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督里合一:我们有宝贝放在瓦器里--经文解析(15)-5

圣灵的工作带给基督徒的一系列信息,见证和诗歌等。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基督里合一:我们有宝贝放在瓦器里--经文解析(15)-5

在基督里合一:我们有宝贝放在瓦器里(十五) -- 希伯来书第五章经文解析

经文解析的修订是在圣灵的光照带领下。一切感谢赞美荣耀归给主!

基督的超越:三、基督比旧约众祭司更美(4:14-7:28)

(一)、是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4:14)(参希伯来书第四章经文解析)

(二)、是能体恤我们的大祭司(4:15-16)

(三)、是合格的大祭司(5:1-3)

I、是从人间挑选的(5:1上)

II、是站在神人之间的(5:1中)

III、是为献祭而设立的(5:1下)

IV、是能体谅愚蒙和失迷之人的(5:2上)

V、是本身有被软弱所困之经历的(5:2下)

VI、是配为百姓献祭的(5:3)

(四)、是蒙神召立的大祭司(5:4-6)

I、基督不是自取尊荣为大祭司,一如亚伦(5:4)

II、基督是从死里复活而为大祭司,非同亚伦(5:5)

III、基督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为大祭司,远超亚伦(5:6)

(五)、是学了顺从的大祭司(5:7-10)

(三)、是合格的大祭司(5:1-3)

在这几节中是论基督具备从人间挑选之大祭司的一切条件,而较人间挑选之大祭司更美,约有六点:

【来五1】「凡从人间挑选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办理属神的事,为要献上礼物和赎罪祭(注:或作“要为罪献上礼物和祭物”)。」

(文意批注)

I、是从人间挑选的(5:1)

「凡从人间挑选的大祭司」,这句话表示下面所讲乃是关系人间挑选的大祭司所应有或应作之事;但这话本身却使我们看见大祭司的第一条件,就是他必须有人的性格,是属人间的人,和人是一样的,才能适合替人办理属神的事。耶稣基督虽然是神的儿子,却也是人的儿子(路3:23)。虽然是从天上所差来的,却是从人间所挑选的,因他也曾道成肉身「亲自成了血肉之体」而来到人间(约1:1;来2:14)。

「凡从人间挑选」,「凡」字之前原文有「因为」;所以这里的话是连接上文的。

II、是站在神人之间的(5:1)

「是奉派替人办理属神的事」,这句话一方面指出祭司的工作,另一方面指出祭司的需要。既需要神派定祭司来替人办理属神的事(即有关敬神的事),就可见人不能真接到神面前,而必须借着站在神和人之间合格的大祭司才可以。亚伦乃是神所挑选的人间第一个大祭司,替以色列人办理属神的事;但惟有基督才是唯一合格的大祭司,奉派为全世界的人办理属神之事。(来2:17)说:「所以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为要在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因此,现今每一个人,都不必再倚靠人间的祭司来替自己办理敬神的事,只要倚靠那位从人间挑选却已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耶稣基督,就可以真接敬拜神了。

III、是为献祭而设立的(5:1)

「为要献上礼物和赎罪祭」。这句话实际上已包括旧约的各样祭,因为旧约的祭可分为二类,就是馨香祭和赎罪祭,前者为感恩而献,出于甘心自愿,后者为赎罪,是必须献的。在此「献上礼物」实即指第一类的馨香祭,而「赎罪祭」就是第二类为赎罪而献的祭。「为要献上礼物和赎罪祭」的意思,就是为要履行各种献祭工作的意思,这就是祭司的主要工作。但旧约祭司为人所献的赎罪或感恩的祭都是不完全的,不过预表那以后要来的大祭司耶稣基督,他为我们作成赎罪的工作,又常常激发我们感恩的心。

「为要献上礼物和赎罪祭」,这句话另一方面告诉我们到神面前,应当常常有「礼物」献给神,并且不可忽略自己所犯的罪,常常保持清洁的心。这里先提「献上礼物」后提「赎罪祭」,表示一个合乎神所要求的基督徒,乃是感恩多于求赦免,得胜多于失败的基督徒。

【来五2】「他能体谅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因为他自己也是被软弱所困。」

(文意批注)

IV、是能体谅愚蒙和失迷之人的(5:2)

「他能体谅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合格的大祭司,必须能体谅愚蒙和失迷的人,因为那些来到大祭司面前求赎罪的,都是愚蒙或失迷的人。「愚蒙」是形容人因无知而得罪神的情形,不知道神的旨意,不明白神的启示,而作了神所不喜悦的事。「失迷」是形容人偏离神而走出真理的路之外的痛苦情形。耶稣基督是能体谅人的愚蒙和失迷的大祭司,因他能深深了解我们心灵深处的痛苦和失败的情形,又有忍耐和慈爱的心,挽回我们的失败。

我们也当体会耶稣基督的心肠,而体谅那些比我们软弱的弟兄。

V、是本身有被软弱所困之经历的(5:2)

「因为他自己也是被软弱所困」。注意:这句话是就人间挑选之大祭司所有的经历而说,同时也说出基督在肉身的时候,也有被软弱所困的经历。「被软弱所困」的人,可能失败也可能得胜,这句话本身并末指明被软弱所困的人必然犯罪,但从下节:「故此,他理当为自己和百姓献赎罪祭」,可知那些人间的大祭司,如亚伦或亚伦的子孙们,都是被软弱所困而犯过罪的(出32:21-25;民12:1-2;利10:1-2)。但在(4:15)已经告诉我们,基督虽曾在凡事上受过试探却没有犯罪。这种曾被软弱所困而没有犯罪的经历,只有耶稣基督有。他自己既曾被软弱所困,就不但能体谅我们,而且能体谅得深切入微了。

【来五3】「故此,他理当为百姓和自己献祭赎罪。」

(文意批注)

VI、是配为百姓献祭的(5:3)

「故此他理当为百姓和自己献祭赎罪」,祭司既是为要献上礼物和赎罪祭而奉派的,理当为百姓献赎罪祭了。但人间的大祭司,不但要为百姓献上赎罪祭,更要先为自己献赎罪祭,才能使自己配为别人献祭。基督却无须为自己献赎罪祭,就已经配为百姓献赎罪祭了。因他是没有犯过罪的人,所以他不像普通的大祭司那样,要为自己先献赎罪祭,然后又为百姓献赎罪祭(利6:11,15),他乃是把自己献上,就作成赎罪的工作。

(四)、是蒙神召立的大祭司(5:4-6)

在这几节中,从三方面说明基督是神所召立的大祭司,比亚伦更美:

I、基督不是自取尊荣为大祭司--一如亚伦(5:4)

【来五4】「这大祭司的尊荣,没有人自取,惟要蒙神所召,像亚伦一样。」

(文意批注)

大祭司的职任不是任何人所能自取,必须由神召立才能获取;既是这样,就更显得这职分的尊荣,与任何普通的职分不同了。

在旧约时,以色列人曾怀疑亚伦自取大祭司的尊荣(民17章全),神却亲自证明他是神所选立的。又有可拉党的人,想自取祭司的职任,攻击亚伦,受了神的重罚(民16章全)。这些事实都证明祭司的职任;确不是人所能自取的。再者,亚伦不是先有尊荣才得为大祭司,乃是蒙召为大祭司才有尊荣;当时的以色列人不明白这一点,他们以为亚伦和他们不过是一样的人,何以独有亚伦可作大祭司!岂知这职任的取得不是在乎人自己方面的尊荣,乃在乎神的选召。

「基督也不是自取荣耀作大祭司」,这不但表示基督和亚伦一样,是凭神的选立为大祭司,表示基督之为大祭司,曾经先无限降卑自己。因为亚伦不过是和其余有信心的以色列人一样的人,他自己原本就没有尊荣可作大祭司,但基督乃是原与神同等、同荣的(腓2:6;约17:5),却降卑为人,站在人子的地位上,不自取荣耀为大祭司,不求自己的荣耀(约8:50),乃凭神的选立为大祭司,就更显得他的尊荣与崇高了。

II、基督是从死里复活而为大祭司--非同亚伦(5:5)

【来五5】「如此,基督也不是自取荣耀作大祭司,乃是在乎向他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的那一位。」

(文意批注)

「乃在乎向他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这句话引自(诗2:7);保罗在(徒13:33)引用(诗2:7)的话时,曾解释这句话是指基督复活而说的。所以基督作我们的大祭司,是在于那对他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的神,是让他从死里复活的神。因为他已顺服至死而复活,神就设立他为我们的大祭司。这样的经历和资格绝非亚伦所能有,而超过亚伦。这样从死里复活的大祭司,才是真正合格的大祭司,能无愧地站在神人之间,把神的旨意借着圣灵教导人,又在神的面前为人的软弱祈求。

现今,那些「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的信徒们,也都自然有「君尊的祭司」之尊荣;可惜今日许多基督徒看轻了这职任,未忠于职任,也未视为尊贵。

III、基督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为大祭司--远超亚伦(5:6)

【来五6】「就如经上又有一处说:“你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

(文意批注)

本章共三次提及麦基洗德(5:6,10,11),这是第一次。按麦基洗德这名字的意思,就是「仁义的王」或「公义的王」,在下文第7章中有更详细的讨论,这里只略为提及。总之,麦基洗德乃是与亚伦完全不同等次的大祭司,他是为王而为祭司,其祭司的职任是永远的,预表基督为永远之大祭司,是长远活着「为我们祈求」远超过亚伦的大祭司。

(五)、是学了顺从的大祭司(5:7-10)

【来五7】「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

(文意批注)

这节的「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为全节最难解的一句:

这句话是指主在客西马尼园,求神救他脱离忧伤至死的痛苦而说:

因在福音书中主除了客西马尼园的经历以外,在他处实未有像这里所说的那样大声、哀哭、流泪、恳切求「免死」之祷告。原文「免死」虽有「出死」之意,但「出死」与「免死」的意义其实相同。人遇死险而免死,也就是出死了。

但是这里的「免死」不会是指主复活说的,因主早已知道自己第三天复活(太16:21-23;17:9;22-23;20:17-19),决不至怀疑神不会使他复活,以致如此恳切向神祈求。

另一方面,这句话也不可能指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祷告,因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祷告,虽然是动人的,但并不像这里所写的「大声、哀哭、流泪、恳切」的祷告。主在十字架上所说的七句话中只有三句是祷告,这三句是在六小时中说出来,显然那时主的祷告,不是这里所说的祷告。所以这句话应指主在客西马尼园大争战中,求神救他脱离忧伤至死的痛苦而说的。

【来五8】「他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

(文意批注)

他本是神的儿子,从来没有不顺从,也不须要学习顺从,他要学习顺从是不合理的;但他却为我们站在律法的地位上,学了顺从。既然神的儿子来做人也不能例外不学习顺从神的旨意,现今的信徒岂能例外?

「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这意思不是说他若未经历苦难就不会顺从,乃是说因他所受的苦难就更显明他的顺从了。这所说的苦难,是指主为我们所受的各种苦难,特别是十字架上的苦难,这些苦难都不是他所应受的,神却要他为我们受了;他既接受了神所给他原非他应受的苦难,就显出他是学会顺从了。这也使我们看见,甚么是学习顺从,就是接受神一切所要我们受的,常常拣选神的旨意,不与神理论。

【来五9】「他既得以完全,就为凡顺从他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

(文意批注)

这里的「完全」不是指他人性或神性方面的完全,因为无论按神性或人性的各方面而论,他本来就是完全的;这里的「完全」乃是特别指他救赎工作的完全而说的,因他既受死而复活,就得以成为我们完全的救主和完全的大祭司;既为我们的罪付了完全的代价,就成为凡顺从他的人永远得救的根源。

「凡顺从他的人」,就是凡接受他救赎之功劳,顺服听从他的教导的人。

「根源」原意是形容促成某事之因素(是形容词),但据Dr. W. E. Vine认为此字很难将原意完全准确译出,此字除译作「根源」外尚可作「著者」、「原始者」、「创始者」等。按杨氏经文汇编,全新约仅此一处用这字。所以「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意思有两方面:一方面就是说基督「既得以完全」(成为我们完全的大祭司),就是我们可永远得救的根本原因。但另一方面,基督也同时是「永远得救」之创始人。「永远得救」不只是因基督而获得,也是由基督所成功。

【来五10】「并蒙神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称他为大祭司。」

(文意批注)

按麦基洗德这名字的意思,就是「仁义的王」或「公义的王」,麦基洗德乃是与亚伦完全不同等次的大祭司,他是为王而为祭司,其祭司的职任是永远的,预表基督为永远之大祭司,是长远活着「为我们祈求」远超过亚伦的大祭司。

关于救恩的警戒:三、不长进和离弃道理的危险(5:11-6:20)

(一)、责备信徒的不长进(5:11-14)

I、对属灵深奥的事听不进去(5:11)

II、在真道上没有进步(5:12上)

III、在灵命上不长大(5:12下-14)

(二)、指导他们应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6:1-3)(参希伯来书第六章经文解析)

(三)、警戒那些离弃道理之人的危险(6:4-8)

(四)、劝慰他们要在起初原有的爱心上更加殷勤(6:9-12)

I、对信徒的信任(6:9)

II、对信徒的称许(6:10)

III、对信徒的期望(6:11-12)

(五)、勉励他们要持定摆在前头的指望(6:13-20)

I、以亚伯拉罕为例(6:13-15)

II、以神的「起誓」为证(6:16-17)

III、以几件理由为勉励(6:18-20)

我们有可逃的避难所;有灵魂的锚;有耶稣为先锋。

关于救恩的警戒:三、不长进和离弃道理的危险(5:11-6:20)

(一)、责备信徒的不长进(5:11-14)

上文既已列论基督比亚伦更美,在此圣经准备再引证麦基洗德的事,以证明基督是更美的大祭司。但在要讲论关于麦基洗德的事的时候,笔者似乎感觉有些难以解明,因为那些信徒在灵性上仍然幼稚,对属灵深奥的事不能领会。所以在未往下继续讲论之前,就先写下这一段警告和劝勉的话,以勉励他们追求长进。著者这样在他们正遇到难明的属灵真理之时候,指出他们难明的原因来--不长进--就更能使他们心服并受到深刻的感动。

I、对属灵深奥的事听不进去(5:11)

【来五11】「论到麦基洗德,我们有好些话,并且难以解明,因为你们听不进去。」

(文意批注)

注意「你们听不进去」的「你们」,显明「难以解明」的原因,并非在写信的人不会解明,乃是在听的人方面听不进去。其所以「听不进去」的原因,无非由于对属灵的事不追求长进,正如现今教会中的一些信徒,他们在初信的时候,心里饥渴慕义,听道十分入心,进步很快,但日久心中渐渐骄傲,自满自足,不肯更深追求,对自己所未知的真理,既不肯虚心研究,又听不进去,甚至渐渐贪爱世界,心中装满了世界的事物而不知觉。所以无论甚么时候,如果我们发觉自己听道总是听不进去,不外由于下列的几个原因:

1、心中充满自己的道理,骄傲自是。

2、停止追求长进,失去渴慕真理的心。

3、世界的事物在里面占了地位。

II、在真道上没有进步(5:12)

【来五12】「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

(文意批注)

照他们所受的栽培和教导,应当已经可作师傅,教导那些初信和幼稚的人,岂知他们不但未长进到更深的一步,追求明白更进一步的真理,反而连他们所已经知的也忘记了,还得有人将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他们。他们虽然自以为已经知道许多,其实连「开端」的道理还未清楚;他们自以为对许多道理已经太熟了,其实完全失去渴慕的心,灵性退后,对于真理反听不进去。

「另教导你们」这句话似乎表示他们是格外落后,以致追不上和他们一同学习的人,必须另外再加以教导,正如不及格的学生,要教师另外给他补习一样。

注意:圣经在这里虽然责备那些信徒的不长进,徒然辜负主的恩典和神仆的栽培,已经应当作师傅的,却仍作小学生;但圣经并不是鼓励那些小学生,硬去作师傅,或争作师傅,如雅各所责备的人那样(雅3:1)。乃是要他们实实在在地在真道上长住到「作师傅」的程度。现今教会中有许多信徒,不独在真道上不长进,作小学生,反要在地位和得着人的敬重方面争作「师傅」,实在应当受更重的责备。

III、在灵命上不长大(5:12-14)

【来五12-14】「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是婴孩;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

(文意批注)

他们在真理的知识上不能进步的原因,就是他们在灵命上不长大;对所学的真理没有领悟力,徒然有一种死的知识,一种使人自高自大的知识,却不是真知识。因此他们成了「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成了无法可以把较深的道理教导他们的。若给他们讲较深的道理,不只不能领悟受益,反而会损害灵性,诸如自高自大,毁谤妄论,这种畸形的属灵婴孩,是个人和教会进步的阻碍。

圣经中有时以婴孩来形容人在属灵方面的谦卑、倚靠、信从、天真等美德,在此却是以婴孩的软弱、幼稚、无知形容人在灵命上的不长进。故此,我们应当在生命上像大人,有成人的身量,却要在德性上常有像婴孩那样的谦卑和圣洁(参林前14:20)。

在此论属灵的「婴孩」和「成人」的主要分别有二:

1、属灵的「婴孩」只能吃奶,但「长大成人」的就能吃干粮。奶是经过母体产生很容易吸收的;在灵性上作婴孩的,只能接受那些浅易的道理,和只要用很小的信心,或只付极轻微的代价就可以得着的属灵经历,却不能接受那些须要很大的信心和顺服,或付较大的代价才能得着的属灵经历;他们也不能自己从圣经中领受属灵的粮食,必须倚赖别人把神的话解开才能得亮光。但那些在灵性上长大的人,却能吃干粮,他们能相信那些别人以为难以相信的事,能顺服人以为不易顺服的事,又能从神的话常常得着神的教导和启示,也能接受圣灵的教导,领悟许多属灵的事物。

2、属灵的婴孩不熟练仁义的道理,长大成人的却是心窍通达能分辨好歹。「不熟练」意即没有常常接受、领悟、实行运用及操练。圣经的真理和其它属灵的事物,都须要经常在神面前有谦卑的心,用圣灵所赐的智慧去领会、默思、练习,经验才能熟练。但属灵的婴孩,既在信心上迟钝,在灵命的追求上没有长进,在真理的知识上幼稚怠惰,自然就对仁义的道理生疏了。在这里有两样东西是必须熟练的,就是「仁义的道理」和「属灵的心窍」。「仁义的道理」是指圣经中的公义良善的从神而来的真理,我们必须常常熟读、思想、运用,像一种争战的兵器一样,必须靠着主,在行善行义、引人归义中不断练习,然后熟练。「属灵的心窍」必须我们常常留心神的旨意,顺从圣灵的引导,视察神行事的原则,从自己属灵的经历中体会「习练」,才会通达。我们必须在这两方面熟练,然后才能分辨「好歹」(包括真理方面和灵性方面的正确或错误)。

── 摘编自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