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犹未尽再侃吃鱼 (#37)

从前有座城,城里有个店,店里有坛酒,老酒对小酒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老家江中盛产红尾鲤鱼,体丰色艳喜庆,是探亲待客过年的上品,过往司机都备个塑料桶装一两条。江边淘米洗衣,鱼把水桶当龙门跳;小孩夏日戏水,被鱼咬了JJ;洪水过后,锅中水缸鱼儿优哉游哉,都是新鲜平常事。
要捕三五斤以上的红鲤还得靠运气,不是说鲤鱼能成精嘛。
乡人于大爷,儿媳不孝,老头每天清晨出江,八九点收船,总能获一尾金身锦鲤,拎到家属区也不讲价称重,十块一条,够他茶馆消磨一天,再给孙子捎包零嘴。天天不空手,但只限一条,哪家有贵客上门先打招呼,老头准时送来。传言他与龙王爷拜过把,媳不孝鱼姑孝。
鲤鱼肥腴但土腥,宜先煎后烧,赤酱浓油压味,形色夺目,口感一般般。

水库放干清淤,获草鱼王近两米,学生家长给老妈送来,抓着腮扛肩上鱼尾扫地。左邻右舍都来帮忙,尾鳍展开如油扇,鱼油半盆,剁大块红烧三锅,用光几家的泡菜豆瓣。恰好采了一背篓山菌,烩清汤。山珍佐水珍,人人拿碗来舀,个个吃得嘴油,老汉说大食堂大锅饭时就是如此红火光景,只剩尾鳍挂了半年回味。

成渝路上,有镇名来凤,取“有凤来仪”之意,一江蜿蜒穿镇,四周水库鱼塘泛波。镇中人人敢掌勺,家家开鱼庄,来凤鱼应运而生,一鱼成市,百店成气候。原本路边鸡毛店,乡巴佬把做菜当种田,不谙河鲜宜本味细烹之法,逆调料适可帮衬之章,凭着胆子大手脚粗,鱼活杀现剐,剁大块憨厚似瓦,尽手边佐料十倍百倍乱扔,龙套压主角,秀美白腻的鱼美人被整得面目赤烈,滚得一身麻辣冲鼻。满镇百锅齐烧,浓香日熏夜燎,车辆行人,空腹饱肚,难有不被缠住脚勾去魂的。
食客不分男女老弱,仗着一身馋胆,吐舌呵气,扯红鼻子,燎烫嘴皮,咳破喉咙,满桌无言泪双流,吃鱼如见阎王。偏偏嘴贱,受够这份煎熬,还要四处吹嘘,来凤鱼的美名美味就顺着公路淌,一时间车水马龙,塞车绵绵数里,被申报冠为小香港。
几个乡巴佬误打误撞,竟开创了“吃鲜,吃活,吃跳”的食鱼先河,掀起了重庆江湖菜的狂飙,随着来凤鱼又冒出了酸菜鱼,豆花鱼,血旺鱼,跳水鱼,太安鱼,水煮鱼,冷锅鱼.....
同学一帮直杀来凤,家家挂牌正宗,老店,第一家,找到大名鼎鼎“鲜鱼美”,叫了桌全鱼席,草青鲢鲤鲫,胖头江团黄腊丁,粉蒸鱼,烧白鱼,蘸水鱼,珍珠鱼,酸菜鱼汤,鱼卵鱼膏鱼羹鱼肠鱼松,无一不独到,辣的辣得哭,麻的麻得傻,酸的酸得倒牙,鲜的鲜得心如猫抓。

遵义停半日,六个表哥表姐拉去吃乌江豆腐鱼。贵遵高速走几小时,弯急路险,山深处猛听水响,抬头便是乌江第一镇,坐第一交椅,标其水净无染,鱼出天然。百米小街,林立几十家乌江鱼火锅。
奇景之一:家家门口坐一溜花样小妹着短裙,见车来,蜂拥而上,堵车头,扒车门,小嘴莺歌燕舞,自夸鱼鲜料秘价平人俏。街两边几拨姑娘拉扯,恨不能将食客分成几瓣,道行浅的男客立马被架进店堂,惹来对门一阵叫骂。
表哥径直开到故交胖妹的乌江鱼第一家,叫二十斤花鲢活杀。江水冲杯浓茶,炒豌豆南瓜子不让嘴清闲。先上凉粉,粉色淡青透碧,酸胜于辣,我干掉两碗才想起此行是来吃鱼的。
踱阳台上先给胃腾点空,赏街上一幕幕佳人拉客图。
巨锅抬上,盛夏前胸烤火后背空调,锅中五岭逶迤腾细浪,鱼鲜活没话说,混乌江嫩豆腐,着乌江水同煮,添遵义辣椒,搭豌豆苗,瓢儿白,莴笋头,红苕粉。豆腐久煮不散,爽嫩不起蜂窝眼,不败鱼味,反提鱼鲜,此为秘诀。鱼无刺,皮滑肉糯脂溢,头尾吸食更妙,热辣微麻。
黔人皆善饮,一锅鱼送下迎宾陈年两茅台,外加两瓶茅琼。酒干锅尽,天墨风高,趁酒兴一路高歌。夜车回渝,揣一肚子好货,酣酣美美一觉梦乌江。

兔妖卡卡 发表评论于
好象闻到香味了,咽了口水,接着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