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之二 --- 从侠士到统治者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郭靖

  《射雕英雄传》是一本极成功的小说,郭靖是个极成功的人物。他与陈家洛贵介
公子的形象刚相反,是个出身农家的朴实少年,而且生性愚钝,说话木钠,跟袁承志
差得远了。他甚至肤色黑黝,面貌平凡,绝对谈不上俏俊。郭靖写得成功,是因为他
的性格清楚稳定,他似乎是正统道德观念及传统侠义精神的化身,他的一举一动无不
发自自然内心,读者或者不同意他的看法做法,但绝不会不明白他,或对他有所怀疑
,“郭靖”这个人物的真实感,大部分来自他朴实而真诚这个特质。

  郭靖最重要的是他的人格,武功犹在其次,他自小人生目标便十分明确:做个好
男儿。为父亲报仇。“报仇”这个观念,在现代现实社会当然不容许,但在武侠小说
的幻想世界来说,却是基本的道德责任。在看武侠小说时,我认为不应以现实眼光看
“报仇”,而是要从象征的观点看,把“报仇”了解为世俗社会指定的道德责任及权
利。郭靖“报父仇”的目标,根本就是“做个好男儿”,履行社会义务的一部分。

  郭靖的道德观念不是从高深理论所得来的,而是基于一些十分平常的信念,例如
尊长的吩咐必须遵从,答应了人的事一定要做。对朋友要忠心,不能贪生怕死。不可
欺骗人。不可贪人钱财等等。“为国为民”,就是从这些简单平常道德观念而来的理
想,没有什么难懂之处。郭靖的不平凡,在于他由始至终毫无犹豫地忠于自己从小培
养成的道德信念。

  聪明人在道德问题上往往摇摆不定,愚钝的人反而坚定而意念明确,郭靖生性愚
钝,他在道德抉择上也异常清楚,这是符合实情的。他在华筝公主与黄蓉之间,选择
了跟华筝成亲而舍弃黄蓉,黄蓉凄然问他原因,他就是说:“我是个蠢人,什么事理
都不明白,我只知道答允过的话,决不能反悔。可是我也不打诳,不管怎样,我心中
只有你。”郭靖没有陈家洛的优柔寡断,也没有袁承志的自以为是,他的笨拙反而是
他令人信任敬重的根由。

  郭靖比陈家洛、袁承志两个人物更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有一段发展
及成熟的过程,小郭靖蕴涵成熟的郭靖,他的个性及道德伦理基础也始终不移,但是
他透过经历,从被动变为主动,他的道德价值也由外来的规戒演变成他自己的处世原
则。

  他在华筝及黄蓉之间的抉择,就是一个精彩的例子。他开始时是想,尊长为我规
定了的事必然是对的,所以我必须娶华筝;但是按照父亲的遗命,我要跟杨康好,而
按照杨伯父的遗命,我得娶穆念慈为妻;这些事显然是不能做的,那么尊长为我规定
的事便不是一定对的了,但是他随着想到“答应了人的事决不能反悔”,他就毫无疑
问了,他答应了娶华筝,他一定要实践诺言,这个例子是个清楚的转折点,郭靖由服
从尊长的被动道德层次,进展到自己承担自己言行的后果的主动层次。

  这个例子的一个有趣之处是,在“尊长规定”与自己内心感情倾向两个准绳之间
,他选择了内心感情倾向,他不肯为“别人的几句话”而跟黄蓉分开;但在自己的感
情倾向与道义责任之间,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道义责任。后来,在《神雕侠侣》中
,中年的郭靖在忽必烈帐中凛然谈说“大义灭亲”、郭芙砍断了杨过的手臂,他便决
意砍断爱女一臂赎罪,根本是同一个原则的体现。

  陈家洛及袁承志都属“天降大任”的少年领袖,郭靖则不是,他的政治醒觉,跟
他的武功一样,全是经他努力,一点一滴积聚至充盈处,终于水到渠成,起初,他最
大的责任不过是为父亲报仇,为七位师父争面子,好好打赢杨康;但是随着经历与见
识的增长,他渐渐体会到正邪之间的斗争。国家大事及民间疾苦需要有人承担解救。

  渐渐,报仇及争天下第一名衔这些私事变为次要,在岳飞的遗书之中,他陡然发
现到自己的真正抱负和理想。郭靖在意外情形之下领导了蒙古人抗金战事,经过这番
经历,随后又经过极艰难的考验反省,郭靖不再是“傻小子”,他终于确立了“为国
为民”为终生目标,他的领袖地位是主动承担的。

  郭靖不是没有缺点的。批评黄蓉到了《神雕侠侣》便暴露出缺点的人很多,但其
实郭靖暴露出缺点更大,就是他是个在道德上思想封闭的人,他不但不能容忍与他的
道德观念不同的思想,他甚至不能明白这些思想。同时,他的道德价值过分死板及规
条化,使他有时变得不近人情。例如,他要斩断郭芙一只手臂以惩罚她斩断了杨过的
手臂,就非常不通,一来她本来无意,二来杨过手臂已断,砍掉郭芙的手臂又对他有
何好处?

  郭芙该是受到惩罚,应该尽力补偿杨过,但“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也未免近
乎野蛮了,另一个例子是,他宁可立刻杀了杨过,也不容他跟师父发生恋爱。维护传
统道德到这个地步,处于权威地位的大侠郭靖,我觉得己陷于专制。

  问题是郭靖做人宗旨太贯彻。太一成不变了。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是应有不同处
事规戒的,年轻时应严于律己、但到了处于权威地位,则需要培养智慧,慎于律人。

  郭靖是人,他是有缺点的,这无损于这个人物的成功,反而令他更有真实感和亲
切感。

  郭靖这个人物能够写得成功,起码有一半是因为有黄蓉的烘托,没有黄蓉的活泼
古怪,郭靖的愚钝必然沉闷之极;不是黄蓉,郭靖的经历不可能这样新奇有趣,黄蓉
是小妖女,郭靖是大好人,黄蓉听郭靖的话,但是没有黄蓉,这个大好人许多事情都
解决不了、弄不明白。

  最重要的是,是黄蓉这小妖女使他能做大好人的。他没有哄洪七公教他武功,是
黄蓉哄他;他可以只顾悲痛,不去想是谁在桃花岛杀了他五位恩师,黄蓉自己会为自
己及父亲雪冤,然后仍对他好;他可以顾全恩义确定娶华筝的诺言,黄蓉不管什么婚
姻之约,继续跟他一起,若非黄蓉道德观念随和,事事以他为重,郭靖的坚守原则就
没有那么易办。

  若说郭靖这个人物有何缺点,那就是他太幸运了,似乎他能做他的道德完人,是
因为运气使他不必付出太大代价,正因如此,他后来的道德专制,也就更令人不大信
服。

                 张无忌

  《神雕侠侣》是金庸紧接着《射雕英雄传》的小说,但我认为这部小说及小说的
主角杨过应分别处理,因为《神雕》的主题完全不同。有些人或会觉得武侠小说是写
故事、写人物,不是探讨什么主题,我很同意这个见解,以主题论金庸小说的人物,
并不是强说这些主题是作者原意,而是纯粹读者自己的体会出来的东西,但是一部完
成了的作品,是有它自己的生命的,因此读者看小说,或者旁人要评论,也不必事事
追究作者原来的用意是什么。我的意见是,暂时不谈《神雕》而跳到下一部小说,可
以得出较连贯的看法。

  在《倚天屠龙记》,金庸又回复到袁承志式的主角来。张无忌的身世比袁承志复
杂得多,遭遇远比袁承志传奇,但张无忌的个性跟袁承志完全不同,他随和得多,也
被动得多了。

  金庸在《倚天》的后记说,张无忌不是政治领袖材料,因为他不能克制自己,对
敌人残忍,不能当机立断,也没有权力欲,但是,张无忌随和良善,可以与他成为好
朋友。

  张无忌最大的特色是他的良善心肠。他并不很重视分辨是非善恶,也可说是不大
重视公正的赏善罚恶,而是习惯性的得饶人处且饶人,他是个感性的人,很容易受人
感动,要威胁他做什么未必成功,但恳求他什么,他多半会答应,就算自己吃亏,也
不计较。

  他的良善心肠,自小已看得出来。谢逊在冰火岛上谈往事,说到以七伤拳打空见
神僧,十三拳打了十拳,小元忌插口说:“义父,下面还有三拳,你就不要打了罢,
这老和尚为人很好,你打伤了他,心中过意不去。倘若伤了自己,那也不好。”

  他头十年的生命,在父母及义父慈爱保护之下度过,后来的一连串苦难,始终没
有改变他对别人的信任和善心。他父母在一日内相继自杀而死,殷素素临死时叮嘱他
记着上武当山逼死他父母的各门各派中的人,慢慢报仇,他记是记住了这些人,但最
后没有向他们之中任何一人报仇。金庸的男主角之中,似乎只有张无忌从来没有以为
什么人报仇为目的。

  另一方面,张无忌记恩,周芷若在舟中喂饭之恩,他一生都没有忘记,后来她两
番累他几乎丧命,他也一点不放在心上。记起她时,总想到她的恩情,不想她负他之
处。

  他是个温情的人,对父母义父的爱、对张三丰的爱、对武当六侠的爱时时洋溢在
胸中,甚至对殷离感到亲近,对殷野王、殷天正感到深切亲情。他保护杨不悔万里寻
父,绝不是基于“助人为快乐之本”的原则,而是出乎自然的爱护弱小。在光明顶秘
道之中,他以自身为小昭挡灾,小昭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但是于张无忌而言,这却是
最自然不过:“你是个小姑娘,我自是要护着你些儿。”

  在情爱事上,张无忌也是随和被动、容易受感动、容易受人摆布。他以爱还爱,
周芷若爱他,他对她爱怜备至;赵敏对他迷恋,为他抛弃荣华。不顾生命,他也自然
“刻骨铭心”地爱她了。她们两个都是美人,金庸在书中三番四次刻画她们白雪红玫
之美,一加上良辰美景。花前月下,张无忌的反应便是“心中一荡”、意乱情迷了。

  张无忌不能成为政治领袖,随和被动而缺乏野心是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原
因便是他毫无主见,亦心无城府,容易信人。他之所以成为明教教主,全是凑巧,后
来中朱元璋之计退出,亦没有什么可惜。他根本没有多大的领袖指挥才能,更不懂谋
略,就算当时没有中计,也不是长久的教主材料。他甚至没有什么志愿理想,他对世
界看法单纯,最接近理想志愿的,只是空泛地希望人人忘记仇恨,结成朋友,快快乐
乐地过日子。因此,他最适合做医生。他在蝶谷学医,后来运用医术救人的情节,是
他表现得最主动的地方,也是他最令人欣赏的时候。武功在他是次要,医术才是最主
要的。

  我始终不大喜欢张无忌,真正原因可能只是他的个性与我恰好相反。我对张无忌
这个人物颇有偏见。但我仍认为这样的人,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他们心地良善,
绝不苛刻,也绝不自以为是,道貌岸然;坏处是他们容易被人利用,他们往往明知被
人利用而甘心被人利用,虽然这是他们的宽大为怀,但这也令到爱护他们的人感到不
快,因为对于对他好与对他不好的人都一样好,其实就是对于对他好的人不公平了,
这种心态或许可称为小心眼,但也是人之常情。

                 乔峰

  《天龙八部》应该一共有三个半男主角,最先出场的是段誉,本来接着是“南慕
容,北乔峰”,但慕容复见面不如闻名,只好当是半个,最后的一个是虚竹。虽是这
样说,乔峰一出场便威风压倒其他,而乔峰故事高潮过后,《天龙八部》亦失去神采
,所以,说乔峰是这部小说的主角,相信也不会有太多人反对。

  乔峰是个莎士比亚式的悲剧英雄,爱读莎翁悲剧的人都会注意到李耳王,麦考伯
夫等主人公出场时何等如日上中天,而到收场时又何等悲壮,被命运及自己个性之中
的缺陷毁灭。当然,强把莎翁的模式套到金庸的头上是不妥的,而莎翁的悲剧,也断
断不是这个极度简化的分析可以包容,借来一点比较,只不过是藉此增加兴味。

  例如不但是莎翁名剧,也是著名歌剧的《奥赛罗》,主人公奥赛罗就是一位神威
凛凛的摩尔人,开场时,威尼斯政要的小姐狄丝特娜与他私奔,她的父亲及亲朋十分
激动,追踪而来,剑拔晋张。奥赛罗镇定现身,三言两语之间,就镇住了人群,把一
场冲突消于无形,“把你们的剑放还鞘内,”奥赛罗著名的开场白说:“别让露水侵
蚀了。”

  乔峰一出场就是面对一场丐帮叛变大祸,当然金庸笔下的杏子林叛乱远比《奥赛
罗》的第一场情势凶险,而乔峰的盖世武功、威信,智慧也在应付叛乱之中表现无遗
,但是两个主角是同一型的人物,同一般摄人,同一般英雄气概,那则是肯定的。

  乔峰平息了叛乱而失去了帮主地位,独自去寻“带头阿哥”水落石出,奥赛罗平
息了众怒而赢得美人归,两人在一失一得之际,都是种下了日后身败名裂的祸根。最
后奥赛罗被人欺骗,亲手杀死了狄丝特蒙娜,省觉到大错铸成,终于当众自杀,死前
沧然独语:“奥赛罗还有何处可去?”乔峰自杀于雁门关前,也是因为天下之大,无
容身处。从出场到下场,奥赛罗与乔峰皆为命运所驱策,根据西方古典戏剧论,只有
大英雄才配得上悲剧命运,而悲剧命运也正好强调了乔峰的英雄身分。

  乔峰跟郭靖是一路人马,大气磅礴,正义凛然,看他两人的武功路线就知。陈家
洛的武功太花巧,什么剑盾蛛索,什么百花错拳;袁承志师门武功正统,但他出奇制
胜的是邪味甚浓的“金蛇秘芨”功夫,张无忌的“九阳真经”是正,但得来偶然,乾
坤大挪移肯定是“外道”。郭靖乔峰则同是稳扎稳打,以全无花巧但威力无穷的“降
龙十八掌”为基础。

  但郭靖的武功仍有招数有痕迹,郭靖的威力似乎是一半靠招数厉害,乔峰的武功
却几乎没有痕迹可见,似乎完全是乔峰的威力,什么招数到了他手中也变得厉害无比


  乔峰的武功来自少林和丐帮,金庸只是一笔带过,甚至描写过招情况,也往往不
提招式名称,总之这个人一举手、一投足,皆是无不如意、无不别具威力,能人所不
能。金庸说,他故意用这样的手法写乔峰,使他与其他主角不同,任何人都有学艺的
经过,独乔峰的武功仿佛是与生俱来。这当然增加乔峰的神话英雄色彩,在希腊神话
中,“英雄列传”仅次于“诸神列传”,像赫裘力士那样的英雄,是近乎天神的人物


  乔峰比郭靖强,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智慧和精密头脑。杏子林之变一场(百多页
的一个高潮,真不知金庸如何写成,他的文字功力,差可与乔峰的武术功力比拟),
乔峰就充分表现出他处变不惊,能够在紧急情势之下冷静分析,一下子就把握了事情
的窍要。

  试将“杏子林”跟《射雕英雄传》的“轩辕台下”一节比较,那时杨康与丐帮净
衣派的勾结,能移魂大法迷翻了郭靖黄蓉,把他们绑在轩辕台下,发动帮众,要把他
们置于死地,结果是黄蓉的急智,配合郭靖的武功,把形势扭转过来。若是黄蓉没有
郭靖的武功保护,她的聪明急智未及使出,人已化为肉酱,但是单有郭靖而没有黄蓉
,他的武功再高强也落得双拳难敌四手。

  换句话说,乔峰一个,己兼有郭靖黄蓉之长了。

  但乔峰不只是加上了黄蓉的机智的郭靖,他武功比郭靖高强,心思比黄蓉细密,
更重要的是,他具有他们不能企及的领袖权威。

  郭靖黄蓉这对金童玉女,扭转形势能的是计,是借用洪七公的声威地位,乔峰扭
转形势所靠的是他的头脑、眼光、处事方法。他自己素日在丐帮建立了的威望,包括
他公正严明的声誉。

  用西方术语说,乔峰有charisma,有一股慑人的气魄。金庸特地撰择了“叛乱”
这个场合去表现乔峰的领袖权威,因为一个人在这种时候能发挥这样的力量、这样使
人信服,正是,他平日建立了极高的威望的证明。

  回头看其他金庸男主角,郭靖的领袖地位,到了《射雕》最后几章才开始冒现,
《神雕》更只是侧写;陈家洛、袁承志、张无忌这些武林盟主帮会舵主,领袖能力不
见得怎样高强,只有乔峰帮主是名至实归的领袖人物,讽刺的是,他的领袖天分发挥
得最淋漓尽致的时刻,也是他发挥这个天分的最后一次。

  乔峰是个怎样的人?离开丐帮之后,他私人感情的一面渐渐冒现,金庸写乔峰回
故居探望义父母(他以为是亲生父母)、上少林寺探访师父,一面刻画了乔峰对他们
情感之亲厚,另一方面,随着故事发展,乔峰越来越深地陷入阴谋之中,他的冤情越
来越难洗脱。

  金庸充分利用乔峰处身逆境,去表现他过人之处。他有深厚感情,但不致被感情
控制;他有清楚的做事原则,但不为小节所拘束;他豪迈而不失细心;他仁爱但不致
婆妈得纠缠不清、轻重倒置。

  最合我意之处是,金庸写乔峰是好人,却不是笨人,写他既具深情,亦极度理智
。“君子可以欺其方”,但在个性上,乔峰完全没有可以被攻击的弱点,先前男主角
的弱点,金庸在乔峰身上一一改正;先前男主角的优点,金庸在乔峰身上一一加强。

  乔峰没有弱点,但是命运却偏偏跟他开了个极大的玩笑,原来,愚昧的、冲动的
、软弱的、心怀歹意、与他作对的群众竟是对的,乔峰反而是错了。他真的是契丹人
,不是汉人。更残酷的是,根据他所信奉的原则,冤枉他杀义父母、杀师、杀害一连
串武林义士的人其实没冤枉他,原来这的确是他的罪过,因为这些人是他父亲所杀害
的。

  乔峰用了无比坚定的意志、用他超人的头脑及武功去找寻真相,为自己洗脱冤情
,所得的结果却是,原来罪人正是他自己。

  这正是古希腊悲剧经典之作《奥伊狄比斯王》的模式,奥伊狄比斯娶了雅典王后
约加斯达之后,雅典三年不雨,王求阿波罗神指示,阿波罗说,有人娶母为妻,致招
天谴,王于是努力寻找这个罪魁祸首,终于发现原来就是自己。

  原来约加斯达王后当年怀孕时,梦见火炬人怀,祭师解梦说,此子将来娶母为妻
,为国家招祸,王后害怕,于是在生产之后,弃子于荒野,但遭牧人怜悯了抱归抚养
成人,就是奥伊狄比斯。

  真相水落石出,奥伊狄比斯无法在雅典耽下去,他刺瞎双目,自我放逐,终身流
浪,永为命运之神及愤怒之神所追赶。

  金庸喜爱西洋文学,乔峰的悲剧,无疑是惜用了这个模式,而这个悲剧模式的基
本精神,是描画人与命运之间的搏斗,人虽然终究敌不过命运,但是人性的尊严,却
在奋斗的过程中得到肯定。

  命运安排了乔峰是契丹人,安排了他父母为中原武林人士所杀,又安排了他由中
原人士抚养成一代英雄人物,然后命运再利用一个女子的无端怨愤挑起事端,送乔峰
踏上找寻真相之路,也就是说,引领他踏上灭亡之路。

  但是悲剧不是纯粹命运播弄,而是由命运加上乔峰的个性及他所信奉的道义原则
所产生。

  乔峰比郭靖高强百倍、聪明百倍,但是他的道德规范是跟郭靖一模一样的,就是
所谓“正统”的一套:忠于国家民族、仁爱弱小、为亲人报仇。郭靖是汉人,他实践
这一套并无疑问,但乔峰忽然发现自己是契丹人,他一生的价值取向便要硬生生地扭
转,感情与理性原则之间发生严重的冲突。

  乔峰报仇的后果是杀死了最心爱的人,这还可说是命运播弄,但是违背了对大辽
国家民族的忠心,他却是明知要违背而违背的,他非死不可,可以说是因为他既不能
扼杀自己的感情,也不能冲破他视作当然的正统道德规范,要是能冲破正统规范,乔
峰就不是悲剧英雄,而是智者了。

  表面看,乔峰的悲剧是由于他太执意报仇造成,他若不是执意先了却报仇之事才
跟阿朱到关外放牧,阿朱就不会让他打死,而乔峰也不至于郁郁寡欢,最后以自杀收
场。

  但想深一层,这是可能的吗?要是他马上放弃报仇,到关外过着平淡的生活,他
就真的会得到了幸福了吗?阿朱自然心满意足,但乔峰会心满意足吗?还是在关外,
在风吹草低见牛羊之际,他会为大仇未报而抱憾?

  《射雕》接近篇末,郭靖黄蓉商量如何协助襄阳抗敌,黄蓉说,千军万马,若抗
不来,到最后关头他俩仍可乘了汗血宝马脱身。郭靖马上斥责她说,为人要尽忠报国
,才不枉父母教养一场,黄蓉叹道:“我原知难免有此一日,罢罢罢,你活我也活,
你死我也死就是!”

  难道阿朱不懂么?她当然懂的。当然,郭靖说的是“报国”,乔峰说的是“报仇
”,报国与报仇,一公一私,相去千里,但问题的重心其实不是报仇也不是报国,而
是入世与出世,在庸俗一些的层次说,就是男子的事业心。

  女子常常认为,男子有了她便应心满意足,但这只是痴心幻想,同时,她也忘记
了她之所以倾慕他,往往正是倾心于事业为他带来的风采魅力。事业是男子的命脉,
因为透过事业,他与社会发生联系,没有事业,他就是个最寂寞的人。

  命运催促乔峰踏上灭亡,但偏偏又给他一个得救的机会,就是阿朱,阿朱不过是
个美丽的顽皮女郎,与乔峰相识,又全属意外,乔峰甘冒大险救她性命,不过是激于
义愤,不是对这小姑娘有什么深刻印象,但是他救了阿朱,却使阿朱对他的英雄气概
感激倾慕,不辞万里,在雁门关相候,于是乔峰在众叛亲离之时,得了一个患难之交
。从这时起,乔峰一直没有把阿朱作小丫头看待。

  世界叛离了乔峰,阿朱给还他一个新世界,就是关外驰猎放牧的二人生活,要是
乔峰能接受,他就得救了。或者,要是这一刻停顿,上天让乔峰预见未来的惨祸,他
就明白这是他唯一的得救机会,但是毕竟这一刻没有停下来,乔峰只知道他若解不开
“报仇”这个结,他便无法安心地从此过着平静的日子,于是,这一刻过去了,他的
机会也完了,幸福跟他擦身飞去。

  《天龙八部》是一部“佛”味很浓的小说,大概金庸有意宣扬佛教的慈悲主张,
乔峰的仇恨心若得到化解,他仍可以有机会得到幸福,可惜智光大师以死相谏,萧远
山与慕容复一同皈依佛法,但乔峰在那时刻,却是没可能接受智光的劝谏,与其说这
是机会,毋宁说是命运更无情的玩弄。

  要是过分强调乔峰的仇恨心,那么乔峰与阿朱的故事就不是令天下有情人同声一
哭的悲剧,而是警世的故事了。但乔峰报仇,并不是一种突然而来的原始嗜血,报仇
根本是英雄典型的一部分。英雄本质使乔峰奇峰突出:光芒万丈,但英雄本质,也使
他自取灭亡。

  乔峰与阿朱的爱情,是金庸小说之中最感人的爱情,爱上乔峰,使阿朱变成一个
成熟的可敬可叹的女子,而乔峰对阿朱的海样深情、失去她的悲枪,也使他更为令人
倾倒。

  乔峰把郭靖的传统英雄大侠发展到极限,同时宣布了这个英雄典型的末路。乔峰
的限制,也就是这个典型的限制,在于他不能脱离世俗社会的价值观念。在《天龙八
部》里,金庸已经提出了一些质疑:胡汉之分真是正邪善恶敌友之间的划分么?汉人
一定得站在汉族的一边。契丹人忠于契丹就一定对么?

  金庸没有问得很认真,而《天龙八部》的答案亦相当简单明白:种族之争、私人
仇怨,都应该在博爱的精神之中化解,佛家视一切为虚幻,或不是常人可以接受,但
是仁爱宽恕及爱好和平的精神却容易接受得多。

  到了下一部著作《笑傲江湖》,金庸把问题带到更基本的一个类别:正派和邪派
之间的分别,企图表现出何谓正、邪不能从派别上划分,而是要看个人的情操。因此
,《笑傲江湖》的男主角不是一个伟大的领袖,而是有着高贵情操的一个疏狂人物。

  乔峰在大宋与大辽之间的忠义矛盾中选择了自杀,因为没有了一个他可以忠于的
社会,失去了他可以领导的群众,乔峰不能活下去;在正派与邪派之间,令狐冲选择
了退隐,因为令狐冲没有使命感,他所重视的是个人生活,是舒展性情的生活。世人
的争名夺利他固然没有兴趣,但对于发扬光大正派门户、拯救世人,他也一样没有兴
趣。

  事实上,《笑做江湖》的思想似乎是,问题不在邪、正,而在“发扬”,在于事
业上的野心,对事业有太大野心,可以把一个正人君子变成邪恶的人。有野心的人有
邪有恶,但所对进行的发展野心的活动一般令人烦厌,令人心折的人物如向问天,一
到了运用计谋达到野心的关节,一样要做出卑鄙的行为。只有远离社会的纷争,才可
以得到真正的平安喜乐。

  但令狐冲不是第一个重情义而轻功业的金庸男主角,他有一个前身,就是杨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