对的客观存在”,都是会变化的。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物质的毁灭只是现象灭,不是本体灭,因为就在物质毁灭的同时,能量产生了。一灭一生,只是转变,因此灭不是真的灭,生不是真的生。
低智商猪头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1:52:21
理解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知道,一切物质都是可以从空无所有处随缘变现的。这个缘是什么?按照佛教哲学,它就是众生的心识。佛教哲学把有意识的生命称为“有情”,如人、狗、各种动物等皆是,佛教认为其组成要素:除地、水、火、风、空外,最重要的是要有“识”,即有知觉与认知的功用。
这些有知觉的(活的)识也是源于自性,由于作用不同可分为眼、耳、鼻、舌、身、意、末那及阿赖耶共八识,由于有前六识(即眼、耳、鼻、舌、身、意),人才能有看、听、嗅、味、触、知的功用。有“末那识”,人的生命才有动的感觉。有阿赖耶识,人的一切身心活动才有记录之处,人(及一切有情)从无始以来的作为(称为“业”)就存在阿赖耶识中轮回转世,人的潜意识就是末那识与阿赖耶识所造成的。
带刺玫瑰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1:51:45
现在和尚也加入了骗子队伍,而且骗得更甚。傻子才信他们。
低智商猪头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1:51:45
对于物质世界的描述,佛教哲学中还有两句非常著名的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已由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得到了很好的证明。物质就是佛经所说的色,由物质可变为非物质的能量,那就是物质的本体的空。物质变为非物质的能量是色即是空,那么非物质的能量变为物质就是空即是色了。
科学界已有确实的证明,能量可以变为物质,但从哪一种能量变为哪一种物质,用哪一种方法步骤,却是到现在还不得而知。
tomcats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1:51:17
台湾的叫法:神棍。
低智商猪头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1:50:49
目前科学界对物质的定义似乎是取决于“地大”,也就是要在静止时有质量才算。若如此,那么光子及夸克就不是物质,而只是虚空的一些特有性质而已。科学家把空间的性质以体积、自旋等来表示。目前已发现在质子与氘原子之间就有200多种不同静止质量与自旋量的小粒子存在,而在轻子与质子之间亦有多种介子(Meson)存在,这些不同粒子在佛教看来,就是各种“色边际相”,含有不同份量的虚空性质所成。
在《楞严经》中,佛并未详列目前科学上找到的各种粒子,只是列举一种“色边际相,七分所成”作为说明而已。科学家以自旋,体积、能量、质量等来表示粒子的性质,而佛家则以地、水、火、风、空的性质来说明,似乎这两者有一致性。皆可说明物质与虚空的特质。目前科学家尚不知夸克、微中子等的来源是什么,但佛早就告诉我们,它们来自虚空,一切色相皆虚空所出,而佛更进一步指出,虚空由“自性”所生。自性是无法用目前我们所采用的科学方法知道的,凡可言说皆非自性。
低智商猪头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1:45:25
在佛教哲学看来,自旋量是动的能量,与佛家所说的“火大”有关。佛家认为物质世界的组成要素是地、水、火、风四大,“地大”表坚固之性,“水大”表湿性,“火大”表暖性、能量,“风大”表移动性。若再加上“无碍”的“空大”则称“五大”,五大是“非情”世界组成的要素,若再包括“认知”作用的“识大”则成“六大”,六大是有情与非情世界组成之要素。体积大小并没有坚、湿、暖、动之性,故体积只是虚空的性质而已。
质量有“质碍”性质,应属地大,至于另一个重要性质是电量。所有分子、原子皆不离电量,但电量看不出属于哪一大。电子在科学上观察,它有自旋、质量与电量,因此,它具有火、地、空三大及电荷。而光子没有质量,也没有电量,故只有火大、空大而已。
低智商猪头 发表评论于 2015-06-09 21:44:49
近代科学研究的结果,知道物质可由大往小不断细分,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与电子组成……一路分析下去,目前最基本的物质组成单位是轻子(Lepton)与光子,以及组成强子(Hadron)的夸克(Quark),还有这些基本粒子的反粒子。这些轻子、光子与夸克的重要性质有:静止质量、电量与自旋量(SPIN)及空间大小。轻子包括电子、微中子及渺子(Muon),目前尚不知其体积有多大,也不知其内部有什么结构,但有微小的静止质量与自旋量,有些带有电量,有些则呈中性。
页次:1/2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50, 共61  分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