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美國的小學生
美國的小學教育是家裏和學校共同完成的,父母對於學校的事務參與性都很高,只要一出校門,就要求父母一起參加,所以常常是一個媽媽或爸爸帶3-4個小朋友一起參加活動。我很欣賞這種教學方式。
今年有一個活動是到費城的藝術博物館。費城因爲是美國建國時的首都,所以有很長的歷史,很多值得參觀的地方,藝術博物館就是其中之一。
那天我們浩浩蕩蕩地坐著校車到了費城,我分到的3個小朋友,除了我自己的女兒以外,還有一個女孩Tasinia 和一個男孩 Drew。因爲我是第一次做Chaperone,所以我一路上帶著孩子跟在Sharon 的旁邊,她的女兒叫Margaret,是一個很甜美的孩子。所以,我們是兩個大人帶著6個小孩。
藝術博物館裏,今天展出很多的油畫,可是……可是……怎麽那麽多人體畫呀!!這時我帶的Drew 微微地仰著頭,看著其中一幅女人的裸體畫,目光呆滯,口裏喊著說“哈巴,哈吧!”旁邊的 Sharon已經笑得喘不過氣來了,然後只見Margaret拉著Drew說:“Drew, come on. Let’s go! You are not the right age to watch this!”
“哈巴哈吧”一般是建築工人,或做粗活的工人看到很性感的女人經過時說的,有點像臺灣的癟三看到美女經過吹口哨一樣不甚高尚的行爲。
我女兒所在的這個班,有很多可愛的孩子,但是有些成熟得早,有的就像幼稚園孩子一樣,我家的寶貝是屬於後者。有個女孩叫Alexandra,她喜歡上萬人迷Ian, 她很大方地在課堂上說:“Ian, you are hot. I love you.” 然後這個美男子嚇得落荒而逃。我家寶貝據說還冷冷地跟美男子說:”She has a good taste.”
因爲我們是新移民,很多事情根本不懂,只好跟著別人依樣畫葫蘆。有個鄰居高太太,兩夫妻都在B大的實驗室工作,而湊巧我們也有一些共同的朋友。中國的孩子特別會念書,這是無庸質疑的。我們的朋友中的孩子有兩人,一個姓H,一個姓K,都上了耶魯大學,所以我的鄰居高太太就想著自己那個五年級的兒子將來也上耶魯。
經過多方的探訪以及研究,她決定把這兩家教育孩子的方法加總起來,施加在自己兒子的身上,她認爲這樣將來上耶魯的希望就大些,最後她的兒子除了要對付學校的課業以外,還有:
1.一周一次一小時鋼琴課,每天練習一小時
2.一周一次45分鐘小提琴課,每天練習一小時
3.一周一次美術課,外加回家畫一張素描的功課。
4.每天背20個生詞
5.每天看一本書,把不懂的10個字查出來並造句
6.每天做中國帶來的數學題
7.每天練習寫10個中國字
8.一周一次二小時的西洋棋課
“林老師,我覺得卡卡也應該這樣搞,這樣將來一定可以上名校!”
“謝謝您的關心,我只要我的孩子快樂就好。” 我這樣回答她。
仲曦知道了以後,他馬上“嘩”地站起來, “拜託,這樣不把孩子搞死了才怪!以晴, 你最好別跟這幫教育狂熱分子搞在一起!她們這叫“瞎搞”。“
我完全同意仲曦的看法。其實,在美國申請大學時, 你會幾樣才藝並不是最重要的, 而是你對這樣才藝的愛好能堅持幾年更被看重, 至於得不得獎,還更在其次。當然申請研究所時, 又是另一種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