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在80年代才接触“物流”这个概念的,此时的物流已被称为Logistics,已经不是过去PD的概念了。 Logistics的原意为“后勤”,这是二战期间军队在运输武器、弹药和粮食等给养时使用的一个名词,它是为维持战争需要的一种后勤保障系统。后来把Logistics一词转用于物资的流通中,这时,物流就不单纯是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要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因此,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这与传统物流把它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和“销售活动中起桥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 是由战术走向战略 内向型走向外向型的一次商业观念上的飞跃。
物流构成:商品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
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用户服务、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
什么是现代物流?
什么是现代物流?现代物流不仅单纯的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因此,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这与传统物流把它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和"销售活动中起桥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
在当今的电子商务时代,全球物流产业有了新的发展趋势。现代物流服务的核心目标是在物流全过程中以最小的综合成本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现代物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结合;现代物流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统一;电子商务物流是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结合;物流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的社会化、共同化也都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模式的新特点。
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使物流行业重新崛起,目前美国的物流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已远远超过了仓储、分拨和运送等服务。物流公司提供的仓储、分拨设施、维修服务、电子跟踪和其他具有附加值的服务日益增加。物流服务商正在变为客户服务中心、加工和维修中心、信息处理中心和金融中心,根据顾客需要而增加新的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观念。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点:一是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己初露端倪,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二是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走出以企业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发展第三方物流,己是中国物流业发展当务之急。
1.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logistics)的概念源自于管理学中的(out-souring)意指企业动态地配置自身和其他企业的功能和服务,利用外部的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服务。将(Out-souring)引人物流管理领域,就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Contractlogistics)。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其前身一般是运输业、仓储业等从事物流活动及相关的行业。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在委托方物流需求的推动下,从简单的存储、运输等单项活动转为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其中包括物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设计建议最优物流方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搜集、管理等。目前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已广泛地被西方流通行业所接受。
(1)第三方物流产生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在(Out-souring)等新型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各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而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业务上去,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物流业。将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负责,可降低物流成本,完善物流活动的服务功能。
(2)第三方物流的产生是新型管理理念的要求进入90年代后,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推动着管理技术和思想的迅速更新,由此产生了供应链、虚拟企业等一系列强调外部协调和合作的新型管理理念,既增加了物流活动的复杂性,又对物流活动提出了零库存、准时制、快速反应。有效的顾客反应等更高的要求,使一般企业很难承担此类业务,由此产生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第三方物流的思想正是为满足这种需求而产生的。它的出现一方面迎合了个性需求时代企业间专业合作(资源配置)不断变化的要求,另一方面实现了进出物流的整合,提高了物流服务质量,加强了对供应链的全面控制和协调,促进供应链达到整体最佳性。
(3)改善物流与强化竞争力相结合意识的萌芽物流研究与物流实践经历了成本导向、利润导向、竞争力导向等几个阶段。将物流改善与竞争力提高的目标相结合是物流理论与技术成熟的标志。这是第三方物流概念出现的逻辑基础。
(4)物流领域的竞争激化导致综合物流业务的发展随着经济自由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发展,物流领域的政策不断放宽,同时也导致物流企业自身竞争的激化,物流企业不断地拓展服务内涵和外延,从而导致第三方物流的出现。这是第三方物流概念出现的历史基础。
在过去几十年中,物流对企业在市场上能否取胜的决定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从本质上说,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主要是由产品的质量、价格以及产品的供给三个因素决定,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对企业的竞争能力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这三个因素都分别直接受到物流的影响。世界经济将在纵向上对工业、供应商、顾客、贸易和物流公司进行重新分工,介入生产以及销售环节的物流公司的出现将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方物流给供应链各参与者带来了很多好处和方便,因而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市场潜力巨大,必将成为下一世纪物流业的主流。
2.第三方物流及其市场现状: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提供的服务,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企业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一个为外部客户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作业的公司,他们并不在产品供应链中占有一席之地,仅是第三方,但通过提供一整套物流活动来服务于产品供应链。
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是一个约有10到15年历史的行业。在美国,第三方物流业被认为尚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期;在欧洲,尤其在英国,普遍认为第三方物流市场有一定的成熟程度。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且其需求仍在增长。研究表明,欧洲24%和美国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正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欧洲62%和美国72%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3年内增加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运用。一些行业观察家已对市场的规模做出估计,整个美国第三方物流业有相当于42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欧洲最近的潜在物流市场的规模估计约为9500亿美元。
由此可见,全世界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具有潜力大、渐进性和高增长率的特证。这种状况使第三方物流业拥有大量服务提供者,大多数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是从传统的“内物流”业为起点而发展起来的,如仓储业、运输业、空运、海运、货运代理和企业内的物流部等,他们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通过提供各具特色的服务取得成功。美国目前有几百家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其中大多数公司开始时并不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而是逐渐发展进入该行业的。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内容现在大都集中于传统意义上的运输、仓储范畴之内,运输、仓储企业对这些服务内容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对每个单项的服务内容都有一定的经验,关键是如何将这些单项的服务内容有机地组合起来,提供物流运输的整体方案。
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第一、物流业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商业机构和各大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环节交由更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为提高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提供配套服务。第二、很多成功的物流企业根据第一方、第二方的谈判条款,分析比较自理的操作成本和代理费用,灵活运用自理和代理两种方式,提供客户定制的物流服务。第三、物流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物流业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迅速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二次大战以后,企业内部生产水平的进一步下降,伴随着存货管理已实现生产与分配间的“零库存”的优化,这意味着原材料、部件与组件的备货时间应该大大减少。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和新兴市场的形成,迫使企业采用全球战略,以寻找他们的生产资源,越来越多的产品作为全球产品在世界范围销售。这些需求构成了物流发展的源动力,其中企业内部生产水平的降低是主要原因。同时,为参与世界性竞争,企业必须降低产品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降低库存(包括仓储和运送过程中的库存),增加效益;企业要求准确及时的信息,要求增加整个供应键流程的可视性。第三方物流提供者为企业解决了上述难题,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选择了物流业务的外派。
3.第三方物流给企业(顾客)带来了众多益处,主要表现在:
(l)集中主业。企业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进行重点研究,发展基本技术,开发出新产品参与世界竞争。
(2)节省费用,减少资本积压。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规模生产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高各环节能力的利用率实现费用节省,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结构中获益。根据对工业用车的调查结果,企业解散自有车队而代之以公共运输服务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减少固定费用,这不仅包括购买车辆的投资,还包括和车间仓库、发货设施、包装器械以及员工有关的开支。
(3)减少库存。企业不能承担多种原料和产品库存的无限增长,尤其是高价值的部件要被及时送往装配点,实现零库存,以保证库存的最小量。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借助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适时运送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实现成本优势。
(4)提升企业形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与顾客,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战略伙伴,他们为顾客着想,通过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使顾客的供应链管理完全透明化,顾客随时可通过INTERNET了解供应链的情况;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物流专家,他们利用完备的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员工对整个供应链实现完全的控制,减少物流的复杂性;他们通过遍布全球的运送网络和服务提供者(分承包方)大大缩短了交货期,帮助顾客改进服务,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通过“量体裁衣”式的设计,制订出以顾客为导向,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方案,使顾客在同行者中脱颖而出,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创造了有利条件。
(5)货主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方式对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可以使企业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所熟悉的业务,将资源配置在核心事业上。其次,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行家里手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利于提高货主企业的物流水平。第一方物流企业是面向社会众多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可以站在比单一企业更高的角度,在更大范围的扩大,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要实现和物流活动的合理化仅仅将物流系统范围局限在企业内部已远远不够。建立企业间,跨行业的物流系统网络,将原材料生产企业,制品生产企业,批发零售企业等生产流通全过程上下游相关企业的物流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链状的商品供应系统,是构筑现代物流大系统的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其掌握的物流系统开发设计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成为建立企业间物流系统网络的组织者,完成个别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所无法实现的工作。以上种种原因,极大地推动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使第三方物流成为21世纪国际物流发展的主流。
4.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前景在我国的企业中,将一部分物流作业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去完成的情况比较普遍。但是,对外委托的范围还相当窄,只是局限在一部分作业性活动上,有些委托不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以汽车为货运手段的中短距离运输、保管、配送等物流活动领域,仍然是以自家物流为主。这一方面反映出企业物流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物流业还不具备向企业提供高质的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对外委托是实现物流社会化、合理化的有效途径,企业要实现经营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满足生产经营对高度化物流系统的需要,有必要在物流对外委托范围和方式上做出新的尝试。
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无疑是促进企业物流活动合理化、效率化,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到物流管理中,会极大地促进物流事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事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要求货主企业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思想,树立全新的经营理念,重视物流管理工作,为发展第三方物流事业提供市场。一些具有现代特征的生产流通企业,新型行业或业态应该在开发、利用第三方物流上做出新的尝试。
其次,作为从事第三方物流产业的企业,必须具有提供从物流计划、系统设计、物流管理到实施一整套物流服务能力。特别是那些具有综合物流能力的大型运输、仓储业并不等同于物流业,但传统的物业又并不意味着第三方物流企业。这里关键的问题不是如何称呼,而是其所从事的事业的本质特征,所提供物质流服务的性质。第三方物流企业要站在货主企业的角度提供有利于物流合理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必须熟悉货主企业、物流活动的发展规律,具有物流系统开发和创新的能力。显然,这与只是受货主委托从事简单的运输、保管作业活动或化理活动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物流企业必须突破现有的经营模式,从人才人手,尽全力掌握从事第三方物流的技术、活动方法,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组织。
此外,第三方物流的特点决定了物流企业以外的,各种批发企业,商社型贸易企业等均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信息优势,渠道优势以及所具有的物流功能向第三方物流事业渗透,并以此促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第三方物流要求在基础设施、人员素质、信息系统等多方面加强建设。在以电子商务为前提的物流技术方兴未艾的今天,高质量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人才、高可靠性及高效率的信息系统是企业竞争力最直接的体现。
随着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资金在途费用的有效手段,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背景之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就走上了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道路,年均增长8%以上,而从全国看,发展最快的又是我国东南沿海一些省市,他们利用国家给经济特区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率先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大幅度增长,其中出现了一批大型实力企业,像海尔、宝洁、IBM等。经济的大幅增长,必然导致巨大的物质产品的流动,也就必然导致物流量的增加。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物流业成长的必然规律。
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就是这样,他们那时国民经济的年增长率就是百分之七八左右,物资要运到日本全国各地、世界各地,或者从各地把货物运进来,它们自然要从流通领域去挖掘利润源泉,于是走开发物流的路子。现在的中国也走到了这个阶段,经济年均增长率达8%左右,物质产品数量巨大、市场范围宽广,使物流的需求量猛增,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希望。到了这个阶段,物流业的发展成了生产发展的瓶颈,如果再不发展物流业,则必然制约生产的发展。所以,这时要继续发展生产,就必须要发展物流业。
反过来,如果没有经济的高速发展,就没有物流业发展, 也就不可能出现第三方物流。如90年代初我们在内地推行配试点时,就出现由于物流量小,一辆车子送一圈货,连汽油费都收不回来的情况,有的企业连工资都发不出,谁还有能力去搞配送?因此,搞配送、搞第三方物流,其前提条件,就是企业要有一定的规模的物流量,而要有规模物流量,就意味着企业要有一定的市场。市场覆盖面越大,规模物流量就越大,配送么三方物流等物流技术就越有用武之地,带来的效益也就越显著。而要做到市场覆盖面大,规模物流量大,就需要社会需求量大,只有这样,既有较大的供应,又有较大的需求,才有较大的市场,才可能发展送送和第三方物流,没有这些条件,即使勉强把配送、第三方物流搞起来,最后还是要垮的。
背景二:是改革开放的结果
可以说,我国第三方物流的诞生是改革开放的结果,跟改革开放有直接的关系。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首先由一些国内的外资企业率先促成的,人们不难从我国第三方物流的产生过程看出它有三个特点:第一,它们是从东南沿海一些改革开放程度比较高的省市首先搞起来;第二,它首先是由像宝洁、IBM等这样一些国外的大公司促成我国的一些企业搞起来的;第三,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业务最先也主要是为国外这些大公司服务的物流业务。国外些大公司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他们在中国国内开办了一些公司,这些公司有一些实力产品,在中国市场需求量也大,市场覆盖面广,而且和国际市场紧密相连,因此物流量很大,靠他们自身来开拓中国的物流市场,进行物流处理,难度较大,也不合算。所以比较聪明的办法就是委托中国的一些企业来为他们完成物流业务。第三方物流的概念他们20世纪80年代就有了,第三方物流的模式在他们看来已经很成熟了。他们很明白第三方物流所能够带来的效益,因此他们实际上是坚定不移地把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模式灌输给了他们所委托的、当时还不太懂第三方物流的中国物流企业,使得中国早期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不懂、不成熟,到慢慢地成熟起来,变成了中国最早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广东改革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快,所以第三方物流首先从广东开始兴起。
由此可以看出,第三方物流的产生,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第三方物流实际上也可以看成是由于改革开放而从国外输入的一种物流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是国外的一些实力企业在中国撒下了第三方物流的种子,又由自己在 国创造了一个第三物流运作的平台,给国内第三方物流的大规模发展树立了一个样板。
背景三:是我国物流学发展的结果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一旦有了一个第三方物流的样板和模式,社会很快在各个地方推广开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发展特快,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且不说,武汉就一下子兴起了如中远、长江、中储、武储等好几家大型第三方物流公司。出现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中国物流学发展的结果,人们已经有了比较好的物流观念和物流学基础。
中国物流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大规模发展是在80年代中后期,当时的国家物资部,在推进我国物流学发展和物流业的成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学术方面,有早期的国家级的中国物流学会和现在的中国物资经济学会,各个大区、各个省市都有物资经济学会;包括世界物流会议、亚太物流会议、各个大区、各个省市的物资经济讨论会在内、几乎每年都举行物流研讨的学术会议,在物流的基本理论、物资贸易中心、连锁、配送、代理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讨;在物流教育方面,在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方交通大学、陕西财经学院、北京商学院等高校开办了物流专业,各地的物资学校也培养了大批物流人才,在物流实业方面,在物资贸易中心、连锁、配送、代理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试验和推行,取得了许多的成绩。通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和研究,无论是国家、各个省市政府,还是各个企业、学校以至于普通老百姓,物流的意识加强了,物流的素质提高了,对于物流新技术的敏感性加强了,平时它们都在为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益冥思苦想,一旦有了物流新技术的信息,马上就学习模仿。这次第三方物流一出现,就在全国广泛流传就是一个例子。
正是在这种思想氛围下,我国各级政府对物流非常重视。深圳市政府1999年率先提出把深圳建成物流中心城市,接着上海、武汉等城市都提出要把物流作为支柱产业。我国这些年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光表现为我国企业经济的发展壮大,不定期表现为物流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多年来,国家特别重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铁路、公路的优先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已经形成了三横的全国骨干铁路网和四通八达的地方铁路网。还建成了连通全国各大中城市的高速公路网和各个乡村的地方公路网。铁路列车三次提速,大量列车实现夕发朝至,高速公路大大节约了长途运输的物流时间,使物流速度、物流量都大大提高,为我国物流业的高速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从而也为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第三方物流是一种专业化的物流。第三方物流公司需要有专业化的物流水平。所谓专业化的物流水平,首先就要有好的物流基础,包括人员素质,企业物流基础设施能力等,其次需要有较先进的物流技术水平等,因为第三方物流都涉及较大规模的物流量,所以必须有比较大的仓储运输能力,装卸搬运能力和信息与通信处理能力等。而这些,都需要比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这也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基本条件。传统的国有物资企业长期从事物资工作,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明比较多的投资和积累,在物流技术,物流市场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它们可以努力争取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
背景四: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因特网技术以及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建设高效率高效率的信息技术网络创造了条件,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一方面提高了物流企业在仓库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发运、认单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促使订货、包装、保管、运输、流通加工一体化,使大规模、高质量、高服务水平处理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间的信息沟通交流、协调合作方便快捷,并能有效跟踪和管理物流渠道中的货物,精确计算物流活动的成本,这就使客户企业可以随时跟踪自己的货物,因而放心地把自己的物流业务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处理,这些环境条件都促使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产生。
从宝供、海福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长过程可以看出,它们真正实现飞跃式发展是在有了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之后。宝供是1994年成立的,便真正大规模发展是在1998年将自己的信息系统发布以后,许多客户看到它们有很方便的物流信息系统技术,才比较放心地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委托它们处理,客户一下由十几家增加到60多家。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促进第三方物流出现的重要因素。
背景五: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第三方物流的产生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各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而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业务上,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果和效率的最大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烟从企业生产经营中分离出来,生产企业的核心是业务就是生产,物流业务不是他们的核心业务,它们将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负责,不但自己可以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抓好生产,而且可以降低成本。而第三方物流则以物流为核心竞争力,他们依靠自己的物流实力,完善物流服务功能,参与市场竞争,取得市场竞争优势。这样,第三方物流的出现,实现了社会的合理分工,实现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又使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得到了加强,效益都是显著提高,这公分显示了第三方物流的综合优越性。
第三方物流优势分析
一位物流专家据此发表意见说,第三方物流与用户不是简单的服务关系,而是战略同盟关系。第三方物流所挖掘的第三利润基本上都体现在用户身上,增加了用户的利润。用户可以从下列几方面获得第三利润:
规模采购获得优惠价格。用户自办物流时分别采购,由于批量小,因此价格没有多少优惠。第三方物流采购由于集零为整批量大,因此价格上享受一定的优惠,使商品售价降低,增加市场竞争力,不仅使消费者满意,也使企业获得可观的利润。同时降低用户管理费用。由于第三方物流集中采购后,避免了用户采购人员满天飞,以及回扣等不良问题的发生,降低用户管理费用50%左右。而且由于第三方物流与供应商建立了稳定供应关系,能够保证产品质量,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发生。
运输实行混载化降低运杂费用。运杂费用占整个物流费用的50%至 70%左右,节约运杂费用对节约物流费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用户自办物流时,由于运量小,向一个流向不容易凑够一个整车,因此用铁路运输时只好发零担,零担待运期长,运杂费用高。而且由于品种单一,如果是运输重量产品,车皮标重利用率达到了,但容积利用低;如果是轻 抛产品,容积利用率达到了,但标重利用率达不到标准,浪费了运力。如果是卡车运输,由于运量小车箱装不满,而且不容易揽到回头货,因此运输力量利用率低,运杂费用高,使产品减少竞争力。第三方物流由于为众多的生产厂家和销售企业服务,因此运量大,而且轻重商品均有,无论用铁路或用公路运输,均可按一个流向合装整车,而且实行轻重配装,提高车皮标重利用率和容积利用率,同时根据计划和信息技术,汽车可以安排回头货。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加快了产品流通速度,节约了运杂费用,仅铁路合装整车运输每吨产品可节约运杂费约在60%至80 %之间。总之,通过第三方物流运输可获可观的节约利润,同时也避免了都市交叉和重复运输,减少道路拥挤、城市噪音和污染,为城市保持优美环境创造了条件。
实行规模加工节约原材料消耗。不少生产企业自行加工时,材料利用率仅达到60%左右,给企业造成极大的浪费,由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统一加工后,实行套裁的方法,边角余料都能利用起来,则大大降低了材料成本,收到规模效益。
发挥设施效能提高设施利用率。第三方物流集中配送后,有利于提高设施使用效能,节约大量库房、场地、人员费用的支出。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的出现,仓库由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以往仓库是储存产品的场所,现在是物流配送中心,除少数产品暂存外,大部分产品经过分装配装后立即出库,产品周转次数加快,设施也相应提高了周转率,效益也就越好,投资回报率也就加快,自然也就降低了费用。
这位专家进一步指出,与第三方物流结成战略同盟,可以加快产品流通速度,加速资金周转,节约资金,提高效益。首先,可以建立快速反应系统,用时间消灭空间。其次,可以减少流动资金占压,实现“零库存”。再次,实行弹性生产使生产和消费紧密结合。
中小物流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降低运价,导致整个运输市场低迷,运价低于成本,很多企业只能靠超载来维持生存。
伴随着企业对降低成本及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外企业要求物流外包,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也因此变得空前繁荣,一时间各种各样的中小物流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一些从事仓储、运输、配送、报关等物流业务的公司也开始转型。
然而,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以及不容乐观的现状,如何立足和发展无疑成了摆在以上中小物流企业面前的难题。
内部难题
据官方统计,目前国内已经注册的物流公司有70多万家。但是,中小物流企业与大型物流企业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像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信息化水平低以及缺乏物流管理人才等。
首先,许多中小物流企业普遍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即使有一定的战略规划,也没有执行或者执行效果不佳。据官方统计,有80%的中小物流企业没有制订完整的战略规划,而在制订完整战略规划的企业中,仅有一半以上能够按照规划有步骤的执行,其余的或是在领导人的指示下才能执行或是执行起来步履艰难。
据对珠三角一家非常典型的物流公司进行重点调查发现,中小物流企业最缺乏的是战略和制度化管理。该公司采用的是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要求。公司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是公司领导临时制订的,并且不需要经过任何程序就可以更改。公司在仓库、运输方面的管理也十分落后,连最起码的安全保障都没有,包括消防、行车安全、作业安全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也使得该公司一半以上的精力都用来处理安全事故。在战略制订方面,该公司是没有任何战略的,更谈不上执行,公司领导甚至认为“发展战略是没有用的,平时太忙,没时间制订战略”。
其次,信息化水平偏低直接制约了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小物流企业的业务开展。目前中小物流企业中,普遍没有配套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只有少量的企业拥有信息管理系统,并且也仅限于针对财务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内部网以及企业的网站和网页等方面。而大部分的中小物流企业基本没有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平时的通讯与联系主要是电话(包括移动电话)与传真机,这不仅准确率低、及时性差,而且出错率高。建设适合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需要很大的投资,而且回报周期很长,这也是中小物流企业一般不愿意在信息化方面投资的一个原因;另外,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及信息化所带来的新管理模式与中小物流企业现有管理模式的冲突也都成为阻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因素。
物流人才的缺乏一直都是阻碍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外,物流人才的教育体系已经成熟,而我国的教育体系还没有建立,物流的职业培训也刚刚开始,物流人才奇缺。
据了解,目前珠三角地区中小物流企业员工的学历分布以初中及以下水平为主,其次是职高、中专、大专学历的,大学本科毕业的寥寥无几。在一些效益相对较好的中小物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也非常少。
中小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历水平的普遍低下导致了其对企业管理水平的低下以及观念的落后,同时这也使得它们吸引不到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的加入。在很多的中小物流企业中,经过正规物流职业培训的人很少,一般不到5人。
外部因素
如果说上述几点是中小物流企业面临的内部难题的话,那么,缺少自主权、融资困难、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等则是中小物流企业更难克服的外部难题。
有相当一部分中小物流企业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体制非常落后,企业没有自主的决策权和经营权,所有的决策以及经营活动都要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管制。以省(市)级物流主管部门为例,对物流的管理就有经委、外经委、计委、交通局、港务局、贸易局、物资局、海关、铁路局、民航总局等,物流企业至少同时受到3至5个部门的监管,这大大地制约了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与决策权。
???? 此外,我国政府还没有一个负责中小企业政策制订、宏观指导、统筹协调的机构,使得中小物流企业从一开始就缺乏政府有效的指导、缺乏独立的政策体系。中小物流企业要在缺乏政府指导的宏观环境中去改善企业体制,显然是非常困难的。
缺乏资金一直都是困扰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据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司统计,目前中小物流企业在融资方面非常困难。从现有的融资方式来看,中小物流企业仅选择了其中的两到三种,80%的企业选择银行贷款的方式,17%的公司是靠企业积累的自有资金,然而却很少有企业采用例如“与国内企业合作、联营”、“与国际企业合作、联营”等比较好的融资方式。从融资的稳定程度来看,有将近40%的企业没有稳定的融资渠道。从融资的效果来看,也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对现有融资效果不满意。
业内人士认为,中小物流企业融资的主要困难依次是自我积累与发展能力低、缺乏有效的担保形式、缺乏可靠的信誉以及缺乏稳定的融资渠道。
从政策层面上看,目前政府对中小物流企业是有很大的政策歧视的,一直以来,政府都比较倾向于给予大型物流企业、国有物流企业更多的政策倾斜,无形中忽视了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这使得中小物流企业特别是国有中小物流企业在与大型物流企业、不同体制下的同类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政府职能部门的观念陈旧、行为不规范、服务意识淡薄等行为都严重阻碍了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
从法律体系建设方面来看,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进一步制约了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物流法。当然物流行业需不需要一部自己的法律,这还有待讨论。但是,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对于整个物流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中小物流企业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视的。缺乏健全的法律体系,相关的执法部门无法可依、执法不严。对珠三角地区的一些中小物流企业进行调查发现,企业对执法部门最不可忍受的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乱罚款等。
市场秩序的不规范导致了物流市场的混乱,妨碍了中小物流企业的公平竞争。首先由于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行业协会的限制,使得进入物流行业的门槛过低。只要符合工商管理部门的注册资金的要求,不管是否具有相当的设施设备或条件,都可以注册成为从事物流业务的公司。这使得很多中小物流企业只有少量的资金就开始从事物流业务,一旦需要投入资金建设物流设施设备,这些企业就开始缺乏资金,运转困难。其次,在低端的物流市场(主要是中小物流企业竞争市场),由于中小物流企业鱼龙混杂,资质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了严重的过度竞争、恶性竞争。例如在短途运输市场,各物流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降低运价,导致整个运输市场低迷,运价低于成本,很多中小物流企业只能靠超载来维持生存。据了解,一辆20吨的货车将35吨的货物(超载75%)从深圳运往珠海的运价仅为880元,而其中路桥费、油费加起来就有550元之多,即使不用扣除其他成本和费用,企业的利润也仅300元。
看来,中小物流企业的现状确实令人担忧,照此下去,大部分的中小物流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局。中小物流企业该如何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发展策略
中小物流企业所存在的问题都不是孤立的,体制、治理结构、经营规模、内部管理以及政府对市场的监管等问题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就使得企业不能就单独的问题而解决问题、治标不治本,而是要提升到企业整体的高度上来,从问题的根源出发,综合地解决问题。
首先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不能单靠领导者的个人感觉,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对于中小物流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中小企业必须脱离领导者的个人感觉,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明确企业的短、中、长期发展目标及方向。
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以何种姿态参与市场竞争,一般说来企业会有三种选择。一是积极参与到大企业的价值链中去,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二是选择产业链中大型物流企业经营的缝隙,实施高水平、差别化经营,获取区域的竞争优势。三是介于两者中间,形成以中介代理为核心的中小物流企业集群。有条件的中小物流企业也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寻找高质量的中介组织,借助中介组织的力量,以其为媒介,由其进行业务开发,组织信息服务,进行物流需求的区域调节和要求调节。
其次,要加强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利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结合当代物流发展趋势,加强科学管理,把中小物流企业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缺陷及不足纠正过来。
第一,中小物流企业特别是国有中小物流企业要更新观念,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切实解决因体制、内部治理结构而导致的问题。积极通过改制、兼并、股份制、引进投资等手段,使体制、治理结构得到优化,实现产权制度的全面转型,提升企业竞争力。
第二,中小物流企业还应制订详尽的经营计划及完整的财务体系,用以指导企业流程再造,指导企业以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来管理企业。经营计划是企业战略的细化,是实现企业战略的有效手段,中小物流企业应切实制订详尽的经营计划,把企业年度目标规划好,把企业的人、财、物管理好。
第三,中小物流企业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使员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发展战略,掌握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必备技巧,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增强企业集体主人翁精神。同时,中小物流企业还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及激励机制,科学评价员工绩效,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另外,应加快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建立信息化是一项耗资、耗时巨大的工程,中小物流企业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以及企业的远景和目标来确定是否建立。当然,对于一些不具备实力或者不愿意在信息化建设上花高昂成本的企业来说,公共信息平台也是不错的选择。公共信息平台以较低的成本优势对行业资源进行整合,发挥物流行业的整体优势,实现了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及功能的共享。中小物流企业只要通过会员注册就可以加入公共信息平台,就能以较低成本开展网上业务,共享物流行业信息,拓宽业务范围。同时,中小物流企业还能利用公共信息平台网络优势,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信息以及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降低物流总成本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企业物流总成本的分析,在企业具体操作中,建议以下几种降低物流成本的基本途径:
1)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从而降低配送成本。
2)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降低投资成本 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线,实现零库存,降低成本。
3)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的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4)加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5)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使由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实现物流一体化,使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配送的概念
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包含了商流活动和物流洁动,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种形式。 从物流来讲,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身,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完成将货物送达的目的。特殊的配送则还要以加工活动为支撑,所以包括的方面更广。但是,配送的主体活动与一般物流却有不同,一般物流是运输及保管,而配送则是运输及分拣配货,分拣配货是配送的独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特点的活动,以送货为目的的运输则是最后实现配送的主要手段,从这一主要手段出发,常常将配送简化地看成运输中之一种。 从商流来讲,配送和物流不同之处在于,物流是商物分离的产物而配送则是商物合一的产物,配送本身就是一种商业形式。虽然配送具体实施时,也有以商物分离形式实现的,但从配送的发展趋势看,商流与物流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是配送成功的重要保障。
配送中心功能
配送中心是连锁企业商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汇点,承担着各企业所需商品的进货、库存、分拣、加工、运输、送货、信息处理等任务。它的性质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仓储设施。配送中心是连锁销售网络的核心。它是连锁企业的商流中心、物流中心,信息流中心;是连锁经营得以正常动作的关键设施。
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是从事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并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和供应服务的现代流通设施。它很好地解决用户多样化需求和厂商大批量专业化生产的矛盾,因此,逐渐成为现代化物流的标志。
为什么现代物流管理首先从配送发展起来?
为什么现代物流管理综合管理首先从配送阶段发展起来呢?归纳起来,有三种原因。(这些方面的原因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仍是公司应该重视物流的重要原因。)
首先,在一个典型的公司中,全部库存的30%处于采购阶段,30%处于生产阶段,40%处于配送阶段。产成品是库存中所占份额最大的一份。
其次,是由于产成品最接近于用户,成品配送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顾客的满意与否。
第三,成品配送工作的改革不会过多地影响生产或公司其它重要的成本中心,相对其它功能来讲,这是一种风险、高回报的措施。
配送中心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为了满足物流信息的信息需求,配送中心应建立五个信息管理子系统:
1、销售管理系统,其主要的职能是订单处理。如采取配销模式,还应包括客户管理系统、销售分析与预测系统、销售价格管理、应收款及退货处理等系统。
2、采购管理系统,如果采取物流模式,其主要职能是接受进货及验收指令,如果是授权模式或配销模式,其主要工作是面对供货商的作业,包括供货商管理、采购决策、存货控制、采购价格管理、应付帐款管理等系统。
3、仓库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储存管理、进出货管理、机械设备管理、分拣处理、流通加工、出货配送管理、货物追踪管理、运输调度计划等内容。
4、财务会计系统,财务会计部门对销售管理系统和采购管理系统所传送来的应付、应收帐款进行会计操作,同时对配送中心的整个业务与资金进行平衡、测算和分析,编制各业务经营财务报表,并与银行金融系统联网进行转账。
5、辅助决策系统,除了获取内部各系统业务信息外,关键在于取得外部信息,并结合内部信息编制各种分析报告和建议报告,供配送中心的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决策的依据。
利用物流管理提升出口竞争力
新一代的物流管理可以降低成本、节省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策略是通过利用第三方物流或内部物流管理,调整现有的业务操作流程。
Lisa Shi
物流的系统化或称总体物流、综合物流管理,使物流向两头延伸,将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采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再进入销售物流,经过包装、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到达消费者手中,最后还有回收物流。由此可见,现代物流包含了出口产品“从生到死”的全过程,即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控制整个商品的流动,以达到利益最大而成本最小,同时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物流的系统化可以大大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运作质量和效益。
对你的出口业务而言,怎样才能降低物流成本?在降低你的物流成本方面,新兴的物流公司究竟能提供哪些新的服务?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物流的内涵:利益最大而成本最小
传统物流已向现代物流转变。物流过去一般指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而相比之下,传统的物流成本很高。你的企业如果还沿袭从前的“大而全”或“小而全”的体制,设有专门的储运部门,自置仓库、车队等机构,如果你还必须负担仓库职工、司机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等,那么,你的企业只可能在微利的泥潭中挣扎。
数字表明,中国一般工业品从产品出厂经过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50%;而新鲜水果、易变质食品、某些化工产品的流通费用最高会占到商品售价的70%-80%;中国汽车零配件的生产,其加工装配时间仅占2%,而98%的时间花在了原材料、零配件的储存、装卸和搬运。由此看来,在买家要价越来越低、同行之间低价竞销更为激烈、销售价格不太可能提高的情况下,要想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就必须利用现代物流管理,在整个物流环节开源节流。
例如,丰田汽车公司“看板生产方式”中的即时配送系统(Just-In-Time)集中体现了物流的思想。其原理是,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产品生产的品种和数量之后,公司内各专业工厂之间、工厂内的各道工序之间以及委托零部件生产厂到组装厂的零部件供应,都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供货时免除数量和质量的检验,供货时间误差规定在30分钟以内,其结果是,零部件的库存时间只需4-8小时。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品的交易时间已可以达到“等于零或趋近于零”的境界,电子商务使商品交易发生了巨大的革命,不仅时间缩短,交易速度加快,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商业交易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流通时间和流通成本,绝大部分被物流所占有,因此,物流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会起到非常大的决定和制约作用。马士基物流公司广东区经理陈日明先生表示,正是基于这一点,他们对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充满信心。
物流服务:利用第三方还是自营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TPL)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综合物流服务公司除了提供物流管理与作业的服务外,还可根据客户需要,提供增值服务,如分拣、延期装配和包装等,甚至还可以提供一些与物流关系不大的服务,如后期加工、制造、安装等,为客户提供极大的方便。在美国,许多企业都将从质量检测、出入海关到往衬衣袖口上贴条形码的工作都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目的在于彻底摆脱配送方面的业务,把资金和人力投入到其它方面。但是,在中国,由于条件限制,大多数物流公司目前提供的服务只是在传统的运输业务上进行改进和提高,因此,出口商可能认为物流服务仍是一种运输服务,只不过服务范围有所扩大、服务质量有所提高而已,也很难选择真正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新疆纺织工业(集团)公司地处乌鲁木齐,年出口量达5,000万美元,所有货物的出运都是经铁路运抵沿海港口,再上二程船。如果装船港口在香港的话,就在新疆直接封关;如经中国口岸如青岛转运的话,就交给当地货代处理,装船后提单寄回公司。公司副总经理王涛先生说,他们还没有遇到能提供更多物流服务的运输公司。
有的物流公司除了在运输环节上提供一条龙服务外,还延伸到进出口的其它环节,而且各个项目的服务更加细致、全面。洪翔公司是一家位于广州保税区的物流公司,他们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分为七大类:海关业务、仓储理货、批文申请、运输装卸、加工配送、外汇业务和物流信息。他们的加工配送服务主要是指给国内工厂、连锁店等提供生产用原材料、半成品或销售用的进口产品的加工配送服务和给国外客户提供出口产品的加工、包装和拼柜等加工配送服务。
具体来讲,就是接到配送工作后,将国内工厂所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或销售所需的进口产品、需要运往海外的出口产品在保税仓库总体分拣配齐、包装拼柜装车或装船、完成全部的海关报关备案手续,并在指定的时间内送到国内工厂、销售点或海外指定口岸的指定客户手中。而信息服务主要包括订货信息、库存信息、生产指示信息、采购指示信息、发货信息和物流管理信息的通报,通过这些信息的提供,用户可以把握好货物的库存及使用情况,基本实现最佳库存目标。
马士基物流公司陈日明先生认为,“物流的服务包括整个供应链范围,而且更强调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他们现在的客户以外资公司为主,《财富》500强中的企业就有不少是他们的客户,但他说,利用物流公司服务的中国本土公司极少。“观念是主要原因。”他说。
马士基对客户既提供物流方案,又提供具体的服务,但后者的比例大于前者。他们会根据海外采购商的定单数量、种类、交货日期及其它要求,帮助供应商设计最佳的生产计划,包括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过程、仓储管理、包装和运输安排,到港后根据买家要求进行分拨,再配送到不同的地方。
中国的外贸企业对外委托的范围还相当窄,只是局限在一部分作业性活动上,如以汽车为货运手段的中短距离运输等,在仓储和配送等物流活动领域,仍然是以自家物流为主。特别是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因自身的物流业务量很大,原有的物流设施比较完善,就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整合,开展自营物流业务。海尔成立了物流推进部,乐百氏正在做配送中心试点,TCL合资成立了物流公司,而美的在芜湖成立的安得物流公司已经开始运作,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比如美的,一年的产品销售额超过100亿人民币,一年的仓储费用就有几千万元,下属的5个事业部一年的运输成本就有2亿元,这是相当大的物流量。而美的做物流的基础也不差,他们原有10多万平方米的仓库,加上租赁在全国范围内的仓储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由于储运资源的整合,在物流公司投入运作的半年时间内,美的各事业部运输成本平均下降10%,仓储成本也下降了10%。服务水平也因效率提高而大大提升,促进了美的在海内外市场的销售。
物流在海尔集团的过去同国内其它企业一样仅仅意味着做纯粹功能基础上的仓储和运输工作,随着市场的开拓,对生产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单纯是产品质量能否满足市场,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市场需要的时候,及时生产和交付顾客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他们邀请了专业的物流公司协助确定物流系统设计方案,并成立物流专家委员会作为其物流改革的智囊团,介绍最新的物流理论和系统设计方法。
同时,他们还对企业内部组织进行了调整,成立物流推进部、商流推进部、海外推进部、资金流推进部。物流推进部下设采购、配送、储运三个事业部,使得采购、生产支持、物资配送从战略上一体化。库存管理实施JIT管理,增加批次,减少批量,以库存速度提升库存水平。采购作为物流活动中重要的一环,海尔集团将其全部集中,规模化经营,全球化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