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生活:乡巴佬进城

我知道我做不了什么大事业,只想真真实实地为自己活着。

本博客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美国副总统万斯说中国人是乡巴佬,这是没有修养的表现,伤害了很多中国人的心。自己说自己是乡巴佬,那是自谦、自嘲,无伤大雅。

我出生在农村,是真正的乡巴佬,而且在英国乡村小镇生活了20多年,已经习惯了与大自然为伴的宁静生活。回到深圳,这个昔日的小渔村,虽然周围都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但我们的日常活动,还是更喜欢亲近大自然,去公园赏花、爬山,去海边栈道看海、走路,很少去人来人往的城中心逛大街,偶尔跟亲朋好友相约在热闹的地方吃饭,也鲜少逛城。

前两天,我们去深圳解放路的公安局拿护照,走出公安局后,我们沿着解放路,来到深南中路。虽然还是四月阳春,但深圳已经是夏天了,下午4点的阳光还有点火热,幸亏,一路上的高楼大厦挡住了慢慢西移的阳光,我们可以悠哉悠哉地逛大街,看高楼。

罗湖蔡屋围金融核心区,云集了全市约74%的银行、保险、证券机构,这里有京基100大厦、地王大厦、深圳万象城、深圳大剧院等不少知名的地标建筑。地王大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深圳第一高楼,这一带曾经是深圳的中心,现在的深圳高楼到处都是,建筑设计一个比一个新颖独特,还新增了不少功能中心。











我们从深圳大剧院门口穿过隧道,第一次认真地欣赏了鲜花簇拥下的邓小平画像,画像前种了各种颜色的月季花,可惜都用铁马围起来了,只能远看。继续往深南中路走,竟然看见了深圳博物馆,之前一直想去博物馆看看,这次已经到了门口,查一查时间是6点关门,还有一个多小时,便进去了。

我一直觉得深圳是新兴城市,没有历史的沉淀,博物馆肯定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没想到,在这个以古代青铜、陶瓷文物为主的博物馆,我第一次完整地看见了中国各朝代陶瓷文化。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就已开始,早期以陶器为主,如仰韶等文化中的陶器。后来瓷器在殷商初具雏形,经各朝代发展,宋代瓷窑众多、名窑迭出,元代青花瓷具划时代意义,明清瓷器更是登峰造极。难怪去西欧一些国家的博物馆参观,总能看见中国的瓷器,特别是在有名的大庄园,中国瓷器是他们炫耀的宝贝。中国的英文名China,跟瓷器是一个名字,可见很久以前,中国瓷器就是中国的名片。

在众多的瓷器展品中,有很多是展品标明“来自日本某友好团体捐赠”。捐赠,是大善的行为,值得让游客观众知道和感恩,这日本友好团体却不敢告知实名,这一切都是因为那段不光彩的侵略历史。











博物馆关门前,我们匆匆地离开,这时已经是6点下班的高峰期。我们不喜欢跟人挤地铁,便在邓小平画像前拐弯,来到红岭路,进了荔枝公园。还在学校读书时,有一年的中秋夜,我跟班上的同学来荔枝公园赏灯;跟老公结婚时,我们曾经在荔枝公园的小湖边拍了婚纱照;后来,有了孩子,还带儿子来荔枝湖划船。那时的荔枝公园还比较原始、简单,现在,完全变样了,人工的雕饰多,主题突出,更加精美绝伦。

真是有钱好办事啊,谁能想到昔日不起眼的小渔村能发展成今日以科技创新为中心的现代大都市呢?所以,不要瞧不起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总有时来运转的时候。美国副总统万斯不也是从最底层贫困的家庭环境中,一步步跻身到现在精英阶层的吗?自己走出了“乡下人的悲歌”,不要耻笑仍在悲歌中挣扎的乡下人,才是一个大国总统应该有的素养和格局。







喜欢简单2023 发表评论于
万斯表达的是白人的优越感,即使他曾经是最底层的白人,仍然认为白人高于其他人,而且他现在已经不是底层白人,而是最高层的白人了。
中国人是不是“乡巴佬”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人竟然要“尊重”和“平等”,令白人很愤概啊。
:-
格利 发表评论于
很多人可能对万斯说中国人是乡巴佬或农民的说法是一种误解。
huiling-LA美國 发表评论于
北上广深,深圳已经是中国名列第四的大都市了,我20多年前由当地朋友带着一日游,那位其实是朋友的弟弟,首先把我们带到邓小平广场,在巨画下感恩一番改革开放,使湖北乡下的这家人在深圳成了证券公司的高管,印象非常深刻,现在深圳一定是加现代化了吧!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北美就是大屯子,多数人都是乡巴佬。
魅力野花 发表评论于
中国的速度是惊人的。
晓青 发表评论于
最后这两张照片太漂亮了!
深圳发展真快,不说以为是上海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