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黍佳音慰先翁

兵学工商沧桑四业 柬中港法浪迹两洲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一年一度的端阳佳节,随着和风旭日、百花盛放的深春又娓娓来到异国他乡,给旅居巴黎的炎黄子孙增加了淡淡的节日气氛。端阳佳节的起源,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忠臣屈原。这个节日之所以能延续两千多年而久盛不衰,深得民众喜爱,可能它有着一种正义感吧!的确,这个节日一到,无论是宝岛、大陆,或是散居五洲的炎黄华胄,都会以当地的条件庆祝一番的。

草梅聊作阳梅啖,怀故莫如思故乡。

笑把面包当角黍,与儿孙辈过端阳。

这是旅法华侨诗人罗郁生在法国吕蒙省过端阳的真实写照,大有“有情饮水饱”的味道。巴黎的条件比外省要好些,可以买到粽子过节。但我却买了材料,同妻儿在家里裹起粽子来。不是市面的粽子不好吃,主要是怀旧,希望趁此机会讲些端阳节的往事给晚辈听,使他们不要忘根。况且,我们家过端阳节确实是很有趣的。

我的家长虽身居海外,但都是地道的“唐山骨” ¾ ¾ 正式从祖家出洋的。家乡的风俗习惯自然地继承下来。端阳节是个大节,年年照例大肆庆祝一番。每年从旧历三月底就开始准备:选择上乘的糯谷,着手舂成米。当时还未有辗米机,要把谷放在臼中慢慢舂成米的。故此,要出动兄弟姐妹,整天忙个不停。到了四月中,就开始拣米。所谓拣米就是把掺杂在糯米中的粘米清除。这项工作要求十分严格,必须把糯米放在桌上,一点一点拨开找寻粘米。如果粽子中掺杂着粘米,就会使颜色透明的粽子混上浊点不美观。这项繁重的工作,为时半月。到五月初二初三就开始裹粽,这时工作到达高潮。临时砌上大炉大灶,亲朋戚友中一些裹粽好手亦会云集厅堂,大干起来。按例,我家每年只做两种粽子:咸粽与灰粽。咸粽是用绿豆和咸猪肉做芯,灰粽没配肉料是淡的,只在糯米里加些灰水,粽子心中放上一根比火柴枝大一点的红苏木,使粽子鲜红艳丽。灰粽就是碱水粽,可能是火灰中存在碱性,而通俗地称灰粽吧!咸粽不经久留,做的数量不太多,但灰粽的数量却多得惊人,吃一两个月都吃不完。如果时间太久还是吃不完,就把它切片晒干,留作以后煲糖水之用,据说是可以清凉降火的。

端阳节那天,家里劏鸡杀鸭,照例纪念一番。吃饭时,家严总是喜欢讲有关屈原的故事,有时讲到动人之处,竟念起一两句《离骚》来。家严是个很富正义感的人,往往由屈原而讲到荆柯,情绪激昂时就颂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我当时年少无知,不知家严的用心良苦,对着粽子竟然顺口溜地把它改成:“香喷喷兮,我口馋。一日三餐兮当菜饭。”家严马上板起脸孔,张眼把我一盯,意思说我不够严肃。但兄姐们却哈哈大笑,说我是曹子建,能七步成诗。高帽一戴,使我有点飘飘然。

家严一提起赛龙舟的事,老是带着愁闷与感伤。原来他祖家的龙舟,在端阳龙舟竞赛中接连败北,三次倒数第一,面目无光,结果把那条龙舟埋在地下,叫它“潜龙”。从此不再参赛,大有“臣子恨,何时灭”之感。

可惜家严谢世太早,没有看到我们东莞的龙舟队在香港的国际龙舟大赛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勇冠三军;更可惜的是,他没有亲眼看到他的祖家,现在已“从头收拾旧山河”,神州的“潜龙”已破土而出,当空飞舞,大发龙威。

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辞世前有《示儿》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家严虽然没有陆游那样爱国爱民,但在晚年经常想念着家乡,特地嘱咐我有机会回家乡时打听那条“潜龙”的消息。现在我可以依照陆游《示儿》诗的原韵,禀告先翁:

伏土潜龙已升空,尤欣华夏九州同。

异乡淡淡端阳祭,角黍佳音慰先翁。

我想,先父如果在天有灵,听到神州潜龙破土飞舞的消息,品尝着“身处异乡根不变,心怀赤县志尤坚”的儿孙们亲手裹的粽子,一定会九天含笑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