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个名字怎么样?点击率马上大升吧?哈哈!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这几年,年年回国,也就年年目睹到国内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那些雨后春笋般的商业区和节节攀升的房价,我感觉更深刻的是国人心态的畸变。 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指导下,大家为了过上幸福生活是八仙过海,的确有不少人先富起来了。随着贫富差距的加大,社会阶层越来越明显,因贫富引起的社会矛盾也同时越来越深,保姆灭了主人家满门或者打工仔杀了老板全家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这些采用极端办法来表示他们不满的社会底层人士当中,当然有那种“看不得别人好”的心理病人,但是我以为,得不到富人的尊重,被人不当人看的那种屈辱,才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比如说吧,我在南京的最后一顿晚饭是由当了银行行长的老同学请客。那个服务员小伙子两个多小时就呆在包厢的一角。端茶送水了,每次除了我,再没有人说个谢字,自顾高谈阔论。我不知道他是否麻木了,没指望有人会谢谢他,但作为顾客,说一声谢谢也不难,同时也尊重了别人,为什么要吝啬呢?有人也许会认为他拿的工资便是对他工作的承认,不假,但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应该有温情的嘛,哪怕是西方式的虚伪呢。 早就听过“跪式服务”。这种由小日本发明的,又被台湾人光大了的变态服务,居然在上海很流行,报纸上说是“最大程度上体现了主仆关系”。呵呵,任凭支持者说得如何天花乱坠,这种服务的卖点就是对服务人员人格的侮辱。然而,采用跪式服务的店铺却顾客盈门,人们趋之若鹜。唉,可见国内社会的病态到了何等的地步。我看,不等到这些整天跪着的人拿着刀站在面前,有些人是不会知道给人下跪、低人一等的滋味以及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的重要的。这种服务老夫我是万难消受。 我在文章开头时用了“畸变”一词,恐怕不是太妥当。因为既然是畸变,就说明以前是正常的。其实仔细想想,如今的变化不是人心不古,而是人心复古。在我们中国文化里,尊卑观念一直是根深蒂固的。老夫读的书不多,不会引经据典,但我还是知道咱们劳动人民拿来励志的话大多带有尊卑的成分,比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等等等。一句话,今天的卧薪尝胆是为了明天的出人头地,挤进“尊”者一族,藐视众生。 如此深入人心的尊卑观便不可能和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共存。我来试图分析一下双方的心理。作为“尊贵者”,如果是天生的,从小由下人侍候着长大,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望他们能了解卑贱者的疾苦,进而尊重他们,恐怕很难;如果是靠自己的拼搏赢得的功名,“做牛做马到今天,我容易吗我”?媳妇熬成了婆,这么多年憋的一肚子气、受的所有委屈於是尽情释放,然而,为了你的所谓满足,要牺牲多少别人的尊严啊!上述国内的新兴权贵阶层大多可归此类。而作为“卑贱”的一方,倘若就是逆来顺受的性格,“我就认命了,我会羡慕,我会麻木,但我不会从心眼里尊重‘尊贵者’”;倘若想同命运抗争,“老子今天给人下跪,等我有朝一日发达了,天天面前让跪一排”!如此,双方都无法做到不卑不亢。 咱怎么也是文明古国,自诩的礼仪之邦,二千多年了,孔孟之道影响至深。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孔夫子说:“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礼记●曲礼》里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再加上《周礼》、《仪礼》里的话,洋洋大观,说得都挺好。可是所有这些,仍然抵不过一个尊卑。同样是《曲礼》里的这句话“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说明了那些个礼原本都是给当时为数不多的中产阶级读书人用的,升斗小民嘛,用不着讲仪礼啊、尊人啊什么的,这就坏了大事。 老夫也不多说了,没用,但求以孔老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