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之光

兵学工商沧桑四业 柬中港法浪迹两洲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华人之光

―― 从李远哲 博士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说起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揭晓了,旅美华裔学者李远哲博士勇夺诺贝尔化学奖。佳音传出,欧洲华人无不欢欣雀跃,感到无上光荣。笔者也是华人一分子,更情不自禁地高呼,这是“华人之光!”并由此而浮想联翩。

李远哲博士原居台湾,小学就读于新竹国小,初中和高中亦在新竹中学度过,一九五九年毕业于台湾大学,一九六一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所,一九六五年取得美国柏克莱加大化学博士学位,六五至六八年分别在劳伦斯实验中心和哈佛大学研究。六八至七四年在芝加哥大学任教,一九七四年重返柏克莱加大。今年三月获得雷根总统授予美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 ¾ ¾ 国家科学奖章。现在又获得国际诺贝尔化学奖,真是华人之光啊!

年仅四十九岁的李远哲博士,为什么学习上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工作中夺得这样高的殊荣?关键何在,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这是值得思考的。笔者认为有如下数点,很值得我们广大华人学习。

第一点:打好学习基础。“万丈高楼从地起”,如果基础打不好,无异把大厦建在沙滩上,一定会倒塌的。所以李远哲博士谈到得奖时的最深体会是归功于他在台湾那段时间的基础教育。

第二点:锲而不舍的精神。据云:李博士在台大时的成绩只是中上,但他做起实验来却日夜不分,一连做了三天三夜,不知日落日出。古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又云:“水滴石穿”。李远哲博士正是在他的实验中贯彻了这些名言。因此,他有今天的成就,是在几十年寒窗下熬出来的,绝无幸运可言。

第三点:只爱科学,不争名利。今年三月间,李博士的家书中曾明确指出:“我这几十年为科学的努力,是为科学的热爱,当然科学研究的成功,给我很大的鼓舞,但我并不是爱好虚荣的人,也不屑为名利争夺。”当记者问他如何计划这笔诺贝尔奖金时,他明确表示,这是他太太的事,但他绝不会改变日后的生活方式。清代学者老陈伯崖的对联中有云:“事常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李博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他心里有“求”,放眼在名利地位上的话,很难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的,更无从说到发明创造了。

第四点:谦虚谨慎,正确对待荣誉。李博士是一位深知“满招损、谦受益”的人。他在家书中指出 :“总觉得社会是嘉奖科学家的成就,最主要的是使社会上的人知道科学家们在做什么,至于谁得奖还不是最重要的,毕竟现代的科学研究群策群力,不能只归功于某某人。”这是“人贵有自知之明”的具体表现,有了这种态度,就不会被荣誉所束缚,将在未来的荆途上展示出美好的前程。

第五点:热爱国家热爱乡梓。李博士虽然在国外名成功就,但他具有一颗爱国爱乡之心,这是难能可贵的。他希望以其所学回馈乡梓,他更希望:“台湾能有从事科学研究的优良环境,使台湾的科学生根,而不要只到外国才能有成就”。

“而不要只到外国才能有成就”,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这是笔者最欣赏和最企盼的。诺贝尔是世界最高的嘉奖,而获奖者应冠以“民族之光”的称号也不过分,只因前后四位得奖的华人都是“到了外国才有成就”的,因此笔者在这篇拙文命题时,只有委屈地说成“华人之光”。待到得奖者在台湾或大陆有成就时,才冠以“中华民族之光”吧!笔者相信这个日子不会很久就会到来的,因为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之林的能力。

( 1986年12月23日 原载《欧洲日报》)

(作者注:当时写此文的目的,是希望李远哲再接再厉,成为中华民族之光。想不到近年他不务正业,成为台“独”头子陈水扁的鹰犬,诚可悲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