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知三十载,重返北大荒---(1)儿子高中毕业了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谨以此文献给有过和不曾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朋友。

威风堂堂进行曲.  






(1)儿子高中毕业了



老刚的儿子小刚如愿考上了最想上的大学,如果这小子在大学里不像有的孩子那样,四年下来,换七八个专业,那起码现在是可以这样说,以后大概不用替他操太多的心了。

俗话说,好饭不怕晚。从三月初,儿子就开始陆陆续续地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而且学校一个比一个好。一家人渐渐明白了,越是好学校发榜越晚。随着收到的录取通知越来越多,全家隐隐感觉到,儿子期盼中的学校可能可能越来越近了。

四月一号那天,老刚和儿子几乎是同时从 e-mail 里得知被那所大学录取的消息的。儿子此时正在 M 州另一所学校里进行奖学金的 interview 。老刚立即打电话给儿子报喜。出乎意料,儿子在电话另一头不太激动地说了句,我已经知道了,就没什么话了。老刚还想和儿子开个类似不要范进中举之类的玩笑,但听着电话那头的儿子似乎兴趣不大,话到嘴边,也就没说。

一个月以后,老刚看到了儿子在学校的毕业生座谈会上的发言稿。儿子感慨的写道,录取之前,我一直想象着那个会令人激动的时刻。邮递员拿着一个厚厚的大信封,向站在门口翘首以待的我缓缓走来,然后是全家打开那沉甸甸的大信封,然后是要把房子震塌般的欢呼。可结果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这一切都没有出现。收到录取通知的感觉是那么平静,背后还夹杂着一些茫然和惆怅,以及对未来的一丝畏惧和忐忑不安,反而不如期盼录取通知时那样兴奋,充满激情。

老刚看了这些,心中似乎也有同感。当年自己考上大学时,似乎也是这样一种心情。甚至在以后大学毕业,分配工作,出国,研究生毕业,找工作,达到目标以后,都有过这样的感觉。

儿子在发言稿里还写道,其实,今天,当我如愿以偿的时候,我才发现,追求目标的过程,比达到目标更让人兴奋,更让人怀念。我们申请大学的过程其实可以归结为就是要向学校说清两句话,我是谁,我为什么要到这儿来。老刚读到这儿,不禁深深吸了口气,儿子长大了,有思想了。

说实在的,老刚打心里头并没有觉得美国比中国好到哪去。尤其是这几年,国内发展越来越快,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各方面都追上来了,谁回国一趟都好像是去享受, 去腐败一次似的。老刚觉得美国还可以留恋的就两样东西了,一个是空气,国内的污染可是人人都知道的。还有一个就是大学。无论如何,美国的 HYP 比中国的 top 3 还是强多了。可老刚自己心里也明白,话虽这么说,要动真格的回国去干,老刚还真是有贼心,没贼胆。目前只好以不变应万变,先这么混着了。

自从网络泡沫破灭以后,老刚觉得自己也迷失了方向。从 Start up 公司回到原来的大公司后,老刚也不知道自己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公司的事情应该说是驾轻就熟,混日子不成问题,可就这样下去吗?生活是那样的平静,老刚索性过起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日子来了。陪儿子参加各种比赛,帮儿子准备 SAT , AP 考试,也就是在帮助儿子解答微积分习题时,老刚还能感觉到一点快乐,还能觉得有点成就感。有时出差,儿子一个 email, 把不会做的题寄来,老刚回到旅馆,不管多晚,也要马上做出来,再给儿子寄回去。如今,儿子如愿以偿了,老刚也觉得自己的努力多少没有白费。

儿子从 M 州 interview 回来后,老刚还是多少有些压不住心头的喜悦,对儿子说,你小子还行,不愧是你爹的儿子。怎么样,暑假带你回中国遛遛,看看你老爹当年走南闯北的地方。你老爸年轻时的那点破事,你好歹也得知道点。什么九寨沟,张家界,英法德俄,你以后有的是机会去。自己去,和女朋友去随你便。唯独这中国的北大荒,是你老爸当年下乡的地方。你不和老爸去,以后永远不会有机会去。

儿子说当然好啊,只要暑假不再读书,去哪都乐意,我也真想好好放松一下了。当下,老刚就上网查了中国的列车时刻表,车次,价钱在网上都一清二楚。回去的路线和日程基本上就定了。时间就定在六月初,路线就是当年老刚下乡的路线,北上黑龙江,去北大荒。等儿子五月份的毕业典礼一完,儿子就可以先走。老刚因为公司里有事,只好等到六月初再走,而且只能在中国呆两个星期。

剩下来的时间过得很快。毕业典礼的日子马上就到了。当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对毕业班的学生们说,祝你们像鸽子一样在天空展翅飞翔的时候,出人意料地从讲坛后面的一个箱子里拿出几只鸽子,放它们飞向了蓝天。然后,像所有的校长一样说道,现在,请把你们帽子上面的穗子放到左边,你们现在毕业了。

老刚听着这话,看着孩子们把帽子摘下来,抛向天空,互相拥抱着,欢呼着,心里一阵翻腾,百感交集。自己虽然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可却没上过高中,也没见过这种场面。想想我十八岁的时候在哪儿?在干什么?这些孩子们真是幸福。

dreams 发表评论于
读你的文章太有同感了!你带儿子重游北大荒真是太明智的选择!我的儿子今年大学二年级了,从小就听我讲北大荒的故事,对我们那一段历史并不陌生,但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带他去看看我们永生难忘的那块土地呢?!
和你一样,我也没上过高中,初中只读了一年多,但也没耽误作为“知识”青年远赴北大荒。。。
lakeraina 发表评论于
Harvard
ladyinnyc 发表评论于
Which university does your son go to? We cannot tell from the photos and are eager to know the answer. Please help.
阁老 发表评论于
罢了小弟,在这里遇到你,看来缘分不浅哪。
你说得也正是我想说的。
馄饨侯啊,你这篇文章真让我百感交集哟。
罢了 发表评论于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得失;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追求。只要心里有欲望,那如水的欲望就会时时撞击着心墙,让你感到无论你怎么样生活,都会有遗憾,都会有失望。现在的孩子们生长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精神生活极其匮乏的时代,他们不会有我们曾经有过的使命感,他们不会有我们曾经有过的,那种纯精神般的理想追求,他们更不会有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胸怀。他们永远不会感受到,我们在宣誓成为美国公民时,那种“悲欣交集”的伤痛。他们也不会有机会去体验,朋友之间那种曾经存在于伯牙和子期之间的东西。我们的阅历丰富了我们的思想,饱满了我们的感情,教会了我们珍惜和感恩。

你敢说大西北没有给过你一生中最深邃的感动?我相信,当你和大西北的战友们欢聚一堂的时候,人类心灵上的一种崇高而平凡的东西被挖掘出来了。这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定义的感情,就像故乡的盐一样,是盐,可它是甜的。

诚如于杰所说:“当真正的苦难逝去的时候,我们完完全全有资格以幸福的心态来品尝苦难的记忆,就好像京城里生意红火,收费昂贵的知青饭店一样“忆苦思甜”。尽管历史给我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但我们能说这仅仅是一种矫情与造作吗?”

所以,我不羡慕他们这一代,他们是生活在“自我”中的一代,他们的欲望是一种对物质如金般的欲望。这当然不是他们的错,一个时的代机器造就一代人。我承认,他们的生活条件远比我们那个时代优裕得多,他们在自由的土壤里得天独厚地成长,更是让许多人羡慕不已。但他们着的世界,却是一个复杂得多的世界;他们这一代人将要面临的竞争、压力和挑战,是我一点也不羡慕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