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舟:择校散记
春去秋来,身边的儿子已长成翩翩少年。自从儿子在十一年级上考过PSAT,来自全美各地大大小小学府的招生邮件纷至沓来,其中不乏顶尖名校的青睐。新年伊始,辅导儿子选择大学,不言而喻成为家庭头等要事。
把孩子送进名校念书,是华人父母的普遍心愿。我自嘲我们夫妇同样落入望子成龙的俗套。作为文革结束后首届大学生,深感成功的家庭事业生活受惠于教育良多。在人文会萃的学府,沐浴在智者传道的春风中,荡漾在知识浩瀚的海洋里,探寻事业方向,结交朋友同道,青年人将在这里张开人生之船的风帆去远航。
华人大都对美国名牌大学耳熟能详,趋之若骛。继八十年代出国潮二十年后的婴儿潮,把一大批素质精良的华裔少年推到美国大学门口。环顾周围同胞的孩子们,个个才学出众,蓄势待发。我暗下思忖我家这毛头小子,资质不差,成绩不坏,可性格内向,意志嫩弱,更缺领袖气质,他能在众多的亚裔皎皎者中脱颖而出吗?
儿子曾经给自己做了个择校意向测验,结果表示他倾向留在东岸中小规模文理学院读书。这些意向是他性情使然,也与我的想法吻合。这样我们排除了西海岸,回避了纽约市,放弃了理工学院。
在乍暖还寒的春假中,我们一家从马里兰出发,沿大西洋海岸北上,访问了宾大,耶鲁,布朗,哈佛,达特茅斯,安姆斯特,康奈尔和史沃斯摩。暑假间又利用周末,访问了家门口的约翰霍普金斯,乔治城,马里兰以及南方的杜克。有些校园我们曾经已朝圣心情参观过。这次我们在每个大学逗留一天,参加学校信息讲座,随同学生向导浏览校园,大略体味学校的教育理念,学术环境,人文氛围和居住品质。儿子观摩得很用心,脸上的认真神情表明他在思索未来。
美国国家虽年青,大学校园却古意盎然。且不论古色古香的耶鲁普林斯顿,每一座塔楼仿佛都在印证悠久辉煌;就连筑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杜克,校舍风格亦追哥特古风。不仅外在校园风格古朴超俗,而且内含的教育理念更是恪守古希腊传统:人文为本,真理至上。大多数长青藤盟校创建于独立革命前,于是哈佛有句颇见底蕴的名言:”先有哈佛,后有美国”。.这些富于远见卓识的思想家教育家高扬人文精神,为美国乃至世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文化巨匠,政治菁英,商业领袖,以及科技栋材。尽管时代的演进使得大学中的职业学院,诸如医学院,法学院或商学院,日益鼎盛,但大学固守理念,本科教育依旧是文理并重,先育贤德博思之人,后塑经世专业之材。
难怪这些顶尖学府是众多莘莘学子梦往之地,门槛自然相当高。当我尾随导游的哈佛女孩或耶鲁男孩徜徉在美丽的校园,不由为这些学生流露的优雅自信幽默而倾倒。这样不凡的气质在我熟悉的华裔少年,包括我儿子,似不多见。华裔学生多能捧出漂亮的成绩单和才艺特长。惟这人格气质魅力绝非中国式速成教育可打造出来。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正是我们寄望以大学的地方,把幼稚的孩子塑造成真正的人。
儿子有自知之明。校园访问后,他选择了三所可望却难进的学校:耶鲁,宾大和安姆斯特;三所有七分把握的学校:康奈尔,约翰霍普金斯和爱默瑞;一所保底的州立大学。我和先生对座落在圣路易的华盛顿大学怀有母校情结。这是一所声名日隆的璀璨明珠,本科教育排名一路挺进,近年把一些东岸长青藤甩在其后。地处中西部的华大在开拓学生市场不惜工本,一所上升的全国性大学蔚然成势。作为校友,我们极力向儿子推荐这所学校。儿子欣然把父亲的母校放在申请名单上。
作为母亲,将把心爱的儿子送进心仪的大学,是何等兴奋的事!为此我做了案头工作。我主要参考三本资料:《How to Get into the Top Colleges》;《Fiske Guide to Colleges》;自然还少不了美国舆世界新闻报导的《American‘s Best Colleges》。儿子高中的升学顾问经验老到,他的分析指导为儿子的择校攻略一槌定音。曾经辅导过孩子进大学的家长是另一咨询资源,无论成功或失利都有教训为鉴。近年来,亚裔男孩在进军名校途中遭遇的挑战最为严峻,尽管他们要比其他族裔的孩子更为勤力。去年看到同胞中不少优秀少年舆名校失之交臂,实感可惜。我发现华人家长一味紧盯哈佛斯坦福前十名学府是策略错误。美国好学校不胜枚举。放眼排名前五十档的大学,那个不是神山圣水,卧虎藏龙?
当前正在准备申请大学的孩子们最为辛苦紧张。大学录取评审的帷幕已经拉开。祝福我们的孩子们幸运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