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4:
秦谒者王稽使于魏,范雎夜见王稽。稽潜载与俱归,荐之于王,王见之于离宫。雎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雎谬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对曰:“唯唯。”如是者三。王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雎曰:“非敢然也!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臣知今日言之于前,明日伏诛于后,然臣不敢避也。且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此臣之所大愿也。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今者寡人得见先生,是天以寡人溷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庙也。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拜,王亦拜。
赧王下四十七年(癸巳,公元前二六八年)秦王用范雎之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赧王下四十九年(乙未,公元前二六六年)秦拔魏邢丘。范雎日益亲,用事,因承间说王曰:“臣居山东时,闻齐之有孟尝君,不闻有王;闻秦有太后、穰侯,不闻有王。夫擅国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谓王。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为此四贵者下,乃所谓无王也。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制于诸侯,剖符于天下,征敌伐国,莫敢不听;战胜攻取则利归于陶,战败则结怨于百姓而祸归于社稷。臣又闻之,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淖齿管齐,射王股,擢王筋,悬之于庙梁,宿昔而死。李兑管赵,囚主父于沙丘,百日而饿死。今臣观四贵之用事,此亦淖齿、李兑之类也。夫三代之所以亡国者,君专授政于臣,纵酒弋猎。其所授者妒贤疾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不为主计,而主不觉悟,故失其国,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见王独立于朝,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王以为然。于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以范雎为丞相,封为应侯。
评说4:
秦使者王稽出使到魏国,暗地里将范雎带回秦国,把他带到离宫推荐给秦王。范雎假装不知道是在离宫的长巷子里,秦王来了,秦王的随从要赶他走,说:王来了。范雎讥讽嚷嚷:秦国那有王呀,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而已。秦王听到后,让随从都回避开,小心问范雎说:请问先生有何指教?范雎只是嗯嗯哈哈点头不语。秦王反复问了三次,范雎还是这样。秦王不耐烦了:你到底有没有事情指教呀?范雎说:我不敢说呀,我只是寄居在此,与你没有交情,所要讲的都是你们王室内部的事,我想效忠你有不知道能否得到你的信任,所以没敢讲。我今天讲了,明天就有杀身之祸,这我也不怕,就怕以后没人再敢到秦国了。秦王说:这是什么话呢,今天我能见到你,是老天让你替我分忧,是天不绝我秦室香火,事无大小,无论太后大臣,你尽管说,尽管信任我。范雎拜谢秦王,秦王也敬拜范雎。但范雎还是不敢说王室的事,只说了些“远交近攻”的国际事务。
前268年,秦王用范雎远交近攻策略,攻占魏地怀。前266年,又占魏地邢丘。范雎见自己深得重用,因此趁机对秦王说:我在魏国时,只听说齐国有孟尝君而没有听说齐王;只听说秦国有太后和穰侯而没听说有秦王。现在太后不请示你就自行决断,穰侯、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都是专断独行,不把国法放在眼里,所以你这国王只是虚设。这四个权贵攻城略地得利归为己有,失败则结怨给秦国百姓和社稷。我听说树过于茂盛就得剪枝,剪枝是会伤心的;臣子掌握实权,架空权威,国家就危险了。淖齿架空齐王以致最后辱杀齐王,李兑掌管实权以致围困饿死主父。秦国今天四权贵,就是淖齿李兑之流。国家三代而亡的原因,就是君主将实权让给了臣子而自己只顾吃喝玩乐,得实权的权贵忌贤妒能,欺上瞒下,结党营私而最终使得国家衰败。你现在大权旁落,恐怕以后秦国就不是你们家室的了。秦王于是废除宣太后,驱逐四权贵,任范雎为丞相。
37年前秦武王死的时候,没有子嗣,所以立了异母弟弟稷为秦昭王。宣太后是秦昭王母亲,楚国人。当时立昭王,有一场腥风血雨,由于穰侯魏冉有能力,击败了会文后和悼武王后两脉的公子,将他们基本杀绝,这样一来秦国的实权都落入宣太后一脉。华阳君是宣太后的同父弟,点明同父,就很可能是异母。穰侯是宣太后异父弟,称弟不能异父又异母,所以应该和宣太后是异父同母弟。泾阳君和高陵君都是宣太后所生,与昭王是亲兄弟。“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范雎三年前以这一事由引起昭王信任和重用,而在三年后才敢点明,忌讳之深,可想而知。
中国父系氏族社会大约发生在前6000多年,所以对于宣太后掌权,范雎说是绝了秦国的社稷,因为是外姓掌权。就这一点而言,范雎将宣太后和孟尝君相比不太合适,宣太后为外姓,孟尝君是公子,与齐王同姓,所以范雎这里所比的是实权旁落的事实,所谓“闻齐之有孟尝君,不闻有王;闻秦有太后、穰侯,不闻有王”。而后边将四权贵比之淖齿和李兑又过头了。孟尝君与齐王是血亲,宣太后与秦氏是姻亲,而淖齿与齐王、李兑与赵家是八杆子打不到的绝对外人。“闻齐之有孟尝君,不闻有王;闻秦有太后、穰侯,不闻有王”指出秦王权力名实不符,所以秦昭王最后驱逐四权贵也是一场权力斗争。
古时家天下,体现的是父系社会制度中财产继承的经济关系。范雎说“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讲的是经济问题,即社稷财产的归属问题。
范雎说“战胜攻取则利归于陶,战败则结怨于百姓而祸归于社稷”讲的是权责不对称问题。四权贵权力大于责任,因此导致腐败。有权力干不负责任的事,能不腐败吗?中国经济改革中经历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的急速变革,其中很多新生事物,无法严格责权对称,因此而导致了部分腐败,这样的腐败老百姓都认了。如改革初期的企业自负盈亏,并不是完全责权对称的,很多是亏了没有责任的。权力结构内部责权不对称问题,基本上是技术性问题,总可以用制度完善、政府职能转变,审计制度等等来纠正责权不对称现象。但范雎没有走这一条反腐败道路,而是采取了另外的措施,采取了理顺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之间的冲突的途径,因为腐败还有一个更根本的制度原因,也是老百姓现在不愿意买单的那部分腐败现象。
范雎说“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是指裙带关系腐蚀权力结构,其治理措施是排除权力结构中的裙带关系。中国反腐败最困难也在这,走后门,拉关系等等腐蚀权力结构,要改就得下狠心,“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对亲舅舅亲兄弟也得下杀手。
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得社会关系是社会基本的正面的关系,加强血缘和婚姻纽带是古今中外公认的道德观念。家庭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儒教讲孝悌,中国人讲乡情,西方竞选纲领少不了做支持家庭的秀。对于中国改革经济发展,这一社会关系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温州模式,乡亲互助大大降低了商业风险。珠江三角洲的侨资,江浙的台商,无不打上乡土观念的烙印。
但是,再好的社会关系,再怎样由道德观念提倡的社会关系,一定不能让它与权力结构纠缠在一起。现代共和政治体制就是排除血缘继承的权力。好吃的东西吃多了也会撑死人的。鼓励亲朋好友关系,只能在社会制度中鼓励,不能让它跑到政治制度中。一旦血缘婚姻关系侵蚀了政治权力关系,导致的腐败将难以阻挡。范雎想阻挡,也老谋深算了三年才敢动手,并非怕死,而是怕改不动。中国今天将裙带关系关系引入权力结构中,使得部分有权有势的人把少数亲友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以致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系统完全依赖走后门,以致不腐败无法生存。面对中国今天的腐败风气,我们不得不感叹秦昭王当年将母亲、亲舅舅和亲兄弟驱逐出境的魄力。
唵啊吽2006年5月20日修改于文学城
http://www.guoxue.com/shibu/zztj/content/zztj_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