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回田地有年七八十岁老人,自愿舍身济众者,绝不饮食,唯澡身啖蜜,经月,便溺皆蜜。既死,国人殓以石棺,仍满用蜜浸,镌志岁月于棺盖,(葬)之。俟百年启封,则蜜剂也。凡人损肢折体,食匕许,立愈。虽彼中亦不多得。俗曰蜜人,番言木乃伊。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据说,中古时代阿拉伯人确实相信从干尸炼出一种蜡质的玩艺儿来能当药用,而且借了个波斯字儿木蜜亚(mumiya,意思是“蜡质”)来称呼这种尸腊。这个词儿往西传,到了欧洲,就成了mummie。于是干尸就叫mummy。木蜜亚往东传,进了横跨亚欧多民族多语言的元帝国,经过类似的字义转化还有字音演变,就成了木乃伊。至于干嘛把干尸弄得跟伊拉克蜜枣儿似的,咱就不知道了。说不定是从“蜜”这个字儿想象发挥出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