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给我国吸收外资带来机遇和挑
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保持吸收外资持续稳定增长,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
而紧迫的课题。
一、跨国直接投资回升促进世界经济结构加快调整
(一)跨国直接投资从2004年起重拾上升轨道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呈现较快增长,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步伐加快
,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进入“黄金发展期”。2000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达1392
9.6亿美元,达到30年来的顶峰。但受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影响,2001年以来
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连年下降,2003年跌至5600亿美元,创近年来的新低。随
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跨国公司经营状况的改善,从2004年起全球跨国直接投
资开始回暖。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2004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达6112亿美元
,比2003年增长9%。该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各国投资促
进机构,均认为2004-2007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将保持恢复性增长,重拾上
升轨道。
(二)跨国直接投资的流向是继续向发展中国家分流
在跨国直接投资中,发达国家始终占主导地位,但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增长势头迅
猛。2003年流入发达国家的跨国直接投资尽管仍达3670亿美元,但已比20
02年减少了25%。其中,流入美国的跨国直接投资仅300亿美元,减少53%
,处于12年来的最低水平。而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直接投资则不断上升,达17
20亿美元,增长9%。
(三)跨国直接投资的热点是亚洲、中东欧等一些新兴国家
近年来亚太地区一直是跨国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中东欧和非洲发展潜力较大。
2003年流入亚太地区的跨国直接投资达1070亿美元,增长14%;流入非洲
的跨国直接投资达150亿美元,增长28%。2003年流入中东欧的跨国直接投
资降至210亿美元,减少48%,;而流入其他地区,如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
跨国直接投资则连续四年下降,2003年降至500亿美元,减少3%,是自19
95年以来吸收跨国直接投资的最低水平。
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调查表明,2004-2007年,亚洲、中东欧是最有吸引
力的跨国直接投资地区;2004-2005年,中国、印度、南非、埃及、巴西、
墨西哥、波兰、俄罗斯、美国和英国是跨国直接投资最青睐的国家。
(四)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已转向跨国并购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全球跨国并购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并购成为跨国直接投资高
速增长的主要支柱。跨国并购销售额由1987年745.1亿美元增加到2000
年的11438.2亿美元,年均增长23.4%。但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全
球经济增速减缓,股市大降,跨国公司投资能力下降,致使跨国并购明显降温。汤姆
逊金融公司估计,2005年1季度全球并购交易额由2004年4季度的6700
亿美元降至5130亿美元,下降23%,但这仍是自2001年全球并购活动停滞
以来最高的单季水平之一,表明跨国公司正再度考虑将并购作为增加企业利润、解决
战略性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五)跨国直接投资中服务业的地位进一步上升
在1970年代初期,服务业仅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存量的四分之一;1990
年这一比例还不到一半;而2002年,已上升到约占60%(估计4万亿美元左右
)。
目前,服务业跨国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贸易和金融领域。2002年贸易和金融
领域占服务业跨国直接投资存量的47%和流量的35%。供电、供水、电信和企业
活动?包括IT带动的商业服务等领域正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例如,1990-
2002年,发电和电力配送领域的跨国直接投资存量增长了14倍;电信、仓储和
运输领域增长了16倍;企业服务领域增长了9倍。
(六)跨国公司内部服务离岸外包方式愈来愈盛行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经济全球化兴起以白领岗位转移为特征的第二轮潮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跨国公司从节省成本、提高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已开始
将部分服务外包出去。目前国际间外包业务只占全部业务流程的1-2%。2002
-2003年全部以出口为导向的服务业跨国直接投资项目90%源于发达国家。美
国公司据主导地位,占全部面向出口的信息和电信服务项目的三分之二,呼叫中心项
目的60%和共享服务项目的55%。离岸外移的很大一部分由发达国家获得,如2
002-2003年所有面向出口的与呼叫中心有关的跨国直接投资项目一半以上流
入发达国家。
二、我国吸收外资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未来几年我国吸收外资仍具增长空间
1990-2004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年均增长7.9%,中国年均增长22
.6%,中国吸收外资增速超过全球平均水平14.7个百分点。由于未来几年全球
跨国直接投资呈现恢复性增长势头,同时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外开放稳步扩大
,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外商来华投资信心明显增强,预计我国吸收外资仍将保持持
续稳定增长。
(二)一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继续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
近年来,我国的汽车、手机、个人电脑、住房等领域成为消费热点,也是外商投
资的重点领域。2004年汽车销售达507万辆,增长15.5%;手机销售近2
.3亿部,增长27%。2004年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
设备制造业、房地产业实际吸收外资分别增长39.1%、54.9%、11.2%
和9%;2005年1季度,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
造业实际吸收外资又分别增长29.1%、40.1%和25%,零售业、房地产业
合同吸收外资分别增长360.1%、36.4%。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处于工业化
加速发展、产业结构急剧变动时期,汽车、机械电子、装备制造业、房地产、零售业
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将继续成为外资争相进入的重点领域。
(三)服务外包逐步成为我国吸收外资的一大亮点
当前全球服务外包正呈现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逐步拓宽、参与群体日益
增多的趋势。我国是新兴的服务外包承接国,通过推动服务外包业务发展,有利于进
一步拓宽吸收外资领域,提高吸收外资质量和水平。国际数据公司预测,未来5年中
国IT产业将年均增长13.2%。作为继日本之后的亚太地区第二大IT市场,中
国在该地区将日益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跨国并购日益成为我国吸收外资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了跨国并购法律法规体系,外资以跨国并购方式进入我国已
越来越多。据汤姆逊金融公司统计,2004年外资在华共完成2141个跨国并购
项目,价值240亿美元,占我国实际吸收外资的近40%。随着国有企业改革逐步
深化,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稳步推进,预计今后跨国并购在
我国吸收外资中将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五)我国吸收外资地域格局将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
地稳步推进
目前,东部地区仍然是我国外资最为集中的地区。2004年,东部地区实际吸
收外资占全国的85.9%,比1999年上升0.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占全国的
11.1%,比1999年上升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占全国的3%,比1999年
下降1.6个百分点。2004年,东北地区实际吸收外资占全国的9.8%,比1
999年上升5.6个百分点。2005年1季度,东部地区实际吸收外资占全国的
比重升至90.9%,中西部地区不足10%。
在看到面临的机遇的同时,还要看到我国吸收外资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随着跨国直接投资的增长,各国对跨国直接投资的争夺更加激烈。联合国贸
发会议统计,2002年和2003年各国新修订的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法规超过
490项。韩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七免三减”;越南实行“四免四减”;马来西
亚、印度实行“五免十减”;泰国为3到8年免税等。
二是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有所降低。随着外资的大规模流入,目前我国局部地区
已出现“民工荒”现象,造成工人工资全线上涨,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削弱。《国际
先驱论坛报》报道,2005年2月外来打工人员的减少使广州市最低工资上涨34
%。目前广州市工人月平均工资为70-80美元,比越南、柬埔寨高70%,比印
度尼西亚高1.2倍。作者甚至惊呼“中国廉价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三、若干思考和建议
(一)继续坚持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方针
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已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但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仍低于世界平均水
平,今后要在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同时,把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作为利用外资工作
的重点。要正确处理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和提高外资质量的关系,扩大规模是提高质量
的基础和前提,提高质量为扩大规模提供保障和动力。要通过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
量,更好地发挥外资在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走新
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抓住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机遇,进一步优化外资产业和区
域结构
适应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加快的趋势,重点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
和先进制造业,加强国内产业配套,延长产业链,更好地发挥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外
溢效应,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推动跨国公司来华设立更多的地区总部和投资性公
司,提高跨国公司的整体投资效能。支持跨国公司设立出口采购中心,鼓励扩大在华
采购出口,更多进入其全球生产销售网络。吸引跨国公司设立服务外包企业,探索在
经济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专业人才聚集的地区建立服务外包的试点基地。
继续支持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抓紧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全力打造政策优势,促进外资踊跃参与西部大开发、中
部崛起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三)积极稳妥推进服务领域对外开放
认真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有重点、有步骤地扩大服
务领域对外开放。对会计、电信等服务业,实行全面开放;对商业流通、城市基础设
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服务业,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扩大开放;对银
行、证券、保险等服务业,要根据我国金融监管水平和国民经济承受能力,实行审慎
开放。
(四)不断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拓宽利用外资渠道
顺应全球跨国并购迅速发展的趋势,积极引导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按照加
入世贸组织承诺,根据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继续试
行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企业到境外发行证券并上市。严
格控制外债规模和结构,突出外债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切实防范金融和
外债风险。
(五)大力改善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
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大力推进依法
行政,进一步减少和规范外资行政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工作
重心放在为市场主体服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加快外商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深入
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惩处侵权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招商引资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防止变相出台优惠政策、盲目攀比、层层压指
标等无序竞争行为。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推动建立政府协调引导、投资促
进专业机构实施、中介机构和企业广泛参与的投资促进机制,鼓励和规范民间投资促
进机构发展。完善投资促进方式,更好地打造会展、电子商务、网站等招商引资平台
,提高招商引资效果。
(六)加强对外资的引导和监管
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需要,及时修改《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
指导目录》,从严审批部分过热行业外资项目,坚决抑制部分过热行业的盲目投资和
低水平扩张。对高能耗、高污染的限制类外资项目,提高准入门槛,严格环保等审批
手续,取消相关优惠措施。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督促外商投资企业切实履
行社会责任,防止形成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