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风筝,牵一线而动全身,放线收线,前倾后仰,时跑时行,时缓时急,张弛相间,有动有静,手脑眼协调并用,称得上是一项易普及的综合性健身娱乐活动。 当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踏青放风筝,沐浴阳光,舒展筋骨,使冬天久居室内、气血积郁、内热较大的人,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吐故纳新,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状态,可获得消除积热、祛病健身的功效。同时,放风筝时,双眼极目蓝天,远望风筝千姿百态的飞行动作,或调节视力,消除眼肌疲劳,对改善视力、预防近视有较好的疗效。 南宋李石《续博物志》中记载:“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泄内热。”清代富察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记有:“儿童放之(风筝)空中,最能清目……”由此可见,应用放风筝作为医疗手段,也是祖国医学史上的创举之一。 现代人放风筝已发展到动静结合,高低变幻,远近交映,声光俱全等高超技艺阶段。诸如:放飞蜈蚣、巨龙风筝应蜿蜓变化,方显生动;放飞鹰风筝能横向翱翔,才觉逼真有趣;放飞双飞燕风筝要“斗”得活泼灵透,才有生机勃勃之感;放飞从物造型风筝要能“摸爬滚打”,才趣味横生;放飞金鱼、晴蜓风筝时,眼珠要活灵活现才生趣盎然;“百鸟朝凤”能发出优雅的鸣叫,才动人心弦;而夜晚放风筝能送串“吉星高照”的彩灯,显得光怪陆离……这就是说,放飞现代风筝,特别需要放飞者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放飞出令人赏心悦目的精彩场面。大脑高度集中,身体力行,无疑会消除内心世界的杂念,超然自逸于生机勃勃的天地之间。什么烦闷、忧郁,什么怅惘、愁肠,都一古脑儿附着风筝抛向天空,使人在生理、心理上获得愉快的调节,并燃起欢快、爽朗、兴奋、向上的健康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