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农忙时节
下新屋村划分为几个生产小队,一个生产小队由十几户人家组成。大部份田地归生产队集体拥有外,每户还可分到一点边边角角的地以便种些蔬菜瓜果什么的。
早晨大家一起出去田里干活,傍晚时分收工。吃过晚饭后,大家聚在生产队长家里,在煤油灯光下,由生产队的会计按各人的工分级别,与当天干活时间的长短,给每人记工分,这工分可折算为钱,在年底一起结算。
一般十八岁到四十五岁的男人为壮劳力,打的工分级别最高,干满一天活为十分,其余的按实际干活情况依次递减。这壮劳力不好当,要挑得动两百斤重的担子。农忙时,田里的稻谷都是由壮劳力一担担地挑回来,农闲时,粪肥又是由壮劳力一担担地挑到田里。谁是壮劳力不用评选,只要谁挑得动两百斤重的担子就行了,这来不得一点虚假,否则是自讨苦吃,重担会压得直不起腰来。
收获季节,如早稻与晚稻收割时,白天壮劳力们把稻杆上抽脱下的金黄稻谷,深一脚浅一脚地从田里挑出来,挑到晒谷广场,之后由辅助劳力,如妇女或年长的人铺开来晒,傍晚再由他们收集起来,弄得象条长城样横亘在晒谷场中央。晚上大家收工回家后,支起一木架,挂上一大杆称,会计按每家人口的多寡,一兜一兜地把称好重的稻谷倒入各家的谷筐里。丁夏家分到的稻谷,由叔叔伯伯们帮忙挑回家。
年底按每家分到的粮食与所得到的工分结算,如工分不够,就得交钱,如工分多了,就可分钱,一分工分合多少钱,这得看当年生产队交公粮所得钱款与所有的副业,如鱼、瓜果等的收入。丁夏爷爷快干不动活了,家里没有什么劳力,工分极少,年底结算后不够的工分就用现钱去抵。
稻谷从稻杆上抽脱下后,稻杆被缚成一捆一捆扔在水田里,当晚要分掉。稻杆是一整年煮饭的燃料与猪圈的铺垫物,在水田里分配完后,由各家各户自个从水田里拖出,就近在田塍上晒干。丁夏五口人可分到不少稻杆,爷爷已下不了田了,朱老师不想去,又舍不得叫丁燕去,就叫丁鹰与丁夏随叔叔伯伯们去拖稻杆。
稻杆捆一米来高,水浸泡后极重,丁夏双脚深陷在泥里后,人还没有稻杆捆高,丁夏与丁鹰一手拖一捆,用尽吃奶的力气,沉一脚浅一脚往田边移,因用力过度失控,一个踉跄,丁夏脸朝下跌趴在水里起不来,呛进了好几口污泥,丁鹰赶快过来扶弟弟起来,帮忙擦去满脸的泥水,姐弟俩看着水田里的一大堆稻杆,眼看天色已晚,无助地哭了。附近的叔叔伯伯们见状,扔下手中的活,过来把丁夏抱出水田,帮忙把稻杆拖出水田,替丁夏他们晒在田塍上。
现在早已记不得帮忙的人是谁了,几十年后,每次想起,丁夏对老家的乡亲总心怀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