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奇迹课程修订感言
http://www.accim.org/
我常对别人说,修行不是人生的选修课程,而是必修,存心逃学的孩子,迟早会被抓回来补课的。这一原则一样可以套用在我的翻译生涯上。
我花了将近六年的时间翻译《奇迹课程》,前后删改了四、五遍,肯恩建议我再修订一遍时,被我断然拒绝,我再也忍受不了与同一本书朝夕相对的日子了。谁知,还不到两年,我又开始拿起笔来为简体版继续钻营文字,岂非报应?
有时很羡慕一些读者,只需做几课练习,生活便发生了奇迹性的转变;而我大概痼疾难医,不只得一字一句地翻译;译不足,还得写;写不尽,还得飞越太平洋补修「实地考察」(field trip)的课程。边讲边学,孜孜硁硁,磨到今日,我才俯首认命,只要我还没学成,这辈子大概注定得不断修订、诠释、解说下去。
还好,老天慈悲,怕我一人修的孤单,找了上千位读者陪伴我热热闹闹地走上奇迹旅程。两年来,他们以各种问题、回馈、鼓励与见证,督促着我加快学习的脚步,而我每年也乖乖地向他们缴一次「学习报告」。
这两年在台湾教学相长的经验,促成我在修订简体版时的一些更改。例如:我发觉华文读者对「罪咎」一词颇觉陌生,缺乏感受,虽然此词更贴近原文的神学含意,我最后还是决定采用心理学意味的「内咎」予以取代。
在繁体版中,我为求一贯性,将truth 一律译为「真理」,illusion 译为「幻觉」,在简体版中,我在某些地方改译为「真相」与「幻相」,藉字面上的对比,文意比较容易脱颖而出。
我也把《奇迹课程》的专门术语 specialness由「特殊性」而改译为「独特性」,但「特殊关系」则维持原译。Word of God 一词,由于我本人是天主教出身的,所以很自然地沿用了天主教的译法「上主圣言」,今在简体版中,我决定改用基督徒与民间宗教所熟悉的「圣道」。
其余枝节性的通顺,无法在此一一例举。由于中文与英文的语法结构的颠倒,没有固定的译法,修订成了永无止境的工作。做到某个地步,我必须学习放下,幸运的是,不论我翻译得如何,倒也没有破坏圣灵工作的能耐。我只能说自己尽心做完自己该做的这一部分,其余的,圣灵!你自个儿看着办吧!
--若水写于星尘轩 2001/12/19
奇迹之旅
若水
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中文版带回台湾,心中仍向那「声音」嘀咕着:「谁让你把这本书写得这么艰深曲折,还故意披上一件基督教的外衣,令人难以消受。现在可有得瞧啦!看看有多少中国人要理你!」
然而,抵达台北后,随着一班继一班的导读,涌来一波又一波的人潮,还热心地为我带来了十余册根据<奇迹课程>而写出的相关书籍,令我讶异不已,原来<奇迹课程>的周边书籍早已在台湾流传一段时日了,台湾的读者们对它并非全然陌生。
又有几位心理工作坊的负责人更是激动地当众分享他们寻找<奇迹课程>所经历的种种波折,面对这群如饥似渴的心灵见证,我错愕得无言以对,方知<奇迹课程>早已为自己铺好了路,它哪里需要我来推荐,反倒把我推得晕头转向的。
自<奇迹课程>九月中旬运抵台湾,到我十月二十二日打道回府,短短的一个半月期间,丝毫不受地震,停电的影响,由北至南,我为读者们整整做了二十次的导读与专题演讲,十二个小时的广播录音与五个报章杂志的专访。在我离台的前夕,经销商的库存为之一空。
如果诸君以为这是我的辩才无碍或生花妙笔之故,那可错了。奇迹课程自抵达台湾开始,便大剌剌地我行我素,毫不体恤我的苦心经营。我安排在九月二十一日的记者招待会,硬是被集集大地震给震垮了,它却自行招来一群专事心灵工作的媒体人士展开工作。待我完成专访与录音,踌躇满志地等着它们来扭转乾坤时,却接到经销商的通知「<奇迹课程>即将售罄,请尽快由美国进书。」这书又先了我一步,令我忍不住悻悻地对它说:「你既然这么聪明能干,干嘛把我老远从美国调过来!」
奇迹课程给我上了一课,它再次提醒我,它有自己的路要走,与他有缘的人自会前来相认,无须我操心或插手,难怪我听说此书在许多书店连塑料封套都未拆,就被「认领」走了。
话虽如此,面对热情的读者与听众,我还是忍不住嚼舌了一番。由新时代的思潮发展,佛教修行次第以及天主教的神学观三种角度来看<奇迹课程>对现代人的新启示。我发觉震撼读者最深者,莫过于它三百六十五课「转识成智」的日常实践。台湾终究是宗教鼎盛之地,偏重修行与实践,这些知识分子虽早已熟稔儒释道的终极理想,却苦无落实于人间的阶梯,故一读到「学员练习手册」的具体步骤,都如逢旧识一般地喜出望外:「这不正是本门的----嘛!」当我在专题演讲中提出Dr. Kenneth Wapnick的形上架构时,也让不少在座的知识分子兴叹,这看来乱无章法地堆砌而成的巨著,竟然隐藏了如此条理的体系,把天上人间环扣得这般紧密,在凡俗生活中随手拈来的一事,都可打通人极,直贯古今似的。
台湾的读者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操练了,只听有人兴奋地喊着:「这句话简直是在搞颠覆嘛!」也有人茫然:「我以前所学的一切好似全被它搅乱了,现在连想都不知该作何想才对。」有些心灵机构已经开始筹办读书会,新时代中心更是居高一呼:让我们在千禧年开始时同步共修。是的,台湾这块福地已经准备好作灵性的飞跃了,我曾许诺,奇迹课程中文部将陆续提供相关的信息,透过网络陪伴所有华裔学员踏上这段心灵改造的旅程。
廿一世纪的灵修经典──奇迹课程
若水
一九七五年,心理医师简波诗济博士收到好友茱丽由纽约打来的电话,说她手中有一本足以改变他一生的灵修数据,叫做<奇迹课程>。简博士以怀疑的口吻问她:「那是哪一类的书?」茱丽答道:「是讨论神与灵修的书籍。」身为无神论忠实信徒的简博士一听上帝之名,赶紧推辞:「多谢好意,心领了。」
简博士在加州是个颇有声望的心理医师,尤其以治疗酗酒问题称胜。他经济富裕,人缘甚佳,是个人人羡慕的对象。然而根据他日后的告白,他好似有两种人格,在办公室里,他扮演慈爱、聆听的角色,回到家里则变得十分专制;在办公室里他劝诲别人发挥无条件的爱,回到家里,不自觉地苛求自己的家人,批评自己的父母。不久自己便染上了酗酒的毛病,口头却不敢承认,深恐沦为笑柄:「治疗酗酒的专家自己酗酒了!」
心灵的空虚及生活的虚伪,逐渐腐蚀了他二十年的婚姻与家庭。一九七三年,他终于离婚了,虽然照常从事心理治疗的行业,内心却充满了愤怒及沮丧,看不到出路,却不齿向任何人求助,更遑论求神了。
不多日,茱丽因公来到加州,再度问他想不想看看此书,简博士以一种轻藐的口吻说:「好吧,我只读一页,就这么一页。」根据他的回忆:「当我读这一页时,我这一生首次听到内在有个声音说:『医生,医治你自己吧!这是领你回家之路。』我不知该如何描述那种感受,在那一剎那,我感受到自己与世界,与真神剎那间好似融合了. …我知道自己的一生就要转变了。」
奇迹课程形成的背景
若水
笔录<奇迹课程> 者,乃是哥伦比亚--长老会医学中心内外科学院副教授海伦舒曼博士,她从一九六五到一九七二年间接收到由内而发的神秘讯息,好似一种秘传(inner dictation)。那股清晰而内在的声音,自称是耶稣,督促她笔录所听到的一切。
另一位协助海伦‧;;舒曼完成这一经典巨着的,竟是她的顶头上司,内外科医学院主任威廉‧;;赛佛(后称比尔)。当身为科学研究者的海伦为这灵异经验感到惶恐不安,设法逃避抗拒时,比尔不只在旁支持鼓励,更是每天忠实地将海伦的速记稿打字成篇。七年来,这成了他俩在办公闲暇所进行的例行工作。
这两位各具事业野心的工作同仁,在职业上可说颇有默契,却由于个性迥异,以至于日常生活里冲突迭起。海伦的善辩,得理不饶人的作风,碰到了比尔闷不吭声,跟她拗到底的脾气,真是一对绝配。
他们的合作始于一次相当意外的事件。一九六五年春天,比尔满腹牢骚地向海伦表示,他对医学院里充斥着竞争、挑衅与怨懑的气氛,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最后他斩钉截铁地说「一定另有出路才对!」他决定要找出一个解决办法来。令他惊异的是,平常老爱与他抬杠的海伦,竟然附和他的论调,还兴冲冲地要与他一起探索这个出路。
根据海伦的回顾,她冥冥中好似就在等待这一刻的来临,这一机缘触发了随后那个暑假一连串不可思议的经历。她在梦中看到异象,白天都会看到一些影像,或听到一种由内而发的声音,而且这类灵异经验的宗教色彩愈来愈浓,后来竟然看到耶稣的影像,她担心自己快要精神崩溃了。
经过一个暑假的酝酿,到了一九六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晚上,海伦听到那熟悉的声音说「这是阐释奇迹的课程,请笔录下来。」她惊吓万分,立刻打电话给比尔,比尔一再安抚她,保证她没有发疯,建议她按照指示录下所听到的内容,他明天一大早会和她一起过目这些资料。海伦便依计进行,这就是<奇迹课程> 之始。
那声音是无声的,好似快速而神秘地通传给我,我笔录在速记本上。这种书写方式并非身不由己,可以随时中止,随后又可不加思索地继续下去。它显然利用了我的教育背景、个人兴趣及经历,但那只限于风格上;至于内容,我作梦也想不到自己会写出这类东西来。
笔录的过程,大致来讲,进行得相当顺利。海伦在速记本上录下内心所听到的讯息,第二天提早一小时到办公室,念给比尔听,比尔就一字一字地打出来。在这事上,他们确实极有默契,两人都尽量保存海伦所接收的讯息之原貌,这一工程进行了七年,终于在一九七二年十月圆满结束。
笔录的过程虽然毫不费心,但海伦的心里却充满了挣扎与冲突。比尔反而比较能够接受此事。海伦写道:
这事让我寝食难安,可是我从未真正想过中途而废,它好似是我冥冥中
答应过要完成的任务。它确实成了我与比尔的联袂探奇,我相信它的真
正意义也在于此。我无法解释、更无法自圆其说我心中的矛盾:我一边
公开承认自己是不可知论者,抗拒自己笔录的数据,而且常身不由己地
批判,想尽办法挑它的毛病。在这同时,我却甘于投入这么多的时间来
记录这些数据,然后念给比尔打字,这显示我对此事的认真,我有时甚
至会把它视为自己此生最大的成就。也许真的如比尔所说,就凭我这样
激烈地与它争辩、抬杠,表示我暗地里是相信它的。果真如此,它对我
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我的处境实在荒谬,竟然无法信赖自己一生的工作
成果,我常为此感到好苦。
根据比尔的回忆:
这些资料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及能耐,它与我们的背景、志趣及学养几
乎都扯不上太大的关系,令我不得不信这灵感必然另有来源。这资料的
文学水准更令我心折,它古诗般的体裁,更加深了它的韵味与气势。
比尔描述此书对他的冲击时,这样说:
它彻底改变了我的一生,犹记得一九六五年,当我把海伦笔录的五十条
奇迹凡例打字成稿时,心中便有所省悟:如果这数据所言不虚,那么我
这辈子所相信的一切理念全都站不住脚了,我不能不好好重整一下自己
的理念架构。那时我还认为自己做不到,也不知该如何下手,但心中有
数,那是我必经的挑战、必修的课程。因为海伦所录的这些资料,充满
了权威性及真实性,有一段时间我相当茫然,惶恐自己无法立刻扭转我
的人生观与宇宙观。如今,我才明白,上主是仁慈的,祂并不要求我们
马上改变,祂给我们相当的时间,慢慢将自己的知见转变过来。我认为
读<奇迹课程>时,最重要的不是去钻研这些文字内容,而是愿意改变
的那颗愿心。
有人请他试着界定<奇迹课程> 时,比尔说:
它是为了帮我们改变对自己及上主的观点,传授真正的宽恕精神,使我
们内心根深蒂固的天人分裂之理念不攻自破。<奇迹课程>的中心课题
即是教我们如何宽恕自己及他人,教我们如何认识自己的生命真相,又
如何化解过去积非成是的妄念,就是这错误的思想架构阻挠了我们认清
自己的本来面目。
海伦对外始终隐瞒着她的灵性旅程,除了她的先生刘易斯以外,从未告诉过任何亲朋好友。继<奇迹课程>之后,她还笔录下两个小册子:「心理治疗:目的、过程与行业」以及「颂祷:祈祷、宽恕、治愈」。此外,海伦又在默感下写出了百余诗篇。
<奇迹课程> 的内容已经令海伦如坐针毡了,她对这些诗篇更是辗转反侧,因它反映出耶稣与人的亲密关系。由于这些诗篇透露了她内在的隐私,故她不愿在有生之年出版,心灵平安基金会尊重她的意愿,等到她去世后才于一九八二年出版。
此外,她坚持佚名,让<奇迹课程>自行出面,也让真正的作者耶稣成为唯一的焦点,她知道自己颇具争议性的角色会让人偏离了本书的焦点。
海沦于一九七七年由医学中心退休,于一九八一年二月九日逝世于纽约。比尔则于一九八零年退休,于一九八八年七月四日拜访心灵平安基金会时,逝世于谛伯朗。
<奇迹课程>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书?
<奇迹课程>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书?它是一部供人自修的灵性资料,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教授海伦‧;;舒曼根据一股神秘的「声音」而笔录下来的。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是长达六百余页的正文,以第一人称的对话方式解析人类的痛苦与世界的虚无,它披着基督教的外衣,字里行间却处处流露东方宗教的玄机,自成一家之言。
它的理论基础虽然相当抽象,目的却十分具体,旨在治愈心灵的创伤,化解人生的痛苦,回归真爱(神)之源。因此它在第二部「学员练习手册」中提出一套三百六十五个练习,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转变我们深藏不露却根深柢固的错误信念。它主张「境由心造」,人间的痛苦都是出自人心的「无明妄念」,故治本之道不是消极的悔罪消业,而是积极地改变我们心中的错误信念才是正着。
第三部则是「教师指南」,提纲挈领地澄清一些观念问题,供读者参考或反省之用。
正因它的博大精深 ,所以人们很容易各执一词地发挥成感人的诗篇或畅销书籍。它们在风格、内容及诠释大相径庭,常令人不禁会问:「它们是在谈论同一本书吗?」有人根据此书成立cult,有人组成教会,有人组织慈善机构,有人成立静修中心,有人成立心理谘商,还有组织跻身于大学认可的研究机构,遍布世界的读者也成立了无数的读书会及网站,自动分享并推广此书。
在百家争鸣、众说纷纭的现状下,协助校定此书的霍布尼克博士不得不挺身做些澄清。他发觉许多读者招架不了此书的当头棒喝,会情不自禁地将它概念化:「啊!这有点儿像某人的观点或是某学派的延伸。」藉此回避那直指人心的挑战。因此若要了解此书的特质,可能应先澄清它「不是」什么。
? ●它不是基督教的经典,因它对真神、人类生命以及世界的定义,与传
统神学截然不同。 ?
●它不是新时代「心想事成」的励志书籍,因它毫不留情地揭露小我的
阴暗面,催促人们正视自己心内抗拒爱与平安的种种障碍。 ?
●它不是外星人的预言书,因它主张一切灵异现象都是心灵制造出来的,
是果而非因,是末而非本,唯有转变心念才是化解一切灾难之道。 ?
●它不是提供秘诀或快捷方式的how to书籍,因心灵的转变乃是一生的课题,
没有快捷方式可循。
<奇迹课程>基本上主张:我们内在的灵性,才是真正的生命,身体的存在纯是一种幻象,物质世界乃是与根源分裂的自我在幻境中营造出来的舞台,纯粹是为了与上主分庭抗礼,故它本质上便是恐惧与仇恨。这对于惯于怨天尤人或寄望上主来伸张正义的人们,有如晴天霹雳,它把世上的一切现象及责任一股脑地推回给了我们,我们必须对目前的生存境界负起最后的责任。它应用了心理学词汇解剖这个自愿与生命根源决裂的小我(ego)在莫须有的罪咎及恐惧下所发展出来的种种疯狂的自卫措施,玩弄压抑继而遗忘、投射继而攻击的伎俩,终至难以自拔。
<奇迹课程>没有解决人类痛苦的秘方,它只是帮人看清我们「作茧自缚」,「咎由自取」的无情真相。耶稣也好,圣灵也好,绝不会越俎代庖,解除我们系在自己身上的结,他只是临在我们内心深处永不撤除的爱,不断地提醒我们:「我的弟兄,重新做个选择吧!」
化解人间噩梦的唯一途径便是宽恕,这宽恕不再是伦理层次的行为,而是以看透真相,断然而舍的大智慧。
<奇迹课程>如此赤裸地揭发小我在人间所玩弄的伎俩,几乎推翻了世人奉守不渝的每个价值观,不论它措辞多么委婉,看懂的人仍会不寒而栗,甚至怒不可当。有位学员自承他先后至少烧了七本<奇迹课程>,每次都又忍不住再买回来阅读。霍布尼克博士也说,:「每当一些初入门的读者告诉我,<奇迹课程>带给他多大的喜悦时,我心中会忍不住想到:『他一定没有看懂。』」
由于<奇迹课程>所切入的深度,它一时可能难以成为雅俗共赏的流行书,当今绝大多数的人们还沈迷在怪力乱神之中,冀望在自心之外寻求快捷方式,仰赖鬼神、高灵、外星人或上师的提拔与加持。当人们玩遍这些儿戏,却仍难化解人间的苦难时,自会回头寻求治本之道。
<奇迹课程>基本上是为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而写的,它静静等候人类心智与根器的成熟。
1.所有的幻觉都出自死亡这主要的梦境。2把生命视为生老病死的过程,这种想法不是很疯狂吗?3我们以前提过这个问题,现在不妨再深入反省一下。4万物的出生,只是为了死亡,这是世界牢不可破且一成不变的信念。5它被视为「自然之道」,不容质疑,只能接受它为生命的「自然」法则。6那种循环、变迁、不定、不可靠、不稳固,按照某种途径,循着某种方式盈亏盛衰,这一切都被视为上主的旨意。7没有人去反问,一位慈悲的造物主岂会有这种意愿。
2. 如果把这样一个宇宙看成是上主造的,自然不可能认为祂是慈爱的。2毕竟,一个命万物消逝、归于尘土、归于失望与绝望的造物主宰,谁不畏惧?。3他把你的小命系在他手中的一条在线,随时 - 也许就在今天 - 都可能弄断它,他却毫不在意,毫无遗憾。4也许他会暂缓执行,但最后仍是劫数难逃。5谁会去爱这种不知慈悲的神明?因为是他否定了生命的真实性。6死亡于是成了生命的象征。7他手创的世界如今成了战场,充斥着冲突与对立,以致烽火不断。8凡是死亡所在之处,平安不可能存在。
3.死亡是畏惧上主的象征。2这个观念一笔抹杀了祂的圣爱,不让人意识到它,好似面对太阳,架起一块遮阳板似的。3这个象征的狰狞面目足以显示它无法与上主并存。4它所持有的上主之子的形相,就是他终将「安息」在荒凉的废墟中,久候的虫蚁纷纷前来致意,不费多时就毁尸灭迹了。5就连虫蚁最后也难逃毁灭的定数。6因此一切有情生命只为了死亡而苟延残喘。7吞噬生命乃是自然的「生命法则」。8上主实在疯狂愚昧至极,只有恐惧变得真实无比。
4. 相信可朽之物中有一部分可能将离开会死的那一部分而继续生存下去,这个奇怪的信念未必承认一个慈爱的上主,也不会为人重建信心。2如果死亡是真实的,生命就不可能存在。3死亡否定了生命。4然而,生命若是真实的,死亡就被否定掉了。5其间毫无妥协的可能。6不是可怕的神明,就是慈爱的上主。7这世界尝试过上千种妥协方式,而且还会继续这样妥协下去。8上主之师无法接受任何一个,因为上主不会接受任何一个的。9祂从未造过死亡,因为祂没有造过恐惧。10对祂而言,两者同样毫无意义。
5. 死亡的「真实性」深深扎根于上主之子是一具身体这个信念中。2如果上主真的创造了身体,死亡就一定是真的了。3而上主便不可能是慈爱的。4真实世界与虚幻世界两种知见之间的对比,在这一点上显示得再清楚不过了。5如果上主是爱,死亡遂真的宣告了上主的死亡。6如今,祂的造化只有在祂面前战栗不已。7祂不再是天父,而是毁灭者。8祂不再是造物主,而是复仇者。9祂的圣念多么可怕,祂的形相多么可畏。10俯视自己的造化,等于置之于死地。
6. 「最后所要毁灭的仇敌便是死亡。」2当然!3没有死亡的观念,世界便无由而生。4所有的梦境都会跟着这个梦一并结束。5救恩的最终目标即在于此:结束一切幻觉。6而一切幻觉都是由死亡而生的。7出自死亡之物,怎么可能会有生命?8出自上主之物,怎么可能会死?9世界徒然地恋守着死亡,却又认为爱是真实的,为此而酝酿出的种种矛盾、妥协及仪式,无非是「非心灵」层次的怪力乱神之念,既无作用也无意义。10上主恒在,在祂之内的受造也必是永恒的。11你难道看不出,若非如此,祂就有了对立,而恐惧就会变得像爱一般真实?
7. 上主之师,你奉派的唯一任务可以终归一句:不要接受任何有死亡在其中作祟的妥协。2不要信任残酷,也不要让攻击蒙蔽了你的真理。3凡状似会死之物,都是出自妄见,且导入幻相。4此际,你的任务就是把幻觉带到真理之内。5在这事上你该坚定不移,不要被任何变化无常的「现实」所诳骗。6真理既不会移位,也不会动摇,更不会沈入死亡而溶解。7死亡的结局是什么?8不过就是:悟出上主之子永远不变的清白本质。9唯此而已。10然而,千万不要忘掉这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 死亡并不存在,上主之子是自由的
(录自奇迹课程第三部 学员练习手册 第163课 p303)
1. 死亡只是一种意念,它有很多化身,令人难以认出它的真面目。2它可能化身为悲哀、恐惧、焦虑、怀疑,或是化身为愤怒、没有信心、缺乏信赖、挂虑身体、嫉妒,它还会化身为所有想要成为「非你」的愿望前来试探你。3这一切念头,只反映出一个事实,即你朝拜死亡,且把它当成了人间的拯救者及解放者。
2. 死亡的意念显得神通广大,正因它是恐惧的化身,罪的渊薮,罪咎之神,一切幻觉及谎言之主。2一切有情生命似乎都掌握在它枯槁的手中,所有的希望及愿望都遭它摧残,所有的目标都只能透过它盲目的眼睛来厘测。3脆弱、无助及有病的人都在它的肖像前屈膝,以为只有它才是真的、无法逃避的,而且值得信赖的。4因只有它保证会来临。
3. 除了死亡,世间没有一物是可靠的,不论多么来之不易,转眼成空,后果更难逆料,燃起的希望随时破灭,一切愿望与梦想到头来仅余一堆灰烬和尘土。2但死亡却是最可靠的。3因为时候一到,它肯定会堂而皇之地来临。4它绝不放过掳掠一切生命的机会。
4. 你可愿向这样的偶像屈膝?2上主的力量与大能就如此被矮化为泥塑的偶像。3上主的对头就如此被封为一切造物之主,胜过上主好生之德、无尽之爱,及天堂完美不易的恒常本质。4就如此,天父与圣子的旨意终于一败涂地,被埋葬在死亡的墓碑之下,墓中躺着的正是神圣的上主之子的身躯。
5. 他败得毫不光荣,沦为死亡的俘虏。2他的墓碑上,是死亡亲笔写的字迹,根本不提他的名字,因他已经化为尘土了。3上面不过写着:「这里躺着的是上主已死的见证。」4它不停地这样写着,朝拜它的人都同声附和,匍匐于地,还满怀恐惧地喃喃自语:确是如此。
6. 只要朝拜任何一种形式的死亡,你就不可能只挑出几种自己不喜欢的加以回避,同时却相信其它几种则是真的。2因死亡是整体性的。3一切万物不是难逃一死,就是永存不朽。4其间没有折衷的余地。5我们在此又面临了一个事理至明的立场:除非你能证明某一观点的反面是错误的,否则与这反面观念全然相悖的观点便不可能是真实的;凡是神智清明的人必会接受这一论点。
7. 上主已死的观念如此颠倒是非,连神智不清的人都难以置信。2因它暗示着,那一度活过的上主,不知怎地消失了,显然是被那些不想让祂活下去的人给杀了。3他们的意愿更强,足以击败祂的旨意,于是永生只好让位给死亡。4圣子也只好与天父同归于尽了。
8. 朝拜死亡的人,可能会害怕。2然而,这类的想法会可怕吗?3他们若能看出这不过是自己的信念而已,就当下解脱了。4今天,你要让他们看到这一点。5死亡并不存在;为了他们的得救,也为了自己的得救,我们现在就将它舍弃,不论它化身为何种形式。6上主从未造过死亡。7不论它化身为何物,都是幻觉。8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采取的立场。9上天赐予我们这个机会超越死亡而看到死亡之上的生命。
9. 我们的天父,今天,祝福我们的眼睛吧!2我们是祢的信使,我们愿瞻仰祢的圣爱映照在万物之上的荣耀影像。3我们只愿在祢内生活及行动。4我们从未与祢的永恒生命分开过。5死亡根本就不存在,因为死亡不是祢的旨意。6我们要活在祢原来安置我们之处,与祢及一切有情共享生命,肖似祢,也永远属于祢。7我们接纳祢的圣念并视为己出,我们的意愿与祢的旨意永远一体。8阿们。
三、这世界会如何结束?
(录自《奇迹课程》第三部 教师指南 p34,36)
1. 无始之物岂能真正地结束?2世界会像其肇始一样,在幻觉中结束。3然而,它的结束会是一种仁慈的幻相。4完全而彻底、无所不包、无限温和的宽恕幻相会笼罩着它,遮蔽所有的邪恶,隐匿所有的罪过,而一切的罪咎就此结束。5罪咎所造成的世界也跟着结束了,因它如今已无存在的目的,只好一逝不返。6相信幻觉具有某种目的,能满足某种需要,这种信念即是一切幻觉之父。7只要认出幻觉毫无目的可言,就再也不会看到它们了。8只要认清它们一无所用,它们便会销声匿迹。9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方法能结束一切幻觉?10它们已被带到真理前,真理根本看不到它们。11它对无意义之物只会视而无睹。
2. 在宽恕彻底完成以前,世界确实仍有存在的目的。2它变成了宽恕的摇篮,在那儿成长,茁壮,愈来愈能包容一切。3它在这儿得到滋长,因为这儿需要它。4慈祥的救主就诞生在酝酿罪恶且使罪咎显得极其真切之处。5这儿是祂的家,因为这儿真正需要祂。6世界因着祂的到来而进入了尾声。7上主之师所答复的正是祂的召请,默默地转向祂,接受祂的圣言。8当世上的一切都受到了祂公正的审判时,世界遂结束了。9世界会在神圣的祝祷中结束。10当一个罪的念头都不复存在时,世界就过去了。11它不会遭到毁灭或攻击,连一根毛发都不会受到伤害。12它只是失去了那似是而非的存在。
3. 当然,这似乎仍遥不可及。2「当一个罪的念头都不复存在时」,确实像是一个远程目标。3但是时间会静止下来,供上主之师完成目标。4他们中只要有一个人亲自接受了救赎,那一刻,所有罪的念头都不复存在了。5宽恕一个罪,并不比宽恕所有的罪更容易一些。6有难易之别的幻觉,乃是上主之师必须学会突破及超越的一个障碍。7只要有一位上主之师能彻底地宽恕一个罪过,救恩就已圆满完成。8你能了解这一点吗?9不能,这对世上的人毫无意义。10然而,一体之境得靠这最后一课才能恢复。11它与世俗的一切想法都背道而驰,天堂亦然。
4. 世俗的思想体系一旦彻底扭转过来,世界就此结束了。2在那以前,它东一点西一片的想法还会显得振振有辞。3凡是还不打算离开世界、超越其狭隘领域的人,无法真正明了这将结束世界的最后一课。4那么,在这结束的一课中,上主之师负有什么使命?5他只需学习接近它,心甘情愿地迈向它。6如果上主的天音告诉他,他能够学会这一课,他只需要信赖这话就能学会。7他不去判断此课的难易。8只要有那无上导师的指点,他便信赖祂会为他指出学习之道。
5. 世界必会在喜乐中结束,因为这儿是哀伤之地。2喜乐一旦来临,世界就失去了存在的目的。3世界会在平安中结束,因为这儿是烽火战场。4平安若已来临,世界还有什么存在的目的?5世界会在欢笑中结束,因为这儿只是涕泣之谷。6欢笑者所到之处,还有谁会哭泣?7唯有全面宽恕,方能为世界带来这一切的祝福。8它是在祝福中离去的,它绝不会像它肇始的方式结束。9上主之师的任务便是化地狱为天堂,因为他们所传授的,都是些反映天堂的课程。10现在,怀着真诚的谦逊之心坐下,领会这一事实:凡是上主愿你去做的,都是你能做到的。11不要傲慢地说:你不可能学会祂所订的课程。12祂的圣言另有一番说词。13愿祂的旨意成就。14此外别无可能。15你该为这一事实感激不已。
四、是不是每一个人最后都会受到审判?
1. 当然是的。2没有人躲得了上主的最后审判。3谁能永远逃避真理?4但最后的审判会等到人们对它不再怀有恐惧时才会来临。5等到有一天每个人都伸出欢迎之手,最后的审判就会在那一天降临。6他会听见颂扬他无罪的声音回旋荡漾在整个世界;当世界接受上主对他的审判时,便重获自由了。7救恩就在这个审判之中。8使他重获自由的正是这个审判。9万物在此审判内与他一起重获自由。10永恒一临近,时间就静止下来了,整个世界顿时一片肃穆,于是每个人都能听见这个对上主之子的审判:
1你是圣洁、永恒、自由而且圆满的,永远安息于上主的心中。12如今还有什么世界,还有什么哀伤?
2. 上主之师啊!这岂是你对自己的判断?2你可相信它的真实不虚?3没有,你还没有。4但这仍是你的目标,也是你还在此地的原因。5你的任务就是培养自己得以听见这个审判,并认清它的真实性。6你只要彻底相信这一点,即使是短短的一刻也好,就能超越信念而臻至终极的千古不易之境。7只需片刻出离时间,时间就结束了。8不要判断,因那无异于判断自己,且会耽搁最后的审判。9上主之师啊!你对世界作何判断?10难道你还未学会退到一边去,聆听自己心内的神圣审判之音?11或者你还存心想要篡夺祂的角色?12学习安静下来吧,因为只有在宁静中才会听到祂的声音。13祂的审判会降在所有退到一旁、静静聆听,并等待着祂来临的人。
3. 你有时候悲哀,有时候愤怒,有时候感到自己没有得到应得的待遇,你尽了全力,不仅未得到别人的欣赏肯定,还受到藐视;放下这些愚蠢的念头吧!2这些微不足道的念头,连一刻都不配盘据在你圣洁的心内。3上主的审判正等着机会好释放你。4任何你真正想要的礼物,不论你对其评价如何,岂是这世界所能给的?5你会受到审判,公平而且坦诚的审判。6上主内没有欺瞒。7祂的许诺万无一失。8你只需记得这一点。9祂的许诺已经保证了,人们最后只会受到祂的审判。10你的使命就是让那末日快一点来临。11你的使命就是把这审判妥藏心中,并带给全世界,它方能安全无虞。
奇迹课程的缘起
若水
一九六五年十月的一个晚上,哥伦比亚大学附属心理学院的主任比尔晚上收到一个电话,他的同事海伦歇斯底里地在电话的那一头嚷着:「那个『声音』始终不放过我,一直说:『这是阐释奇迹的课程,请笔录下来。』我该怎么办?」
比尔知道,几个月前,当他对系里的斗争感到忍无可忍而说出「这一定另有出路才对」时,海伦曾慨然应允与他一起寻找这条出路,自那个事件以后,海伦开始经验到一连串的怪异现象,甚至白天都会看到异象,他们有种预感,某种不寻常的事件就要发生了。
身为六十年代心理学家的海伦,担心被人视为迷信或疯狂而沦为学术界的笑柄,始终抗拒这些无法解释的经验,若非比尔的谅解及鼓励,她简直无法面对这类事情。
这回比尔照常安抚她,建议她按照那「声音」的指示笔录看看。海伦仍不放心:
「万一那只是一派胡言呢?」
「我们就把它撕掉,没有人会知道这件事情的。」
「保证没有人知道?」
「我保证。」
海伦终于答应录下那些讯息,她拿起笔记本,以速记的方式写下那晚所听到的声音:
这是阐释奇迹的课程。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只有投入时间的多少是随意
的。随自己的意愿并不表示你可以自订课程。它只表示在某段时间内你
可以选择自己所要学的。本课程的宗旨并非教你爱的真谛,因为那是无
法传授的。它旨在清除所有妨碍你体验到爱的障碍;爱是你与生俱来的
禀赋。与爱相对的是恐惧,但凡是涵容一切者是不可能有对立的。
因此,本课程可以提纲挈领地归纳为下面这几句话:
凡是真实的,不受任何威胁,
凡是不真实的,根本就不存在,
上主的平安即在其中。
写到这里,那声音还要继续,海伦已经惊惶到了极点,看都不敢看,合起笔记本,丢到公文包里,就躲到床上去了。
第二天,比尔提前一小时来到办公室,看到海伦已经在那儿来回踱方步了。他要海伦念出昨晚速记下来的数据,他替她打字出来。当他们读了笔录的内容,不禁面面相覤,比尔与海伦共事多年,知道她是写不出这种东西的。不论比尔怎么劝,海伦决定终止这个荒谬的事件,但她制止不了那个「声音」的出现。当天下午,她在办公室刚挂掉电话,那「声音」又出现了,她跳起来,冲到比尔的办公室直嚷,比尔不断安抚她,叫她记录下来,再做决定。
当她一提笔,就听到第一节的标题「奇迹凡例」。当晚她就完成了那有名的五十条奇迹凡例。<奇迹课程>的笔录过程就这样开始了,比尔每天提前到办公室帮她打字出来,前后进行了七年之久。海伦虽然非常清楚自己纪录下来的内容,始终抗拒它,倒是比尔愈仔细地阅读,心中愈是不安,因他知道「如果这些话都是真的,那么我这一辈子的人生信念与行事原则都被推翻了。」
<奇迹课程>的内容对海伦的生活心态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她想尽办法找出话中的毛病,但那声音始终耐心地解释。海伦感到最荒谬的是,那「声音」竟然自称是耶稣,而海伦是根本不信耶稣的犹太人。七年来她不断向那声音抱怨,挑剔文字与内容,若非比尔的陪伴与开导,她大概很难支撑下去。
笔录的工程一直到一九七七年才圆满完成,由于职业及身分的顾虑,此书深锁柜中,成了两位学者「不可告人之密」,更不敢轻易示人。直到研究心灵学的茱丽出现,这本书才开始在一小群有缘的朋友间传诵。很快地,他们了解这本书不是只为比尔与海伦而写的,便开始以佚名的方式慢慢影印流传出去。奇妙的是,这么艰深的资料,不论印多少,都供不应求,于是正式出版成书势在必行。
这个小团体开始聚在一起,祈求圣灵指引,他们得到的答复是:此书必须由纯粹致力于此书的非营利机构出版,如此一来,传统的出版管道便不在考虑之内了,唯有组织基金会自行出版,然而,经济来源呢?在这四个人中,唯有茱丽得到答复:「先发愿再说。」茱丽了解自己可能是受托之人,便发愿尽毕生之力为此书服务。
第二天,茱丽收到墨西哥一位地主的电话,不知他由何处读了<奇迹课程>的影印本,自称听到内心的指示,愿意卖掉一栋庄园,助印五千本<奇迹课程>。就这样,<奇迹课程>正式于一九七六年六月以书本的方式问世,而且始终都透过口耳相传及邮购管道流通,直到最近。
如今,此书已流通了上百万本,且翻译为各种语言。以此书为研讨内容的大型网站、读书会以及有线电视节目,蹴手可即。更有许多根据此书中的一两个观念而写成的畅销书,多得不胜枚举,以致引发了不少智慧财产的法律纠纷,甚至还有一些热忱读者不顾基金会的劝止,组成教会,搞得热闹非凡。
<奇迹课程>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书?其实它只是一部供人自修的灵修教材,帮人转变旧有的知见,治愈心灵的创伤。它不管人类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等错综复杂的人生百态,一刀切入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它认为人生只有「一个问题,一种解决,救恩就完成了。」
最终极的问题即是人类「自以为」与生命的根源断绝了,营造出一个虚幻的世界,在那朝不夕保的处境中忙着不必要的自卫、投射与攻击,为自己带来了无边的烦恼,也为他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最终极的解决之道便是「觉悟出你的本来境界以及你的永恒真相而已。」,换句话说,没有神会定我们的罪,我们也从未「真正」失落过。一旦认出这一真相,我们就不再会终日忙着为自己辩护、投射、寻求补偿或赔补自己的罪过,回头便是那永恒不渝的「爱」。
<奇迹课程>的理论虽然相当抽象,而且仰之弥高,但它的方式及目标却具体非常──治愈生命每个层面的创痛。它铁口直断:一切痛苦源自人心,唯有改变人的信念与想法才能斧底抽薪。因此它在洋洋大观的理论体系之后,制作了365课的教材,供人实验与操练。如今已有上百万的读者为之作证,这些乍听之下耸人听闻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身体力行,变得如此天经地义,连他们都难以解释内心所产生的变化。
<奇迹课程>基本上是一套修正人类心理或意识的教材。人类过去所学到的一切,不仅没有找到渴求的幸福,反而为世界带来许多痛苦与灾难,因此它要求自己的学生:「要学习这一课程,你必须自愿去反问自己所珍惜的每个价值观。」唯有先解除(undo) 过去的错误观念以及随着观念而形成的具体经验,外在的环境才有改变的可能。
过去,人们常把外在现象难以解释的改变称为奇迹,其实现象界是最不可靠的,因它们只是「果」而非「因」。若只着眼于「果」的层次,被现象所炫惑,便会沦为「怪力乱神」之流。唯有心灵层次的转变才堪称为奇迹。<奇迹课程>说,真正的奇迹乃是「千古的仇恨化为当前的爱」,当人心突破了旧我的束缚与限制,奇迹便成为每天生活不可缺的一环了。所以它斩钉截铁地说「奇迹本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当它匿迹不现时,便表示(生活)出了问题。」
<奇迹课程>确实不负此名。