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悲鸿奖学金建立大会上的发言》

杨建侯艺术生涯简介,创作作品展示等...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南师大学报》1986年07月08日第一版 报道 徐悲鸿奖学金建立大会 刊照  杨建侯在大会上发言; 和廖静文等在一起合影; 任职  徐悲鸿奖学金任职名单     名誉主任:廖静文  归 鸿     主  任:杨建侯     副 主 任:范保文  徐静斐     秘 书 长:周虞康     委  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刘汝礼 恽宗瀛 徐明华 黄养辉 喻继高 谭 勇 报告 《在徐悲鸿奖学金建立大会上的发言》杨建侯 全文已录在《杨建侯教授文选》—一—14 在“徐悲鸿奖学金”建立大会上的发言 徐悲鸿奖学金委员会主任杨建侯 (南师大学报1986年07月08日第一版发表)

同志们:   今天,徐悲鸿学奖学金在南师大美术系正式成立。这是鼓舞人心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   一代宗师徐悲鸿为振兴中华艺术,培育新生力量,尽其毕生的精力献身于艺术教育事业。南师大美术系前身中央大学艺术系,是他开拓。耕耘的主要园地。我们为缅怀徐悲鸿大师在艺术事业上的不朽业绩为继承和发扬他的现实主义艺术观点及其教育思想得到徐悲鸿大师家属廖静文夫人、徐静斐同志的慷慨赞助,校、系领导的支持,设立徐悲鸿奖学金。以奖励教学、科研、创作的新成果,调动师生们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继续挖掘人才,资助深造,扩大徐悲鸿思想影响,促进我国绘画艺术和美术教育的繁荣发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新贡献。   徐悲鸿大师身处在灾难重重的旧社会,中国绘画传统停止不前,呈现衰弊景象的时代。画家足不出户,闭门造车;对客观事实漠不关心;文人墨戏,以芥子园为本;四王末流因循抄袭,墨守成规,其陈陈相因的保守思想笼罩于画坛;西洋画之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流派又充塞与市;而反映人民生活的人物画则无人问津,中国绘画艺术的颓唐,几乎到了一蹶不振的地步。   1919年徐悲鸿大师以其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抱着追求真理,改革中国绘画艺术的远大志向,留学法国,拜教于达仰先生门下。他在欧洲八年,不仅废寝忘食,钻研技术,而且遍访德、意、比、瑞、希腊诸国名宿,博览各国博物院、美术馆研究了西方美术的理论与历史发展,熟谙西方绘画的演变得失。他认为“现代中国介绍西方艺术,必须对症下药,不能乱投药物。”他早在1917年就发表过《中国绘画改良论》,提出了:“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加改之,未足者曾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的主张,这是他对 祖国绘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可贵见解。   徐悲鸿大师1927年回国,曾举行盛大的个人画展览,其广见博识,中西兼能的精湛艺术造诣,为人们所瞩目。他大声疾呼,中国绘画必须改革,竭力倡导师法造化,融治中西,走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无畏于顽固势力的恶毒攻击,针锋相对地严厉批判因循守旧,泥古不化的“公式”、“八股”的歪风和西洋流派中光怪陆离、令人看不懂的东西,掀起了复兴中华艺术传统运动的高潮。   学校是培养新生力量的阵地。他致力艺术教育,开拓中大艺术系,苦心经营,引进了大批西方巨型石膏模型设备,充实古今中外珍贵的参考资料,尤其是物色国内著名画家如张大千、高剑父、张津光、颜文梁、吕凤子、潘玉良、张书旗、陈之佛、傅抱石、许士祺、黄君壁、谢稚柳、吕斯百、吴作人等,先后礼聘来校任教,师资力量雄厚的美术系成为当时革新运动的大本营。   徐悲鸿大师的教学特别强调造型的基础训练,建立师法自然,以人物画为主的一专多能、精一兼薮的教学体系,要求学生勤学苦练,掌握绘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共同法则,创造出各自的艺术风格。徐悲鸿大师诲人不倦,身体力行,创作了如《填横五百士》、《蹊我后》、《九方皋》、《愚公移山》、《会师东京》等关心民瘼,反映时代和人民心声的大量现实主义作品。老师这样的努力树立了“锲而不舍”、“为人类申诉”的劳动表率,给同学们影响很大。为此,同学们无不兢兢业业、追求上进而不甘落后。美术系这样旺盛的学习气氛,奠定了为学做人,尊师爱生,热衷于专业的优良学风,成为当时艺术院校教学的楷模。徐悲鸿大师爱才若渴,发掘人才,鼓励新生,以至资助出国,扶助青年成长,费尽了心机,造就了一大批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基础队伍,可谓“桃李满天下”。而泽被久远,代代繁衍,其才华横溢饮誉海内外者不乏其人。他们在为祖国绘画艺术和美术教育的繁荣与发展,在各条战线上起着积极推动的脊梁作用。   我们南师大美术系徐悲鸿奖学金的设立,是遵循徐悲鸿大师生前历尽艰辛的奋斗精神及其大力培养艺术人才的遗志,这对祖国传话统绘画的继承与发扬,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让我们抱着对一代宗师徐悲鸿的崇敬心情,热烈祝贺“南师大美术系徐悲鸿奖学金”的建立。   最后,我代表奖学金委员会全体委员向各位首长、来宾同志的热情关怀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