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963年4月28日,毛主席在刘庄采摘龙井茶 转贴:茶叶的故事 茶,敬茶,敬香茶————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的小故事 一。孙中山倡导饮茶 孙中山先生是力主倡导饮茶的。他在《建国方略》、《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等重要论著中明确论述茶对国民心理建设的功能。 他说:“中国不独食品发明之多,烹调方法之美为各国所望尘不及,而中国之饮食习尚暗合于科学卫生,尤为各国一般人所望尘不及也。” “故中国穷乡僻壤之人,饮食不及酒肉者,常多寿。” “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所食者为淡饭,而加以菜蔬、豆腐。此等之食料,为今卫生家所考得为最有益于养生者也。” 孙先生认为,喝水比吃饭甚至还重要。把饮茶提到“民生”的高度,茶称之为"国饮"确实有据了。 中山先生本人就是极爱饮茶的,尤其爱喝西湖龙井和广东功夫茶。 1916年,他从上海到杭州,特地视察茶店、茶栈,然后品尝龙井茶。到虎跑泉观光,取水烹茗,并赞道:“味真甘美,天之待浙何其厚也!” 中山先生还指出,要推广饮茶,从国际市场上夺回茶叶贸易的优势,应降低成本,改造制作方法,“设产茶新式工场。” 中山先生的民生思想中,是提倡茶的简朴,“不贵难得之货”的。 二。1963年毛主席在杭州刘庄采摘龙井茶 1963年4月28日,毛主席在刘庄采摘龙井茶 历史的瞬间 崔汝先 四月浓郁的情思 提神的国之瑰宝 凝结着一叶叶透亮的清醒 流泻暖暖的绿色的阳光 风悄然吹过茶园 清澄如碧的龙井 留下这历史的瞬间 收汇着千古新绿 太阳下勃发了的渴望 再沏一壶叮咚醇洌的虎跑流泉 在伟人的指尖间悠悠流连 此乃中华一绝 三。周总理五次来到梅家坞 在梅家坞,说起敬爱的周总理在百忙之中五次到访的故事,几乎任何一个茶农都会津津乐道地说上半天。 1957年至1963年间,周总理曾多次陪外宾赴梅家坞,并将梅家坞作为指导全国农村工作的联系点,关心和指导梅家坞的生产和建设。参观炒茶场时,外宾看见村民炒茶全凭手工,很奇怪地问为什么不能用机器取代,总理代村民回答,“龙井茶不仅是饮料,还是艺术品,要求色香味形俱全,一定要凭手工、凭经验炒制”。 当总理看到茶农被柴火烤得满头大汗时,询问“能不能改用电炒?”这一问,引出了一项改革:1961年,杭州锅炉厂经过多次试验,终于生产出适合炒茶的电炒炉,既保持了西湖龙井形、色、香、味的特色,又帮助茶农改进了炒茶条件。 梅家坞人始终记着总理的教诲:梅家坞应以种植茶叶为主,发展多种经营,种茶既能美化环境,又有经济效益,要多多发展。 为缅怀伟人,激励后人,村党支部根据村民的愿望,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筹建梅家坞周总理纪念室的期望,得到了省、市、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关注和支持。 茶乡人自筹资金,在曾经接待过周总理的梅家坞129号(原接待室)修建起了纪念室。展厅内陈列了反映周总理五次亲临梅家坞时的代表性图片81幅、实物63件,并有电视录像资料。特别是正大厅内悬挂着的巨幅丙烯画,留给了参观者“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永远怀念他”的深刻印象。 四。周恩来在梅家坞的故事 清正廉明树丰碑 西湖龙井,色浓、香郁、味醇、形美,乃茶中精品。 1961年春天,周恩来陪同外宾到梅家坞,茶农泡了龙井绝品明前茶,请周总理和外宾品尝。 周恩来品了一口茶,赞道:“龙井茶叶虎跑水,江南一绝。”接着又说:“龙井茶多香啊 ,日本茶叶不香。” 茶农告诉周恩来:“龙井茶制作工艺精细,要经过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10大手法。炒1斤特级龙井茶需要采摘3万多个芽头,一亩茶园仅产3斤。”? 听了茶农的介绍,周恩来浅斟细啜,更觉浓茶酽香。他满怀深情地说:“农民炒茶多辛苦。” 临行前,周恩来望着杯中的翠叶嫩芽说:“龙井茶味道醇,倒掉太可惜了,还是把它消灭掉好。”说完端起茶杯,用食指和中指将茶叶划入口中咀嚼起来,最后全部吃掉。 至今,梅家坞人民难忘周恩来吃茶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