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婆媳关系



有资格谈论婆媳关系的应是那些有亲身体历的人:或是婆媳共居一户,朝夕相处多年,甜酸苦辣,个中味道都尝尽;或是婆媳同甘苦,共患难,在厨房厅堂长期并肩作战,略尽家庭冷暖;或是婆媳相互之间有过滴水之恩的情义,针尖对麦芒的冲突,尝遍世态炎凉。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她们当然有一肚子的故事可说,不论是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还是碎嘴唠叨的家长里短,都会是非常精彩动人的。
从这种意义上讲,我不是很有资格谈论婆媳关系的,没有理论上的专修,缺少高屋建瓴式的分析,没有长时间的具体实践,不能从日常生活的角度生动地探讨。 不过,所谓闲谈,又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无事嚼舌头。从这个角度看,我是舌头也有,又正赶上无事,当然可以瞎白乎一通了,至于对还是错,误不误人子弟,那就由不得我了。
毋庸置言, 婆媳关系历来被认为是家庭人际关系中最难处理的一种,难度之高,居于各类家庭关系之首,在母女,父子,丈母娘和女婿的关系之上。对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常有一些美好的描述,如常说的女儿是母亲的小棉袄,知子莫若父,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等等,但对婆媳关系,我还真想不出有什莫高度赞美的话,记得最高的一句评价是,婆媳处得像母女一样亲,你看,到了,还是排在母女之后。
倒是常常看见对婆媳关系的另类描写。古史中,婆媳关系如同男女爱情一样,是永恒的话题,对她们之间亲密无间的描写不能说没有,但不是很多,而她们之间的怨恨倒是比比皆是。常见的模式是,凶悍的婆婆和受气的小媳妇。记得小时候,看孔雀东南飞,惹得我泪水涟涟,还有陆游和唐琬的词,也是十分的悲戚婉约,使我对恶婆婆的印象很深。
现代生活中,婆媳关系倒没有那末恐怖,恶婆婆和受气的小媳妇的事例倒是不多见,估计和世事的变迁,人们的修养素质得到根本的提高有关:因为不提倡三从四德,婆婆就不能每日一指一令将小媳妇驱使的疲于奔命;因为妇女参加工作,小媳妇有了经济上独立的资本,就不用仰仗婆婆和丈夫的鼻息过日子。一般而言,婆媳关系水火不相容的不多见,但亲如母女的也不是很多,绝大多数的婆媳,始终处于一种不太好也不太坏的中间状态:相互礼让,平安度日。不过,过来人都感叹道,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旧时,从小媳妇熬到婆婆是一个艰辛地人生历程,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传统上,女子要三从四德, 好像婆婆也位居其列,即使不是正册也是另册。那时,昂首挺胸地走进婆家的小媳妇还真是不多,相反,很多小媳妇从迈进婆家门的第一天起,就低眉顺眼地熬日子,小心翼翼地伺候丈夫,孝敬公婆。如果不幸一味地弄瓦,遇上一个封建思想严重,整天想传宗接代的婆婆,那就永无出头之日,只能一辈子在苦海中拼打。如果有幸弄出个璋来,有个一儿半子的,就可以终成正果,扬眉吐气了,用不了多久,小媳妇就会坐上婆婆的宝座。
小媳妇荣升为婆婆后,面临着如何行使婆婆的权力,和后辈小媳妇相处的问题。如果是心地善良的主,想到自己多年的苦难历程,将心比心,就会善待后继而来的小媳妇,再遇上一个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小媳妇,婆媳关系就不那末紧张了,如果两人再投缘一些,没准婆媳还相待如母女。相反,如果婆婆的心地不那末开阔,俗话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颇有点多年怨妇的味道,好不容易有了出头之日,那还不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婆婆的架势也要拿的足些才对的起这麽多年的苦撑苦打,那小媳妇可就倒了大霉了。如果遇到个刘丽芳式小媳妇,一味地忍让,婆媳关系还不会太紧张,日子也会不咸不淡地熬下去,若是小媳妇是婆婆的现世翻版,就有热闹可看了:针尖对麦芒,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打,鸡飞狗跳,家无宁日。最后的结果多是,一山不容二虎,总有一伤。当然,最倒霉的还是那块夹在婆媳之间的璋,那边都舍不得,只好舍身饲虎,最后要不落个缺边少牙的结果,那才怪呢。
在现代,小媳妇的日子要好过得多了,有的能顺顺当当地地混成婆婆。如果经济上许可,年轻人结婚时常常选择分开单住(不是和父母,多是和公婆)--据推测,这多半是小媳妇在背后的指使,除非有了小孩要带才会想起婆婆,那又另说着。小媳妇常常也有工作,在家里不是半边天就是领导,有的小媳妇更牛到家里的政治经济大权一把抓,扬眉吐气,哪里来的受气。婆媳关系即使处得不太融洽,也不会太恶化,一是婆媳住的远了,远香近臭,矛盾不易激化,日子也能得过且过,二是,现代男人患气管炎的多,婆媳发生冲突时,儿子多是明着装着帮老妈,暗地里则偏袒媳妇,小媳妇受的气也不会太多。
不过,有的小媳妇就不那末走运,即使终生努力,也只能望着婆婆的宝座兴叹。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家庭的传宗接代如同轮盘押宝,蹦出来的是小子还是丫头全看机遇,当的成当不成婆婆也要撞大运,许多人最后是婆婆没熬成,倒成了丈母娘,应了那句,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看过一篇文章,据说 这种喜欢还有医学上的理论依据。
即使那些好不容易熬成婆婆的也没有多少得意之处可谈,相反,常惨兮兮的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因为昔日的风光已不再。如果婆媳分开住还好些,婆婆眼不见心不烦。如果是同住,婆婆时时面对不甘俯首为孺子牛的小媳妇,由不得日日心痛,只能将怀念旧时大好时光的念头藏在心里,在梦里过过婆婆特权的干瘾,表面上还要对小媳妇礼让有加,偶尔露峥嵘的想变天复辟的苗头常常会让亲生儿子铁面无私地给镇压了。
因此,婆媳之间处得非常好的不多,处得不好的也不多,大多数家庭的婆媳关系不过而而,一般也就是,婆媳双方都明白事礼,凡事心里有数,表面还过得去,在日常生活中,无伤大雅地君子风范,出门嘱咐,进门问安,身体欠时相互照应,重大节日不忘行贿受贿,日子过的平静如水。当婆媳之间有了隔阂,也不会闹得鸡飞狗跳,最多是小媳妇有了委屈向丈夫吹耳边风,婆婆有了恼怒向贴身小棉袄抱怨。
现代婆媳关系趋于平淡的好处是,家里不会硝烟弥漫,后院起火,给家人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心灵避风港,不过,稍有遗憾的是,没有了波澜起伏的情感经历,缺少夺人心肺的悲欢离合,文人墨客又少了许多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有人讲,婆媳关系其实很简单,视婆为母,以媳当女,不就容易相处了吗。听起来不错,但其实上不那末简单。有时照此办理,反而适得其反,婆媳之间矛盾丛生。试想,老妈可以不挑言词地唠叨女儿,女儿可以毫无缘由地对妈妈耍脾气,结果是没事;但你试试,即是让婆婆十二分小心地指责儿媳妇,让儿媳妇对婆婆使五分的性子,其结果肯定是婆媳结怨,家无宁日。
之所以会如此,倒不是人品的差异,而是血缘的不同,婆媳是姻亲,母女是血亲,血浓于水。以血缘连接起来的家人之间,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一哀一怒都无碍大事,再大的冲突最终也会化解(我总怀疑其中有些生理上的原因)。比如,母女之间的误会和矛盾,闹别扭也就是几小时甚至十几分钟的事,过后,双方很快会忘掉前嫌,和好如初,老妈的小棉袄照样穿得好好的。
但是,非血缘的家人之间就不同了(夫妻关系除外),如果言谈行事不注意,常常会引发矛盾和误会,由此而结怨。婆媳关系就是如此,那些母女之间不是事情的事情,到了婆媳那里常常成了事情。有时,即使当时不说,也会留下心结,以后不定何时,老账重提。如果矛盾大发了,再由婆媳之间的两军对垒发展到群殴,将那块宝贝璋和各自的亲家也搅进来的,事情就更复杂了。而非血缘家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一旦遭到破坏,要想修复如初,虽说不上是难于上青天,也会难的您老夜不能寐,长吁短叹。
由此,要保持婆媳之间良好的关系,就要既像母女又不像母女。从儿媳妇方面讲,应该像孝顺亲妈那样善待婆婆,但不要像对亲妈耍脾气那样对婆婆使性子;从婆婆方面看,要像对女儿一样地心疼儿媳,但是不能像唠叨女儿那样数落儿媳妇。这样,可以多些理解,少些矛盾,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此外,还应该看到,婆媳不是母女,婆媳关系远也不如母女关系那样铁硬,禁得住折腾和摔打。如果将母女关系比做田野里的庄稼,婆媳关系不过是温室里的花草,稍不留心,多日努力也会前功尽弃。因此,奉劝各位为婆婆者或者为儿媳妇之人,即使目前婆媳关系不错,也不可以掉以轻心,要居安思危,随时关注任何可疑的动向,防患于未然,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要等到窟窿变大了在找补,那就晚了,再作揖磕头上供行贿联络感情都是无济于事,瞎耽误工夫,白糟蹋银子,得不尚失。
同时还要善于识别假象,透过潜流发现漩涡。在日常生活中,婆媳之间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的伪装大大的有,兵不厌诈,正话反说,生活的陷阱无处不在。要善于听话听音,每日三省吾身,以心换心,对照参考坐标,看看是否达标:婆婆就要看看,心疼儿媳妇是否达到心疼自己女儿的程度,无微不至,儿媳妇要看看,孝顺婆婆是不是真像孝顺老妈那样不惜血本,任劳任怨。
应当承认,再好的婆媳关系也不会永远坚如磐石,在时间的侵蚀,家庭琐事干扰的干扰下,也会日渐风化,脆弱的不堪一击。为了家庭的江山永固,日常的维护和小修小补是十分必要的。从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考虑,此任务由小媳妇来承担比较合适,投资少,见效快,因为婆婆收买媳妇常需破费重金,而媳妇行贿婆婆只用支付小费。其实,老人好哄,平日甜言蜜语的作用不可小视,定时行贿的效果常常出人意料,遇到重大节日,抓住时机略表忠心也是一个不错的招数。估计绝大多数的婆婆在这种攻势下都要中着。
总之,好的婆媳关系是可遇不可求,如果有幸摊上一个好婆婆,好媳妇,那正是前生行善,上天的怜悯,此生的大幸。如果婆媳关系不是很好,但是通过双方不断的努力,还能够相容一生,平安度日,也算是今生有缘。如果婆媳关系很不好,纵使使出吃奶上吊的劲,也扭转不了大眼瞪小眼的难堪局面,只能算您老倒了大霉,前世不知道造的什麽孽,今生中了负彩,成了冤家对头,这就如同托生入错了人家,修行进错了庙,您老只好认命了。只有看开一些,最不济的结果,不过是苦撑苦熬,咬牙硬抗,看谁挺得过谁了,最后是,劫后余生者为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